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91小视频app-91香蕉在线看私人影院-91香蕉在线-91香蕉影院-91香蕉影视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校園暴力的影響范文

校園暴力的影響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園暴力的影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校園暴力的影響

第1篇:校園暴力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云計算 人力資源管理

云計算已成為當今信息技術領域中最重要的新概念,被稱為繼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4次IT產業革命,正在成為未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結合的一種新興的計算模式。它的核心價值在于提供了新的應用開發和運營模式,是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基礎,全球信息領域的主要廠商都在圍繞云計算重新布局。

一、云計算的定義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新興的商業計算模型,他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求獲取計算能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件服務、備份設備、開發工具等,而這些都是作為服務通過因特網來傳遞的。。

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擬計算資源,通常為一些大型服務器集群,包括計算服務器,存儲服務器,寬帶資源等。云計算將所有的計算資源集中起來,并由軟件實現自動管理,無需人為參與。這使得應用服務提供者無需關注繁瑣的細節,能夠更加專注于自己的業務,有利于創新和降低成本。

二、云計算的層次劃分

根據實現的具體服務不同,云計算的應用可以被劃分為三個層次。

(一)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

基礎架構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指的是以服務形式提供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硬件。

(二)平臺即服務(PaaS)

平臺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指的是以服務形式提供給開發人員應用程序開發及部署平臺,讓他們可利用此平臺來開發、部署和管理SaaS 應用程序。這種平臺一般包含數據庫、中間件及開發工具,所有都以服務形式通過互聯網提供。

(三)軟件即服務(SaaS)

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指的是通過瀏覽器,以服務形式提供給用戶應用程序。有些是由公有云提供商提供的商用SaaS 應用,有的則是企業私有云上提供的商用及訂制的SaaS 應用。

在以上的三個層次中,IaaS改變了傳統的計算和存儲能力的提供模式,PaaS和SaaS顛覆了傳統的軟件開發、使用和提供的模式,它們改變了人們獲得IT資源的方式。需要指出的是,這三個層次的劃分主要是概念上的區別,具體的云服務可能同時具有兩個層次的特點,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大致屬于SaaS層。

三、基于SaaS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各大人力資源管理軟件提供商都在考慮如何利用SaaS改變原有商業模式,為企業提供基于SaaS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SaaS 是云計算中最頂層的運用,SaaS 提供商為企業搭建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所需的所有網絡基礎設施及軟硬件運作平臺,并負責所有前期的實施、后期的維護等一系列服務,企業無需購買軟硬件、建設機房、招聘IT 人員,即可通過互聯網使用信息系統。就像打開自來水龍頭就能用水一樣,企業根據實際需要,從SaaS 提供商租賃軟件服務。

此模式下,人力資源管理軟件被以服務的形式開放在互聯網上面,軟件提供商將應用軟件統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務器上,企業無需購買軟件,也不需要購買部署軟件所需的相應的軟硬件資源,客戶只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通過互聯網向人力資源管理軟件提供者訂購所需的人力資源管理軟件服務。按照訂購服務的種類、用戶數量和租用時間向人力資源管理軟件提供者支付費用,而人力資源管理軟件提供者通過互聯網向企業提供服務支持。

四、云計算應用的優點

云計算給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帶來了新希望,也建立了一種不用購買也可以使用技術的模式,優點主要包括:

較低的資本支出:不必購買所需要的通常是很貴的硬件或者軟件,而是利用公共計算模式,只為自己需要和使用的資源付費。

降低進入門檻:云計算系統可以降低進入高技術投入市場的門檻,因為不用購買相關的技術,就可以進入市場。

立即能獲得大量的應用軟件:霎那間就可以使用幾乎所有的所需要的應用軟件,ERP、CRM、SCM等,同樣只須為自己使用的付費。

實時可擴展性: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具有很強的可擴展性,可以縮小規模和成本,也可以立即擴大規模,完全隨需而行。

五、應用的局限性

雖然各大人力資源管理軟件提供商都在積極建設和開發云平臺,但是商業模式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國內最大的綜合ERP軟件提供商用友和金蝶是較早提出云管理的企業,但是軟件應用落地情況并不盡如人意。

目前金蝶的云管理主要以移動應用為主,業務范圍包括移動銷售,移動報表,幫助中小企業隨時處理工作和進行管理決策,但是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方面還不能實現云管理。

第2篇:校園暴力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職業學校;校園暴力;成因;防治對策

前不久,“中國留美學生綁架凌虐同學案” 震驚中外,該案的判決結果更令不少國人訝異,凌虐和綁架同學的三名中國留學生3名嫌犯翟蕓瑤、章鑫磊和楊玉菡的律師和檢方達成認罪減刑協議,3人將分別被判刑13年、6年和10年,刑滿后將被被驅逐出美國。這一案例也再次引發關于國內校園暴力處罰方式的熱議。

近年來,國內“校園內聚眾打架斗毆”等校園暴力事件不斷被曝出,日益引起社會關注。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學生的積極配合和努力,在社會發展的今天,校園暴力事件的不斷發生影響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然而校園暴力發生在學生的各個階段,對個人、對家庭、對學校都造成嚴重的傷害。職業學校校園暴力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學生心智的不成熟、家長的疏忽、學校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造成的。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個人修養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和安全意識,減少校園暴力的形成。本文就職業學校校園暴力的成因及防治對策進行研究探討。

一、職業學校校園暴力的成因

(一)學生個人因素

職業學校學生因為成績較差而自身存在一種自卑感,他們不愿意與普通中學的學生交往,長期的自卑感會使學生產生內向的性格,造成敏感多疑的心理。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情緒波動較大。學生在學習期間喪失了學習的動力,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理想信念。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夠。

(二)學校因素

職業學校的學生沒有升學的壓力,卻存在就業的壓力。職業學校管理制度往往不夠完善,學校只是注重學生的就業率,提前安排學生進入實習崗位,缺少對學生人格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行為習慣疏于引導。學校教師對成績的過分關注,打擊了成績較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尊,造成學生嚴重的厭學情緒,甚至是教師對學生的變相體罰造成學生心理的陰影。學生校園生活的單調,造成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結交社會不良青年。

(三)家庭因素

家庭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暴力、冷戰都對學生心理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家長對學生過度的溺愛也是校園暴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學生的自我意識太強,不能很好的處理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家長對學生學校生活的不關心,缺乏正常的家庭互動交流。單親或離異家庭對學生的傷害最大,最容易形成學生的不良習慣的養成。

(四)社會因素

職業學校的學生受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很大。隨著社會風氣的日漸浮躁,價值觀的差異,人們對金錢權利的重視以及道德觀念的意識淺薄,造成學生的不良習慣和做事風格的養成。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網絡對學生來說已經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學生缺少正確的指導和學習方式,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的現象比比皆是,造成學生情緒的極端化和暴力化。目前,我國對校園暴力的法律法規的不健全性也是校園暴力的形成因素之一。

二、職業學校校園暴力的防治對策

(一)學生方面

首先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自信心。培養學生正確的交際方式,促進學生主動與同學教師的溝通意識,逐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正確處理老師學生之間的關系。其次加強學生的法律意識。面對不合法的事情,要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堅持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最后加強學生對暴力行為的應對措施。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讓學生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學校加強對學生應對暴力事件的方法,根據暴力事件的嚴重程度,學生可采取不予理睬、報告老師、報警等辦法,不能進行相應的反抗或消極對待助長暴力行為。

(二)學校方面

首先加強學生安全思想教育。學校要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端正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的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的情感培養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其次加強校園制度的管理。校園安全關系著學生的生命安全,積極對校園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開展校園制度的學習活動,加強學生的校園安全意識。最后建設文明校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古往今來的人生哲學,強調了環境對人的影響之大。學習應該給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建立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

(三)家庭方面

和諧美滿的家庭是每個人的希望。父母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父母要做好學生的榜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身修養。家長不管出于何種原因,都要以平和的心態去解決問題,避免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創傷。對于孩子的教育,家長應耐心的進行指導和教育,不應“一棒打死”,也不能“溺愛有加”。家長應著重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加強孩子的情商的培養意識,鍛煉孩子的抗壓能力和情緒的自控能力,提高孩子的人格素養。

(四)社會方面

國家對法律法規的完善,加強法律對校園暴力的威懾性,有效制止校園暴力的發生。加強對校園暴力的重視程度,提高社會對校園暴力的認識程度,特別是家長對校園暴力的認識。法律對校園暴力有一定的約束性和威懾性,可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對于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的缺乏,是造成校園暴力的主要原因,加強對校園暴力的法律學習和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制止學校暴力事件的形成。

職業學校校園暴力關系著學生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須引起家長、學校以及社會的高度關注。本文主要分析了職業學校校園暴力的成因,針對職業學校校園暴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全面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加強學校方面的管理制度,提高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職業學校需要培養具有高素質的社會型人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第3篇:校園暴力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大學校園 暴力 心理危機 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2-243-02

大學校園,本該是一方凈土,文明、知識的殿堂。然而,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給寧靜的校園蒙上了陰影。今天,擺在學校、社會、教師、家長面前的,是個讓人無法輕松的話題――大學生如何遠離暴力是什么樣的原因,使得現在的學生在處理矛盾糾紛時,寧愿舍棄正規渠道而采用暴力行為呢?

1 大學校園暴力事件概述

1.1 校園暴力的相關定義

校園暴力是近年來在教育界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近期有研究者將校園暴力概括為:“一般泛指發生在青少年之間,與學校的教學活動直接關系的暴力行為,既包含了發生在校園內的暴力事件,也包括了發生在校園外但與學校有著直接關系的暴力行為”[1]。綜合有關暴力和校園暴力的定義,筆者認為大學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大學校園或校園周邊地區的,由學生或校外人員以口頭、物體或身體任何部位而發出的,對學生身體、精神、財產等權利造成某種傷害的攻擊。

1.2 目前大學校園暴力事件的現狀

隨著大學生青春期的到來,他們的身體有了很大的變化,體能、力量都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時,大學生在心理上正在經歷第二次斷乳期,反權威、尋求獨立、情緒不穩定等因素使青年很容易成為校園暴力事件的實施者,同時也容易成為校園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因而青年成為校園暴力的高危人群,關注大學校園暴力事件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大意義。

據調查,我國大學生軀體暴力的年受害率波動約在15%,與世界水平比起來,處于中下等。近年來,死于軀體暴力的大學生比例逐步上升,而且,施暴者的暴力手段具有復雜性和預謀性[2]。

1.3 校園暴力形成的主客觀因素:(1 )個性張揚中的偏狹自私與冷酷;(2) 萬千寵愛集一身的價值取向錯覺; (3)教育懲戒功能喪失后的放縱;(4) 教師權威地位顛覆后問題歸屬的誤判;(5)暴力游戲與灰色文學的認同與膜拜。

1.4 大學校園暴力事件的危害

校園暴力事件發生以后,除了會給暴力事件的雙方程度不一的身體上的傷害以外,最值得關注的是,暴力事件給暴力雙方以及與之有關的人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比如創傷后應激障礙、恐慌、焦慮、抑郁、人際關系緊張、人格發展障礙等,有的還間接導致當事人以后在家庭生活中的暴力傾向;對于和學校教師有關的暴力事件,可能造成教師的身體受傷害、教學士氣受到打擊、名譽受損、精神上的打擊等;而校園暴力事件對學校來說,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學校的和諧穩定狀態,使學校師生人心惶惶,并可能使學校面臨各方面的社會壓力。

2 大學發生校園暴力事件的應急處置

2.1 學校成立校園危機干預小組

校園危機干預小組由學校領導、保衛處人員、各個學院領導、班主任、輔導員等組成。校園110經常在校門口、食堂、體育場、體育館、校園道路等地方巡邏。

2.2 迅速報案

發現問題,及時報案。當事人一旦發生暴力事件,及時報學校110;及時向學院班主任、輔導員報告。

3 構建大學校園暴力事件的預警系統

3.1 通過心理測試,建立心理檔案,關注暴力預報因子

校園暴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預防和預警的,青年的危險行為與曾經有過的暴力事件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相關性,比如說成績差、人際關系惡劣、自尊低、酗酒、逃課、打架、攜帶器等都可能與校園暴力存在著高相關。因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中心要考慮將這些大學生的危險行為作為大學校園暴力的早期預報因子,及時發現高危者,監控其暴力傾向并及時作出適當的干預,有利于大學校園暴力事件的預警和預防。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中心的教師和輔導員做好高危者的信息收集,及時進行心理干預。

3.2建立學校家庭社會聯合預防系統

“社會生態學理論”是目前比較理想的校園暴力的預防理論模式,由WH0專家提出和倡導。了解青年個體的健康危險行為,最重要的是要通過對學校、家庭、社會等環境的危險因素的分析,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聯屏障的預防和干預系統。因此,在預防大學校園暴力中,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學校在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之外,更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注重學生心理和諧發展,鼓勵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家庭應盡量給學生提供溫馨和民主的家庭環境;社會各方面加強對酒精、暴力工具的管理,營造良好的校園周邊文化環境,抵制易給大學生身心帶來不良影響的影視作品、不良網絡等。

3.3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開展有關校園暴力的教育,發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中心作用,讓大學生樹立有關法律意識,學會怎樣抵抗暴力,提高人際交流的技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同時進行生活技能教育。

3.4 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

有研究表明,體育鍛煉作為增進身體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樣對人的心理健康具有調節與促進作用,經常鍛煉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與不經常鍛煉的學生。經常鍛煉的學生可以消耗體能,沒有更多精力做壞事情了。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肩負起這樣的重任。

4 結論

校園暴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預防和預警的。校園110經常在校門口、食堂、體育場、體育館、校園道路等地方巡邏。發現問題,及時報案。當事人一旦發生暴力事件,及時報學校110;學生干部發揮作用,及時向學院班主任、輔導員報告矛盾糾紛,最好把事情及時化解,“萌芽狀態”得以解決。學生在處理矛盾糾紛時,應該及時向學校有關管理部門報告,由學校、學院出面解決矛盾、化解矛盾。校園暴力事件發生以后,給暴力事件的雙方程度不一的身體上的傷害,學校保衛處、學生處、學校110、學院班主任、輔導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控制事態。事件發生后,學校針對有關人員,實施心理危機干預的具體方案。因此,做好大學校園暴力事件的心理危機干預是一件值得高度重視的事情,不僅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而且也有利于促進大學校園的和諧和安寧。

參考文獻

第4篇:校園暴力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校園暴力;未成年人;懲戒;教育

一、我國校園暴力的現狀

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學校內或學生間的、長時間持續的,個人心理或身體遭受的惡意攻擊。2016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對2013~2015年各級法院審結生效的100件校園暴力刑事案件進行了梳理,首次針對校園暴力事件建立了調查報告,這些案件集中代表了校園暴力及審判工作的特點,對其簡單概括如下。

(一)校園暴力的罪名呈現集中化態勢。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校園暴力犯罪在針對人身傷害方面占比最高,其中故意傷害罪占57%,故意殺人罪占6%,尋釁滋事罪占10%,、侵財犯罪各占12%,聚眾斗毆罪與綁架罪分別占2%和1%。

(二)校園暴力犯罪中未成年人被告比例最高,且多為年滿十六不滿十八周歲的青少年。報告統計的159名被告人中,其中已滿十四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被告人55人,占比34.59%;已滿十六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被告人104人,占比高達65.41%。

(三)判刑多為緩刑或免于刑事處罰。致人重傷的32起校園暴力案件中,緩刑及免于刑事處罰的占比高達75%;致被害人死亡案件的35起案件中,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占比28.57%,不足三分之一,罪罰明顯不相適應。

二、我國法律對于校園暴力行為的缺位

(一)立法者對校園暴力施暴者主觀惡性估計不足

我國的立法部門與管理部門對未成年施暴者的主觀惡性認識不足,習慣性地認為校園暴力是理性不足孩子們的嬉鬧,其發生原因是施暴者的認識錯誤,因此立法者主張以教育而非懲戒為主的應對方式。但是就世界范圍而言,我國的刑事責任年齡明顯較高。我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搶劫、販賣、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這意味著十四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的犯罪已經自動免除了刑事責任,且十六周歲以下未成年人除八類嚴重暴力犯罪外,也無需承擔刑事責任。但與之相對的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早已遠遠高于立法者最初的設想,這也是校園暴力惡性案件頻發的一大根源。對此,立法者明顯估計不足。

(二)立法者對校園暴力案件的影響結果估計不足

我國對于未成年人校園暴力的處罰有嚴格限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使用輕微暴力或者威脅,強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隨身攜帶的生活、學習用品或者錢財數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輕微傷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學習、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認為是犯罪。”其思路主要是從未成年人有無造成惡劣性后果為前提,來針對校園暴力的影響結果進行判斷,其無法正確區分不同類型的校園暴力事件,其中一些校園暴力事件雖無物理上的暴力傷害,但對受害人心理往往造成極大程度的創傷,此類案件的影響后果甚至遠超普通的暴力傷害,但在這類案件中,因刑法無法對其追責使得施暴者免于承擔刑事責任,而對于受害者所遭受的心理創傷僅停在口頭道歉或者極少的營養費,但對于遭受校園暴力的未成年人來講,其心理陰影往往會伴隨一生難以愈合。

三、對我國校園暴力犯罪法律規制的建議

(一)修改刑法相關條款,重新確定刑事責任年齡

我國《刑法》中規定的‘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僅對八類具體的嚴重暴力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其所根據的時代背景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繼續堅守十六周歲的年齡限制顯然已無法與社會發展相適應。調查顯示,青少年犯罪年齡與九十年代相比提前了三至四歲,低齡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5%,未滿十四周歲的青少年犯罪率上升260%。也就是說,未滿十四周歲的青少年已經成為未成年犯罪的主體,而法律對未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卻缺乏約束力,致使刑事責任出現了缺位,無法實現其價值。故將承擔有限刑事責任年齡的區間調整為十二至十四歲,在此年齡段針對特定的嚴重暴力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但刑事責任的承擔應與刑罰相區別,重點以教育性改造的措施為主,力爭使其改過從善。

(二)構建校園暴力懲罰機制,建立未成年犯罪糾錯體系

1.對于未成年人犯罪,應建立其分級懲罰機制,法院依據案情針對未成年犯罪人的惡性程度給予其不同程度的評級,其惡性程度不大的可以采取教育批評的舉措,令其明晰自身e誤,同時強制其接受教育培訓,改正自身錯誤;而針對惡性程度較大的未成年犯罪人則可以進入特定未成年犯罪人管理機構,接受教育改造,根據其表現情況,決定其是否能夠回歸社會。

2.賠償制度及責任承擔應當明確。對于遭受校園暴力的未成年人,對其賠償不能僅停留在物理傷害上,更要對其心理傷害加以補償,撫慰其內心所遭受的痛苦。此外,在校園暴力中,對于施暴者父母也應承擔相關責任,督促其加強對子女的教育。

3.糾錯體系的建立一方面需要國家出臺相關校園暴力的專項法規,另一方面需要打造社會改造的體系。只有擁有法律制度性框架,相關措施才能得以順利施行,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是保障未成年人權力的宣言書,可以有效應對當前校園暴力屢發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司西霞.淺析校園暴力案件中對未成年犯罪人的懲處.中國檢察官,2015(18)

[2]楊偉榮.談何以破解校園暴力之殤.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5(6)

[3]李環.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立法建議.西南政法大學,2011

第5篇:校園暴力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 暴力 預防

眾所周知,校園不文明現象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且觸目驚心,愈演愈烈.逃課,偷竊,打架,斗毆,拉幫結伙等,對社會,學校,家庭尤其是對學生自身的成長和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特別是以近些年來呈瘋狂上升趨勢的校園暴力行為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這應引起有關階層和個人的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一) 校園暴力及其現象

綜合近年來各類校園暴力問題,大致分為三種形式,即語言暴力,力量暴力和心理暴力。

1、語言暴力。語言暴力主要指包括起侮辱性外號,造謠污蔑等一系列對學生精神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

2、力量暴力。力量暴力主要指包括校園兇殺,肉體傷害等一系列對學生身體及精神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力量暴力在校園暴力現象中最為普遍。力量暴力表面上對受害學生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很有可能讓受害者殘廢,甚至死亡.但除了身體上的傷害,更大的是精神上的傷害.受暴者可對人性歪曲認識, 嚴重影響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甚至導致人格的形成。施暴者則對自身的心靈成長增添了大量的阻力,很有可能導致他們成人后走上犯罪的道路,使得這些人很難獲得社會(主要是學校和家庭)的認可,社會歸屬感長期得不到滿足。

3、心理暴力。心理暴力主要指包括孤立,侮辱人格等一系列對學生的精神造成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心理暴力的問題常被忽略,但其危害又非常大.心理暴力可能無處不在,而且任何學生和老師都可能成為施暴者。心理暴力的危害是潛在持久的,讓學生無法對自己建立正確的認知,無法樹立真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影響到他們以后的社交能力,同時對社會,對人性也無法建立正確的認知,嚴重的也可能導致受害者學生患上抑郁癥,及社交恐懼癥等。

(二)校園暴力的危害

近幾年的有關報道已經批露了我國數起由于同學的長期勒索、敲詐、搶劫、欺侮而發生的同學出走乃至于自殺的惡性事件,校園暴力的危害不容忽視.但是由于校園暴力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受害人往往受到對方的威脅而不敢向老師,家長和有關部門報告,因而學校的收報率較低,受害學生也就因此會反復遭到勒索,敲詐和毆打,往往是在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后。校園暴力的危害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經常受到校園暴力侵害的學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陰影當中。

2、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導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這種危害不僅體現在受害者身上,施暴者的身心同樣不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3、破壞了社會秩序,使人們對法律失去信心.校園暴力的狀態得不到有效改善,學生受到嚴重侵害而感受不到法律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對法律失去信心,就連他們的家人,同學等也會對法律失去信心,最終導致我們的法制宣傳事倍功半。

二、校園暴力的成因

(一)家庭對校園暴力形成的影響

一個人的人格是否能夠健康地形成與家庭有很大的關系。家庭,是青少年走向生活的起點,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因此家庭是校園暴力形成的起源,主要體現家庭構成、家長素質、家庭教育這三個方面。

(二)社會文化對校園暴力形成的影響

青少年生活在社會轉軌的變化時期,市場經濟帶來的思想意識形態的變化,也使他們受到很多負面影響。例如,越來越多的歌廳、舞廳和網吧,影響著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有的學生為了滿足玩游戲的愿望,不顧一切地勒索低年級學生的錢財,如果得不到錢,就實施暴力行為。另外,帶有暴力傾向的影視作品,書刊對青少年暴力行為的形成影響很大。

(三)學校管理對校園暴力形成的影響

學校是青少年繼家庭之后走進的又一個人生重要課堂,學校的管理及學校教育對青少年的發展有極其大的影響,因此學校是校園暴力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體現在學校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師態度的教育等方面。

(四)從犯罪心理學角度分析校園暴力的成因

人的行為與心理結構是密切聯系的,由于心理結構的不同,同樣的刺激在不同人身上反映就不相同。心理結構支配著行為有通過行為表現出來。因此,校園暴力形成的根源,可以從犯罪行為的關系來分析。

從犯罪心理結構分析犯罪行為的發生:犯罪心理結構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是以對外界消極因素的學習和模仿為開端,在具有傾向性和選擇性的反映活動中形成不健全人格,經由不良行為的嘗試,使此種行為習慣和態度漸趨定型化,進而萌生犯罪意向,犯罪心理結構形成。在一定的外界環境下,外化為犯罪行為的。

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青少年時期是人的社會化過剩的關鍵時期,在少年期的社會化過程中,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內部心理結構的動力以及主觀需要和客觀現實性之間的矛盾更為錯綜復雜。青少年的心理發育水平與心理發育水平不同步,兩者之間就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這就成為校園暴力發生的一大誘因。青少年精力過盛、自控能力差、興奮性高等因素都推動了暴力事件的發生。

三、校園暴力預防的基本措施

(一)從心理學角度

由于校園暴力 的根源在于青少年內心機制的發展,所以預防校園暴力的基本措施首先應從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著手。應加強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知識教育和心理技能訓練,提高其心理的容納性和承受力,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結合家庭、學校及社會三個方面來做。

(二)從教育學角度

從教育的角度,要預防校園暴力,同樣也得結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方面來采取預防措施.

家庭教育。家庭是最早對孩子進行社會規范教育的,一是灌輸行為準則,二是指點生活目標,道德品質和意志性奠定基礎.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職能.必須先解決家長愿意教育而又不會教育的矛盾.通過多種方式向家長宣傳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提供教育子女的正確方法,介紹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宣傳科學育人,讓家庭的教育職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決定性的環節,從教育的角度看,學校教育是預防校園暴力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條防線.加強學校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加強師德,提高教師素質,克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校園暴力”行為。

重視非重點學校的教育工作,加強對后進學生的教育.應改善非重點學校的教育方式,增加人本的教育理念。

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可以是家庭教育得到指導,聽取意見,研究教育措施,交流教育經驗,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職能充分發揮。

社會教育。社會教育主要是配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教育環境,為學生創造健康的氛圍.正處在身心成長期的青少年學生對于環境既有很強的依賴性又缺乏足夠的辨別和抵抗能力。因此,為他們創造健康的環境尤其重要。要加強建設教育環境,一方面對學校周邊環境則尤其加強管理,保證良好的學校環境: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和安全保衛工作,提高對其外來侵害的抵抗能力,教師對于學生的課外生活應給予積極的關注,對于有嚴重不良娛樂生活的學生更應該以積極引導,且不可聽之任之,最終釀成大禍。

第6篇:校園暴力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美國;校園暴力;現狀;原因

學校是學生的主要生活場所之一,學生在學校的時間,甚至會超過在家的時間。學校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學生活動與交流的場所,因此保障校園安全是保障學生安全的關鍵一環。然而,近幾年世界各國的校園暴力事件不斷涌現,暴力事件發生率越來越高,暴力形式越來越惡劣,給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極大威脅。最早校園暴力研究起源于美國,且美國的情況也相對嚴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將從美國校園暴力的現狀特點和產生的原因這兩個方面,對美國校園暴力現象進行初步探究。

一、校園暴力的現狀及特點

(一)校園暴力的定義

校園暴力又稱為學校暴力。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看問題的角度,也有研究對校園暴力的定義和劃定范圍略有不同。但綜合來看,校園暴力就是發生在校園中、校園附近或上學、放學路上的,加害人蓄意對學校教師或學生的人身、財產進行傷害或威脅的行為。

(二)校園暴力的類型

美國校園暴力表現出類別的多樣性,通過對已有案例的整理,可以將其劃分成以下幾類。

1.欺侮

欺侮(Bullying)是指強勢個體對弱勢個體持續施行的故意的攻擊,欺侮者和受欺侮者之間存在著一種力量的不均衡。欺侮行為并不是偶發的,而是長期持續地一直存在[1],包括直接身體欺侮、言語欺辱或社會拒斥。男孩主要是以身體欺侮居多,女孩則是以言語或社會拒斥居多。

欺侮不僅僅是校園暴力的一種類型,而且可能是更嚴重校園暴力的前奏。2003年4月,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權發展學會(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的研究指出,欺負或受欺負的兒童攜帶槍支進入校園、打架斗毆和受到傷害比沒有此類經歷的兒童比率要高得多。[2]美國國家威脅評估中心(the National Threat Assessment Center,簡稱NTA)對2000年37例校園槍擊案件的調查顯示,2/3以上案例中的青少年說自己對同學和老師開槍是因為他們無法忍受同學的欺侮。[3]

2.槍擊

槍擊是校園暴力中最為嚴重的暴力行為,雖然發生的次數不多,但一旦發生,就會造成嚴重危害。根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校園死亡槍擊案上世紀90年生了9起;2000年以來就已經有9起,其中僅2006年就發生了3起。更嚴重的是一連串的惡性連鎖反應:在哥倫拜恩中學校園槍擊事件發生后的兩年內,一名被殺死的學生的母親因為不能忍受喪女之痛自殺;一名目睹屠殺的學生也因受不了刺激而自殺。

校園槍擊案的特征較為明顯。相比于其他幾類校園暴力的隨機性,校園槍擊均做好了充分準備,包覆性更大,且一般有明確的報復目標,在相對嚴密的計劃下實施起來也就有高效性。

3.性騷擾

校園性騷擾是一種后果很嚴重、處理起來很復雜的校園暴力行為,它不僅對受害者造成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傷害,而且對整個校園產生消極的影響。1993 年,美國高校婦女聯合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簡稱 AAUW)的研究結果表明:80%以上的男生和 70%以上的女生曾遭遇過性騷擾,并且有 1/4 以上的學生“經常”經歷性騷擾。[4]性騷擾包括非身體的性語言、性玩笑、性手勢,針對身體的觸摸、推操、摟抱等等。女生被騷擾的情況比男生嚴重得多。

4.網絡暴力

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暴力也浮出水面。網絡暴力行為是指“通過交互式的數字技術或移動電話,偷取或篡改受害者的信息,散布謠言,以受害者的名義發表言論等,給受害者帶來一定的物質損失或精神傷害的行為,可稱之為通過網絡的暴力行為。”[5]由于網絡暴力的加害者不用直接面對受害者,也看不到受害者的反應,可能會刺激加害者更肆無忌憚地進行暴力行為,造成的傷害也可能更嚴重。

(三)校園暴力走向

根據美國學校安全中心2005年關于學校暴力死亡人數的年度統計報告,“從1992年到2005年,12~18歲的學生受到暴力侵害的比例從1992年的4.8%下降到2005年的2.8%;1993年到2005年,在校內外打架斗毆的學生百分比從42%下降到33%;同一時期內,9一12年級的學生在校內持槍、持刀和棍棒的比例從12%下降到6%。”[6]從以上數據來看,美國校園暴力問題有一定的緩解,校園安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從近期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來看,作案比率的下降并不代表問題的減少,美國校園暴力問題表現出了以下幾個走向。

1.校園分布不平衡

2000年美國學校犯罪與安全研究(SSOCS)發現,1999年-2000年,大多數學校只發生過一起暴力事件,而一小部分學校集中著大量的暴力事件。其中7%的學校(5,400所)犯有50%(735,000起)的暴力事件,18%的學校(14,500所)犯有75% (1,090,000起)的暴力。在城鄉分配上,暴力事件集中在城市學校,而城市郊區學校較少。

2.加害者與受害者年齡越來越小

1994年美國司法公布了一個報告,在1988―1992年間,針對12~17歲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上升了近24%[7]早期兒童性情變得更加狂暴,他們在還未進入青少年時就實施了更多的暴力犯罪。校園暴力的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3.情節更加嚴重,涉槍案增多,單次死亡人數增加

90年代校園槍殺案只占所有青少年槍殺案的1%,但是涉及多位受害者的校園槍殺案由平均每年一件增加到每年5件,單次事件的死亡人數不斷增加。而到2008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報中表示,與學校校園有關的兇殺案件共有109起,造成學生死亡的人數為116人,其中以槍殺死亡的比例最高,達到65%。因此,雖然犯罪率有明顯降低,但造成的傷亡并沒有顯著下降。

二、校園暴力的原因

校園暴力的原因十分復雜,校園暴力是整個社會環境的產物,其產生不單是學校系統內部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交織作用而導致的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學生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及社會因素使得美國校園暴力現狀十分堪憂。

(一)學生個人因素

1.個性心理

青少年處于青春發育期,受到激素等影響,這個時期,青少年很容易情緒波動,并產生叛逆心理。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2001年初公布的一項報告說,美國10%的兒童存在精神健康問題,每10名兒童和青春期少年中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其嚴重程度足以構成傷害,而能夠接受所需治療的人數估計不超過五分之一。

雖然相關研究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但通常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產生身體上的攻擊行為,而且由于家庭環境對性格的影響,來自下層階級的孩子比來自中產階級的孩子更容易產生暴力行為。[8]

2.成癮問題

美國青少年吸煙、酗酒和吸毒的發生率近些年來呈明顯上升趨勢。2008年底由密歇根大學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11%的八年級學生、24%的十年級學生、32%的十二年級學生在過去一年中吸過大麻。吸食過的青少年不僅會出現嚴重的身體健康問題,往往也會出現嚴重人格障礙,為了能長期吸食,他們可能去偷盜、搶劫,做各種違法犯罪的暴行,由此形成的錯誤道德認識及暴力觀念極易誘發校園暴力。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結構的變化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的家庭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離婚率激增,能將婚姻維持在十年以上的夫婦由 20 世紀 50 年代的90%下降到 20 世紀 90 年代的50%。[9]而且同居、未婚生育和同性戀人數劇增。美國統計局的2005年“美國社會情況調查報告”顯示,在當前的美國社會中,有50.2%的家庭為非傳統家庭,其中近50%為單親家庭。

非傳統家庭出身的子女得到的父母關愛相比于雙親家庭要少得多,使子女易產生人際關系緊張,孤獨,自卑,厭世甚至等情緒。美國健康和公共服務部《1992年美國兒童的健康》的研究表明,家庭破裂和缺乏父母的監督和關愛是導致青少年行為包括暴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2.家庭暴力

家庭內部存在暴力傾向,父母染有惡習,動輒拳腳相加,或有違法犯罪行為,子女會因此對暴力行為有錯誤的認識,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手段,耳濡目染便易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Flalmery和Wiiliams的研究表明,受過虐待或忽視的兒童在成人期以前要比沒有受過虐待或忽視的兒童超出38%的可能性因為暴力犯罪行為而被捕。

美國的家庭暴力一直是婚姻、家庭社會的頑癥,而且其嚴重程度也在逐年加深,這邊對校園暴力起了火上澆油的影響。

3.家庭教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承擔主要教育任務一方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個性養成具有重要影響。相關研究發現,校園暴力實施者的父母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有一定規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過度嚴厲型,體罰或其它激烈行為會加重孩子的攻擊性,形成“暴力引發暴力”。二是溺愛型,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無限寬容,孩子的不良行為無法得到糾正。三是忽視型,孩子缺少父母的關心,越來越有反叛性和攻擊性。

(三)學校因素

1.自由教育觀念

美國中小學教育是典型的自由教育,這種教育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充分表現自我,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但自由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不好把握程度,一旦過了頭,自由教育就會變成“放任自由的教育”。學生的紀律問題、生活情緒問題是歸學校的專職輔導教師負責,但輔導老師精力有限,不能及時地發現和處理學生出現的行為問題。久而久之,不守規矩的學生就會形成一種不良行為的習慣,那么,出現各種違法亂紀的事情,也就很自然了。[10]

2.道德教育不足

由于傳統價值觀念的淪喪,學校又忽視對青少年的心理和倫理道德教育,青少年的倫理道德價值淡薄,對人的生命的漠視使校園暴力的強度、殘忍性和隨意性不斷加劇。例如,一項對城市高中學生的調查顯示, 20%的學生認為將偷他們東西的人槍殺沒有錯。[11]

導致美國中小學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有兩個:第一,負責學生德育工作的是專職的輔導員無法顧及每個學生。第二,美國公立學校的道德教育課的內容很容易成為各個政黨相互爭奪的地方,許多中小學校基本不開設道德教育課,即使開設也是形同虛設。

3.學校缺乏處理暴力的資源和技能

學校針對校園暴力的防范措施是制止和減少校園暴力的重要條件, 然而大多學校本沒有有效防止暴力行為的項目和計劃。1992和1997年在俄亥俄州做的對1251名學校管理者、教師和評議員的調查發現,50%中學教師和57%的小學教師不知道其學校是否有應急計劃,24%的中學教師和27%的小學教師不愿為預防項目工作甚至參加培訓。[12]學校防范及干預的不足使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校園暴力發生并造成嚴重后果。

(四)社會因素

1.暴力文化泛濫

美國司法部長約翰?阿什克羅夫特指出,化解當前校園暴力危機最有力的因素應是新聞娛樂業而不是更嚴厲的槍支管理法。一個美國青少年18 歲之前在各種傳媒上能看到 4 萬起謀殺案和 20 萬起其他暴力行為。美國全國反電視暴力聯盟(National Anti-TV Violence Union)曾對美國電視節目中的暴力內容做過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全國無線、有線電視節目中,有 37%含有暴力;家庭影院有線臺的節目中,86%含有暴力;美國電視網臺的節目中有 85%含有暴力。”[13]鋪天蓋地的媒體暴力內容,很容易對心理尚不成熟的青少年產生惡劣影響,造成兒童對暴力的崇拜,導致不計后果的模仿。2001年2月5日,堪薩斯州霍伊特警方查獲的三名預備攻擊自己學校的學生,他們承認是1999年科隆比納高級中學槍擊事件的兩名的崇拜者。他們計劃攻擊學校純粹是為了模仿那兩名的行為。

2.槍支管理

美國把個人自由放在無可替代的位置,持槍也被認定為自由權的重要一部分。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人民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可侵犯。”美國民間槍支大概有2.35億,然而據統計,1972 年以來,美國平均每天有 80 多人因槍殺案斃命,其中約有 12 名是兒童。

擁有槍支本身無可厚非,真正關鍵的是對槍支的管理。研究估計,0. 5%到 9%的學生在任何特定時間內可能攜帶有槍支。雖然美國對購槍有嚴格的年齡限制,但近半數高中生和1/4的初中生承認他們如果想獲得槍支就能得到,超過10%的學生承認他們在過去的一年里事實上攜帶過一支武器到校。[14]不從源頭上對槍支進行有效地限制,校園槍擊案就無法得到有效的避免。

3.種族及文化差異

第7篇:校園暴力的影響范文

搜狐新聞民調中心近日發起“校園暴力頻發,誰會是下一個受害者?”的相關調查截止2016年5月25日14時,逾1萬名網友參與。針對“校園暴力頻發,難以有效遏制的原因”63.98%的網友認為“法律形同虛設,施暴犯罪成本低,校園變法外之地,學生成法外之人”;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四條: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你認為是否應該修訂?”的問題上,95.49%的網友認為“應該及時修訂,對未成年施暴者的暴力行為進行懲戒”。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僅2014年和2015年兩年間,媒體曝光的校園欺凌、暴力事件就有43起。僅2015年,媒體報道的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校園暴力事件就有近百起,其中以發生在未成年學生之間的暴力行為居多;此外去年一項千人調查顯示,73.3%的學生受訪者身邊曾經發生過校園暴力事件。

述評

近年來,“校園暴力”成為一個高頻詞,然而,它能長期以來霸居新聞榜單前列的原因竟然是暴力事件屢禁不改。網上流傳的各種施暴視頻,大多是施暴學生自己拍攝或是圍觀者拍攝,我們不難想見當暴力“流行”起來的時候,就會以更加可怖的形式――冷漠圍觀演變成更大規模的暴力。當然,未成年學生的自制力和辨別是非能力尚在形成中,因此很容易落入施暴或是受暴的處境中。這就給每一個教師、家長和社會有關部門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遏制校園暴力?如何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通過法律的形式給予適當有效的懲罰?如何形成正直純良的校園風氣?

其實,問題并不像網友所爭論的那般簡單。校園是一個人員密集的場所,是未成年人的聚集地,課堂內外、人與人之間都表現出了極大差異。學校不可能事無巨細地管理學生,也不可能隨時制止一次校園暴力事件。關鍵在于,如何讓學生從心底生出對校園暴力的抵制和排斥,形成明確的是非觀,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志在必行。將校園暴力置于道德制高點上,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校園暴力的危害,并且提出相應的指導建議,校園暴力就不再會屢禁不止,而是從根本上得以制止。法律也應該增加實際的效力,將校園納入法律懲罰管制的范圍內,不再讓校園成為“法外之地”,學生成為“法外之人”。

第8篇:校園暴力的影響范文

你印象中的校園是什么樣子?

純真、朝氣?這確是校園生態的一面。但是,你遇到過校園暴力嗎,當暴力折射出校園的灰暗一角,你對校園的理解會改變嗎?

今年4月,15歲的山西少年張超凡因沒有滿足幾名同學買飲料的要求,遭到了長達4個多小時的毆打。張超凡被施暴致死后,母親田雪娟才知道孩子在學校里一直挨打,即使辦了休學手續,也沒能逃脫施暴者的拳頭。

“我想讓他們給我兒子償命,但是償不了命我也沒辦法。”面對受害者家長的憤慨,施暴孩子的家長卻說:“孩子不壞,只是有些調皮。”對校園暴力截然不同的立場和態度,折射出模糊的法律界限之下,社會應對校園傷害的百態。

“危險”的叛逆期

校園暴力多發生在中小學,心理研究認為,那些脫離兒童期,進入到青春期,接近成年期的學生們,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正處于躁動的時期,不少學生中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觀念:“人不越軌,枉少年。”

青少年處于青春期叛逆,有出格的言行并不稀奇。關鍵在于,以前的叛逆僅僅是不聽父母的話而已,父母讓干什么偏不干。然而,現在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方式朝著愈發粗暴的方向升級:暴虐毆打、煙頭燙、扇耳光、扒衣服、拍、錄制視頻上傳到網絡……能對自己的同學下如此狠手,令人震驚不已。這不再是青春期的“不懂事”,不再是小打小鬧,而是“升級”成了“動真格”。原本隱藏在校園灰色地帶的暴力行為,正迅速蔓延,成為籠罩在孩子成長路上不可回避的陰霾。

其實,校園暴力的背后,是成人的世界。從大環境來說,孩子的行為受到了成人社會的影響,這些發生在孩子之間的欺凌,是否有當下社會的某種縮影,也是惡性校園暴力頻發的根源?在校園欺凌者當中,為什么他們不以暴力為恥,反以為榮?因為成人贊同暴力、容忍暴力,而成人社會在暴力問題上的普遍誤解或者扭曲,一定會影響到孩子。

同時,互聯網時代的價值導向復雜多元,信息無法一一甄別。不少錯誤的價值觀通過游戲、小說、電影、音樂等被心智尚處于發育期的青少年接受。實施校園欺凌的青少年,通常認為欺負人很炫很酷,有“當老大”的感覺。當不滿情緒出現時,他們解決的方式往往就是欺負、群毆他人,他們想用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很強大,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如何有效引導青少年安全度過叛逆的危險期?不少心理學家提出,在成長過程中,對青少年來說,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喜歡欺凌同學的少年,在他們的成長軌跡中,往往能發現明顯的情感缺失,這種缺失,大部分來自家庭,也有部分來自老師、同伴。對被欺負的孩子而言,在之后的成長過程中,也往往可能導致他們和其他同學溝通的過程中有障礙。這種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礙,又會令其他孩子覺得他們好欺負,這就是出現校園欺凌“惡性反復”的主因。

因此,除了有效的預防和懲治機制,情感教育也很關鍵。只有家庭、學校、社會聯合起來,重視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情感缺失,利用法制教育、智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避免教育保護與成長環境層面的薄弱環節,才能從源頭上消除盤桓在校園上空暴力的“陰霾”。

如何向校園暴力說“不”?

今年2月,3名赴美中國留學生因為欺凌同學,被美國法院判刑6―13年。因中美兩國對校園暴力懲戒的明顯差異,案件引發了民眾的熱議。這件事讓網友訝異地發現,中美對待校園暴力,從司法體系到民眾意識存在不少差異。在中國,有多少人想得到,實施校園欺凌的孩子會被判刑,有多少人對暴力能做到零容忍,曾考慮過語言攻擊算不算暴力?這種嚴厲的懲治機制給了我一個良性的參考視角。

今年6月,一段網絡上傳播的視頻“火”了,在洛南縣愛民巷附近的一個公廁,一名女孩被5名女孩群毆。輪番毆打之下,受害女生只能躲在墻角哭泣。而這起暴力事件的起因,竟是被打女孩與毆打者之一“撞衫”。如此緣由都能引來暴力,荒謬程度令人扼腕。該縣中學政教主任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有好多學生來自于鄉下,父母在外打工,根本就教育不上孩子,沒有時間教育,爺爺、奶奶在家里看孩子,所以,老年人和孩子之間根本就沒有交流,沒有溝通。單親家庭、留守青少年數量的上漲,加劇了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也增加了學校監管的難度。”不少專家指出,對校園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應利用恰當的懲治措施,讓這些“暴力少年”建立起正確的觀念,教育他們通過正當渠道來贏得他人的尊重,這才是解決校園暴力的根本所在。

第9篇:校園暴力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校園暴力,價值觀,防治策略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呈逐漸上升趨勢,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阻礙了和諧校園建設的進程。在此背景下,研究校園暴力的發展趨勢、分析其產生原因,以預防校園暴力的發生,就成為理論界和學校教育者共同面臨的課題。

一 當前校園暴力的特點

1 學生對教師的暴力事件增多。近年來,學生對教師的暴力事件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據報道,自2008年10月以來,有全國影響的殺師事件就發生了4起。從這些學生傷害老師的案件中可以看出,以往尊師重道的觀念在學生頭腦中已經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對老師的仇恨,這雖然是受到了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影響的結果,但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應了學生價值觀的扭曲和變形。這一趨勢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

2 因戀愛引起的暴力事件增多。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西方自由式戀愛主義逐漸傳至中國,大學生甚至中學生談戀愛,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然而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領會愛情的含義。很大一部分學生,把交異性朋友、談戀愛當成了一種游戲,而一旦游戲失敗就會產生報復的沖動。因戀愛而導致的校園暴力事件,近年來呈現出了增多趨勢,因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3 學生家長參與的暴力事件增多。以往,家長對教師大都比較信任,比較尊重,對教師體罰學生也能欣然接收。然而,現在由于種種原因,“尊師重教”的教育觀念已經逐漸淡化。一些家長不但不再尊重教師,反而對教師采取暴力行為,直接導演了一些校園暴力事件。由家長制造的校園暴力一方面反應了家長的低劣素質,另一方面也給學生正確人格的形成帶來了負面影響。

二 校園暴力事件的原因探析

1 價值觀扭曲。價值觀的扭曲是學生實施暴力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部分學生在價值觀形成過程中,由于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加之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社會習慣,其價值觀逐漸扭曲變形。在這種變形的價值觀引導下,學生開始仇恨學習、仇恨老師、仇恨學校甚至仇恨整個社會。任何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有可能加重這些學生的反叛心理,而產生暴力行為。

2 心理素質脆弱。學生心理的不成熟也是導致校園暴力的一大原因。大多數學生由于還沒有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價值觀,其行為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和效仿性,很容易因為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而產生逆反心理、模仿心理、報復心理等,如果個人的控制力比較差,往往會產生一些反常行為,甚至走向犯罪道路。調查顯示,當前學生挫折承受能力、壓力應對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普遍偏低。一部分學生表示,當自己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后(比如戀愛失敗、被別人諷刺嘲笑等),會采取暴力復仇。另外一些心理不健康、法制觀念淡薄的學生,在社會上各種腐蝕思想的影響下,極易誘發其內心私欲的膨脹,對他人施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 家庭的不當教育和引導。現在的家庭過多的重視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對子女健康人格的培養,對于子女的精神需求、思想變化、感情煩惱很少留意,不會以朋友的身份與子女進行溝通、引導,而采取了不當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使學生偏激心理形成。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視其為掌上明珠,容不得半點傷害,一旦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家長往往不是冷靜分析處理,而是采取不當的報復手段,這一方面直接導致了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另一方面也給學生形成了一種錯誤的引導。

4 “尊師重教”觀念的淡化。全社會“尊師重教”觀念的淡化也是誘發校園暴力事件的一個主要因素。尊師重教觀念的轉變,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市場經濟帶來的金錢至上價值觀的誤導,也有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溺愛,還有教育和教師自身的一些因素。雖然現在推崇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的影響卻根深蒂固,尤其是一些小學和中學,依然把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績效的主要標準,進而對學生區別對待,而導致部分學生和家長的不滿。另外,教師也由于各種原因,淡化了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在社會上產生了不良影響,使學生、家長、社會對教師的師德產生了質疑,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加深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矛盾,社會對教師職業的尊重也隨之淡化。

三 校園暴力的防治對策

1 短期策略

(1)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一些極端校園暴力的行為主體,心理素質大都比較脆弱,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礙。因此應該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心理不健康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克服他們的心理障礙,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通過有針對性的心理教育,克服學生中存在的逞能、好勝、霸道、急躁心理,使其緊張、不滿等情緒及時得到疏解;另外,對已有暴力傾向的學生要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和治療,促進其人格正常化,防止因小事而引發暴力案件。

(2)給予一些特殊學生及其家長更多的人文關懷。一些貧困學生及家長往往因為自身的經濟原因而產生自卑感,當這種自卑感達到一定程度,輔之以一定的外在刺激,就有可能超越極限而產生暴力行為。因此對貧困學生及家長給予人文關懷,使之感受到來自教師、學校及社會的關愛,可以有效克服他們的抑郁情緒,從而消除他們的暴力傾向。這就要求學校及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及學習情況,及時了解每一位貧困生的心理變化,給予正確的心理引導和人文關懷。

(3)加強校園及周邊地區的治安管理。發生在校園內的暴力事件大多是由小事引起,學校應加強校園的安全監管,及時發現學生之間的小沖突、小矛盾,進行教育、化解,避免小矛盾變成大事故。

2 長期策略

(1)加強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校、家庭等群體對個人價值觀的形成起著關鍵作用。學校和家庭應承擔起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責任。對學校而言,應將價值觀教育納入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改變過去那種書本式的應試價值觀教育,確立學生在價值觀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現實需要與價值觀教育統一起來。對家庭而言,應為孩子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應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家庭榜樣,與學校形成有力的統一體,共同為學生正確價值觀的確立而努力。

(2)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提高其心理應對能力。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提高其心理應對能力,是預防校園暴力發生的主要途徑。同時,加強心理素質教育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學校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個別輔導等形式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適應、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家庭和社會可以為學生創造一些“磨難”的機會,讓孩子接受挫折的洗禮,以提高其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應對能力。學校、家庭和社會應相互協調、相互配合,把心理素質教育從課內擴展到課外,再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充分發揮各自的心理素質教育功能,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 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精品卡1卡2卡三卡免费视频 | 亚洲一区第一页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 黄色片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伦理在线高清视频播放免费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福利一区福利三区 |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 经典三级四虎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 | ww欧洲ww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黄色片免费观看 | 综艺免费在线观看 | 免费观看黄色视屏 |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天天干视频网 | 国产看片网站 | 一级性毛片 | 天堂网免费视频 |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 xxxxxxx肥婆|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 日韩专区在线播放 | 看特级毛片 | 韩国一级毛片a级免观看 | 在线免费视频a | 青青青青青青草 |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永久视频 |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久操久热 | 四虎影视1515hh四虎免费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 | 日韩欧美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草草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