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91小视频app-91香蕉在线看私人影院-91香蕉在线-91香蕉影院-91香蕉影视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氣焊職業培訓范文

電氣焊職業培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氣焊職業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電氣焊職業培訓范文

萊蕪市農村勞動力文化技能狀況

全市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為679095人。其中文盲44664人,占6.58%;小學文化程度186493人,占27.46%;初中文化程度360646人,占53.11%;高中文化程度80078人,占11.79%;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7214人,占1.06%。

全市農業從業人員402296人,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10.11 %,小學占36.78 %,初中占47.85%,高中占5.05%,大專及以上占0.21%。

全市共有農業技術人員1313人,其中,在農業生產經營單位中從業的585人。按職稱分,高、中、初級農業技術人員分別為104人、340人和869人。

農村外出從業勞動力65281人。其中,文盲占0.78%;小學文化程度占10.50%;初中文化程度占73.88%;高中文化程度占13.48%;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6%。

以上情況表明,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已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為絕大部分農民缺乏工商、勞動、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法規知識,依法自我保護的能力較差,外出務工往往處于弱勢、被動地位,合法權利難以得到有效保護,所以做好農村勞動力培訓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

培訓基本情況

2009年以來,為促進城鄉勞動者就業創業,萊蕪市積極開展了全民就業創業培訓,通過發放“培訓券”的方式,組織城鄉勞動者免費參加就業創業培訓,將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力、返鄉農民工及其他勞動年齡內的農民作為重要群體,納入了培訓范圍,取得了“以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效果,走出了一條“政府買服務、群眾得實惠”的就業創業培訓新路子。

1、健全就業創業培訓體系。為了全面做好全民就業創業培訓工作,2009年初,我市制定出臺了《萊蕪市全民創業培訓實施辦法》,明確了包括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技能培訓、返鄉農民工技能轉換及技能提升培訓、農民創業培訓、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等在內的全民就業創業培訓實施計劃,明確了免費培訓的政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審計、財政、監察、農業、教育等部門相繼聯合制定了“培訓券發放、定點培訓機構認定管理、培訓補貼標準、培訓資金審核撥付”等一系列具體實施辦法,形成了從發放培訓券、報名、開班批復、實施培訓、監督檢查、鑒定考核、培訓資金申報、審核撥付全過程的培訓體系。

2、建立憑券免費培訓制度。為進一步調動廣大農村勞動者參加培訓的積極性,我市實行了面向返鄉農民工、進城務工農村勞動力及其他有培訓愿望的農村勞動者發放培訓券,憑培訓券免費參加培訓的制度。培訓券實行實名制發放,一人一券,不能轉讓,當年有效。農村勞動力憑培訓券自主選擇定點培訓機構和培訓專業,報名參加培訓。培訓券由定點培訓機構收存,連同鑒定考核證書等資料一起作為申請培訓資金的重要資料。

3、建立社會化培訓體系。按照培訓機構自愿申報、集中審核審查、實地現場考察、綜合分析評估、向社會公示、公布的辦法,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農業、監察、財政、教育、審計六部門對職業培訓機構的培訓場所、培訓設施、培訓師資、培訓效果等方面進行評估,確定了市職業技術學院、市高級技工學校、市就業訓練中心等22所職業培訓機構作為市內定點培訓機構,同時,在市外認定了3家高校、職業院校作為市外定點培訓機構,建立了社會化的培訓體系。同時,根據我市產業特點、定點培訓機構區域布局和勞動者培訓需求,建立了定點培訓機構和培訓專業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

4、建立完善監督管理制度。一是建立開班申請批復制度。定點培訓機構招收學員后,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報送開班申請、培訓計劃、學員花名冊,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和市財政局審核批復后開班培訓。二是建立監督檢查制度。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與審計、財政部門聯合組織進行定期和不定期集中抽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根據開班申請學員信息隨時隨機進行電話抽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責令培訓單位糾正。三是建立“考培分離”的考核制度。為了保證考核結果的公正準確,規定考核工作由市職業能力鑒定中心負責,本人憑身份證入場考試,經與開班申請學員信息核對無誤后,入場參加理論和操作考試,防止替考現象的發生。四是健全培訓實名制管理制度。在培訓報名、發放培訓券時,詳細記錄培訓學員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信息,在開班申請、培訓、考核、培訓資金申請等各個環節均附有培訓學員詳細信息,并依托勞動99三版信息系統,實現培訓全過程信息化管理。五是健全培訓資金審核、撥付制度。定點培訓機構在結業考核結束后,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審計等部門報送培訓資金申請審批表、學員培訓券、考核合格學員花名冊、考核合格學員的職業資格證書、考勤表等資料,作為審核的主要依據。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農業、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組成審核審計組,采取審核培訓鑒定資料、核實培訓對象等方式,對各定點培訓機構申報資金的各項數據進行多方面的印證核實,按照參加培訓并考核合格的人數撥付培訓資金,確保培訓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

5、靈活開展培訓提高質量。為保證培訓質量,除要求培訓機構嚴格執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踐操作為主的培訓計劃外,還根據實際情況,指導開展靈活多樣的培訓。一是開展創業模擬實訓。改革傳統的創業培訓模式,在全省率先引進全球模擬公司的創業模擬實訓系統,建立了山東(萊蕪)贏在起點創業實訓基地,采取創業知識培訓與創業模擬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對學員開展創業實訓,提升了參與市場競爭的綜合能力。并在基地設立了創業孵化室,免費提供電腦、互聯網、電話、辦公桌椅等辦公條件,面向、經銷、廣告、信息技術、創意產品等樓宇型項目,2年內免費使用,進行創業孵化。創業指導中心為培訓學員提供項目開發推介、小額貸款擔保、開業手續代辦、員工招聘代辦、勞動保障事務、優惠政策協調落實、創業跟蹤指導等“一條龍”服務。初步建立了創業模擬實訓、創業孵化、創業指導“三位一體”的創業實訓服務模式。二是開展“送培訓下鄉”活動。為有效解決培訓機構城鄉分布不均、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不方便這一矛盾,指導有條件的定點培訓機構到偏遠鄉鎮、村設立流動培訓點,開展“送培訓下鄉”活動,共開辦電氣焊、縫紉、烹飪、農業實用技術、創業培訓等專業流動培訓班270余個,培訓學員11915人。三是開展定向培訓。指導定點培訓機構根據企業用工需求,開展定向式就業培訓,實現培訓與就業的緊密結合。萊城區勞動就業訓練中心羊里培訓基地,根據九羊公司的用工需求,開設電工、電氣焊、冶煉、計算機等專業,先后培訓勞動力620人,全部被九羊公司招用;鋼城區勞動就業訓練中心開設的行車工專業,先后培訓行車操作工126人,較好地滿足了當地鋼鐵生產加工和鋼鐵物流企業的用工需求。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有培訓愿望的勞動力資源較少。各類失業人員絕大多數都已通過打工、靈活就業、臨時性就業等發方式實現了就業,真正處于無業狀態的失業人員較少,加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執行上剛性不夠,參加培訓的主動性不夠強。二是城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制約了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三是開展中高級技能培訓難度較大。勞動者只要具備了初級技能,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就很難終止工作再去參加中高級技能培訓或者因為人數較少,難以開展。使得培訓深度、質量等都不能很好適應農村勞動力就業的需要

對策建議

1、繼續深入開展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培訓。按照山東省“加強就業培訓提高就業與創業能力五年規劃”要求和我市就業創業工作的需求,將有創業愿望和培訓要求的農村勞動者全部納入就業創業培訓范圍,發放培訓券,組織他們免費參加就就業創業培訓,全面提升就業創業能力。本著規范調整、優化提高的工作思路,在繼續開展初級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對取得初級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開展中、高級技能培訓。著力提高培訓層次,更好地發揮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作用。

2、進一步加強培訓體系建設。對各定點培訓機構進行績效考評,在此基礎上,健全動態管理、優勝劣汰機制,適時補充符合條件、專業設置適應社會需求的培訓機構和專業,有計劃地淘汰培訓數量少、培訓質量差、社會反映差的培訓機構,優化培訓機構數量和專業結構。認定一批能夠具備開展中級工和高級工培訓條件的定點培訓機構,組織具有初級技能的農村勞動力參加中高級的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

第2篇:電氣焊職業培訓范文

關鍵詞 民辦;高職院校;汽車維修;校內實訓基地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2)02-0057-03

基于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加大教育投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特別是加大實訓基地建設力度,是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要內容,并能彰顯現代職業教育辦學特色。本文以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汽車維修實訓基地建設為例,對如何建設好民辦高職院校實訓基地進行探索。

一、民辦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原則

以服務人才培養為宗旨,建設內容要符合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充分利用有限資金,盡可能建設覆蓋面廣、功能齊全,實訓設備利用率較高,能夠相輔相成,具有“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實訓基地。

(一)遵循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

本著應用性和實踐性原則,以就業為導向,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職業資格標準為基準,以工學交替為主線,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中心,遵循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規律,按能力等級的形成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基礎到綜合的原則,設置實訓功能區域,安排實訓內容。

(二)效益最大化原則

教育具有商業和公益的雙重屬性,民辦教育作為公辦教育的有效補充,就是為了承擔社會責任,利用民間資源和資金,實現教育公平,“實現教育的商業盈利轉變成社會公共產品”[1]。當前,民辦教育首先要生存下來,而后才是謀求發展,而制約民辦院校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資金。因此,民辦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力求產生最大“效益”,即實訓基地建設要體現經濟性、實用性、軟硬兼顧,共性和特色兼顧的原則。

(三)多功能性原則

汽車實訓基地本著“開放性、生產性、示范性”的原則,在功能上具備教學、培訓、生產和科研的“四位一體”功能:學生實訓和師資培訓,即對內滿足學生實訓,打造“雙師”教學團隊,對外具有區域性人才培養服務和師資培訓功能;職業培訓與技能鑒定,即對內服務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和技能鑒定,對外具有服務區域社會、行業和企業的在職培訓和轉崗培訓功能;生產經營,具有市場化運作模式和企業生產的能力,能夠創造經濟效益;科研,為學生創新訓練提供和創造基礎條件,也為教師科研開發和成果轉化、推廣奠定物質基礎。

(四)可持續性發展原則

在管理方面,實訓基地采取“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2],以學校師資力量為依托,學校宏觀控制,產業部門獨立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創新運行體制,實施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6S”管理。通過創新運行管理體制,形成以“產”促“學”,以“產”創造效益,保持基地可持續性發展。

二、汽車維修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實踐分析

(一)建設目標

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汽車維修實訓基地采取“生產性”建設模式。在建設理念上實現“三結合、八對接”:校企結合、工學結合、雙證結合;教學過程和勞動、生產工作過程對接,培養目標和企業人才標準、規格對接,教學內容和職業典型工作過程、職業資格對接,實訓條件和企業生產條件對接,實訓環境和企業工作環境對接,課程考核和企業作業規范對接,課程內容和項目實訓室對接,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對接[3]。在結構和功能上實現“四位一體”,即人才培養、技能培訓、生產經營和科學研究于一體。

(二)建設內容

汽車實訓基地建設充分考慮符合職業崗位情景,基礎技能平臺共用,循序漸進培養,強化實用技術,體現能力本位等特征,在區域規劃、室內布置、設備配置、技術標準等彰顯“教、學、做”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創造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使學生深入淺出學習理論知識,在企業環境中進行實踐,感受企業生產氛圍和文化。

組織結構。建有汽車技能實訓中心、汽車技能和培訓認證中心、汽車維修中心。汽車技能實訓中心主要滿足課程內實驗、演示和實訓,技能模塊專門化實訓,技能培訓,教具制作,科研開發等功能;汽車技能培訓和認證中心主要是開展校內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和職業資格認證工作,拓展服務兄弟院校、社會人員,企業和行業的業務;汽車維修中心以一類汽車維修企業建設標準,對內承擔實訓和實習,提供“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企業崗位和環境,積累生產案例用于教學,對外服務社會開展汽車維修生產,創造效益。

學習層次。一是汽車基礎技能實訓平臺,與機電等其他專業共享CAD實訓室、電工電子實訓室、金工實訓室(電氣焊和氣體保護焊)、鉗工實訓室、液壓和氣動實訓室,以服務《機械制圖》、《汽車機械基礎》、《汽車電工電子》等課程實驗實訓。二是專項技能實訓平臺,建有汽車發動機工藝實訓室、汽車底盤工藝實訓室、汽車電器檢測實訓室、汽車現代技術實訓室、汽車鈑金實訓室、汽車涂裝實訓室,以服務《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電器結構原理與檢修》、《汽車鈑金工藝技術》等課程技能實訓。三是綜合技能訓練平臺,建有維修車間、整車維修實訓室、汽車商務實訓室、考工實訓室,以滿足《汽車維修與質量管理》、《汽車營銷實務》等課程實驗實訓以及職前培訓、職業技能認定等需要。四是汽車技術研發平臺,建有汽車教具制作室、汽車應用技術研發室,為學生創新和教師科研創造條件。

運行機制。汽車技能實訓中心依據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人才培養方案,列出實驗、實訓和實習項目、計劃、工藝標準、技術標準、評價標準和考核方法,制定實訓項目工藝文件(指導書)。汽車技能培訓和認證中心根據汽車維修企業、運輸行業和勞動部門職業資格和技能等級標準,建立理論考評試題庫,建立技能考核標準以及培訓和考核方法;汽車維修中心參照一類汽車維修企業建設完善企業化運作和市場運行體制,建設支撐教學、實訓和實習的服務體系。

三、汽車維修校內實訓基地后期建設和發展目標

學校對汽車實訓基地后期發展也做了研究和規劃,并確定了發展目標。前期,完全依靠自己投資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就是為引企入校作準備。前期以服務辦學為主,以生產經營為輔,后期服務辦學和生產經營兩條腿走路,重點發展生產和經營,以期推動服務辦學。后期的建設模式:一是學校投資基礎建設,企業投入設備,校企共建人才培養基地,實施訂單人才培養;二是引企入校,或投資辦廠,或投入生產項目訂單、技術,建立校內企業實習和就業基地;三是引入戰略經營者,盤活資產,設備保值和增值,擴大生產規模和效益。

四、汽車維修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和發展保障

(一)建設“雙師型”團隊

第一,引進具有工程師以上技術職稱的能工巧匠,或聘請經驗豐富、技能水平較高的行業專家和技術能手充實團隊。第二,選派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或參加技術培訓,鼓勵教師考取技能等級證書。第三,在政策上實行“雙師”上崗優待,鼓勵教師深入實訓基地指導實訓、搞生產和科研開發,提升專業素質和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

實訓基地不僅要有健全的實驗、實訓和實習項目、教材、計劃、工藝標準、技術標準、評價標準和考核方法等教學文件,而且要根據行業和企業技術標準,制定規范的培訓項目和內容,制定考核認證方法,企業生產流程、工藝標準、生產計劃,服務和推動人才培養。

(三)建設創新管理模式

汽車實訓基地定性為生產性實訓基地,具有開放,應進一步完善學校宏觀控制、產業部門獨立經營的管理模式。在崗位具體、責任明確、制度規范、分配合理、公平競爭、獎罰有據的基礎上,把“科學、精細、實效”貫穿于各項制度中。在用人上,選用既具有企業經營經驗和理念,又懂得高職教育教學規律,思想品德好、專業能力強、管理經驗豐富,具有強烈責任感和創新意識的人帶領團隊。

參考文獻:

[1]陳濤.我國民辦高等教育與公辦高等教育比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2):48-50.

[2]張翠英.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1(1):57-59.

[3]魯昕.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 系統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C].高等職業教育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研討班,2011-06-08.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Intramural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of Vehicl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Specialty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e Case of Jiangh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O Dong-wei, WANG Gong

(Jiangh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ngzhou Jiangsu 225101, China)

第3篇:電氣焊職業培訓范文

為全面深化我區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建設和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加大社會化消防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夯實城鄉消防工作基礎,提高全區社會化火災防控水平,結合全區實際,現就做好年消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全面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大力推進社會化消防工作

(一)強化政府責任制落實。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市政府下發的《市“十二五”消防事業發展規劃》,結合轄區實際,制定“十二五”消防事業發展規劃,將消防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城鄉基礎公共服務體系,納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責任考核、社會治安綜合質量及創建文明城市等內容。建立健全區、鎮、村三級消防安全領導組織工作機制,逐級簽訂《年度消防工作目標責任書》,落實部署、檢查、考核、獎懲制度,對各有關單位履行消防安全職責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有關行業、系統主管部門要定期對本行業、本系統消防工作進行檢查考評。嚴格落實重大火災隱患政府掛牌督辦和公告制度,各級對依法報請掛牌督辦、停產停業整改的重大火災隱患,要在接報后7日內作出決定,并組織相關部門督促整改。

(二)強化部門聯動機制建設。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加強消防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會商、執法信息溝通和聯合執法機制,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認真落實消防監管責任;加強消防安全源頭控制,相關行政審批部門對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項要嚴格依法審批,凡不符合法定審批條件的,有關部門不得核發相關行政許可證照。適時組織聯合檢查,對發現的火災隱患依法查處或移送相關部門處理,并視情依法暫扣或吊銷相關許可證照,形成消防工作合力。充分發揮各級消防安全委員會作用,定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解決消防工作重大問題。

(三)強化單位主體責任落實。繼續推動社會單位落實消防安全主題責任,深化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結合單位實際定期開展疏散演練,切實提高員工的“檢查消除火災隱患、組織撲救初起火災、組織人員疏散逃生、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的“四個能力”。年所有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九小場所”中人員密集場所“四個能力”建設全部達標。完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管理系統,督促“四個能力”達標的單位全面建立“三項申報備案”制度(即消防安全自評申報備案、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變更申報備案、建筑消防設施維護保養申報備案),鞏固單位“四個能力”建設成果,推動社會單位自覺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進一步推行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分級分類管理,建立消防安全自我評價制度,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每季度、其他單位每半年至少進行1次消防安全檢查評估。

(四)推行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機制,實行“網格定位、領導定點、全員定責”,區政府為“大網格”,各鎮、辦事處為“中網格”,各行政村和社區為“小網格”,明確各“網格”的監管責任人、監管職責和任務,各級各部門一級抓一級,分包各網格,對網格中的社會單位和下級網格消防安全狀況進行全面監管,督導工作落實。上半年區政府根據轄區實際,及時制定建立“網格”的監管責任人、監管職責和任務。年內全區重點鎮、中心鎮和經濟發達鎮要因地制宜建立消防組織,其他鎮確定消防管理部門和專管人員,并明確、落實部門和人員的職責。

二、深入開展消防安全基層基礎強化年活動,進一步提升社會火災防控水平

(一)完善城鄉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各鎮、辦事處和工業園區要加強對公共消防設施、消防裝備評估結果的應用,及時修訂完成消防事業發展規劃并加大落實力度,要科學編制和嚴格落實城鄉消防規劃,年內要按照與區政府簽訂的《年消防工作目標責任書》,完成消防站、市政消火栓、消防車輛、消防裝備等各項公共消防設施建設任務。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必須同步建設市政消火栓,沒有消火栓的道路要增建補建,損壞的要責成有關部門進行維修,并督促市政部門加強對城市供水基礎設施、公共消防水源的管理和維護;舊城拆遷改造或城市新區開發,要同步建設市政消火栓、消防站;各地要充分利用城區的天然水源,重點加強取水碼頭等取水設施的建設工作。各鎮消防規劃要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鎮駐地市政消火栓建設應達到規劃要求。落實城鄉公共消火栓的維護資金和養護責任,及時增建、補建、維護修繕,保證能正常使用。

(二)強化綜合性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各鎮、辦事處和工業園區要進一步健全應急救援隊伍工作機制、應急聯動機制和應急救援響應機制,大力發展企事業單位、鎮專職消防隊伍,強化聯訓聯勤機制建設。年內,重點鎮、中心鎮和經濟發達鎮要結合實際,建成專(兼)職消防隊,并達到“一鎮一隊一車”的標準。逐步依托鎮專(兼)職消防隊發展消防應急志愿者隊伍,逐步建立社會化消防應急救援機制。

(三)夯實農村社區消防工作基礎。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村社區消防工作的通知》和省地方標準《城市社區及農村消防安全管理規范》,進一步依托綜治、安監等機構加強農村、社區消防組織和制度建設,健全完善消防工作聯席會議等協調配合機制,積極開展群防群治,確保社區、農村消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年內,90%以上村莊達到“六個一”標準、90%以上的城市社區達到“五個一”標準,形成“機構健全、責任明確、力量整合、條塊結合、管理到位”的基層消防工作格局。

(四)加強裝備和人員的后勤保障能力。各鎮、辦事處和工業園區要將消防裝備建設保障經費納入各級政府預算,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匹配的消防經費長效保障機制。地方財政等部門應積極支持,逐步增加裝備維持性經費和裝備更新經費,確保消防裝備能夠及時進行維護、補充。在消防執勤力量與安全保衛勤務不相適應、現役編制無法增加的情況下,適當增加合同制消防員數量,并加大經費保障力度,最大程度發揮消防部隊保衛地方經濟建設的職能作用。按照消防大隊現役執法人員和消防文員總數不少于10人的標準,配齊消防文員的數量,從保障消防文員的合法權益出發,將消防文員的工資福利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并予以保障,確保消防文員的年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在職職工年平均工資水平,并全面落實消防文員的社會保險等待遇。

(五)積極創新消防監管服務機制。區公安分局要督促公安機關建立火災隱患舉報投訴和“365消防服務中心”,即集火災隱患舉報投訴、行政許可辦理、警務公開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消防服務中心,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火災隱患排查整治,逐步破解消防監督執法力量不足的瓶頸性問題,此項工作要于上半年完成建設。進一步加強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監督管理,推行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自我評估制度,發展消防安全評估機構。修訂完善單位消防安全評價標準,推進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分級分類和高層地下建筑消防安全“戶籍化”管理。鼓勵引導高層住宅、人員密集場所、辦公樓、綜合樓等建筑物配置必要的救生緩降器、逃生滑道、逃生梯、自救呼吸器等逃生輔助裝置;新建高層建筑應當分戶設置獨立式火災探測報警器;老年公寓、寄宿制學校、幼兒園等特殊場所的每個房間應設置獨立式火災探測報警器。

(六)全力做好黨的十消防安全保衛工作。全面打贏“清剿火患”戰役,做好“兩節”、“兩會”等重大節日、重大活動消防安保工作。部署開展以高層和地下建筑、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等消防安全高危場所及城鄉結合部、城市老街區、集生產儲存居住為一體的“三合一”場所、“城中村”等薄弱環節為重點,集中整治重大火災隱患;繼續加強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安全專項整治,集中整治重大火災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傷火災事故,為黨的“十”創造良好消防安全環境。

三、廣泛開展全民消防宣傳教育,切實提升公眾消防安全防范意識

(一)推進社會消防宣傳教育。深入貫徹《全民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綱要》,圍繞“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題,聯合有關部門部署開展家庭、社區、學校、人員密集場所、單位消防宣傳教育五個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強對老人、婦女和兒童的消防安全教育,啟動“十萬行動計劃”。督促教育部門組織開展全區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學校、中小學校消防安全教育課外實踐基地評選,督促中小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逃生自救演練,實施“家庭消防安全計劃”,開展“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系列活動。

(二)開展社會消防安全培訓。貫徹落實《社會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大綱(試行)》,各鎮、辦事處和工業園區要督促有關部門將消防安全知識納入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培訓、職業培訓、普法教育、義務教育內容。組織開展鎮長、村干部消防安全培訓,完成兩年輪訓一遍的目標。督促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及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員、電氣焊工等特種作業人員參加消防安全培訓。

(三)強化社會化消防宣傳。完善消防志愿者組織管理體系,引導消防志愿者參與消防宣傳培訓、查改身邊火災隱患等活動。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固定欄目、大型戶外視頻、樓宇電視、出租車顯示屏、公交車電子屏幕等加強消防公益宣傳。繼續開展“優秀社區消防工作者”、“優秀消防志愿者”、“優秀消防科普工作者”等評選工作。

四、扎實開展“四大建設”,著力增強消防工作可持續發展實力

(一)加快推進信息化應用建設。以一體化滅火救援指揮系統的推廣部署為核心,全面推進各級指揮中心及通信室的升級改造,大(中)隊全部完成滅火救援指揮系統建設。各鎮、辦事處和工業園區配齊各類應急通信裝備,完善350M無線通信網絡建設和電臺配備,并配備“動中通”、“靜中通”或便攜式衛星移動站。加強消防監督管理系統和社會公眾服務平臺的應用管理,提高基層應用管理水平。加強各級應急通信保障隊伍建設,完善信息化應用維護及網絡安全保障。

(二)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制定消防執法工作量化指標體系,充分利用執法辦案場所規范執法,提高執法效能。大力推進火災調查工作,配齊配強火災調查人員、技術裝備和現場勘驗車輛,推行基層指揮員兼任火災調查員實施火災調查簡易程序機制。進一步指導公安派出所規范開展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九小場所”、農村、社區等單位的防范意識。進一步加強消防產品監督管理,適時會同質監、工商等部門開展消防產品質量聯合整治行動。規范建設工程消防審核驗收工作,推動落實建設工程消防設計、施工質量和消防審核驗收終身負責制,探索建立消防設計技術審查與行政審批分離制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高清在线观看视频www | 成人免费一级在线播放 | 色xx综合 | 国产xxwwxxww视频 |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综合 |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妖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 五月天精品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二区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亚洲高清综合 | 天天草天天草 | 久久综合视频网 | 国产99久9在线 | 色噜噜久久 | 日韩二区| 免费一级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热视频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不卡 | 免费观看一级特黄三大片视频 | 久久久久久91精品色婷婷 | 欧美成人天天综合天天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 亚洲一区欧美日韩 | 天天干天天爽天天操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 曰曰鲁夜夜免费播放视频 |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91 | 黄色视屏在线免费播放 | 裙子下的野兽在线观看 | 亚洲人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小说 |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精品国产三级 | 国产国语一级a毛片高清视频 | 欧美三级免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