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園林設計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園林道路;設計特點;原則解析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隨著第三產業的不斷發展,旅游業在國內蓬勃發展,尤其是園林風景區的發展,作為人們休閑、有氧運動的最佳場所,它的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作為園林風景中必要的一部分,園林道路設計也被設計者所重視。道路設計對園林風景結構及觀賞的作用不可否認,它既有功能性,也有自身的美感。然而通過園林道路的發展,其類型及種類已形成很多種。
園林道路類型
1.1變態路
園林道路的建設要符合其周圍園林景觀的需求,因此根據需求將變態路分為瞪道、休息島、步石、踏級、磷和訂步等種類。依環境而建,達到與環境的融合。
1.2游息小路
游息小路,顧名思義,它是一種供游客娛樂和休息的小路,輔助游客通往園林更細致的地方。一般雙人行走的距離是1.2一1.5m,單人的則為0.6一lm,對于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疏林山上、水邊等地方設置的小路,是根據地勢蜿蜒、曲折等特點進行自然發揮設計。
1.3主要的園林道路設計
在園林風景區的觀光中,主要的園林道路是大部分游客必走的道路,甚至有時需要一些小型車輛的通行。因此,一般主要的園林道路寬度建設在4一6m即可滿足人們需求,也不容易造成人流擁堵。這些主要道路旁一般都有很好的綠化帶進行填充。
1.4次要的園林道路設計
次要園路在園林景區內起輔助作用,主要是對主要道路的補充,對景區與建筑有著連接作用,次要道路的寬度設計一般在2一4m之間即可。
2.園林道路的功能與特點
(1)具有組織交通的功能。一方面園林道路對游客的疏導和集散起著關鍵作用,另一方面園林道路對建筑和基礎設施的維修、護養等工作也有著輔助作用。
(2)具有對園林空間區域規劃,對游客進行引導的功能。在園林景觀中,有許多不同特征的景觀,其之間有著聯系也有著區別,園林道路的合理設計可以因地制宜地達到這兩種功效,符合現代園林建設中要求的形神兼俱。道路對園林景觀進行自然的區域劃分,對觀賞有很重要的意義,它還可以引導游客進行更細致的觀賞。
(3)它是園林景觀的一部分。園林景觀的建設注重整體美和細節美,注重各種部位的相融合,而園林道路可以體現出園林景觀的曲線美及整體協調性。因此,其中的一草一木及道路都是園林景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的園林藝術中也有相關的理論知識,如因景設路和因路保景。
3.園林道路布局的設計原則
(1)根據園林道路的性質,遵循園林道路布局的靈活性。一般園林道路呈現環形,在設計時要根據園林景觀的走向進行道路設計,避免主次道路的斷連。園林道路建設除了環形擴展向外,還要有幾條從園林中心放射出去的道路,這樣才可以使得道路貫穿整個園林風景區。總之,園林道路的設計要靈活變通,在滿足游客行走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園林景觀的觀賞角度,有時候需要景觀引導道路的走向。
(2)體現園林道路的實用性,做到以人為本。建設園林道路,除了使其符合整體園林景觀的美觀性外,還要考慮到道路的實用性。此外,還要注重道路設計的人性化,在設計過程中多些人性化建設。
(3)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園林景觀有著很重的地域性,根據地域文化特點建設園林景觀,道路的設計也應該符合地域特征,這樣才能得到有效的融合。
(4)平面成形的規劃布局研究。同傳統的城市道路建設相比較,景觀園林的道路設計布局,存在著自身獨有的布局特點形式,通常自然式的風景園林道路系統平面成形局部設計形式有三種,即為帶帶式、樹枝式、套環式三類。
(5)立面成形的規劃布局。現實中景觀園林的道路設計,能夠依據實際功能的需求來進行寬度尺寸的變化收放,采取以變斷面形式展開立面之上的規劃布局。如在諸多風景園林中的道路兩側,都設置有凳子和座椅,這皆是作為園林道路的外延邊界而存在,除了這以外,還有很多園林道路同小型廣場相互結合的案例。這種立面成型的設計形式,呈現出寬狹相接,直曲相濟的效果,使得園林景觀道路趨于生動多變,游人在道路行走的過程中,能夠駐足停留,運動休閑,相得益彰。
(6)園林道路交叉路口的設置布局形式研究。在同一景觀園林區域內,必然會面臨多條干道相接相交的情況,除了對較為陡峭的山地地形之外,在設計中應當盡可能的采取以正交的形式進行設計,交叉口區域需要作擴大處理,促使區域相對空曠,形成一個小廣場,即疏通交通,又避免產生行人擁擠。對于小型道路,應當以斜交的方式進行設計,但交叉位置不要太多,且兩個交叉點應當保證一定的距離,做到主次分明,同時相交的角度需保證一定的寬廣度,以免因為角度太小影響到整體的美觀。對待丁字型的道路交叉口設計,因為其處于視線交點,能夠進行點綴以相應的景觀風景植物,以避免多條道路視線交于一點,令游人出現方向迷失感,同時還應于交叉口的位置設置明確的指示牌,進行方向的指引。
4.園路規劃中應注意的問題
(l)現代園林建設中,個人設計色彩嚴重,不能做到以地域而設計。許多非專業人員對園林景觀道路的建設進行嚴重干預,很容易出現道路缺乏變化,平淡無奇;由于太過于強調園林道路的特殊性,不假思索地要求“三步一彎,五步一曲”。
(2)園林道路容易出現斷頭、回頭的現象。一般園林道路的布局形式有自然式、規劃式及混和式,在沒有明顯的終點標志建筑出現的情況下,園林設計中避免出現回頭路、斷頭路的現象,這一點非常重要。
(3)園林道路的設計數量不合理。園林道路的設計旨在滿足最大游客容量時的需求,因此園林道路的設計要根據園林景觀的具體面積來設計,如果景觀面積小,道路卻很多,會導致景觀散失其原有的觀賞性,景觀也會被進行多處分割,游客密度變大造成擁堵;如果景觀面積大,園林道路又很少,就不能充分發揮園林的觀賞作用,有許多細致的景觀設計不能讓游客欣賞到。
(4)在園林景觀某處道路交叉口的設計不是很合理,由于夾角較小,導致轉彎半徑不夠,這樣很容易造成人們抄捷徑踐踏草坪,破壞綠化。
結束語
園林設計中園林道路的規劃需要綜合各個方面的因素加以考慮,不僅要遵循設計的原理理念,還要滿足園林道路的自身功能,從園林道路的線性構思、鋪張圖案的設計、對色彩的掌握等多方面入手,營造出優美迷人、引人入勝的園林道路景觀。在此過程中,不僅要求園林設計者應嚴格按照規范實行,遵循園林道路的設計原則,合理地布置園林道路,滿足園林道路的功能要求,又要求需注意協調園林道路設計與周邊環境的關系,一個完美的園林道路設計,更是需要提高設計者的自身藝術修養和必要的業務素質,增加自身的實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使園林道路的設計真正體現藝術和功能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陳維.論園林設計中園林道路的規劃UJ.現代園藝,2012,22:74.
[2]任濤.城市園林景觀中道路與廣場的綠地設計研究田].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3]石亞麗.論市政園林工程中道路的合理規劃與設計田.現代商貿工業,2012,24:220一222.
關鍵詞 森林資源;特點;建議;遼寧丹東
中圖分類號 F32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5-0203-01
Characteristics and Suggestions of Forest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Dandong City
YAN Shu-ming
(Dandong Forestry Bureau in Liaoning Province,Dandong Liaoning 118000)
Abstract The forest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water conservation,building harmonious ho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andong City were discussed,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offer help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andong City.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s;characteristics;suggestions;Dandong Liaoning
丹東市素有“遼東綠色屏障”之稱,是遼寧省的重點林區之一。全市現有林業用地面積占全省林地面積的14.54%;其中有林地面積96.1萬hm2(列全省第1位),森林蓄積量4 529.4萬m3(列全省第2位),森林覆蓋率65.9%(列全省第3位)。全市現有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17處(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國家級濕地保護區1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處、國家級森林公園2處、省級自然保護區1處、省級風景名勝區4處、省級森林公園5處),保護面積達31.12萬hm2,豐富的資源給丹東市林業發展帶來了物質基礎。
1 丹東市森林資源的主要特點
1.1 天然林比重大,人工林比重小
全市有天然林面積66.79萬hm2(其中柞蠶場為12.67萬hm2,低質低效林分約13.33萬hm2),占林業用地面積66.7%;人工林33.4萬hm2,只占林業用地面積的33.3%。這說明丹東市自然條件好,有著良好的天然更新環境,尤其是鄉土樹種更新能力較強,很容易自然更新成林。
1.2 中、幼齡林比重大,林木蓄積量少,林分質量低
丹東市雖然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但林齡結構不合理。通過20多年的采伐生產,目前全市幼中林面積大、蓄積小,而成熟林則面積小、蓄積大。據統計,全市有近成熟林分僅有17.33萬hm2,占有林地面積18.04%,林地平均蓄積40.5 m3/hm2,低于東部山區47.55 m3/hm2的平均水平。
1.3 公益林比重大,商品林比重小
全市劃為國家公益林面積35.8萬hm2,劃為省級天然保護工程(地方公益林)31.13萬hm2,共計66.93萬hm2,占全市林業用地面積66.8%。商品林用地只有33.27萬hm2,占林業用地33.2%。根據國家分類經營區劃原則,公益林比例一般不超過35%,但由于丹東市天然林多,屬省“天保”工程重點范圍,所以區劃的商品林比例只占1/3。
2 加強森林資源建設的建議
丹東市的森林資源有限,區位特殊,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將面臨著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森林資源的短期經濟利益與持續發展等諸多矛盾[1]。為使丹東市森林結構合理,森林生態功能穩定、高效,根據丹東市森林資源現狀,就今后林業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2.1 加強森林旅游資源的培育和利用
全市現有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17處,總面積31.13萬hm2,其中森林面積13.73萬hm2。這部分森林都是特殊管護的公益林,是封禁對象,在林木經營方面是高壓線。但它是打造丹東市旅游名城的自然基礎,是重要的旅游資源。目前由于該資源屬于條塊松散管理,缺少宏觀規劃、統一整合,建設資金不足、基礎設施差、管理方式落后,導致景區知名度低、收入少、資源浪費。因此,建議各級政府加強對旅游業的宏觀管理,協調相關部門做好旅游資源整合工作[2]。
2.2 調整指導思想,以適應丹東市森林資源發展要求
發展森林資源是林業工作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工作[3],當前要緊緊圍繞林權制度改革、分類經營改革和實施分區突破戰略,調整指導思想,建立新機制,以適應丹東市森林資源發展的要求。一是明確樹立符合分類經營要求的發展森林資源的指導方針,根據主導利用目的,確立合適的林種樹種、營造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二是建立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激勵機制,切實調整不利于發展森林資源經營的一些規定,做好山林延包定權發證工作,建立起能夠真正體現“誰造林、誰所有、誰受益”的機制,鼓勵全社會參與發展森林資源。
2.3 加強生態資源管理,控制板栗經濟林發展面積
板栗作為丹東市重要的經濟林資源,面積已達10萬hm2,是人工林面積1/3,但是產量僅3萬t。目前板栗的發展方式并非擴大面積,而是加強技術管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這幾年有些縣(市)一直把蠶場改板栗林作為一項重大產業調整和生態建設內容,此種缺乏科學論證的做法應引起關注。因此,建議中南部山區蠶場改造板栗林要經過科學論證,進行合理規劃,采用封育和改造等綜合措施對蠶場進行治理,尤其是沙化蠶場改種板栗要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2.4 堅持山區保護與開發并重原則,適度發展林地經濟
林地經濟是森林禁伐后山區農民收入的重要經濟補充[4-5]。林地經濟如中草藥的發展必須遵循保護與利用并重的原則,進行科學規劃。對坡度25°以上及植被條件差、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特殊保護地區和重點保護地區,要禁止破壞植被的經營活動,限制開發利用[6];一般保護地區和天然商品林林地要合理開發利用。協調、監督林業、供銷、工商、科技、金融等部門行使好各自的服務職能,做好組織科技下鄉、農民技能培訓、組建行業協會和市場信息等服務工作。使林地經濟這一新興產業持續、協調、快速、健康地發展,發揮其最大的經濟效益。
3 參考文獻
[1] 于榮,沈夫鈞,張黎華,等.建立集體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體系初探[J].林業經濟,2010(5):37-40.
[2] 張黎華,滕云龍,陳靜,等.丹東市林業資源存在的問題及保護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3(12):159.
[3] 陳靜,滕云龍,張黎華.丹東市退耕還林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3(15):211.
[4] 郭保香.我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發展歷程、問題及對策研究[J].林業經濟,2010(8):88-91.
關鍵詞:地域性文化;園林設計;融合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對于園林設計來說,設計好的作品,要有好的設計思想的支撐,而我們在園林設計當中,通過充分融入特定的地域性文化,可以說是園林設計當中的一個有益嘗試。我們讓設計出來的園林作品,既能夠滿足人們觀賞的同時,也能夠較好地體現當地的地域性文化特點,達到了園林設計作品與欣賞者的共鳴,不斷地豐富本地居民的物質與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體現園林設計的實用與文化的價值。
一、地域性文化與園林設計概述
我們在開展地域性文化在園林設計中運用的相關探討之前,有必要先理清“地域性文化”、“園林設計”的內涵。
就文化而言,泛指人類群體和社會的共享成果,這些共有產物不僅僅包括價值觀,語言,知識等抽象無形的人類創造,而且包括物質對象如工具,貨幣,藝術等等。而“地域性文化”這一概念,指的是特定的地域范圍內,有地區特點的區域性文化。正因為區域性的差別而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樣,園林作為人們生活環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隨著人類的文化傳承不斷發展至今;而今的園林設計,主要指的是通過自然界特有的形式,運用藝術手法和技術手段,來處理建筑、自然和人的關系,使人類所處的生態環境優化凝練,更加的宜居、適居。
我們通過將地域性文化融入園林設計,這是現代園林設計的一次有益嘗試,對于園林設計來說,可以不斷開拓園林設計的藝術內延空間,提升園林設計的品味,彰顯園林設計的文化意蘊。而對于地域性文化來說,通過園林設計的形式,來彰顯地域的文化特色,不失為一種好的表達方式。如果地域性文化在園林設計之中,得到了傳統的繼承和充分的表達,可以激發當地人對其地域的榮譽感和歸屬感,同時更好地保護和弘揚這一特色的傳統文化。
二、地域性文化在園林設計中的運用
(一)地域性文化要融入園林設計,成為園林設計的創作源泉
對于園林設計來說,如果我們只是照搬國外或教科書的設計理念或者設計圖紙,完全不顧及新的園林景觀的地域特點,那么,可以說我們設計的園林設計作品,就缺乏了必要的“地氣”,甚至與所處的環境格格不入,相關園林作品的落成,也可能達不到應有的設計效果。我們的園林設計者,要將地域性文化要融入園林設計,成為園林設計的創作源泉[1]。
例如,我們在上海設計相關的園林作品,就要考慮到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將園林作品中,融入海派的文化符號。這樣我們設計出來的園林作品,就在無形之中與上海本地的欣賞者達成了默契,相關園林作品的落地,也會得到該地區人民群眾的喜愛。可以說,通過地域性文化融入園林設計,使其成為園林設計的創作源泉,設計者的設計思路也隨之打開,創作的園林設計作品也更加個性和特色十足,不斷提升園林設計的視野,也不斷彰顯園林的地域性文化特點。
(二)地域性文化要融入園林設計,成為園林設計的重要文化符號
對于園林設計來說,說到底也是在進行精神文化的創作活動。如何創造出地區群眾喜聞樂見的園林形式?這也是廣大園林設計工作者需要重視的問題,對于園林設計來說,不僅要融入現代的與傳統的因素,還應該積極融入地方的地域性文化因子[2]。
例如,我們在蘇州進行相關的園林設計,若沒有充分考慮到當地的文化特色,那么我們的園林設計作品落地之時,必然會飽受詬病,更有甚者可能被要求重新,推倒重來。因而,我們在進行園林設計之時,要積極地將地域性文化融入園林設計,成為園林設計的重要文化符號,創作出既有區域性文化品味的園林作品,又能夠不斷拓展園林設計的空間,可以說,園林設計與地域性文化的結合,可以使園林與地域性文化二者相得益彰。
(三)地域性文化融入園林設計,不斷提升園林設計的文化品味
對于園林設計工作來說,面對大量推陳出新的設計作品,設計者要在其作品之中“出新”,可以說是比較難的。那么,我們在進行園林設計當中,可以考慮將地域性文化融入園林設計,不斷提升園林設計的文化品味,這是一個良好的設計嘗試。對于園林設計來說,要提升其品味,就要合理地加入一些文化因子[3],而地域性的特色文化對于園林設計來說,是非常有益的,設計者可以考慮,用園林設計的作品,來表達特點的地域性文化。
例如,我們在鳳凰縣開展園林設計,就可以嘗試考慮運用鳳凰縣所獨有的地域性文化,來設計相關的園林作品,做到既能夠通過園林來表達鳳凰縣的文化特色,又能夠通過對鳳凰縣特色地域文化的引入,提升園林設計的文化水準,這可以說是園林設計技法的一個新的、有益的嘗試。
(四)地域性文化融入園林設計,要選擇典型的地域性文化融入設計
對于園林設計來說,在進行地域性文化融入園林設計的嘗試之中,要注意選擇區域內典型的文化因素,來融入園林設計之中,提升園林設計的整體水準。
例如,我們在紹興市進行園林設計之時,在面對底蘊豐厚的越文化之時,若我們不分蕪雜的將各類越文化因子融入園林設計作品之中,我們的園林設計作品就有可能出現地域性文化因素的濫用的情況發生,因而,我們可以就某一個文化主題,或者擷取越文化中的蘭亭文化,來進行園林設計工作,這一我們的設計的園林作品,就會產生良好的效果。蘭亭園林設計作品,能夠充分彰顯紹興市的地域性文化特色,而且可以通過設計者將蘭亭文化因子融入園林設計作品,提升該作品的文化品味。設計者通過選擇典型的地域性文化融入設計之中,可以取得相互的園林設計的藝術效果,既能夠彰顯園林設計的獨創性,而且承載了良好的地域性文化因子,這也是園林設計的一個極致的體現。
(五)地域性文化融入園林設計,要與現代設計理念融合
地域性文化在園林設計中的運用,是園林設計的一個重要突破點。我們在進行園林設計之時,采納一下地域性特色文化因素的同時,也不能固步自封,要充分融入現代設計技法,將地域性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融合[4],創作出既有地域性文化特色,又充分運用了現代設計技法,將地域性文化的特點充分而全面的凸顯出來,可以說,讓人們在欣賞園林設計作品的同時,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當地的地域性文化,進行著文化的追尋和反思,不斷地深化對本地文化的認識。可以說,通過現代技法的介入,園林設計中的地域性文化所隱藏的內在審美特色,可以更好地表達出來。例如,蘇州市近年來的一些園林設計作品,在融入當地的地域性文化因素的同時,也充分借鑒了現代的園林設計理念,在繼承園林設計傳統的同時,有所突破,這是園林設計工作中,所需要的藝術創新。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在進行園林設計當中,要恰當地融入地域性文化。對于園林設計來說,通過地域性文化的介入,提升了園林設計內蘊,而地域性文化在園林設計作品之中滲透,也彰顯了地域性文化的特色。作為園林設計者,我們只有立足于地域性文化的園林設計,才能夠設計出更多的園林作品,助推園林設計品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吳航,趙偉韜,侯陽. 朝陽地域文化特色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園藝文摘. 2011(02)
[2] 李宏儉. 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觀設計[J]. 山西建筑. 2011(23)
關鍵詞:現代藝術;城市園林;設計
1 現代藝術概述
現代藝術是新時代的一個產物,它將人們所關心、關注的對象都展現出來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藝術滲透在各個領域中,打造絢麗多彩的生活環境。不管是美術、雕塑領域,還是建筑領域,都能發現現代藝術的影子,比如北京的798 藝術工廠或者國際雕塑公園,人們都能從中體會到現代藝術的魅力。現代藝術中的藝術大師有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密斯·凡德羅、安迪·沃霍爾以及馬克·羅斯科等等。現代藝術作為一種新潮流,應該不斷地更新與發展,并服務大眾。在現代藝術中,不論是小品、園藝還是色彩等藝術,都和城市園林設計有一定的聯系,都能滿足人們的審美的需要。
2 城市園林設計概述
在現代化的城市當中,園林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構成部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城市園林具有深層次的藝術性以及強大的功能表達性。而城市園林設計是一個較為綜合的科學,集合了諸多學科于一體。城市園林設計的藝術性體現在園林中的各個環節與方面,例如空間布局、裝飾材料以及城市綠化等等。
城市園林設計發展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園林設計的視角也隨之發生變化,逐漸開始向生活空間的藝術化處理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等轉變。在城市園林設計中的核心部分為城市形態與空間布局兩方面,對這兩方面的優化設計能夠有效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存質量,促使城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這同樣是城市園林設計的主要目標。優秀的城市園林設計能有效促進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3 現代藝術方法在城市園林設計中的具體運用
3.1 空間布局的運用
通常情況下城市園林規劃建設都必須占用比較大的面積,且涵蓋大量的內容,例如園林植物、園林建筑等,上述這些能對園林進行空間劃分,使園林顯得更加的錯落有致。因此,在對這些重要構成部分進行空間布局時必須強調布局的科學性、合理性,不但要考慮到整體空間布局效果,還必須全方面考慮擺放的具置,從而獲得最佳的布局效果。在選址方面,首先就必須掌握整個園林的平面場地和空間結構,只有這樣才能依據實際情況對園林的場地進行科學合理布局,使其具備觀賞性與美觀性。另外,還應該將城市園林的內部格局考慮進去,比如節奏變化、比例以及東經變化等,使其能保持和諧統一,只有這樣方能把現代藝術的特點融入到城市園林設計內,體現現代藝術價值。
3.2 現代雕塑的運用
在城市園林設計當中運用現代雕塑作品,能夠展現出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現今的雕塑造型豐富、獨特,所運用的材料廣泛,且結合了古典與現代,這樣的雕塑作品往往能夠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讓觀賞的人們擁有一種心靈凈化的感覺。此外,在植物上同樣能進行雕塑,植物雕塑不但體現環保意識,而且還具備了較好的審美與養身價值。在某種層面上,城市園林設計體現了現代繪畫藝術設計的特點,且集中了人文精神與自然精神。
3.3 植物綠化的運用
城市園林植物綠化中,不但要使植物自然生長,同時還必須讓其與周邊的山石、水體以及建筑等相融合,保持協調統一,將植物本身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進而確保城市園林設計能最大程度的滿足人們的觀賞需要與生活需要。在選擇城市園林形式時,應該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城市的環境狀況、植物的屬性與特點等等。比如應該注意建筑和附近植物高度與顏色的協調統一,從而將建筑物和植物的建設精神完美的展現出來。綠色植物在城市園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植物布局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城市園林設計的最終效果,其中現代藝術審美的加入是必不可少的,這主要是由于它與人們的審美觀密切相關。
4 結語
伴隨著現代藝術的快速發展,城市園林設計越來越受到現代藝術的影響。在城市園林設計中充分運用現代藝術的思想,不僅可以創造出具有人文藝術的優美園林景致,使其具有較好的審美價值,同時還能提升城市園林設計的藝術性,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春嘉,王立君,韓晶宏等.現代藝術在城市園林設計中運用的討論[J].中國農學通報,2011(4)
2 朱榮.現代藝術在城市園林設計中應用的討論[J].現代園藝,2011(15)
1.1地域性文化
地域性文化是一種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也是一種歷史現象,文化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行相應的變化和調整,隨時社會和時代的發展,不同地區的文化發展的程度和方向發生了顯著的不同,即地域性文化差異。文化作為意識形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能夠展現出當時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發展狀況,并且還能對當時的經濟和政治起到推動的作用。文化在形成的過程中具有民族性,并且是以整體的方式來不斷融合和發展的,從而形成一種傳統文化流傳至今,同時,在傳承的過程中還具有一定的連續性,為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1.2園林設計
隨著人們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提高,在對一個區域進行園林設計的時候,人們迫切希望其地域性的文化能夠在園林設計中充分展現出來,通過這種方式來展示該區域的文化內涵、生活品味及審美觀念等。園林設計會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給居民帶來一定的榮譽感,同樣也可以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方式,促進區域文化的傳承。從整體來看,將園林設計和地域性文化進行融合,建設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園林和提升這一區域的文化和品味具有重要的意義。
2地域性文化與園林設計的融合
2.1地域性文化為園林設計者提供全新的設計思路
在當下,園林設計的主要問題就是設計思路的照搬照抄,導致最后所有的設計內容大同小異,雷同版本過多,缺乏創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路。而如果將地域性文化與設計進行融合,就會為設計者提供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還能提高園林設計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作為園林設計者,設計的目的就是要具有自己獨特的設計思路和設計亮點才能博得人們的青睞。如果一味追求模仿優秀的設計,最終并不能呈現出自己的特點,只能是別人的翻版,最終會被人們所拋棄。
2.2地域性文化成為園林設計的文化特色
在地域性文化和園林設計理念相融合時,園林設計者要注意,將地域性文化在設計的過程中凸顯出來,這樣不僅可以體現出豐富的文化底蘊,還能體現出設計者豐富的設計能力。同樣在設計中,各種物質文化的融入可能還會帶來沖突感和矛盾,這時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要為了全部融入而忽略人們的實際需求。例如在對浙江省紹興市進行園林設計的過程中,只需要把蘭亭文化在設計成果中重點展現出來。因此,最終所呈現的設計作品一定要把最重要的地域性文化通過園林設計展現給世人,這樣既能展示當地的文化特色,又能展現出優美的園林設計效果。
2.3地域性文化與園林設計要與時俱進
將園林設計與地域性文化進行結合,可以作為園林設計的一大亮點。同時,在園林設計過程中,不但要參考當地的文化還有融入這個時代的先進設計理念,這樣設計出來的成果,才能與時俱進。可以讓人們以一種現代的眼光去欣賞具有現代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園林,把這種地域性文化賦予了一定的現代色彩,并通過園林設計成果展現出來,這同樣也是園林設計的一個新思路。
3結語
1.線元素線元素也是構成學的重要元素之一,其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可以表現為具有線性特征的一個景觀元素,也可以作為現代園林設計的一個線性元素。但是不同線元素,其特點也各不相同,例如,水平線可以給人一種靜止且穩定的視覺感受;垂直線給人帶來一種上升、莊嚴的視覺感受;粗線條則給人一種厚重、粗獷的視覺感受。這就要求設計者在進行園林規劃設計時,必須掌握不同線性元素的特征。在現代園林具體規劃設計過程中,其線性元素在方位、長度及粗細等方面均會產生變化,同時線性元素其實是由多個點元素構成的,其可以分為直線、曲線、斜線或者折線等形式。因此,要求設計人員,在現代園林規劃設計時,既要掌握線性元素各個方面上的變化,同時要明確線性元素變化方向,才能保證線性元素的合理運用,為現代園林設計構圖提供重要依據。園林設計中的線性元素可以運用多個點元素來組成,如各種花卉、植物;也可以通過具體景觀來實現,如假山、雕塑等。
2.面元素面元素是由多個點元素經過排列組合形成的一個面,或者由多條線構成的一個立體空間。面元素與點元素、線元素相比,其能夠牢牢抓住人的視覺焦點,并通過重疊或者平鋪的方法,構成各種不同的園林景觀形象,讓人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視覺空間的存在。另外,從視覺空間角度來看,面元素是一個較為封閉的構成元素,主要是由于每個面都有一定的邊界及限度,在形態變化上也僅局限于不規則與規則之分,但其可以通過改變面的形態,以形成各種不規則的面。
在現代園林具體規劃和設計中,面元素應用較為廣泛,例如,在園林植物規劃布局上,可以通過不同種類的植物,組成不同形態的面。若構成面形態相同,其采用植物由于顏色上和形態上存在一定差異,同樣也能達到不一樣的視覺效果。總之,在現代園林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各種形態、顏色、種類不同的植物,使其在立體視覺空間里,形成不同視覺效果的面,不僅能夠將園林景觀特點充分體現出來,同時可以使園林景觀趣味性更加濃厚。
二、構成學在現代園林設計中運用
1.點、線、面構成形式的運用
在構成學中,點元素、線元素及面元素均是基本要素,其在現代園林設計運用時,必須將三個基本要素進行有效結合,才能保證整個園林景觀設計的協調性。例如,在現代園林植物設計上,以松樹作為設計主體,主要采用點元素和線元素進行設計。在點元素設計上,可以將松樹作為一個單獨園林景觀,而在線元素設計上,可以將松樹看做一條線,并與其具有的挺拔、堅毅個性融合在一起,能夠給人積極向上的視覺感受。
雖然多個點元素或多條線能夠組成面,但是從松樹特征及個性上來看,并與面設計并不符合。而面元素主要應用在花草設計上,例如可以在特定視覺空間里,組成一個色彩艷麗的面,而草坪也可以組成一個單獨的面。但是如果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單獨使用面元素,就會顯得整個景觀面十分的單調,因此必須將點元素、線元素和面元素進行有效結合和搭配,才能突出園林景觀的主題和特色。例如,在草坪設計上,可以增加一些花卉、灌木等植物,并控制好種植密度,即不能過于空曠,也不能過于密集,才能營造一種協調的視覺效果。
2.平衡、對稱構成形式的運用
平衡與對稱構成形式,主要是將線作為整個設計視覺平面中的一個視覺軸,或者把點作為整個設計的核心,并以此展開整個設計,同時將點元素和線元素分布到設計空間內,并呈現出具有平衡或者對稱特點的分布效果。雖然在園林設計圖紙上能夠達到絕對的平衡和對稱的分布效果,但是在實際布局上卻無法達到設計圖紙上的要求,只能形成相對平衡或者對稱的分布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園林具體規劃設計上,受到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平衡、對稱構成形式在現代園林設計上存在很大差異。例如,西方國家在園林設計上,講究的是嚴謹的對稱構成形式,其在貴族園林、皇家園林設計上應用較為廣泛,而我國在園林設計上,講究的是出奇制勝的構成形式,對平衡、對稱構成形式要求并不嚴謹,這種不平衡、不對稱的園林設計往往更能吸引大眾的目光。平衡或者對稱均是園林植物設計搭配的一種構成形式,但是其在現代園林規劃設計中應用相對較少,只能構成些形態優美的對稱圖形,且在近處景觀規劃設計上并不適用,容易導致園林景觀太突兀,不能給人良好的視覺感受,在園林設計時需注意。
3.對比、調和構成形式的運用
對比與調和是兩種不同的構成形式,對比形式主要是通過兩個具有對立性特征的視覺元素,以形成個性鮮明的視覺空間,而調和形式則是將不同構成元素共同點突出,并營造出一種整齊有序基調和諧的視覺效果。通過對比形式可以突出各個元素的個性和特點,而通過調和形式可以突出各個元素的共性特征。對比形式和調和形式在現代園林設計中應用較為廣泛,例如,在園林花卉設計上,通過對比構成形式,可以將顏色各不相同的花卉設計成風格不同的圖案,并使圖案上呈現出色彩鮮明的對比效果。又如,在園林植物設計上,通過調和構成形式,可以將色系不相同的植物組合在一個協調的園林景觀中,并給人帶來和諧、舒服的視覺感受。為了使不同景觀在過渡上呈現較為平穩的狀態,可以通過調和形式,選擇根系較為發達的植物作為景觀過渡帶,以給人一種協調感,而在對比構成處理上,可以依據植物花期、顏色及高低等特點,通過鮮明、強烈的對比效果,來突出園林設計的主題。
例如,為了突顯出園林工程文化內涵,可以采用、蘭花、梅花、竹子等植物,并通過對比烘托的方式進行組合,這樣既可以出現園林設計主題,也可以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又如,在園林設計中,將花期相對較長花卉與常綠植物進行合理搭配,能夠將花卉艷麗的色彩凸顯出來,給人強烈的視覺享受。總之,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可以通過對比或者調和構成形式進行搭配,能夠形成風格獨特的視覺效果,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三、結論
[關鍵詞] 園林設計;課程改革;改革方案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園林行業對人才的實踐能力越來越重視,其選擇人才一般以動手能力為主,因此我國當前各大院校紛紛對本校園林設計課程進行改革,在培養學生過程中,以實踐為主要教學內容。本文結合我國當前園林行發展的要求與部分已進行課程改革的高校總結出來的經驗,談談園林設計課程該采取何種改革措施,才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層次應用類型人才。
二、園林設計課程改革的意義
1、全面認識園林設計,提高學生知識面
園林設計是目前很多院校都在開設的一門專業,內容范疇大,知識面涉及范圍廣,結合物質、文化及藝術等方面,其基礎學科是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學,因此園林設計應用類型人才對社會的進步發展有著較深影響[1]。總體來說,園林設計應用類型人才需要全面領悟園林規劃設計內容,并根據理論知識及個人實踐能力進行大膽和創新的構思,若其缺乏專業知識和文化修養,則其構思起不到將園林多方位規劃的作用。因此,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在園林設計構思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園林設計學科結合歷史與社會,探討園林設計的古典及改變方式,從園林發展的步驟中總結規律,綜合人類活動各方面知識進行人才培訓,對提高應用型園林設計人才全面掌握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術起著很大的作用。
2、打破傳統,大膽創新,健康發展中國園林
當前我國園林行業發展進步不明顯,因此園林設計應用型人才影響著我國園林發展的趨勢。我國園林行業發展情況有兩種,一是創新能力欠佳,結合當地文化特點且構思新穎的作品基本沒有;其次喜歡借鑒近現代歐洲園林設計的構思,可又沒將其內涵理解領悟,對此目前我國園林設計作品多數照抄國外園林設計理念,缺乏抓住本土民族特點進行創新[2]。我國多數園林設計者不注重園林發展過程的歷史及文化,創作過程中將其忽略,構思出來的作品缺乏內涵,毫無品味可欣賞。歷史文化對現當代文化有著較深的影響,在其發展形成的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從日本、韓國現代園林成功案例可證明,將現代歐洲園林理論和實踐同本土民族特點和歷史文化相結合,方可設計出富含本土特色的園林。我國現代園林的發展,必須將現代歐洲園林設計模式與我國傳統園林種類互相結合,才能改變目前園林發展緩慢的情況。從園林設計教育方面看,全面認識園林設計學科可促進我國現代園林的發展,幫助學生加強掌握園林發展規律的能力,尤其加強提高培養應用型人才繼承歷史及創新的能力,才能加快現代園發展的步驟。
三、歷史園林設計課程教學不足的問題
1、分不清課程重要性
我國的大學可分為研究型與應用型,研究型大學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園林設計學科以園林史理論課程為前提,開設科目多為理論型;而應用類大學則重視學生對技術的掌握程度,一般根據行業技術要求來培養學生,因此園林理論科目課程在應用型學校中得不到重視,此類教學方法雖可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卻降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利于學生進行創新設計[3],極少數應用型高校的老師和學生甚至認為不該再開設此類對園林設計構思及施工沒有很大幫助的理論科目。園林設計課程該采取何種方案將理論性科目及培養人才操作能力相結合,是目前園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首先考慮的問題。
2、學時時間短并受限制
應用型學校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多數把學生的學習時間花在操作培養方面,導致在所開設的科目中,理論類型課程時間安排得較短,一般少于35個學時。課時量變少,學校理論課的開設也只能隨之減少,有的高校甚至只從世界園林史或我國古典園林史兩者當中挑選1門講授,內容比較單一。而近現代世界園林發展狀況多數被舍棄或者只抽取一小部分穿插在課時剩余的課程當中講授。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缺少園林史理論科目,園林設計課程的知識面也就不完整。我國現代園林發展情況與西方發達國家經對比,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因此應用型學校開設園林史理論科目很有必要,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國外造園技術的先進方法,還能了解歐洲現代園林發展的過程,從而使我國未來園林工程師能吸收其豐富的經驗進行開拓創新,影響我國園林行情前景,促進其快速發展。
3、教學方法單調
總結我國園林設計學科教育的發展歷史,園林設計理論課目多數采取單調及陳舊的教學方法,并且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對國家及地方園林變化情況進行研究,著重觀察我國園林內容及種類的發展,導致學生只能單一地吸收園林相關簡單知識。教師教導學生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因人施教[4]。由于應用型學校面向社會發展現狀,重點培養園林行業所缺乏的高層次人才,故其教學方法相對研究型學校而言也比較落后,必須根據實際教學并且還要靈活運用。
四、園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1、從專業入手,確定教學計劃
目前,我國園林行業的發展水平與歐洲園林行業的發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要拉低差距水平,國家必須大力培養綜合能力強和敢于大膽創新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此類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能力培養,課程多數應與技術和實踐相關,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因此,園林設計課程的教學計劃應該全方面培養學生動手以及掌握專業知識的能力,為其大膽創新打下基礎[5]。具體方法是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首先培養學生了解并掌握專業知識,其次通過分清主流的學習,使學生領悟世界園林設計發展史,將學生培養為全面發展、綜合能力強的高層次人才。
2、從實踐需要找出教學重點
應用型學校以實踐教學為主要的教學指導原則,因此其開設的園林設計理論課對學生要求并不高,教學內容也不完整,教師對于復雜且難理解的知識并不深入探討,只會簡略帶過。如講授我國古典園林史,其只會講述園林的發展史,比如園林在殷漢朝時期興起;魏晉南北朝時開始變化;隋唐時期出現繁榮的景象;而宋朝到清初園林開始出現成熟現象;但清中葉至清末近代園林才全部成熟。可是,我國古典園林史內容范圍廣,時間跨度大,其中還包括園林發展過程中每個朝代的歷史概要、園林發展狀況與歷史經典作品及園林特點等等。教師講解時應該根據每個朝代園林的特點出發,主要引導學生領悟設計者思緒及歷史變化的影響,同時還可補充課外相關知識來引導學生。如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學對我國古典園林發展有較深的影響,教師講授時可對此內容適當補充開,增加學生知識面,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寫意山水”與“有若自然”如何影響我國后世園林。我國明清時期古典園林得到大規模的發展,此時期還是我國古典園林歷史上的巔峰時期,至今我國很多地方仍保留許多該時期的經典園林,因此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不僅講解當時朝代的發展程度及文化情況、還須拿實際園林的設計特點進行重點探討。
3、改變傳統教學方法,采取案例對照法
我國高校對歷史理論科目多采取根據歷史來探討的傳統教學方法,此類方法直接敘述,很難開拓學生思維并且不能靈活使用,因而學生在園林規劃設計中既不能吸取優秀園林的成功經驗也不敢進行大膽創新。案例對照法是目前園林設計科目史論教學方法中比較新穎且效果不錯的的教學方法,其把多個時期和多個國家或有借鑒成功園林構思經驗的作品通過對照,從中獲取園林設計構思的普通規律,透過差異找出園林流變的發展現象。例如講述德國古典主義園林時,可拿同時期美國古典主義園林設計師丹?凱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對照比較,探討德國古典主義園林構思元素對古今園林的影響,能夠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充分了解古典園林與當前園林設計構思的關系。根據對照類型,案例對照法可根據空間、操作、歷史發展情況與細部研究分為4個類型:分別為橫向對照法、縱向對照法、宏觀對照法和微觀對照法。一個例子可從多個角度進行講授,如講授我國明清時期的園林設計可與我國兩漢時期的園林對照比較,講授我國園林的發展歷史,也可與西方園林或日韓園林對照比較等。教師應該根據教學計劃及學時時間總結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朝多方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針對我國園林行業發展的現狀,我國園林設計課程,必須著重加強改革實踐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與動手能力,這樣我們才可培養出適合園林發展需要的高層次應用類型人才,進而加快我國園林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呂藝超.關于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1,10 (04):78-80.
中國園林藝術,與傳統文化上的山水畫作、文詩雅頌有很多相通之處。園林設計者在塑造景觀過程中完全借用繪畫表現手法,以建筑線條來勾勒山水意境和結構布局。這種畫意的表達,以實體展現意趣,使計成的園林充滿生活與享樂并存的藝術氣息,在意境上更加生動豐富。傳統繪畫中的水墨山水色藝,反映在江南園林建筑中,使得這里的園林建筑多以黑白灰為主色調,可謂寫實版的水墨畫。而皇家園林,因貴族榮耀,園林內的建筑多以金黃色來掩映山水,使得這里的園林金碧輝煌、貴氣十足。計成的造園理論,不同地區的園林都以表現當地風景的名人繪畫為藍本和園林設計依據。這也使得他的園林設計,體現出地域上的不同特征。北方園林,他借鑒荊浩等北方繪畫大師名作,園林設計多以表現北方山水的粗獷山石、林木來表現。而江南地區青山秀水,使他常常引用黃公望、李昭道等大師的杰作為設計素材,展現南方園林的精巧秀美。
二、計成的構園風格
1.精簡提煉,以少勝多
濃縮天地、咫尺山林是明代園林設計師計成構園風格特征,在他的設計里,我們能夠感受到他的園林設計中片山勺水代表自然的廣袤,以點帶面展現大千世界的豐富。正如古人對計成山水園林的評價“: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這種濃縮天地萬象的寫意手法,被計成在設計上運用自如,其設計手段也越發簡練傳神。如在園林中以峰石三兩塊相拼加,采用上大下小形態,山石沉穩之勢因此改變,展示出靈動效果。在連續出現的湖面上修建曲折迂回的長廊,帶給游人以江湖萬里的遐想。在大面積自然景觀處理上,要顯現大自然勃勃生機特色,山石小景要展現靈巧自然情趣。特別是峭壁處的景致處理,要展現幽谷深壑的意境。在意境渲染上,計成除了凝練自然山水特點精華外,又創造性地形成特有的“未山先麓”寫意特色風格。“未山先麓,自然地勢之嶙增”即利用山石局部特征,利用地勢的起伏,來展現連綿不絕的群山和廣袤的自然風光。書中以陵享阪施,錯之以石,置其間,繚以短垣,似乎奇峰絕嶂,又似處大山之麓,截溪斷谷進行描述。這樣的設計,給人身處大山,臨危深谷之感。
2.運用類比手段,體現主人胸襟
中華傳統文化思想中,表達方式多以含蓄、隱晦等方式,不喜直抒胸臆。這樣的思想也影響到其他藝術領域。計成在園林設計中就以象征、類比和暗示等隱喻內容,賦予園林別樣內涵風格。如在園中書房處栽植挺拔的松竹以顯示主人的高風亮節,在迎賓處設置穩固的山巖來突出人物偉岸氣魄。在亭臺匾額上書寫勵志題詠來激發意境。這樣的人文設置,給園林美景增添了人文書卷內涵,使園林在景致襯托下,更增添雅興,提高了園林的文化品位。3.構園無格,無法而法。中國傳統建筑,多提倡對稱、規范、有章可循原則,雖然也提倡創新,但真正能夠做到推陳出新者還是少數,計成在園林設計上提倡“有異宜,無成法”,要根據造園環境和主人特點進行設計,沒有一定規范可循。這就需要每座園林都能呈現不同特色,這才是園林設計的藝術價值體現。在明代,園林熱席卷全國,各地官紳都有將自己住所建成園林意愿。這也造成園林建設程式化傾向。這種建造形式將會是對園林創造性設計的扼殺,是設計藝術的倒退。計成對這種園林設計現象,提出“構園無格”思想,點出建造園林要突破標準框架,要勇于創新。因地制宜地建造藝術個性鮮明的園林建筑。在他例舉假山設計為例,假山巖石造型要富于變化,沒有嚴格規定。并非都要將主石居于正中,偏移左右有時會出現不同的藝術效果。對于有些設計者追尋的“下洞上臺,東亭西榭”機械性的生搬硬套模式,計成給予嚴厲批駁,指出這種建筑模式迂腐可笑,毫無特性。在人工建筑物體的形態上要積極創新,無論樓宇還是亭臺都要結合環境體現出“惟榭只隱花間,亭胡拘水際”的唯美意境。即使窗格門欄的款式也要不拘一格,脫俗有新意。園林內地磚紋樣要有創新,鋪設方式和圖案可根據地形和園林特點進行設計,反對抄襲其他人設計。計成對沿襲舊制的工匠稱其為“無竅之人”。對不思進取,抄襲者,他曾說:“窺人之戶以立戶,稍有不合,不以為得,而反以為恥。”
三、計成“幽游于鏡”的綠色園林設計藝術思想的藝術成就價值
關鍵詞:園林設計;應用;地被植物
1園林設計的原則
園林是指在一定范圍內的土地上,使用植被、建筑以及山石水體等設計素材,同時以科學的設計原理和美學指導,來設計出人類可以進行娛樂活動和休憩的生活區域。并且園林區域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作為城市建筑的組成部分,是對城市建筑的功能性經濟價值以及技術水平的綜合體現。通過對園林概念的理解可以看出,這是一門多元素的綜合造型藝術,主要以綠色植被為造型素材,創造出一個立體的人造景觀,并且還要體現出園林本身的藝術感和經濟實用價值。
在園林設計的過程中應當遵循以下幾點原則:以園林建設用地的勘察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多以綠色植被為園林主要設計素材;既要保持生態穩定,又要體現美感;和諧生態與園林文化的統一;區域特征與城市建筑整體的協調。
2園林建設用地在設計中的分析和運用
園林建設用地是在園林設計過程中運用各種自然元素來創造一定范圍的室外空間,以此來滿足人們的休閑需求。園林設計的目的在于對用地當中的自然環境與藝術內涵的總體設計。完整的園林設計過程主要由2方面內容:首先是用地勘察、地形分析階段;其次是依據用地情況來進行園林具體各部分的規劃建設。園林建設用地的現場勘查分析就是設計之前的階段,同時也是認識問題與分析問題的過程。在對用地情況全面了解和分析之后,園林建設用地整體所能夠提供的功能和設計內容就已經在設計師頭腦中構思出來了。
對于用地的現場分析通常有2種渠道來收集場地資料:一種是地形圖紙;一種是現場的地形勘察,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建設用地的全部情況做到詳細、細致地了解,從而把握場地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園林建設用地的分析共有2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建設用地內部與外部之間的聯系;其次是建設用地內部各因素的分析。園林建設用地的分析一般是從建設項目用地在城市整體建筑當中的位置,以及周邊區域的規劃狀況綜合調查著手的,以此來獲取周邊環境的地形、交通以及商業、文化資料等。以上與建設項目存在關聯的外部環境因素,對于園林建設用地能夠提供的功能就可以確立下來了。除此之外,園林建設用地分析還能夠為后期植被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以此來將園林設計做到科學、合理、美觀。
綜上所述,園林建設只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才能設計出和諧、優雅的園林,并且可以運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來把外部的好景觀融入到當前園林的設計中來,以便促進園林與周邊環境的和諧、統一。
3植被在園林設計中的分析和運用
植被作為當代城市綠化建設和造景當中最主要的素材之一,同時也是建造園林植物覆蓋的重要部分。植被具有2個方面的作用:(1)替代自然草坪。能夠大面積地覆蓋土地,從而產生與草坪同樣的功能替代草坪,以此覆蓋的地面,從而體現出一定的藝術價值。(2)裝飾植被。運用植被本身的色彩或者植被質地的明顯對比,增加園林的觀賞性,同時可以在園林道路的兩旁裝飾,以便讓樹叢顯得多姿多彩。在園林植被的設計中,首先要保證植被的存活率,只有在植被大量存活的情況下,才可以實現預期的景觀效果。除此之外,在植被的搭配上,不論在植被的類型或者是格局的設置上,都要根據園林設計的總體目標和規劃來科學、合理地安排,以此來充分體現出設計師的意圖。
4點、線、面因素在園林設計中的運用
點線面是最基礎的幾何圖案,從遠古時代就開始運用點線面來創造出多樣化的建筑,同時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對于點線面幾何圖案科學合理地使用是設計的基本能力,也適用于園林設計。點在園林設計過程中的合理使用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是對人們審美需求的滿足。點在園林設計當中的使用相當廣泛,涉及到園林設計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線在園林設計當中也能夠體現出一定的情感價值。不同形式的線有著不同的特點,例如,垂線體現出嚴肅上升的感覺,而水平線則相對穩定、富有靜止感;面則是點和線綜合作用下的一個區域,面的形狀類型有幾何直線、自由直線、幾何曲線、自由曲線等。園林設計中對于面的使用非常多,例如,在綠色植被的分布就形成了不同形狀的面,植被依據色彩分布就形成了不同的色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