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泥塑非遺傳承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教育部門責任的旁落和無奈目前,各地都基本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中心,可是我們看到的是,這些非遺保護和發展中心恰恰缺失了教育部門的責任,或者說他們的工作主方向里缺失了教育功能。從申遺開始再到建立保護和發展中心,教育部門一直是旁落在外。其實,教育部門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的重要渠道和責任體。申遺由地方政府負責,保護和發展也由政府負責,其主要目的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教育部門尤其是地方教育部門根本沒有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的研討及利用階段,從而導致非遺保護和發展成了這些中心的事,但沒有納入美術基礎教育階段的設計,教育部門責任的旁落造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有效進入教育設計和教育改革,更談不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廣大受教育主體的認識和了解。
(二)基礎教育規劃和改革的落后當下的美術基礎教育一直還沿用著多年以前的規范。多年來國家對與美術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利用一直在向前發展,非遺項目和非遺成果越來越多,但教育部門并沒有適應這些變化和發展,其教育規劃和改革嚴重滯后。教育內容和課程改革進展緩慢,非遺教育的教師培養基本處于“誰有興趣誰自行研究”的狀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更沒有納入教育內容和規劃。沒有對人的教育,尤其是對中小學生的非遺文化的美術基礎教育,根本夯實不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從長遠的角度也起不到核心的保護作用,更談不上將來的發展和利用。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美術基礎教育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中國數千年文明的歷史見證,更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和傳統。這些遺產記載著一個民族智慧的過去,同時也對我們的未來有極強的指導意義。但隨著現代化進程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如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類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民間文化面臨著很大的沖擊,甚至有被淹沒的可能。現在國家已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著各種各樣的保護,比如正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編撰造冊、歷史記憶、傳承人保護和培養、政府立法保護等,但絕不能忽略教育傳承的極大作用。與美術這個類別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更不能缺失美術基礎教育對非遺保護和發展的作用。
(二)美術基礎教育在與美術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意義和作用首先,美術基礎教育是與美術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最好的方式。通過美術基礎教育,把中國博大精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教與學的實踐,不僅能讓廣大學生了解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每一個學生身上得以延續。對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來說,意味著一種責任、繼承和發展。其次,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中小學的美術基礎教育,將是非遺保護和發展的重要陣地和渠道。當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了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成了保護和發展的陣地,教師擔負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的責任,那么非遺保護和發展將有專業科學的創新方式,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有持續穩定的科學規劃,非遺保護和發展就有了根基。
三、如何讓美術基礎教育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中起到特殊作用
(一)革新美術基礎教育的內容和內涵首先,教育部門尤其是地方教育部門應組織人力及時梳理與美術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把當地具有地域特色和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民間美術)通過梳理,以不同的美術創作形式(如泥塑、面塑)探尋美術基礎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契合點。其次,開發和形成適合各地實際情況的課程資源、教學案例、專業教材并加以推廣。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新的美術教育內容走入課堂,逐步形成中小學、幼教不同階段的教育內容。再次,創新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教學方法。要遵循以認識、了解、研究、實踐這種由淺入深的過程教育,要以欣賞教學和實踐操作相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個人課堂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傳承人進學校和學生訪問培訓相結合。
(二)加強非遺師資力量建設和非遺教學基地建設過去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在民間以技藝傳授,基本上沒有形成具有教學功能的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大多是以個人或小家作坊的形式存在的,正是由于這種原因,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工業化時代顯得極其脆弱。所以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應該把非遺人才保護和大眾教育培養相結合,把非遺封閉保護和非遺新基地建設相結合。應該建立起傳承人授藝,大學和專業研究機構承接、規范、指導培養,中小學美術基礎教育普及拓展的一體化系統。大學應該成為非遺師資力量建設的主陣地,首先應該在大學設置相應的非遺課程,進行課程建設和引導,逐步培養非遺師資力量。充實到中小學作為非遺傳承和教育的火種。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劃撥專門經費在校園建設非遺展示和教育基地,由學校申報,教育主管部門審核相應的人力資源、課程設計、配套政策等。引導教育系統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中進行承接和創新。
四、后續及結論
關鍵詞:民間文化 創意產業 健康持續 發展
河北是民間文化遺產大省,有著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濃郁的民間文化環境。作為黃河中下游平原大省,這里孕育了絢麗多彩、形式多樣的民間文化。2006年,國務院批準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8項,其中,河北省有39個項目進入了該名錄,位于全國第四,其中包括武強木版年畫、豐寧滿族剪紙、曲陽石雕、蔚縣剪紙、衡水內畫等。在2008年6月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傳名錄中,玉田的泥塑、定瓷傳統燒制技藝等被收錄其中。隨著商品經濟的沖擊,我省民間文化也面臨著中國問題,一些民間文化正面臨著消亡的境地。
一、河北民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大多數民間文化面臨著滅絕的危機
目前,我省的民間文化產業正處于起步階段,雖在個別地區已見成效,但更多的地區及其藝術品種仍停留在自娛自樂、自生自滅的階段。受商品經濟的沖擊,藝術文化只是掌握在傳統老藝人的手上,正在面臨著后繼無人、即將滅絕的危機。
2、新興文化產業后勁不足
與國內一線發達城市相比,河北省創意文化產業開發不足,區域間嚴重發展不平衡。影響民間文化的開發與傳承。由于保護機制的不健全,缺乏知識產權意識,造成了同質化嚴重現象愈演愈烈。
3、民間文化品牌意識差
在我省,大部分民間文化藝術家是靠自己的一些手藝來維持日常生活,比如我們在街邊看到的吹糖人、捏泥人藝術家,僅將其作為一種手藝,作為養家糊口的謀生手段。
二、河北民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面對這種現狀,如何充分利用文化創意,促進河北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產業鏈條,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民間文化與資源的開發與保護轉化為文化產業
國務院總理提出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加強創意、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健全激勵機制,推進產學研用結合,活躍知識產權交易,為保護和鼓勵創新、更好實現創意和設計成果價值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加大執法力度,提供法律保障, 積極健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法律保障體系。
1、強化政府在民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服務職能
對于河北民間文化的產業化發展,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分級進行開發與保護,明確從省級到縣級各級職能。開展招商引資,為民間文化的產業化發展注入市場資金。可以借助政府的名義,為河北民間文化資源與著名商場、旅游場所、貿易中心牽線搭橋,促進民間文化產品的產業化生產和經營,為河北民間文化品牌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2、重點發展河北民間文化特色品牌
根據地域特色,重點培育民間文化特色品牌,以龍頭品牌帶動全省民間文化的發展。目前有這種意識的是民間文化還要當屬焦式剪紙文化,現在焦式剪紙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股份制公司,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并帶動了周邊村民的就業,同時也使得蔚縣剪紙品牌享譽國內外,發揚了剪紙藝術文化品牌。因此,在河北民間文化品牌的發展上,鼓勵民間文化藝術帶頭人興辦民間文化公益企業是非常有必要的,充分挖掘民間文化的歷史底蘊,大力發展一批特色民間文化園區,充分發揮創意文化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城鎮化建設有力抓手的作用。
(二)民間文化實施品牌經營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品牌機制已經廣泛深入各個領域,因此,引入市場與品牌對于民間文化的創意產業鏈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多角度滲入,打造文化消費品
市場主導,才能春風化雨。開辟新的營銷渠道,規避民間文化不為人知的弊端。因此,為更好地做好河北民間文化產業的品牌建設,必須以企業發展為主導,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將民間文化與現代工業產業經濟發展相結合。研究科學的河北省民間藝術文化發展之路,需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消費產品,合理規劃,充分運用,從而為河北省民間藝術文化創新道路提供新的支持,凸顯依附在產品中的文化價值,既發展了民間文化,又可以帶動經濟發展,利于河北省民間藝術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2.高樹品牌,做好品牌推廣工作
做好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及傳播。統一由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進行整體品牌策劃與宣傳,首先做好文化品牌定位,優化民間文化資源。宣傳中注重介紹河北民間文化藝術中豐富的地域特色,建立民間藝術傳媒產業。大力吸引社會專業團隊,將我省各地民間文化進行優秀資源整合,使得民間文化品牌經過專業化的加工后形成地域特色,再借助各類媒體的宣傳,比如電視娛樂教育型節目,積極學習他省的產業化發展之路,樹立民間文化品牌形象,打造專屬我省特色民間文化品牌,推廣我省民間文化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3.事件營銷為河北民間文化造勢,吸引更多關注
對于企業或者產品,通常會借助策劃組織具有新聞價值、社會影響、名人效應的人物或事件來吸引社會和媒體的關注。各地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藝術和節日,比如傣族的潑水節等等,這些節日與當地的民間藝術文化緊密結合著。因此,我們的民間文化也要適時地舉辦民間文化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借助各種事件營銷手段來實現民間文化品牌聲名鵲起,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我省民間文化品牌,全力打造成國際品牌,保證民間文化可以得到持久恒遠的發展。
4.創新革新,創意產業的關鍵在于文化創意
河北省擁有眾多知名的文化藝術品牌,如武強年畫、衡水內畫、定州瓷器、曲陽石雕、承德木雕、滕氏布糊畫、玉田泥塑、廊坊風箏、磁州窯陶瓷、固安柳編、易水古硯、唐山陶瓷、唐山皮影、勝芳花燈等。文化藝術貴在創新,而創意文化的發展能否成為新的經濟動力引擎,其關鍵也在于文化創意。隨著人們現代審美的發展,在民間文化品牌的打造過程中要求我們對民間文化進行全方位的整理、審視、改造,以適應現代人的生活和審美需求和市場經濟規律,利用現代高科技和營銷手段,挖掘民間文化的內涵。民間文化有它的特殊性,屬于小眾文化,其發展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密不可分,如何把創意地將民間文化資源深化開發轉化為大眾文化消費品,被社會普通大眾接受,這是民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路的關鍵所在。
三、總結
河北民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必須在尊重文化多元性的基礎上進行資源整合,以品牌的形式贏得市場吸引消費者和欣賞者。健全的民間文化創意產業鏈的形成仍然需要各部門多角度配合,并且與現代各行業相融合,通過產業化運作的形式促進我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打造我省民間文化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花建《文化產業競爭力》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2、鄧達.創意產業的核心價值與知識產權[J].管理世界,2006,(8)
3、邱靜.談創意產業發展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4、張婷.民間藝術自發地轉型創意產業園[J].鳳凰周刊,2006,(11)
5、朱曉清.文化創意產業的特點和發展條件探討[J].新視野,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