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女大學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貧困女大學生;消費心理;消費行為
一、研究背景
大學生是社會近幾年來備受關注的社會群體,如今國內外學者和專家更多的是針對女性消費這一大的社會群體進行研究,更進一步的研究可伸展到對80后女性的消費研究,很少有學者對女大學生特別是貧困女大學生這個極其特殊的消費群體進行研究,并且關于貧困大學生這一群體,微觀上多數是從這一特殊群體的就業價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自卑心理表現及調節、宿舍人際關系、援助工作、心理問題、社會支持網絡、科學素質研究等角度來分析這一群體,宏觀上多是研究其經濟、交際、就業、心理等方面,但是貧困女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她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與其他群體有一定的區別,貧困女大學生的特殊身份在學校的整體氛圍中乃至社會上的消費心理及消費行為特征上表現的不是很明確。針對此種情況,本文將以沈陽師范大學具有一定消費特點的貧困女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這一特殊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進行調查探索,并試圖全面了解貧困女大學生在學習、生活、社交等方面的消費情況,探索貧困女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在消費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心理特征。
二、研究方法
(一)問卷法調查
(1)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對象為沈陽師范大學部分本科貧困女大學生,二、三年級貧困女大學生所占比例分別為71.4%和26.5%,其中63.3%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縣級及其管轄之內的鄉鎮、農村地區,并且多數貧困女大學生來自農村,所占比例達到34.7%。
(2)調查工具。自編問卷,問卷共15道題目,其中有關消費水平和消費來源地題目分別為1道和2道題,消費行為方面有7道題,消費結構方面有3道題,個人基本信息方面有2道題。3、問卷回收情況。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65份,回收60份,回收率為92%,其中有效問卷為49份,有效回收率為75%。
(二)綜合觀察法
本次調查數據資料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將個體性信息、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態度和消費行為、消費結構等方面作為自變量,通過對自變量進行統計上的頻數、頻率、相關性等方面進行量化分析,從而實現對因變量――貧困女大學生日常消費心理的綜合性分析。
三、概念界定
貧困大學生:是指因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高等教育費用或支付教育費用很困難的學生。本研究選取地點為沈陽師范大學,該學校中女大學生占據嚴重比例,并且在這個群體中,貧困女大學生更是一支特殊的消費群體。
消費行為:本研究的消費行為概念強調的是消費者角色和消費者決策過程,是一定社會環境期待下的消費者為了滿足要求,在購買產品中的決策過程。其中包括該特殊群體在購物及日常生活中進行消費活動時所存在的購買動機、地點尋求、購買陪同對象、品牌等幾個方面。
消費水平:指按照人口平均的消費品或勞務的數量,反映了人們物質文化需要滿足的程度。本問卷中通過被調查群體的平均月消費額來表現。
消費心理:指消費者在購買過程全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它是消費者對客觀消費對象與其自身主觀消費需求的綜合反應(胡娟,2003)。
四、研究小結
(一)就消費目的而言,本次貧困女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消費項目為食品、通訊、學習資料,其消費結構呈現在服裝購買上主要考慮的是價格和款式,飲食考慮主要是可口與飽腹,這些數據證明了貧困女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在消費程度上滿足其自身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本次數據分析顯示,貧困女大學生的消費群體其消費水平呈現低水平狀態,其消費來源最主要是靠家庭、其次靠制度性(如貸款、獎學金和生活補助)獲得,而勤工助學在這一群體中卻占據很小比例。同時助學金本身是一個經濟參考評選的結果,其本意是應該是發給指定對象的,但據研究者本身了解,現有的助學金的發放就正如現行的低保生活補助,本身摻雜了諸多的非經濟性因素,比如:人情、關系等因素。
(三)就消費行為和消費態度而言,貧困女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主體人員在消費時往往呈現出以下的基本特征:其消費項目主要傾向于滿足基本需求,如食品、通訊和學習資料;購物時往往會存在“貨比三家”和”討價還價“這些行為;其購買服裝的地點最多選擇小店;購買服裝時考慮的最主要因素是價格和款式;購買同類商品時主要參考自己的需要程度;她們往往關注打折消費品;著裝的購買主要基于穿著應很舒適;在日常生活飲食時最主要考慮的是飽腹和可口。這些特征表明當代貧困女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態度的理性,并且其消費心理呈現出一種成熟狀態。
(四)在本次研究中還發現,貧困女大學生這一群體擁有的耐用消費品多數是手機、MP3和筆記本電腦,所占比例分別為97.96%、67.35%、59.18%,其余16.33%和10.2%的人群擁有數碼相機和臺式電腦。針對這一數據本次研究認為:正如手機已經成為日常生活必須品一樣,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正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電子必需品,而傳統意義上認為筆記本電腦和數碼相機是一種奢侈品,在本次調查研究貧困女大學生日常消費心理研究中對這一觀點提出疑義,就其原因,可能是筆記本電腦和數碼相機在當今市場經濟中存在巨大的價格差異,如:二手電腦、低端電腦的存在可能僅需低廉價錢就可獲得,而高端電腦和數碼相機需要非常高昂的金錢來支付,正是這一巨大價格差異的存在,才造成多數貧困女大學生現階段擁有筆記本電腦和數碼相機。
參考文獻:
[1]胡娟.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研究.心理科學,2003,(2):297298
[2]周裕新.現代女性心理.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3]王寧.關于消費社會學研究對象的幾點思考.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1999,05
作者簡介:
直到有一天學校宣傳欄里貼了一張偌大的海報,上書某某單位招聘,我才發現自己已經大四了,考研我是放棄了,因為只有等到中國遍地都是博士生了,我或許能僥幸考上研究生。進入10月份應該開始找工作了。
找工作就找工作,這有什么難的?至少我也是個本科生,至少我長得還算有鼻子有眼,至少我個頭在1.65米以上,至少我就讀的大學在省內還算是個重點,至少我學的專業還是個熱門,至少我還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寫字,至少我還得過一兩張獎狀,至少我還在學生會混過,至少我還會侃大山,至少我還會勾引小帥哥下跳棋、游泳,打游戲……一個月前我對自己找工作這件事充滿了信心,我認為自己太好的工作找不到,但中上水平的工作還是會找到的,可一個月后,也就是進入了11月份,對于找工作這件事,我就像一個被人捅了一刀的氣球一樣,別說信心,連氣都沒了。
下面就說說這一個月找工作過程中所遭遇的。
我所學的專業是會計,本科,將來取得的學位好像是管理學學士,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該有的我都有了,比如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珠算三級……就連男朋友都有了,但上個月末分手了,就因為我們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特別郁悶,兩個人心情都不好的時候在一起,只有吵鬧,于是我們分手了,分就分吧,分了咱在找,找了咱在分,這年頭找男朋友比找工作要容易的多。
寢室老八卻不這么認為,老八主張邊找工作邊找男朋友,到時候工作有了,男朋友也有了,馬上就可以結婚,然后相愛到老,永遠不分手。老八從大一奮斗到現在,還沒處過一個男朋友,老八人長得不丑,就是有點胖,她要是不小心一屁股坐在誰身上,那人一準沒命。她的這種觀點,導致每次找工作時,她總是向主考官或是招聘的男士們暗送秋波,最讓我不能忍受的是,上次招聘的時候,她竟然向一個滿頭銀發的老人頻頻翻眼皮,導致那老人沖我們說的第一句話是“迷眼睛了,萬萬不要用手揉,也不要一個勁地眨眼睛,最好的方法就是回憶自己最傷心的事,然后自然地流眼淚,這樣很快就會好的。”
第一次參加招聘是在學校,本市的一個不錯的民營企業來招會計,我拿了一張稿紙隨便寫寫自己的簡歷交上去,后來被通知去面試,本人貪睡加之又對此工作不太在意,只是抱著一種試著玩的心態,所以睡醒時已到了面試的時間,還好在校內,我順手套了件衣服就沖到教學樓。結果第五個人就輪到我了,一進去,哇,這陣勢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七個男人坐成一排虎視眈眈地望著我,我像一個犯人一樣被請到了他們前面的一個木登上,頓時心里七上八下的。中間的一個男人發話了:“你對今天穿這件衣服滿意嗎?”
說實話,我都不知道自己現在穿著什么衣服,又何談滿意,于是我有點緊張地低頭看看自己的外衣,正所謂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說今天上午天還冷的很,為什么下午天就變熱了呢?原來我順手把老八掛在我床頭的羽絨服穿上了,將近二十度的天氣穿羽絨服,即使在寒冷北方的十月也有點夸張,況且老八的衣服又肥又大,色彩也頗俱東北大花被單的色調,我開始自責自己的這種粗心大意的性格,可唯時已晚。
我很不好意思,臉火辣辣地熱,可他的問題我還要回答,于是我只能耍點小聰明地說:“您們看滿意就滿意,您們看不滿意的話,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改進。”還好他們放了我一馬,沒有在此問題上糾纏不清。
一個男人又說:“用三分鐘時間做一下自我介紹。”
我說:“你手里不是有我的簡歷嗎?如果還要自我介紹,這不就是脫褲子放屁,費二遍事嗎?”
氣氛突然變得令人窒息,大家一齊沉默了三十秒后,一個男人對我說:“你可以回去了。”
這就是我的沒有準備的第一次應聘,結果當然是沒有被聘用,我跟男友說了一下面試的過程,男友很是氣憤地把我批評了一頓,他說一個女生不應該當著那么多領導的面說什么脫褲子放屁之類的話,我說我只是想開個玩笑,緩和一下尷尬的氣氛,再說那些領導有時說的話不比我這兒那什么多了……可男友還是不停的教訓我,并聲稱他會比我先找到好工作,我很不服氣,最后我們不歡而散,不過那時我們還沒有分手。
關鍵詞:女大學生;創業教育
一、女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量增加。早在1999年,我國就發表有關“加強創業教育,著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倡導建議。提升女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是適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與我國的政治、文化導向符合。另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也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所弘揚的價值觀與科學發展觀,契合素質教育的精神,在促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女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創新創業教育面臨復雜的發展環境雖然我國目前經濟發展迅速,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資源增多,但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質量提升并不明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各種環境相當復雜。創新創業教育面臨兩方面的環境,一是學校環境,二是社會環境。學校想要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必須將創新創業課程融入高校教育課程中,同時還需要與各個企業、平臺進行良性互動以給予學生更多實踐的機會。[1]社會方面雖然我國國家政策一直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嘗試,但其補助力度并不能夠讓女大學生忽略創新創業存在的風險。在職業供給方面,雖然我國人才儲備量在逐年上升,但實際上各行各業的職位都存在空缺,女大學生只要擺正就業心態,成功就業并不困難。這些因素無一例外都在影響著女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學習與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2.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設計與規劃不完善創新創業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不同,它既是一門綜合性課程,也是一門專業性課程,其教學目的不僅僅讓女大學生具備基本的創業知識,還需要讓女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創新創業思維,讓女大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2]我國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在課程規劃方面缺乏體系,課程內容邏輯并不清晰,教育零散且基本上沒有固定的學科與課時,在教學成果的檢驗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并未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距離其發展健全、能夠為國家輸送創新創業型人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3.女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缺乏我國女大學生普遍存在創新創業意識欠缺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受應試教育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學生在十二年的受教育過程中只注重成績的提高,不重視或較少重視能力的發展,使得女大學生對創新創業并沒有明確的認知。從主觀心態角度考慮,女大學生對社會實踐類的課程重視程度低,由于其考核難度相對較低,女大學生往往并不能投入到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中,反而將其看作一種負擔。[3]另一方面,普通女大學生在大學結束之后大部分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會選擇考研或者工作,相比之下,創業的女大學生占極少數。女大學生往往在潛意識中認為只有在具備大筆資金的投入與強大后臺的支持這兩方面要素之后才具備創業成果的可能性,從根本上忽視了自身小成本創業的可能,使得創新創業意識的缺乏較為嚴重。
三、培養和提高女大學生創業能力的策略
1.改變女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觀念高校可以利用各科教學,轉變女大學生創新創業觀念,培養女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例如,學校可以將創新創業內容融入政治教育課程內容中去,在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水平的同時,引發他們對具體社會問題的探討,從而改變女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錯誤認知。教師可以綜合女大學生發展現狀與目前社會背景,將創新創業思想融入授課過程中去并形成授課體系。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部分,教師可以直接向女大學生展示正確的創新創業思維,以實際的案例引導女大學生對社會現狀進行思考,結合思想道德修養本身的內容,對女大學生對自我的認知與規劃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使女大學生能夠切實反省自己思想上的狹隘之處,重新考慮人生路線和未來規劃。[4]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要將創新創業過程中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傳遞給學生,使女大學生在實踐中能夠認清本質,保持心態,有助于女大學生切實可行的開展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在形勢與政策課程當中,教師可以從宏觀上展示國家對創新創業的倡導與創新創業的發展前景,同時從微觀上講解創新創業的相關福利政策,在鼓勵學生把握時機的同時教授學生創新創業的方法,使學生在創新創業中能夠更快找到方向。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于我國學生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學生普遍存在學科能力較強,應試水平較高,但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都稍顯匱乏。在這個過程中,大學要充分發揮自身具有的條件,開展豐富的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將女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從應試觀念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高校可以舉辦創新創業比賽,設置較為豐厚的創業現金獎勵或者學分獎勵以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學生在參與比賽的同時能夠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決策能力。這些能力都是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必需的能力。[5]高校可以合作開辦創新創業產品展會,或者與企業合作,在校園內進行為期三天的小型創新創業展會。女大學生可以配合自己的課程時間自行參與展會,與充滿創新思維的產品近距離接觸,女大學生能從其中獲取一些創新靈感的同時這些產品也會激發女大學生的創作欲望。高校可以發揮社團優勢,建立創新創業的相關社團,學校可以扶持社團與企業進行一定的聯系,開展實踐類型的社團活動。同時學校還可以邀請校外創業研究專家學者、社會創業成功人士到校園講學、作報告,營造濃厚的校園創業氛圍。在創新創業心理輔導方面,學校也應當成立心理咨詢小組,探討決議之后舉辦創新創業心理報告會,以講座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創新創業,讓女大學生在應對創新創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之前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和變通能力,同時在校園內建立起常設機構,及時解決學生的創新創業問題。3.以實踐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女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首先應當改變女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錯誤印象,增加女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興趣,使得女大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投入到創新創業過程中去,使得女大學生創新創業成為可能。同時要在學校內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創造出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就是以實踐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將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在實踐過程中、實際接觸中內化為知識技能和行為模式,使其能夠真正應對創新創業中發生的變化,為女大學生今后投入到創新創業中去打造堅實的基礎。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實踐教學活動進行教學。教師可以結合理論課的授課狀況,適當以課程實踐的名義向女大學生提出課程實踐作業,如策劃公益活動、對某一產品進行產品設計、設計一套產品營銷方案、進行一次市場調研等。這些活動將創新創業的整個過程拆分為小的步驟,雖然是簡易的方式,但也能夠拉近創新創業與普通女大學生之間的距離。這些步驟能夠讓女大學生意識到創新創業并不困難,小成本的創新創業真實存在,而且能夠培養女大學生合作、溝通、組織、協調、統籌、決策的能力,為女大學生步入社會、創新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思想理論課的授課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綜合地區優勢,教授創新創業的基礎觀念,分析市場變化趨勢,讓學生在課堂中對各種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進行思考,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闡述自己的觀點。一段時間后重新分析行業情況,對學生的猜想進行驗證,并且分析市場行情變化產生的原因。授課教師要打破學科之間的隔絕狀態,同時打破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隔絕狀態,授課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踐或者課堂互動為主要方法,以讓學生掌握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為目的,使學生真實地體驗到創新創業的樂趣,將創新創業列入未來規劃內,并具有創新創業的基本素養和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國家與學校應當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課程,發揮各科教育課程的理論授課作用與實踐指導作用,幫助女大學生轉變創新創業思想,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樹立創新創業精神,綜合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素養,為女大學生步入社會、創新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對女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還存在諸多不足,但筆者還會繼續進行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路瑤,曾野.新時代女大學生創業意愿與創業生態環境的調查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15):106-107.
[2]谷勁松.低年級女大學生創業意識研究——以C學院大一、大二學生為例[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22(02):99-104.
[3]趙振義.女大學生就業創業心理干預策略研究[J].現代交際,2021(24):10-12.
[4]鄭威容.論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的途徑——以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市場,2021(36):88-89.
一關于自愛的概念
自愛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不同的學者對它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夏心軍認為[1],自愛是指對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負有特殊的責任,根據自己的生活境遇,積極創造條件,不斷滿足自己的需要,關心自己的發展,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關注自己總比別人多。丁小萍認為自愛即個人對于自我的愛[2],具體的說是個人對自我的生理性存在和心理精神性存在的關切和珍惜。李桂梅的觀點與其相似[3],認為自愛有兩層含義:自我保存和人格維護。自我保存是為了維護人的自然個體的存在。這幾乎是人的一種本能;而人格維護和人格的尊嚴感則是在社會中后天培養的,它是維護人作為社會存在物在社會中的生存,沒有人的感性生命,也就沒有自我的一切,同時如果沒有人格尊嚴感,人的肉體生命的意義就與動物生命相差無幾,在這個意義上人格自愛有更高尚的價值。自愛的本質要求―――鑄就高尚的人格[4]。還有學者肖群忠從愛肉體物質的自我和精神道德的自我兩方面來闡釋自愛的含義[5],并且提出自知、自主是自愛的基礎,自衛、自尊是對自愛的維護,自立、自強是自愛的行動,自超、自善是自愛的目標,而自控、自由才是自愛實現的舵手、航向以及所要達到的自愛的境界。
對于自愛的內涵可謂眾說紛紜,總結其中的共同點發現大都是從個體生命存在和精神存在兩個角度來講自愛。關于女大學生的自愛未見有概念解釋,在自愛概念的基礎上,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女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對于自己生理性自我和精神性存在的關愛和維護。
二與自愛相關的研究
對于自愛的討論多與道德相聯系,“自愛是人的品德結構中最具有源發性、動力性的基礎美德。”因此,高校德育,要加強對大學生的自愛教育,以自愛為起點,從而學會愛他人,并獲得社會廣泛普遍的互愛。愛是平等的,“每一方都是愛著自身的善,并且以同等的愿望和快樂回報對方”[6],所以,只有懂得愛別人的人才會獲得他人的愛,最終才會共同營造一個愛與被愛的美德社會。自愛成為一個人積極進取、自我完善的強大的內在動力,是推動道德進步的主體杠桿。自愛作為人的一種本能,與生俱來、與人共存,那種主張道德教育要消滅自愛僅僅強調他愛,其實就是要違背人的天性,把道德作為一種外部力量,強調它對人性的約束,以使人掩飾自愛的天性按照外在的道德規則行事。這樣做不僅不可能消滅自愛,相反,因為人的合理的自愛沒有得到滿足,最終往往走向異化―――人格表里不一[7]。
自愛教育意含著對人的生命安全教育和精神人格的教育。要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態度,增強愛心和社會責任感,體會生命意義和人格尊嚴[8]。從另一個層面講,現今德育理念要源于生活、關注生命、觀照主體人的存在和發展。生命德育主張,道德教育要關注人的生命存在和意義獲得,道德的原則就是生命的原則,而生命的原則就是自愛,只有學會自愛才能學會道德,回歸生命才能尋回失落的德育有效性[9]。自愛把德育、生命教育和人格教育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
通過對近幾年的研究回顧發現,學者們對自愛都持肯定的觀點,認為只有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是道德教育和生命教育等必不可少的成分。對于中國的女性,由于幾千年來的宗法倫理觀念對其人格的束縛,傳統女性角色的定位,另外因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價值觀念多元化,外來商業文化畸形引導和侵擾,導致了女性對自身發展認識不足,不能正確審視和定位自己。在大環境的影響下,致使一部分女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心理健康、就業等方面的劣勢。這種現象的存在,一方面將影響女性整體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會影響人權平衡發展。只有女性自身不斷提高自愛意識,才能在男女平等的大潮中獲得實質性的進步,成長為既有東方傳統美德又有現代開拓意識的高素質人才。正如美國心理學家韋恩?W戴埃所說:“你可能患有社會性的疾病,一種并非一針就好的疾病,你很可能染上了自我輕視的病毒,唯一治療方法便是大劑量服用自愛藥丸。”對于女大學生的自愛研究是急迫的。
三關于女大學生自愛的相關研究
1戀愛交友和性問題方面
女大學生正處在身心急劇變化和人格形成的青春后期,并且現代大學生的婚戀態度日趨開放,傳統性道德監督的約束力下降。戀愛交友和性問題成為她們不得不面對的首要問題之一,在此方面的健康發展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形成與完善。在對待婚戀問題上,女大學生要嚴肅慎重,形成健康的情感,與自愛關系密切。
王靜在2005年春季對重慶市部分高校女大學生的戀愛觀進行了問卷調查[10],最后提出幫助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性道德觀念,加強自愛意識的培養,使之能正確對待學業和戀愛,提高愛的能力和責任。尚宇紅通過分析當代女大學生的青春期性心理特點[11],重點對如何正確面對戀愛,應對突發事件等進行了闡述,目的在于幫助女大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塑造美好社會形象,加強自身全面素質的提高。指出每一位女大學生都應該樹立自尊、自愛、自強的精神,珍惜難得的寶貴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珍惜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段信美研究總結了大學生校園行為的新趨勢[12],校園從隱蔽到公開,從靈肉分離到結合,婚前增多,提出應及時采取適宜的干預措施幫助大學生正確處理戀愛、及問題,提高女大學生的自尊、自愛和自我保護能力,增強男大學生在婚戀等方面的責任感,使兩性關系健康發展。孫茜子也指出當代女大學生性觀念問題日漸凸顯[13],這集中反映了她們婚戀觀、性道德觀的變化軌跡,關乎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價值取向,于對策和建議中強調了自愛的重要性。
2就業方面
女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企業和社會傳統思想的偏見,女大學生生理上的劣勢等原因,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女大學生自身主觀問題同樣是影響她們就業難的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傳統“女性意識”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部分女大學生,自認為女不如男,對自己能力估計不足,從而導致心理上產生自卑、自暴自棄和弱者心態,成就意識水平較低,害怕競爭和冒險等,在擇業時缺乏自信、勇氣和獨立意識。
胡艷芳認為與男生相比[14],女大學生的就業處于弱勢,她們在就業時往往會遇到更大的障礙,影響她們順利地擇業。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法律、政策方面的保障,同時也需要女大學生自身觀念的轉變,自強自愛,提高自身素質。同樣王斌認為女大學生如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15],實現“自救”是最終的落腳點和關鍵所在。立足于她們的自身實際而作一些探討,認真作好求職準備,堅持自愛,緊跟時代的步伐,時刻塑造、調整、充實、提高自己。謝麗萍還分析了女大學生就業難所產生的消極片面的社會影響[16],所占比例極少的部分學生破罐破摔、青春作賭。她們既沒有優越的家庭條件,也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自強自立的信心,從而喪失自尊自愛。在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下,以自己的年齡、青春游戲人生。這些人雖然所占比例小,但負面影響很大。
3心理健康方面
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大學生們面臨著學習、生活以及將來就業等種種壓力,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困擾和沖突。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面臨更加復雜的社會環境和挑戰,也顯現出更多、更為明顯的心理問題。很多學者把自愛作為心理健康的標準來考慮。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踐中提出了“自知、自愛、自持、自尊、自強、自覺”的心理健康的十二字方針[17]。把自愛作為良好的自我意識的組成,悅納自己、接納自己的一切,包括內在的、外表的,對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實事求是,具有自尊心,不會因自己的缺陷而感到過分的自責和自卑。愛生命,不虛度年華;愛名譽,誠實、光明磊落[18]。
王香認為當代女大學生是中國婦女中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群體,促進女大學生健康成長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正確分析不利于她們健康成長的各種因素,找出問題的根源,幫助她們自立、自強、自尊、自愛,使她們健康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之材。張永華總結了女大學生心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19],包括依賴性和自主性的矛盾,個人“高期望”與社會“低現實”的矛盾,知識閱歷的淺薄性與社會復雜性的矛盾等,學校應針對女大學生的特點,經常開展一些培養氣質、陶冶情操的活動,目標就是把女大學生培養為自強、自尊、自立、自愛有魅力的新一代女性。而健康心理和擁有幸福感的基礎正是自強、自尊、自愛等的生活態度以及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20]。
四現有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對于女大學生的自愛問題,很多學者都給予了關注,相關研究涉及婚戀、交友、就業和心理健康等廣泛領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
在研究方法上,關于女大學生自愛基本上是理論研究,鮮有單獨的實證研究,在方法先進性上有待提高;在研究內容上,對于女大學生自愛沒有明確的概念解釋,雖然在婚戀、交友、就業等方面有所涉及,但沒有對其進行過專門研究,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只是配合這些相關的研究提出,且多在建議和對策中指出,泛泛而論。長此以往下去,既無益于該研究領域的進展,也不能夠為女大學生的健康成材提供有力支持;在研究廣度上,反映國外最新研究成果的譯介文章很稀少,只對國內女大學生的有關領域進行了自愛討論,未見有跨文化的比較研究;在研究的深度上,多是低起點、重復性的研究,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有突破、有創新的研究少。
針對目前我國女大學生自愛研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如下改進建議:改變以理論思辯性研究為主,缺少實證研究的現狀,并且在研究過程中,將調查法、訪談法或個案研究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提高研究方法的先進性,使研究更具科學性和客觀性;針對研究內容停留在淺層次的局面,應在女大學生自愛的內涵、現狀、影響因素、作用機制和干預研究等方面下功夫;更多關注國外最新研究成果,可以此為借鑒,提高本土研究起點,并做到對本土研究的創新。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女大學生自愛問題研究的全面、系統和深入化,不斷提高研究成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夏心軍.謙讓與自愛―――德育的人性化反思及走向[J].當代教育科學,2004(13):7-10.
[2]丁小萍.人性自私論、無私論與自愛論的比較分析[J].浙江社會科學,1995(6):70-73.
[3]李桂梅.略論女性的自愛意識[J].道德與文明,1997(1):32-34.
[4]楊麗嫡.論“人的自愛”的內涵及其現實意義[J].知識經濟,2010(15).
[5]肖群忠.論自愛[J].道德與文明,2004(4):17-22.
[6]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M].苗力田,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70.
[7]沈嘉祺.論道德教育中的自愛[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2):5-12.
[8]韓傳信.論青少年自愛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4):95-98.
[9]吳元.自愛:道德的源頭[J].管理縱橫,2005(2):54-55.
[10]王靜.當代女大學生戀愛的調查與教育策略[J].青少年研究,2006(1):18-20.
[11]尚宇紅.當代女大學生性心理調適及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4):59-60.
[12]段信美,胡培基,丁凡.大學生校園行為的趨勢及干預對策[J].中國性科學,2003(4):23-25.
[13]孫茜子.當代女大學生研究[D].鄭州大學,2010.
[14]胡艷芳.女大學生就業難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2):62.
[15]王斌,楊艷.關于女大學生成功就業的幾點思考[J].企業家天地-理論前沿,2005(8):69-70.
[16]謝麗萍.對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幾點思考[J].生產力研究, 2002(4):125-126.
[17]徐少蓮,金麗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1(5):562-563.
[18]郭誼.關愛我們的心靈[J].家庭健康,2003(1):24.
>> 當代女大學生戀愛觀的樹立 當代女大學生戀愛觀的偏離及矯正對策 當代女大學生戀愛觀和性觀念調查分析 淺析高校女大學生戀愛觀 當代大學生功利型戀愛觀探析 淺析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 淺談當代大學生戀愛觀 當代大學生戀愛觀調查與思考 當代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分析 淺談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 論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 當代大學生戀愛觀淺析 當代大學生戀愛觀探析 淺談大學生戀愛觀 淺議大學生戀愛觀 淺論大學生戀愛觀 高校女大學生戀愛觀存在問題的社會化因素探析 淺談美國校園電影對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影響 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 淺析當代大學生不良戀愛觀及其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cid=li001&utm_ source=yahoo&utm_medium=cpc&utm_campaign=pc_yahoo&DAL=. TLTHiqCe9aD&DLT=1&trflg=1.
⑥日語為“ロールキャベツ系男子”,意為外表看似對異性沒有太大熱情,對戀愛不主動,但內心卻是相反的男子,好像里面是火腿外面是白菜的火腿白菜卷一樣.
⑦http:///gundong/200912/t20091225_505806046_ 3.shtml。
參考文獻:
[1]張麗霞,鄭紅,寧式穎,果孝文,白佐俊憲,今野洋子,星信子,佐佐木邦子.中日兩國大學生性意識、戀愛觀調查比較研究[J].哈濱學院學報,2002(9).
[2]近藤泉.中國人の戀愛意識-戀愛に対する意識の日中比較-[J].名古屋學院大學研究年報,2008(12).
[3]疋田京子.大學生の戀愛観-結婚観に関する意識調査[J].鹿児島県立短期大學紀要,2008(59).
[4]宮下一博,村山真澄.青年における戀愛観と親子関係[J].千葉大學教育學部研究紀要I教育科學編,1996(2).
[5]王輝.改革開放以降の中國人の性意識の変容およびその形成要因についての考察[J].NUCB journal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2004(11).
【關鍵詞】韓劇;女大學生;擇偶觀
搜狐排行榜上,韓劇《仁顯王后的男人》、《紳士的品格》、《烏塔房王世子》、《秘密天使》、《戀愛時代》、《時尚王》、《城市獵人》、《女人天下》、《惡作劇之吻》、《秘密花園》、《我的女孩》等等韓劇的收視率居高不下。
女大學生更是這些韓劇的忠實的追隨者,大學生活中恐怕很多女生主要的業余愛好就是窩在寢室看韓劇,對于宋慧喬、金泰熙、李多海、張根碩、權相佑、張東健、李民浩等等眾多的男女明星更是耳熟能詳。從之前的“嫁人要嫁灰太狼”,到現在的“嫁人要嫁高富帥”,女大學生中韓劇之“蠱毒”不淺,然而韓劇究竟為何如此沖擊女大學生的擇偶觀呢?
1.韓劇中的固定模式
1.1奢華場景帶來的視覺沖擊
韓劇中,豪車別墅、珍饈美食、高檔時裝、名貴珠寶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相信看過韓劇《浪漫滿屋》的人都會記得那一棟美輪美奐的沿海大別墅、落地窗、花園、秋千、旋轉樓梯、乳白色沙發、寬敞美麗的廚房。《巴黎戀人》中男女主角在豪華的別墅大廳中相擁而舞的場景,紅色燭光、長桌、西餐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僅僅是這些電視劇中的道具就已經帶來的很好的視覺享受,使人妄想置身其中成為主角。顯然,這些都是我們所向往的,然而卻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所難以企及的,因而更多的女大學生愿意在韓劇中“做做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滋生,逐漸腐蝕他們的意志,沉浸在韓劇的虛擬世界中而脫離現實,逃避現實。
1.2“兩男追一女”符合女大學生的戀愛期待
韓劇中的一般是最少的也是兩個英俊帥氣、瀟灑多金的男人同時愛上一個女孩。正如《我的女孩》中劇情中所展現的那樣,沉穩冷靜的大酒店常務薛功燦和豪門的富二代徐政宇,同時愛上了一個普通女孩周幼林,全劇兩人為其爭風吃醋并且使盡渾身解數盡力討好。在女大學生的眼中,這是多么值得驕傲的事情。在女生的戀愛期待中,她們希望更多的男生愛上自己,并且為自己而“爭斗”,愈是激烈,這也正是女生個人魅力的彰顯。而韓劇正式抓住了女性這一特點,在絕大部分的韓國電視劇的劇情中都會設置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男主角和一個女主角,并且發生糾纏的三角或者多角關系。
1.3韓劇中的“完美男人”
絕大多數的韓劇中的男主角具備以下的特點:英俊帥氣、家世顯赫、大方闊綽、溫柔霸道、深情專一。總而言之,韓劇中的男主角被刻畫為“王子型”的男人,聚集了女性所偏愛的各種優點,并且一般在愛上女主角之后,不會再改變心意,專情于一人。這些特點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影響了女大學生這一特殊的收視人群。女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中情感釋放的階段,他們感情細膩,喜歡幻想,更容易接受韓劇所灌輸的思想。所以,在他們在選擇戀愛對象時候,對于個人的品格、能力、素養的重視程度逐漸降低,轉而更加傾向于選擇家庭背景較好,或者長相帥氣的男生。他們更希望自己的男朋友能為自己一擲千金,為自己購買名牌時裝、化妝品等,滿足物質上需求,或者在因男友的較好容貌而獲得周圍女同學的夸贊和羨慕,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1.4化身“灰姑娘”
為何女大學生能夠在韓劇中有置身于其中的感覺體驗,原因就在于劇情中的男主角更種條件占盡,而女主角往往是 長相普通、家庭貧寒、性格可愛的“灰姑娘”類型。男主角一般會拋棄門當戶對、對自己的事業有巨大幫助的未婚妻或者前女友,轉而愛上質樸清新的“灰姑娘”。而每個女生心中都會有一個灰姑娘情節,希望有一天王子會找到自己,變身變成華麗的公主,從此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韓劇使得女生的這個美好愿望開始蠢蠢欲動,對戀愛和婚姻都有了不切合實際的期待。同時,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女大學生看到畢業后工作巨大的壓力,不愿意去積極面對,寧愿選擇等待像韓劇中那樣多金又瀟灑的男人來拯救自己,希望畢業后可以做個無憂無慮的全職太太。
2.女大學生婚戀教育
2.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對女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幫助其培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水平。同時要注重性別差異,針對女大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引導。正如馬克思所言, “以純潔的婚戀目的為基礎,以志同道合為條件,以忠貞專一、尊重對方、品行端正為表現形式…”這樣的婚戀觀,對于女大學生的自身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婚戀觀實際上也是人生觀的反應,有什么樣的人生觀,也就有什么樣的婚戀觀。因此,在我們思想教育的課堂上,首要的就是正確的人生觀的培養。明確了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理解人生的真諦,明白在生活中不只是有戀愛和物質生活,更應該有高層次的精神世界,對生活增加一份感悟力。
2.2加強婚戀觀教育
雖然個別高校在課堂上對婚戀觀的教育雖然已經開展,但卻還沒有成為一個系統的教育課程,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使其規范化。首先要讓大學生從基礎上了解戀愛和婚姻的基礎、目的以及所享有的權利和應該盡的義務,尤其是女大學生,不能由于自身的弱勢地位而忽視對于戀愛、對于婚姻的責任。其次是對大學生中在婚戀上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使他們明白戀愛和婚姻不是拍電視劇,而是要腳踏實地的生活。此外,通過開座談會、話劇演出以及講演等的形式對大學的婚戀觀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她們學會理智的思考,不要刻意去要求什么,積極的“趕潮流”是不成熟的行為,擺正自身對待愛情、婚姻的態度從而得到自己理想的婚姻。
【關鍵詞】 女大學生;月經失調;痛經;婦科炎癥
女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女性群體,她們多半處于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發育都尚未完全成熟,這一時期的婦科疾病會嚴重影響她們的身心健康,對她們的生活和學習造成干擾和影響。筆者將近5年來收治的325例女大學生婦科疾病的臨床資料加以整理分析,以期發現女大學生婦科疾病的發病特點,為臨床治療和預防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石家莊鐵道學院婦科門診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女大學生婦科疾病325例,年齡18~23歲,平均19.5歲。
1.2 方法 將這325例門診病例分為月經失調,痛經,閉經,婦科炎癥,(巴氏腺膿腫、外陰炎、陰道炎),婦科腫瘤,(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5類,將數據輸入計算機,用Excel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女大學生婦科病發病情況構成見表1。表1 女大學生婦科病發病情況構成月經失調在女大學生婦科病發病中居首位,占42.77%,其次是痛經、閉經和婦科炎癥,分別占25.85%、18.46%和9.85%。所以,功能失調性疾病是困擾女大學生的主要婦科疾病,其發病率明顯高于其他病種。
3 討論
3.1 內分泌紊亂是導致月經病的主要原因 女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女性群體,她們來自全國各地,由于地理位置跨度大,生活條件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可能造成她們的不適應,學習上的壓力和人際關系的壓力都會造成精神上的緊張和焦慮。而大部分尚處于青春發育期,內分泌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從而引發內分泌失調,表現為下丘腦-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失去平衡,從而出現月經失調或閉經。
3.2 神經精神因素是引發痛經的重要原因 痛經占總發患者數的25.85%,與張東興等[1]的研究接近。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引發痛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于女大學生來講,以原發性痛經多見。引發原發性痛經的原因至今未明,與生物學因素和神經精神因素有關,神經精神因素在其發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如精神緊張、焦慮、恐懼等常誘發痛經,并使得痛經癥狀加重。
3.3 性行為與婦科炎癥婦科炎癥有關 本文中婦科炎癥占9.85%,低于其他的報道[2~4]。詢問病史發現,均有過性行為,而不潔性行為或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是導致陰道炎的一個直接原因。對外開放的大環境,使得大學生婚前發生性行為的風險大大增加。本文雖沒有未婚先孕的病例,但并不說明不存在,可能出于保護個人隱私的目的,去了其他醫院就醫。另外,婦科炎癥發病率低于其他人的報道也可能與此有關。
3.4 加強對女大學生的生殖健康教育 針對女大學生的婦科疾病發病情況,筆者認為,應該加強對高校大學生的生殖健康教育,提高她們對于月經病的認識,減少緊張焦慮情緒,提高她們對于無保護措施性行為危害的認識,減科炎癥和非意愿妊娠的發生率,從而有效地防止婦科疾病,促進她們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張興東,馬義勇,李曉紅.女大學生痛經的身心綜合療法.中國婦幼保健,2007,22(35):35.
2 楊軍.210例女大學生性行為與婦科疾病的關系.現代預防醫學,2007,34(22):34.
關鍵詞: 女大學生體育現狀對策
《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的貫徹實施,對高校體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大學生是高等體育教育教學中的一部分,雖然在大學公共體育課的教學中已考慮了男女生不同的差異,大多采取了男女分班上課的形式,但筆者通過對我院女生體育現狀的調研后發現,女大學生的體育現狀存在著一些問題。為了適應21世紀教育改革的大思潮,與高校體育整體發展和學校體育培養目標的教學實施相一致,筆者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進行了剖析,提出了改變這種體育現狀的一些對策,旨在為高職院校的體育改革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和建議。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1000名在校女大學生。
1.2研究方法
1.2.1訪問調查法。對我院從事女子教學的體育教師和體育骨干、體育委員進行訪談,旨在研究我院目前女子的體育現狀。
1.2.2問卷調查法。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回收921份,回收率92.1%,通過數字統計與理論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
1.2.3課堂隨機調查法。在課間休息時,對調查班級學生核實問卷調查的內容,確保數據的一致性、有效性和準確性。
1.2.3.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大量相關的體育類學術期刊和體育教育專著。
2.結果與分析
2.1學生對體育課態度現狀的調查
問卷結果表明:很愿意和愿意上體育課的分別占18.03%、40.91%,一般的占31.27%,其它的占9.79%。雖然愿意上體育課的同學的總比例達到了58.94%,但對體育課的態度表現一般和其它的仍占了41.06%。筆者通過隨機訪談后發現造成這一現象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第一,學生自己身體素質一直較差,自信心不足,有過失敗的體會后,對體育產生了畏懼情緒,上課表現不積極;第二,由于女性自身的一些特點,如內向、含蓄、敏感等,在體育課上表現為情感內傾、懶惰、對疲勞的耐受力差、怕臟、怕曬、膽小、怕別人嘲笑等,缺乏鍛煉身體的主動性、自覺性及良好的意志品質[1];第三,上體育課的人數過多,不能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漸漸地就對體育課失去了興趣;第四,體育課的內容單一、沒有自己喜歡的項目等。
2.2對體育課的目的調查
認為體育課給自己帶來健康的占63.51%,帶來快樂的占18.69%,獲得競技體育項目技術的占3%,說不清的占11.06%,其它的占3.74%。調查結果表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開始意識到體育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可以強身健體,而是更廣泛地意識到體育對身心健康的價值,反映出大學生對體育的“育”字的理解和認識逐漸成熟。在我們的訪談中,很多女大學生都深刻地認識到,唯有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而獲得競技運動項目的技術排在娛樂消遣的后面,則說明大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已從應付考試、完成“達標”向自身健康需要方面轉變,大學生的體育思想趨于社會性、現實性。
2.3對體育課滿意度和喜歡的運動項目調查
對目前體育課內容很滿意的占23%,滿意的占26.69%,一般和其他分別占了36.18%、14.13%,認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開設女生保健課程的比例分別為55.63%、37.79%,一般的占6.58%。運動項目內容選擇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健美操72.19%、球類19.56%和田徑8.25%。體育理論課程中想了解的內容(前三項):健康保健知識82.13%、運動技術知識15.61%、體育的社會功能2.26%。調查結果和女大學生生理、心理特點有很大的關系。進入大學階段的女生已進入青春期,其身體形態、機體的代謝功能都已日見完善,她們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氣,能較好地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斷地向成熟發展。她們在渴望了解更多的健康理論知識水平的同時,也更注重加強自身形態美,希望能在體育鍛煉中健美自己的身材,對美的追求在不斷增長。
2.4對體育教學模式的調查
選擇快樂式教學模式和選修教學模式的比例分別為40.06%和42.85%,選擇以教師為主體和其他教學模式的分別占6%和11.09%。結果表明,大學生對傳統的體育授課形式持否定態度,但同時也肯定了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座談中,學生都反映在鍛煉的過程中希望能得到教師的指導。其中,快樂式教學模式是近年在國內外的快樂體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學模式,快樂教學模式結構的主要因素是快樂教育思想,其是基于初步體驗(活動樂趣)挑戰學習(學習樂趣)創造改良(創造樂趣)情感規律[2]。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教學模式目前還是很受學生歡迎的,這也是和我們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革所提倡的淡競技、重娛樂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選修教學模式是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身體條件選擇自己喜愛的項目,在教學中教師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和愛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指導作用,將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鍛煉,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和自主性積極性的教學原則。筆者認為,這兩種模式的相融合將會是未來我們體育教學模式發展的趨勢。
2.5對課后體育鍛煉的調查
認為自己平常喜歡體育運動的占28.55%,不喜歡的占50.89%,說不清的占20.56%。每周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占23.68%,不進行的學生占22.35%,偶爾進行的學生占53.97%。學生參加體育課外活動的形式中早操占69.13%,體育比賽的占4.91%,沒有的占25.96%。體育課外活動是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陣地,也是培養體育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缺了體育課外活動就會使整個教育機體失去活力。以上的調查結果表明,我院女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人數的比例還不是很大。我們訪談了五百名學生,了解她們不去參加課余鍛煉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第一,客觀環境影響。女大學生對高校體育活動場地設施的滿意率較低[3];第二,學習和生活的壓力大,沒有時間去鍛煉;第三,怕苦、沒有興趣;第四,沒有專業的教師指導。
2.6對體育場地和器材的調查
認為現有體育設施能滿足體育鍛煉的學生占18.03%,能基本滿足的學生占15.72%,不能滿足的學生占66.25%。這主要和學院在擴招中對體育場地、器材的投入未能跟上有很大的關系,場地、器材不足是制約體育教學工作正常開展的瓶頸。沒有場地、器材的保障,體育教學將是無水之船,無法開展。器材設備的不足與落后,使體育教學和項目設置受到影響,將會嚴重影響體育教學的正常進行。隨著學院規模的擴大,招生人數大幅度增長,學生人均運動面積和學生人均經費相應降低。但我們同時也可喜地看到,目前,學院已經重視了對體育場地和器材的投入,學生的人均運動面積已有了較大的改善。
3.對策研究
3.1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筆者認為要樹立和加強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首先應從觀念上改變女生對體育的看法,強化學生的健康意識和健身意識,樹立“健康第一”、“以人為本”和“終身體育”的理念,養成堅持每天鍛煉1小時的習慣[4]。其次,教師要在課堂上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讓同學們知道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和體育運動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發展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的實踐過程中去培養他們的體育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
3.2更新教材內容
要使女生喜歡上體育課,第一,在教材內容上做相應調整,既要考慮到女大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又要結合女生心理和生理的特點,安排一些能激發學生鍛煉興趣、又符合女大學生審美價值觀的項目,如藝術體操、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網球、游泳、排球等項目;第二,在教材安排中,應注意各項教材的多樣化、合理化、社會化。如及時地介紹和推廣新興體育項目和流行體育項目,根據學校各自的條件有選擇性地開設一些學生喜歡的項目,如定向越野等新興體育項目課程;第三,開設女子理論教程,如講述婦女一生中各階段的生理、保健知識,介紹常見的婦科疾病診治、預防與女性相關的一些體育文化內容等。
3.3加強體育教學模式、方法、手段和考核的改革
教師在每年新生入學時,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制訂出相應的鍛煉計劃和方法。在大一時,以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打好健身基礎為目的;在大二時,根據學生對運動項目的喜好來開設選修課程,并提倡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教學中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因材施教,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對女生的調查中,我們得知中長跑是女大學生們最不愿意參與鍛煉的一個項目,她們覺得很枯燥無味、怕跑。但中長跑對人的心肺功能的提高和意志力品質的培養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800m跑是“大學生體質健康鍛煉標準”的測試項目。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改變以往那種單純的以跑的練習來鍛煉耐力素質的教學方法。如,教師可結合越野跑、在游戲中鍛煉耐力、在音樂中進行腿部力量的練習等項目來提高同學們鍛煉的積極性,讓同學們在苦中樂,在樂中練,提高她們的興趣。另外,我們要改革女生體育考核的辦法,在考核內容的設置上,要淡化競技體育的評比,注重體育鍛煉過程的評價。學生練習后,通過自身增長率對比和自我評價意見,結合教師評價意見,以此來綜合評價學生。
3.4加強體育場地和器材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學校首先要加大體育經費的投入,購置必備的體育用品和器材,尤其要保證教學經費的足額投入。針對我院這幾年不斷擴招的發展趨勢,學校應將體育運動場地、器材建設納入學校長遠發展規劃,確保學校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第二,建立和完善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的維修、保養和使用的管理制度;第三,加強戶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仙林大學城有很多地方可以進行諸如長跑、定向越野等戶外運動的開展,這些條件將會非常有利于學生健身的開展[5];第四,通過學校現有的體育器材、場館等設施,和地方企業合作舉辦各種體育比賽,發展體育贊助業,或寒、暑期出租部分場館,增加收入,以此來改善辦學條件。
3.5營造一個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校園體育文化是指校園內所呈現的一種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6]。它對于陶冶學生性情、磨煉意志、塑造自我有著重要作用。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一個濃厚的體育氛圍,能使學生從中受到文化氛圍的熏陶。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第一,定期地組織女生參與體育鍛煉和比賽。如在“三八”婦女節前后,舉行拔河、踢剪子比賽等活動,每個周末或月末舉行宿舍的仰臥起坐接力比賽、5公里遠足比賽、男女生混合籃球賽等;第二,利用校園網,建立專門的女生體育網站,為校園體育文化提供理論服務;第三,定期地組織女生進行體育教學的座談和體育評論;第四,建立女大學生體育俱樂部,安排專門的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鍛煉;第五,校園里設一塊黑板報或宣傳窗,作為校內體育宣傳工具,編出體育專刊。
3.6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體育教師作為實施高校體育教育的主導力量,擔負著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重任。體育教師只有具備綜合素質,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體育的教學任務。第一,應對教師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加強職業道德素養;第二,應該把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明確現階段學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改變過去注入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第三,加強以業務能力為目的的繼續教育,安排體育教師參加培訓,拓寬體育獲取新信息的渠道;第四,重視體育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化,保證整體結構的優化組合,做到有計劃、有目的的擴大教師隊伍,還可以有意識地交流引進確有業務特長、學識淵博的中年骨干體育教師,以改變“斷層”狀況;第五,體育教師應加強基于網絡資源教育的能力,成為學生基于資源學習的引導者、輔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
參考文獻:
[1]李世榮,馬莉,馬紅偉.女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女培養和發展[J].教學與管理,2007,(21):102-103.
[2]聶東風,林華,杭蘭平,董林,茍定邦,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研究現狀與趨向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22,(2):101-107.
[3]汪明旗.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與行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30):185-187,(30).
[4]劉生杰,李建英,劉曉芳.山西省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興趣與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6):99-102.
“我店里的經營項目是給手機美容。”或許對一些人來說,這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創業項目,但卻是一個25歲女孩實現夢想的第一步。1988年出生的李云霞,臉上仍未脫去大學生的稚氣。她說自己選專業的時候,最看重是否好就業;且與許多北漂不同,她來到北京并非單純對大城市生活的向往,而是因為有親戚可投靠,才到此地發展。總之,李云霞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腳踏實地、步步為贏的女孩,她從不打無準備之仗。然而這個謹慎的姑娘,在大四畢業之際,放棄了別人眼中事業單位的“金飯碗”,選擇了花木蘭基金的創業項目,鼓起勇氣走出了人生中的“冒險”一步。
Abandon the "golden rice bowl" for a startup
舍棄“金飯碗”,踏上創業路
In the summer of 2012, Li Yunxia finished her four years of undergraduate studies and graduated from Huanghuai University in Henan Province. Before long, she went to Beijing, a new and huge city. She lives at her relatives’ and started finding a job. Like most other female graduates, her favorite job requires stable working hours and salaries. “My major is Civil Engineering Budget. It’s not hard for me to find a job.” She sent a couple of resumes and got a job related to civil engineering budget before long in a public institution. In a competitive graduation season, such a plum job can make many graduates green with envy. However, Li was hesitant. Destiny put her at the key crossroads --- a good friend introduced her to the “Hua Mulan Fundation Supporting Women Graduates for Entrepreneurship” campaign and advised her to have a try.
This is a programme dedicated to supporting female 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It provides not only training and startup capital, but also well-decorated stores and mature business projects. In a word, the cost of input for female graduates in this project is almost zero. Such a rare opportunity is appealing to Li. “It’s like pennies fall from heaven. I don’t dare to believe that I’m so lucky at the very beginning.” She submitted a registration application and attended training courses. Afte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ject, she determined to reject the project budget job and decided to be a female boss herself.
2012年夏天,李云霞完成了四年的本科學業,從河南黃淮學院畢業了。沒多久她就買了北上的火車票,只身一人來到北京這座陌生而龐大的都市,一邊借宿在親戚家,一邊著手找工作。和許多女大學生一樣,讓她心儀的是上班時間及收入都穩定的工作。“我讀的是土木工程預算專業,找工作倒也不難。”她投出幾份簡歷,沒多久就得到了在事業單位做工程預算的職位。在競爭激烈的畢業季,這是讓多少畢業生都眼紅的“肥缺”,然而李云霞竟然遲疑了,命運將她擺在了關鍵的十字路口――一個好朋友向她介紹了花木蘭基金會的“女大學生創業支持行動”,建議她去申請試試。
這是一個專門為了支持女大學生創業而設立的項目,不僅為學生們提供培訓、成本資金,還有已經裝修好的店面和成熟的經營項目,可以說,能夠成功參與項目的女大學生完全是零成本投入。這樣難得的創業機會,對李云霞來說簡直有著無窮的吸引力。“這太像天上掉餡餅了,我一開始都不太敢相信有這樣的好事。”她從網上遞交了報名申請,又去參加了培訓課程,對項目有了全面的了解后,便即刻下定決心,果斷拒絕了工程預算的工作機會,而是要自己當起女老板。
Starting enterprises is hard
下海方知創業苦
Speaking of the reasons why she made this choice, Li said without hesitation: "I don’t want always to be working for others." Li’s parents divorced when she was young. She learned to be independent early but also felt pressure in life. She aspired to be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If I take the job in project budget, what would it be like? I may get fixed salaries set by others year after year. Starting enterprises is different. I can be a boss myself and everything I do is up to me.” To Li, the Hua Mulan Foundation with its mature business “flow line” is an once-in-a-lifetime opportunity. “After gaining one year’s profit, I can get a 10% stake as a manager. This is so attractive! With such incentives, I am confident that I can do it well.” However, there are various difficulties and risks in actual operation even though there is zero cost of input. Li had never thought about this when at college. “If you do not experience it yourself, you cannot know all the details of starting enterprises and how difficult it is.”
Hua Mulan Foundation offers a number of projects to choose from and provides related pre-service training. Li selected the “Daqin Cell Phone Accessories” project, which is funded by Hua Mulan Foundation. Daqin Company provides personalized equipment and products for cell phone accessorizing and joins for chain business. Li started by putting on screen protectors. She first learned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business in her store. Then she learned other workflow processes like budgeting and purchasing as well as mentality adjustment from professionals. “I used to think it quite easy to put on a screen protector. However, it’s not easy at all in reality to make the screen protector smooth and beautiful.”
In December last year, when her fellow graduates were still worried about finding a job, Li had been promoted as Store Manager of “Daqin Cell Phone Accessories”. However, she encountered some unexpected things when she was first engaged in business. Some male customers would chat with her when finding her a young woman managing the store. “They didn’t come for shopping, but for chatting.” Until now, Li is still embarrassed when mentioning such situation. “I did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it at first. I didn’t want to respond to them. But I was afraid the customers might be lost. Now I’ve learned to guide the topic back to our products for selling.” She smiled proudly. Having developed tact and eloquence, Li has also learned to conduct market research and online publicity. She has been aware that vision and wisdom are needed even for pricing the products and looking for new products.
說起作出這個選擇的原因,李云霞毫不猶豫地說:“我不想永遠給別人打工。”李云霞年幼時父母離異,懂事的她早早學會了獨立,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壓力,于是她迫切希望自己能早一些經濟自主。“如果我去做工程預算,又能怎么樣呢?年復一年地做下去,永遠拿別人定下的工資。創業就不一樣了,可以自己當老板,自己說了算。”花木蘭基金會提供的已經建立成熟的創業“流水線”,對李云霞來說,無異于一個千載難逢的“速成”機會。“店鋪盈利一年后,作為店長我能得到10%的股份,吸引力太大了!有這樣的鼓勵機制,我有信心做好!”然而,即使是這樣零成本的“餡餅”,在實際操作起來,也有著種種困難和風險,這些都是初出校園的李云霞從來沒有想到過的。“如果不是真的去做,不是去了解創業的種種細節,真的不知道有這么艱難。”
花木蘭基金會提供了一些可供選擇的項目,并在上崗前提供相關培訓。李云霞選擇的是“大秦手機美容”。這個項目由花木蘭基金會出資,大秦公司提供個性化手機美容的技術設備和產品,以加盟方式進行經營。李云霞于是從親手貼手機膜開始學起,先去了解自己店內業務的實際操作,再去學習預算、進貨等等流程,并從專業人員那里學習調劑經營心態。“以前覺得手機貼膜是很簡單的小手工,自己做了才知道要做得平整、美觀一點兒也不容易。”
去年12月,當同屆畢業生還在為找工作或適應新工作而發愁時,李云霞已經上任“大秦手機美容”蘇寧北太平莊店的店長。然而初入商場的她,還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況。有些男性顧客看到她一個年輕女孩守在店里,就來找她聊天。“并不是要買東西,就是聊些不正經的話題。”直到現在,李云霞提起這種情況還是有些尷尬,“剛開始不知道怎么應對,想不理這種人,又怕損失客流。但現在我就學會把話題繞回我們的產品上,向他推銷我們的東西。”說到這里她得意地笑了笑。除了鍛煉出機智和口才,李云霞還學會了怎樣做市場調查、怎樣做網絡宣傳,也了解到連為產品定價、尋找新產品這樣聽起來輕描淡寫的過程,其實都是需要眼光和智慧的事。
Persevering in the enterprise for a better future
美好未來靠“堅持”
When asked “what is key to the success of entrepreneurship”, Li thought carefully and replied: Persevere. She said, it is an attempt to start enterprises. An inexperienced female graduate would inevitably encounter some difficulties. She may feel depressed if the business is not successful. Before Li worked in this store, a female college student had worked in this store for about half a year and finally quitted due to the hardship of starting enterprises. However, Li thinks it would be better to find a way out instead of quitting, being disheartened. For example, Li introduced a unique LCD screen protector in Beijing to her store and gained praises and profits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For Li, this store serves as her best experimental garden. Her future planning is to learn a variety of business workflow and to gain experience. She plans to open 2-3 chain stores herself. Li said the road towards starting enterprises is thorny, “but we must be long-visionary and persevere in this cause for a better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