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嫁接樹苗的方法和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苗木;繁殖;嫁接;管理
中圖分類號:S723文獻標識碼: A
大果榆屬于榆科榆屬落葉喬木,別名黃榆、毛榆、柳榆。新疆伊犁、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奎屯等地均可栽培。
一、生物學特性
樹高達20米,樹冠扁球形。先開花后展葉,花兩性,綠色;雄蕊與花被片同數,花藥大,帶黃玫瑰色。種子位于翅果中部,翅果倒卵形、近圓形或寬橢圓形。樹皮灰黑或灰褐色,淺縱裂。花期4~5月,4月上旬~下旬開花,4月上旬萌動期,4月中、下旬展葉,果期5~6月,10月上旬開始落葉。
二、生態習性
喜光,根系發達,側根萌芽性強。耐寒冷及干旱瘠薄。在全年無霜期為145天左右、極端最高溫29℃、極端最低溫-30℃、年降水量200毫米的氣候條件下能正常生長。對土壤要求不高,稍耐鹽堿,在沙土、含0.16%蘇打鹽陵土或鈣質土及pH值6.5~7.0的土壤中生長穩健。在土壤和氣候條件良好的環境下其壽命較長。
三、應用價值
冠大蔭濃,樹體高大,適應性強,在城鎮常群植于草坪、山坡或密植作樹籬,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行道樹之一。也是北方農村“四旁”綠化的主要樹種及防風固沙、水土保持和鹽堿地造林的重要樹種。木材致密、堅硬,可制車輛及器具;樹皮纖維柔韌,可制繩及造紙;種子可榨油,供醫藥及工業用。
四、北方地區榆木的繁育主要有扦插和嫁接2種方法:扦插繁殖和插穗處理。入冬前從健壯母株上選取直徑0.5 cm以上的壯條,截成20 cm左右的插穗,綁成捆,在背風向陽處進行沙藏。4月上旬取出插穗,用清水洗凈沙土,用ABT 6號100 mg/kg浸泡下部2 h。
1、扦插。在事先做好的苗床上一般可直接進行扦插,株行距50 cm×15 cm,隨開溝隨扦插,插穗微露出地面,將土踩實,覆蓋地膜,澆透水。4月下旬開始出芽,此時要特別注意從芽眼處摳破地膜,使新芽長出地面。榆木的耐旱性較強,田間管理較其他樹種簡單。苗木從繁育到出圃,每間隔1個月左右結合澆水施肥2~3次。培育榆木大苗時采用胸徑3~4 cm的白榆大苗為砧木進行高接,若培育金葉榆幼苗可在一至二年生白榆實生苗上嫁接。嫁接的時間一般為3月,在砧木苗還沒有開始發芽,且樹液即將開始流動時進行嫁接成活率最高。
2、嫁接方法。一是劈接。在砧木離地5~6 cm處,將上部枝干鋸除,削平鋸口斷面,然后用劈刀從砧木橫切面的中央垂直切下,劈口深度約3 cm。再將選作接穗的枝條,截取6~10 cm長,留2~3個芽作為接穗。在接穗下端1個芽的兩側各削1刀與砧木劈口等長的楔形斜面,使有芽的一邊稍厚,另一邊稍薄,削面要平。內薄外厚,呈“V”形,接穗削好后,急速插入砧木劈口中,兩者形成層必須對正密和,讓砧木緊緊夾住接穗。一般可同時插2根接穗,然后用薄膜條從下至上綁緊。包扎好不漏空隙,以減少水分的蒸發。二是斜接。在砧木距地面2.0 m左右處鋸斷,將茬口削平后選擇樹皮相對光滑的一側,利用嫁接刀在斷面上斜著削1刀,使其呈1個小的斜面,再在此斜面的中間切1個豎口,要求這個豎口的深度必須要達到木質部,切口的長度應比接穗的大削面略短,接穗的下部葉要削1個2~3 cm的斜面,要求削面盡量薄且平整,然后淺削去其背面兩側的表皮,將接穗插入之前的豎口,大斜面在砧木切口上微露即可,用薄膜條從下至上綁緊。包扎好不漏空隙,以減少水分的蒸發。三是芽接。用一至二年生白榆苗木為砧木。7―8月,從金葉榆的充實枝條上選取飽滿的小側枝部位,從側枝的上方1 cm處用嫁接刀削下2 cm左右的皮部,不帶木質,然后在砧木距地面5 cm左右處,選擇1個光滑部位,自上而下削去與芽片大小相同的組織,將芽片與砧木對接重合,用塑料布條自上而下將芽片綁縛嚴實。
五、嫁接后管理是果樹苗木嫁接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嫁接苗木的成活率與正常發育。然而當前不少果農忽視了果樹苗木嫁接后管理,管理做不到及時到位,導致嫁接后接穗芽萌發較晚,萌發后苗木生長緩慢,果苗出圃時難以達到合格標準。因此,有必要加強果樹苗木嫁接后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提高果樹嫁接苗木的成活率和質量,確保嫁接苗木正常生長發育。
1、檢查成活
嫁接苗木成活情況的檢查時間因具體的嫁接方法而略有不同。對于枝接,根接的嫁接苗通常在接后20~30d便可檢查其成活情況。若接穗上的芽已萌動,或雖未萌動但芽仍保持新鮮、飽滿,接口已有愈合趨勢,則說明嫁接苗木成活;反之,若接穗干枯,開始變黃變黑,則說明接穗已死亡,嫁接失敗。芽嫁接苗一般在接后7~15d即可檢查成活情況。若接芽上表面濕潤,鮮綠且有光澤,葉柄用手指輕觸即掉,則說明果樹苗木已成活;若接芽表面干枯,葉柄出現皺縮,觸碰不落,則說明未成功接活。對于未成活的嫁接苗木,需在砧木尚能離皮時,及時進行補接,過遲則會影響成活。如棗樹苗在生長季芽接后可在10d左右檢查成活情況、蘋果苗芽接后可15d左右檢查其成活、春季梨樹苗枝接后可在20d左右檢查其成活情況。
2、立支柱扶苗
嫁接后的果樹苗木根系較淺,枝條細嫩、脆弱,木質化程度相對較低,容易被大風吹斷或被其他機械損傷,因此,在風口地帶,當新梢長到一定高度后,需設立支柱扶苗,可用塑料帶將苗和支柱捆成“∞”字型,隨苗木生長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捆扎次數,以防風吹搖動傷根,影響成活率。如杏樹苗木接穗上的新生枝長至20cm左右時,梨、蘋果嫁接苗木新梢長到30cm左右時,需設立支柱,以防風折。
3、摘心去葉
嫁接苗木生長到一定高度時應及時進行摘心整形,以調整苗木長勢,促生分枝,提高苗木質量,促使幼樹提早結果。對于抗性差的樹種,通過摘心可促其停止生成,緩解頂端優勢,使枝條充實、均稱、豐滿,安全過冬。如蘋果嫁接苗木枝梢生長到10~15cm時,需摘心去葉。摘心去葉時,15cm以下的枝條,要摘去枝梢3~5片葉留葉柄,15cm以上枝梢隔5~6芽轉枝,轉枝后摘去枝梢3~5片葉留葉柄。桃樹新梢長到30~50cm時,需進行第1次摘心,選擇適當的副悄或芽的上方摘去頂心,以控制延長枝生長。對于棗類果樹,當嫁接苗木生長到40cm時,可進行摘心,通常摘掉幼嫩部10cm左右,摘心部位以下,保留4~6個2次枝。
4、病蟲害防治
一是盡量加大栽植密度,及時剪除發病枝和過密枝,使整個樹體能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以減少病菌的再次侵染。二是入冬前及時收集并燒毀落地病葉,消滅越冬病原。三是在榆樹放葉后、子囊孢子飛散前,可用1%波爾多液或65%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液噴霧防病,每14 d噴1次,連續2~3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榆樹潰瘍病主要危害一至七年生榆樹的枝、干部。樹木感病后,枝、干部受害部位變細下陷,縱向開裂,形成不規則病斑,當病斑環繞1周時,輸導組織被切斷,樹木干枯死亡。受害樹木多在皮孔和修枝傷口處發病。在防治上,一是對弱勢樹體要加強水肥管理,提高抗病能力。結合修剪,徹底清除染病枝組。二是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1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對樹干噴霧防治。蟲害主要有榆紫金花蟲、榆毒蛾、榆天社蛾、黑絨金龜子等。在管理過程中,及時將害蟲的卵塊清除,將初孵群集幼蟲集中在一起進行消滅。低齡幼蟲期可噴灑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 500~2 000倍液防治,高齡幼蟲期可噴灑蘇云金桿菌(Bt)乳劑400~600倍液防治,或在幼蟲盛發期噴灑20%殺滅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2 500~3 000倍液]。
參考文獻
[1]黃印冉,張均營,李艷紅.中華金葉榆最晚枝接時間確定試驗初報[J].北方園藝,2010(21):71-72.
[關鍵詞] 白蠟 嫁接 水曲柳 初探
[中圖分類號] S792.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140-01
白臘作為我縣一種鄉土樹種,有著資源豐富、育苗簡單、適應性強等優勢,而水曲柳作為一種珍貴鄉土用材樹種,由于種子育苗技術不太成熟,對種子的處理難以掌握,種子育苗生長較慢,目前,存在苗木緊缺現狀。為了較快的獲得成品水曲柳樹苗,2016年利用白臘嫁接水曲柳進行初步嘗試,獲得了成功。白蠟嫁接水曲柳,親和力強,成活率高,不僅提高了生長量,還增強了適應性。
1 嫁接的意義
1.1 性能優良。白蠟和水曲柳均為木犀科白蠟屬樹種,水曲柳樹形優美、材質優良,適應性廣,是我國較為珍貴的用材樹種。白蠟根系發達,抗土壤污染能力強,造林成活率高,通過嫁接提高了水曲柳的造林成活率,提高了水曲柳對土壤的抗性。
1.2 生長量大。水曲柳2年生苗木平均高度50cm,地徑0.6cm。將水曲柳嫁接到白蠟上后,水曲柳當年嫁接部分高度達到130cm,粗度1.0cm以上。
1.3 親和力強。試驗調查1000棵嫁接苗,嫁接成活率756棵,成活率75%以上。
1.4 造林成活率好。調查發現實生水曲柳造林成活率在80%左右,嫁接水曲柳成活率95%以上。
1.5 經濟效益高。嫁接苗生長到130cm高,需要3年,銷售價格3元;嫁接水曲柳1年苗高可達到130cm,加上繁育白蠟需要1年,整體將育苗周期縮短1年,嫁接白蠟銷售價格5元以上,整體計算嫁接白蠟不僅銷售價格高,育苗成本還低,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
2 砧木的選育
2.1 圃地選擇。圃地選在給排水方便,道路交通方便,濕潤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施足底肥,每畝地施復合肥50千克,細整保墑。
2.2 砧木的培育。春季3月下旬定植苗高80cm,地徑1.0cm的白蠟實生苗,株行距為30cmX50cm,每畝植4400株。
3 嫁接前準備
在嫁接前首先選擇接穗,選用1年生生長健壯的枝條,粗細原則上為0.6cm-1.5cm為宜,芽飽滿,無病蟲危害;其次選擇嫁接工具主要為嫁接刀(雙刃嫁接刀)、修枝剪;第三是準備任性較好塑料條帶,一般長度為18-20cm,寬度為2.0cm為宜。
4 嫁接方法
嫁接方法可采用芽接和枝接。但枝接速度較慢,運用接穗多,在接穗緊缺的情況下,不建議采用。芽接速快、省工、省時、省接穗,可降低育苗成本,因此建議應采用芽接方法。芽接分為帶木質芽接和丁字形芽接。在實際生產中主要采取帶木質芽接,嫁接部位離開地面10cm處,在主風方向的兩側。芽片長短控制在2-3cm為宜,嫁接時注意形成層對齊,提高成活率。
5 嫁接時間
嫁接時間一般選擇在春季和秋季進行。春季4月10日前后,秋季9月5日前后,通過這兩個時間對比春季嫁接成活率略高于秋季。
6 嫁接后管理
6.1 檢查成活情況。嫁接后第7天,芽片表皮鮮綠色,證明嫁接成活,顏色發黑或褐色,芽片干枯,則未嫁接成活。
6.2 剪砧。剪砧高度為離接芽上切口2cm,剪口要平,最好用傷口涂抹劑進行涂抹,減少水分流失。
6.3 解除嫁接膜。發芽后10左右,生長到高10cm左右時,要及時把嫁接膜解除。
6.4 抹芽。砧木萌芽長2cm時及時抹芽,然后每隔7天,根據萌芽生長情況進行抹芽,連續抹2-3次即可。
6.5 除草。根據雜草生長情況及時除去雜草,第一次除草盡量人工去除雜草,以免工具動作幅度較大傷及嫩枝。
【關鍵詞】立地條件;樹種選擇;造林密度;整地時間
生態經濟果林模式就是在集中連片的荒山荒地上發展以寒地果樹、紅松、甜仁杏為主的林果產業,實現治理與開發并重,生態與經濟效益結合,達到發展經濟、增加收入的目的。
龍江縣海洋林場主要發展了樟子松嫁接彰武松、紅松嫁接、果樹等品種,現在對樟子松嫁接彰武松、寒地果樹栽植的實用技術作以介紹。
1.適宜的立地條件
樟子松嫁接彰武松栽植地塊適宜集中連片的荒山荒地上。土壤要相對肥沃,酸堿度要適中。
寒地果樹造林技術適宜在交通、電力方便且集中連片的荒山荒地上栽植。建立果園要選擇向陽、地勢略高、便于排水的地段,而且周圍要建立防護帶,帶寬10米以上。
2.造林樹種選擇
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與造林地的土壤、氣候等相適宜的品種為主栽樹種。樟子松采用本地鄉土品種,寒地果樹包括龍江梨、甜仁杏、K9、龍冠、黃太平、綏李等。
3.造林密度
造林初植密度,應以保證樹木生長良好為標準。樟子松造林初植密度為74株/畝,株行距為3×3米;黃太平、甜仁杏、K9、龍冠等小蘋果類和綏李造林初植密度為56株/畝,株行距為3×4米;梨樹類造林初植密度為42-56株/畝,株行距為4×4米或3×4米。
4.造林整地時間及方式
4.1整地時間
造林整地應在造林前一年的伏季或秋季進行。采用熟地造林的也可以隨整地隨栽植。
4.2整地方式
(1)帶狀整地。在植被稀疏、較平坦的荒地上,采用帶狀整地。帶寬一般為80-100厘米,帶距2-3米,帶間保留原生植被帶。整地要做到深翻、整平耙細、挖好植樹坑。植樹坑規格為50厘米,上口和下底直徑50厘米。
(2)全面整地。在沒有植被覆蓋的荒地上可進行機械全面整地。整地要做到適當深翻、整平耙細、起垅,挖好植樹坑。植樹坑規格為40厘米。上口和下底直徑40厘米。
(3)穴狀整地。在宜林荒山荒地上,均可以采用機械穴狀整地,穴的標準是50厘米。
5.造林時間及方法
5.1造林時間
造林選擇在四月中、下旬頂漿造林。造林要選擇長勢旺盛、根系完整、芽苞完好、無病蟲害的苗木。
5.2造林方法
采取人工植苗造林。栽植時,最好先澆透底墑水,待水滲凈后植苗。栽植果樹苗時,先修剪苗根,將苗木要直立于穴的正中,使須根伸展,先填半坑土,用手將苗向上提一下,使苗根舒展,踏實后澆滿水,待水滲凈后填滿土踏實,再澆一遍水(既“三水造林法”),然后在最上面覆一些虛土,防止土壤產生裂紋,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并做好澆水坑。果樹苗栽植深度要適當,栽后要及時進行截頭,并用油漆封頂。
6.撫育管護
造林后要認真做好撫育管理,即做好除草、灌水、施肥、培土及病蟲害防治、防止牲畜啃咬、人為折損等管護工作。
6.1澆水
造林后要視天氣定期澆足保活水、干旱天氣要保證每周澆一次透水,直到苗木放葉;苗木放葉后要視天定期澆透成活水,如果沒有透雨,要保證每十天澆一次透水,確保苗木成活。
6.2鏟趟除草
既可人工鏟趟除草,也可機械犁趟。鏟趟除草應從春季造林的當年開始,連續進行3年,第一年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1次,尤其是在雜草剛發芽時要及時進行第一次除草,除草的同時也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6.3施肥
造林后必須施肥。要以有機肥為主,也可施無機肥(化肥)。農家肥四季可施,施化肥應在雨季(6月末、7月初)進行,這個季節如果沒有雨,應結合澆水進行。
6.4林農間作
在造林后的頭三年,利用果樹行間的空隙地可間種矮科農作物如豆類等經濟作物和藥材,實施立體開發綜合利用,既增加了經濟收入又撫育了幼林,達到以耕代撫,以副促林的目的。
6.5及時夏剪,控制負載量
果樹剪枝要以夏為主,冬剪夏剪相結合。因夏剪是在果樹生長期進行,很容易控制樹勢,平衡樹體養分,對促進花芽分化、結果早、產量高、壽命長起著重要作用,并可保證樹體正常生長發育,增強樹體抗性。
6.6精細管理,防治病蟲害
果園要經常進行耕翻、熟化土壤,保證田間無雜草,創造不利于病蟲害發生而有利于各種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果園配合雞、豬飼養效益更好。
6.7加強樹體越冬保護
東北地區冬季漫長嚴寒,春、秋兩季濕度變化劇烈,樹體容易發生凍害、霜害、日灼和風抽條等現象。為了保證樹體安全越冬,必須加強樹體越冬的保護工作,如:樹干涂白、樹體綁草繩、根莖培土以及噴防凍液等措施。
7.樟子松嫁接彰武松
是我場在2008年引進的項目,用樟子松作為砧木,遼寧彰武松優良接穗嫁接,嫁接方法是髓心形成層嫁接法,嫁接后的彰武松,其長勢旺盛,年高生長達到了80-100厘米,豐富了本地速生豐產林的品種。
關鍵詞:櫸樹;繁育方法;造林
櫸樹(ZelkovaschneiderianaH-M),又名大葉櫸、血櫸、紅櫸、黃櫸、巖郎木等,榆科櫸屬樹種,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瀕危植物之一,屬二級保護植物,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是重要的風景園林觀賞樹種。目前,櫸樹苗木已被廣泛用于園林配置、城市街道綠化美化及生物多樣性方面。
櫸樹為深根性樹種,是一種落葉喬木,主、側根系都很發達,性喜光,喜溫暖氣候和肥沃濕潤條件,在酸性土、中性土、石灰巖山地及輕鹽堿土上均能生長。櫸樹初期生長較緩慢,八年生以后加快,可持續生長70~80年,成年樹高達30m,胸徑1m以上。櫸樹在我國分布很廣泛,主要產于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多生于海拔800m以下山坡。
一、育苗方法
1.1扦插育苗
櫸樹資源稀少,生產上可采用硬枝扦插和綠枝扦插育苗。硬枝扦插的枝條取自一至二年生健壯枝條,插穗長度10~15cm,粗度0.5~1.0cm,每個插條上至少含有2個以上健壯飽滿腋芽,時間以春季扦插為好,其平均成活率可達16.7%;扦插時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使插條生根率達到80%以上,當年苗高可達50~180cm。綠枝扦插宜在6月上旬進行,自母樹年齡較小當年生半木質化的粗壯嫩枝上剪取帶2~3片葉的插穗,迅速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做到隨采隨噴水,隨用生根劑處理,隨扦插。扦插苗床基質以蛭石、河沙等為宜。扦插密度以插穗間枝葉互不接觸為宜。插后噴水1次,上罩塑料膜弓形小棚,再搭起1.2~1.5m高的框架,用草簾或遮蔭網在上方和兩側遮蔭,保持20%~30%的透光率。扦插前期要做好葉面噴霧保濕、消毒防病、通風換氣和噴水降溫等工作;中期要以揭除薄膜和逐步移去遮蔭物煉苗為主;后期做好消除雜草、施肥等。
1.2嫁接育苗
選擇一至二年生、地徑1.5~2.0cm的白榆實生苗作砧木,以一至二年生的櫸樹枝條作接穗,在樹液流動季節進行嫁接,嫁接可分枝接和芽接2種。枝接一般在4月進行,操作時可用劈接和皮下接方法。適時嫁接、避開連陰雨天氣、接穗削面光滑平整、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對準、綁扎適度是影響嫁接成活的關鍵因素。芽接宜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進行,方塊形芽接比“J”字形芽接為優。為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時要將塑料薄膜帶輕輕插入接穗芽與皮部內皮層與砧木密接,在操作技術保證的情況下,櫸樹嫁接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枝接當年生長量80~160cm,地徑0.8~1.5cm左右。
1.3播種育苗
櫸樹種子采集時間常在10月中下旬,采種期3周左右,選擇樹齡30年以上,結實多且籽粒飽滿的健壯母樹,在果實由青色轉為黃褐色時進行采種,采得的種子去雜陰干,裝入布袋或麻袋貯存備用。播種分秋播、冬播和春播。秋播需隨采隨播,發芽在翌年3月上中旬,種子發芽率和出苗率較高,苗木生長期長。春播宜在雨水至驚蟄時進行,最遲不得遲于3月下旬,播種量150~200kg/hm2。當年種子翌年播種,發芽率高。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出苗率,可對種子進行選種、浸種、消毒、催芽、低溫存積處理等。播種后,25~30d種子發芽出土,應防止鳥害。出苗后要及時揭草煉苗。幼苗期應及時間苗、松土除草、灌溉追肥。此外,櫸樹苗期普遍有分叉現象,應在苗期進行修剪,蓄好1個主干,以利干形通直。
1.4組織培養
利用大葉櫸樹未成熟種子的胚依次在誘導愈傷組織培養基、愈傷組織繼代培養基、芽分化培養基、壯苗培養基及生根培養基上培養,可生產出3~5條不定根幼苗,生根率達30%,生根幼苗移植到溫室花盆中成活率在50%以上。日本在櫸樹組織培養方面成功較早,有許多可供參考的經驗。
二、造林與管理
造林地宜選擇在坡度30°以下,低山丘陵區土壤肥沃、保水較好的群山中下部、谷地、溪邊。采用全墾方式整地,整地規格為50cm×50cm×40cm。3月上旬左右,選取無風陰天或小雨天氣,用櫸樹一年生實生苗栽植,栽植前用10%~15%的過磷酸鈣泥漿沾根,以提高成活率。栽植時要根舒不彎曲,嚴禁大土塊和石塊壓在根部,回填土要實,深度為苗期地面與地相接觸處印痕之上3~6cm為好。栽植密度可為1.6m×1.6m或2.0m×1.6m。另外,可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栽植不同的樹種。如山頂、山脊可栽馬尾松、櫟類,山腳、山腰栽櫸樹,形成馬尾松、櫸樹、櫟類塊狀混交林。在立地條件好的山坡中下部可栽植櫸樹與山杉木行狀混交林。苗木栽植后,前3年,每年撫育2次,分別于6月和10月進行。隨時注意培蔸、撫正,剪去干上叢生小枝,將分叉株去除弱的分支,每年不少于1次,清除繞干的藤本,留心有無蛀干和食葉害蟲為害,一旦發現及時除治。3年后,可用刀砍去雜灌,以利通風透光。前5年可結合撫育加施復合肥或尿素,每株100g左右,撒于樹蔸周圍表土內。堅持修枝,有條件的地方可持續10年,使枝下高在5m以上。在10年內進行1次衛生伐,將蟲害而無主干、歪斜弱小、無培養前途的植株去除,或萌芽更新,留下3450株/hm2左右,使之形成干形通直,林相整齊。15年時可考慮間伐,砍去50%。20年時應進行高強度間伐,再去掉65%,留下630株/hm2。25年時正值生長高峰期,應再度間伐30%,留下405株/hm2,培養大徑材。
1、引進品種采取的技術路線
1.1武清區林業科學技術推廣中心聘請專家和2-3名技術人員進行實地考察,確定引種繁殖園,苗木栽植株行距、樹形,制定棗園生產管理年歷。
1.2確定種苗繁殖基地,繁殖辦法和管理措施。
1.3進行實地考察確定示范推廣地塊、面積。
2、主要技術推廣示范內容和最終目標。
2.1技術推廣內容
2.1.1引種繁殖園栽植密度分別是:3米×4米,2米×3米、1.5米×2米,樹形分別采用疏散分層形、紡錘形和Y字形。
2.1.2科學選擇種苗繁殖地塊、繁殖辦法和管理措施。
2.1.3科學選擇推廣種植地塊、種植技術、管理辦法。
2.1.4根據母本園物候期管理情況制定棗園管理年歷。
2.2最終目標
2.2.1建立引種繁殖園
武清區林業科學技術推廣中心在北辰區雙口鎮堡上村共計引進胸徑4cm以上苗木4500株,根據土壤條件、水源條件和管理條件,在三個地點建立引種繁殖園40畝。
①在陳咀鎮漁壩口村正順苗木種植有限公司種植20畝,栽植苗木1200株。
②在武清區森林生態公園管理所種植10畝,栽植苗木1100株。
③在天津市津農果樹管理所種植10畝,栽植苗木2200株。
2.2.2建立幼苗繁殖基地(育苗地)
陳咀鎮漁壩口村正順苗木種植有限公司建立繁殖基地(育苗地)10畝,繁殖苗木42000株。
2.2.3推廣示范種植
在北運河郊野公園推廣種植500畝,栽植密度3米×3米,栽植苗木36000株。
3、配套栽培管理技術的研究
2014年春,武清林業科學技術推廣中心在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鋪上村引進地徑3厘米以上人參棗苗木4500株。根據地理位置、土壤、水源和管理等條件建引種繁殖園三處,種苗繁殖基地1處和推廣示范地1處。
3.1引種繁殖園、育苗地的管理
3.1.1引種繁殖園位置特點
(1)陳咀鎮漁壩口村正順苗木種植有限公司,位于北辰與武清交界處,土壤為沙壤土和壤土,多為沙化土地。栽培果樹已有多年歷史,人參棗引種繁殖園建立在此處,適宜以后推廣種植。
(2)武清區森林生態公園管理所,位于大良鎮與下伍旗鎮交界處,土壤為沙壤土,此處多為沙化土地,人參棗引種繁殖園建立在此處,適宜以后推廣種植,改良土壤。
(3)天津市津農果樹管理所,多年從事果樹新品種引進、繁育和推廣工作。利用其在北運河郊野公園的新基地,進行示范種植,此處土壤,為黏壤土。人參棗引種繁殖園建立在此處,便于以后在北運河郊野公園大面積推廣種植。
3.1.2繁殖基地的選擇
繁殖基地選擇在陳咀鎮漁壩口村正順苗木種植有限公司,繁殖地塊土壤為沙壤土,利于棗樹苗木的繁殖和管理。
3.1.3推廣種植地點的選擇
推廣種植地選擇在北運河郊野公園,土壤為壤土和黏壤土。
3.1.4引種繁殖園、繁殖基地的栽植管理
(1)引種繁殖園
整地:整地是苗圃地土壤管理的主要措施,整地前施入基肥,深翻20―30厘米,整平。施入的肥料以農家肥為主,摻入適量磷肥。用量每畝3噸。無農家肥時施入磷酸二銨,每畝30―50千克。育苗地做成育苗畦,苗床寬度3米。整地的目的在于翻動表土層土壤,加深土層,熟化深層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增加土壤的透水性,提高蓄水保墑和抗旱能力。增強土壤通氣性,利于苗木根系呼吸、吸收養分和生長發育;利于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加快土壤有機質分解,為苗木成活和生長提供更多的養分。
引種繁殖園和繁殖基地四面挖排水溝,排水溝長度為400米,確保旱能澆澇能排。
引種繁殖園苗木栽植穴為0.5米×0.5米×0.5米。
(2)繁殖基地
繁殖基地砧木苗栽植采取耕溝形式種植,溝深20厘米。
(3)栽植管理
土壤消毒:苗木栽植前對育苗地土壤采取藥劑消毒方法進行土壤處理,防止地下害蟲對苗根的損傷,從而影響苗根成活率。每畝撒施50~75kg硫酸亞鐵,結合肥料一起翻入土中。地下害蟲可用10%吡蟲啉1500倍液拌炒香的麥麩撒施,進行誘殺。
栽植:①栽植時間:棗樹苗木栽植不宜過早,最好在棗樹即將發芽時(4月上旬)種植。②栽植時將引進的人參棗成品苗和育苗用的酸棗苗先用3%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噴根消毒。③將配置好的ABT2號生根粉溶液對苗木進行藥劑處理,用100毫克/千克藥液沾根處理。④栽植深度:栽植時成品苗和母本苗都要求不宜過深,略高于原土印。⑤地膜覆蓋:將栽植完成的成品苗穴盤整理成內低外高的漏斗形,1米寬的畦,上覆厚度0.008mm黑地膜,澆透水。⑥育苗地:母本苗栽植完成后平茬,澆透水。
3.1.5種植模式、栽植密度和樹形的選擇
(1)陳咀鎮漁壩口村正順苗木種植有限公司引種繁殖園,前兩年行間間作花生,苗木栽植株行距為3米×4米。樹形采用疏散分層形。
(2)武清區森林生態公園管理所引種繁殖園,前兩年采取行間間作大豆,苗木栽植株行距為2米×3米、樹形采用紡錘形。
(3)天津市津農果樹管理所,栽植株行距1.5米×2米,樹形采用Y字形。
(4)陳咀鎮漁壩口村正順苗木種植有限公司繁殖基地,栽植砧木(酸棗苗)10畝,株行距0.2米×0.8米。
3.1.6苗木規格的選擇
引種繁殖園栽植的苗木全部采用地徑3厘米以上苗木;嫁接砧木(酸棗樹)采用地徑0.8厘米以上苗木。
3.1.7引種繁殖園對照
序號 地點 土壤 情況 水源 成熟期 口味
1 正順苗木種植有限公司 沙壤土 地上水 8月初 皮比較薄,比較酥脆,甜度較高
2 武清區森林生態公園管理所 沙土 地下水 8月初 皮比較薄,酥脆一般,甜度一般
3 天津市津農果樹管理所 黏壤土 地上水 8月初 皮比較厚,硬度大,甜度小
3.1.8苗木繁育技術
(1)貼芽接繁育技術
種條采集:在引種繁殖園內選用1年生的生長健壯、含水量高、營養含量高枝條,種條采集后將下部浸泡在清水中。
嫁接:在9月上旬,選擇砧木地徑在1厘米以上的苗木進行貼芽嫁接。
(2)劈接繁育技術
種條采集:在3月中下旬,母本園內選用1年生的生長健壯、含水量高、營養含量高枝條,種條采集后將下部浸泡在清水中24小時后陰涼處沙藏。
接穗制作:在嫁接前一天取出種條,剪成長10厘米左右的接穗進行蘸蠟保存。
嫁接:在4月上、中旬棗樹母本剛剛發芽時,選擇母本地徑在1厘米以上的苗木進行嫁接。
(3)苗期管理
①剪砧:貼芽接的苗木,在第二年春天3月下旬,在接口上1厘米處剪去砧木,并解綁。②貼芽接苗木:當苗開始發芽時及時進行抹芽,即抹除砧木發的芽,保留嫁接芽。劈接苗木保留一個嫁接壯芽。嫁接苗木當年成活率在80%。③5月下旬追第一次肥,每畝施尿素15―20千克;6月中下旬苗木速生期第二次追肥,每畝施尿素15千克,復合肥15千克。進入9月份,施肥、澆水要加以控制,待入冬前澆封凍水。
3.2推廣示范地栽植管理
推廣示范的苗木均為地徑2厘米以上,1-2年生,根系完整、無病蟲害優質苗木。
苗木栽植時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修剪:修剪就是減掉苗木部分木質化程度低的頂梢,下部側枝全部剪掉,上面3個強壯側枝短截保留8-10厘米。
修根:剪去傷根、長根,防止苗木在栽植后根部感染病害或窩根,以利于苗木成活。
浸泡:苗木在栽植前,先將苗木苗根部在清水中浸泡12―24小時,補充苗木在運輸中損失的水分。
【關鍵詞】林業工程;工程建設;林木育苗;育苗技術
0.前言
在我國大面積的綠化造林工程建設中,苗木的培育工作是造林工程順利進行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國對于樹木栽種分為多個種類,因此,樹苗的品種不能夠單一化,同時培育出不同品種、高質量的樹苗成為了技術人員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我國的造林環境一般都是比較惡劣的地方,對于樹苗的強壯性、優質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要使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培育出質量有保證、成活率高,并且能夠適應惡劣環境優質苗木。
1.林木育苗的基本知識
1.1育苗樹種的選擇
不同地區的地勢復雜情況都不相同,氣候與土壤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在選擇栽種樹種時,一定要選擇適應地理環境的樹種。保證樹種茁壯成長,提高樹種的成活率是造林建設中至關重要前。
1.2苗圃地的選擇
苗圃地的選擇是育苗過程中關鍵的環節。一般來說,苗圃越大可以培育樹苗的品種越多,品種越多就可以使市場風險變得越小,不僅可以為不同地區的栽種提供不同種類的樹苗,還可以使其成活率大有保障。
培育樹苗的苗圃應該盡量選擇在造林地的附近或者周圍有居民、交通便利的地方,可以有效的防止樹苗遭到破壞同時還可以方便苗木的運輸工作,使樹苗的生長活力得到有效的保持。苗圃應該選擇在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容易積水的低洼處不適合進行苗木培育。
水是萬物生長的源泉。因此,苗圃一定要選擇靠近湖泊或河流的地方。如果沒有天然的水源,就應該在最近的地方打井,保證苗圃在需要時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澆灌。
1.3造林樹種苗木的培育特點
造林苗木不同于綠化用的大苗,由于是大面積造林,用大苗成本高,成活率沒有保證,所以一般培育1-2年生苗,有的甚至僅為3個月生苗木。育苗技術相對簡單,經過一定培訓就能掌握;種子、肥料、農藥等費用少,見效快。
由于造林地條件復雜多樣,就需要各種類型的苗木。在立地條件好的地區用裸苗,在大田中培育,苗木出圃時根系,必須采用一定的包裝措施;在立地條件差的地區可用容器苗,
在特制容器中培育,苗木出圃時根系有容器保護:移植苗是通過對播種苗的移植,促進根系生長而培育出較大的苗木;還有為保持優良品種特性的嫁接苗等等。同時,各樹種的生物學特性不一樣,也要求采取不同的育苗技術措施,如用種子繁殖的實生苗、用枝條扦插繁殖的扦插苗、用植物細胞培育的組培苗等等,從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育苗方法。
根據我國林木用種規定,凡造林苗木育苗所需的種子不能隨意采集,要由林業部門建立種基地提供,以保證林木具有良好的遺傳品質。
1.4造林對苗木的要求
造林地條件千差萬別,為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長量,需要不同類型的苗木。造林是使所培育的“苗”與造林“地”相適應的過程,如何使苗木更好地適應土地條件是苗木培育者的任務,而如何根據造林地立地條件選擇適當的苗木造林則是造林工作者所面臨的問題。在育苗和造林工作中就是要消除或減少“苗”與“地”之間的矛盾,使“苗”與“地”達到充分和諧,其主要途徑是根據造林地立地條件選擇適應類型、形態和生理狀況的苗木造林,或根據造林地立地條件定向培育苗木,從根本上改變苗木培育與造林相脫節狀況。
立地條件差,是指那些需要采取特殊處理才能保證植苗造林成功的立地,如干早半干旱地區的造林地。水分是影響成活的主要因素,對于裸根苗來說,苗木必須根系發達,莖根比較小,才能使苗木吸收充足的水分,滿足地上部分的消耗,保持水分平衡,以適應干旱條件。
造林時,針對不同的情況選擇的苗木也不同,在雜草叢生的地方就應該選擇苗木體積較大的樹木,提高與其競爭土壤及其他養料的能力。適于這種立地造林用的苗木有大的移植苗、容器移植苗。如采用容器苗造林,育苗所用的容器規格要比常規容器大。
1.5壯苗應具備的條件
所謂壯苗的最終標志是指在一般造林技術條件下,造林成活率高,幼樹初期生長快。從苗木形態上表現為地徑粗,根系發達,高度適宜,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對于萌芽力弱的針葉樹苗應有飽滿健壯的頂芽,木質化程度高;從苗木生理與活力方面,表現為苗木經起苗、貯藏和運輸后,失水少,無損傷,根系生長潛力旺盛,苗木抗逆性強等。
2.育苗技術
2.1播種育苗
播種育苗是傳統育苗方式。播種育苗主要受種子品質、播種期、立地條件、播種季節及氣候等環境因子的影響。目前對主要造林樹種播種前均進行了種子處理。例如用各種植物激素浸種處理,保水劑、生根粉浸種處理,不同溫度的水浸及濕砂層積催芽處理等。層積法處理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尤其對生理休眠的種子,層積處理可增加種子活力、發芽率、初期生長量,使不同種粒間的生理差異降到最低程度。但由于某些樹種的特性,還采用適于自身的處理方法對種子進行處理,如柚木在播前用石灰漚種或曝曬種子進行催芽,使發芽率分別達到50%~80%和70%左右,成苗率分別為70%~90%和90%以上。
2.2無性繁殖育苗
林木的無性繁殖技術始于18世紀初,我國從70年代開始,開展了對楊樹、白榆、桉樹、刺槐、杉木、木麻黃、桃樹、池杉、水杉、濕地松、油桐、油茶、泡桐和柳樹等樹種的無性系選育研究。
林木無性繁殖在林業科研和生產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其作用主要有:保持樹種或品種的遺傳特性:拓寬繁殖渠道;最大限度提高林木的繁殖系數;快速、高質、高效繁殖苗木;調節和利用樹木的階段發育規律。
2.3容器育苗
林木容器育苗是當今世界林業的一項先進育苗技術。容器苗與普通裸根苗相比,具有育苗期短、苗木規格和質量易于控制、苗木出圃率高、節約種子、起苗運苗過程中根系不易損傷、苗木失水少、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季節長、無緩苗期、便于育苗造林機械化等優點。容器育苗最重要的技術是育苗容器的選擇和育苗基質的配比。
容器的種類和規格直接影響容器苗的生長發育。容器規格的選擇應本著“節省資金,苗木易于形成根系團,適合造林立地條件”的原則。目前常用的容器種類有:紙質容器、薄膜容器、舒根型容器、塑料袋、硬塑杯、泥炭杯等。
3.總結
從目前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的造林培育已經面臨著從數量增長向著質量提高的轉變,林業的發展在將來將大有作為。苗木的培育工作在造林建設中是非常重要的,苗木是造林的重要物質基礎。因此,苗木培育的質量有保證,就會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使其為我國環境綠化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觀賞果樹,苗木培育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化的城鎮,甚至農村的居民點,大至街道兩側和街心綠地,小到家庭的院落、樓房的陽臺和樓頂,都點綴性栽培果樹,既可以綠化美化環境,獲得觀賞花、果、葉、樹的效果,又可得到新鮮美味的果品。果樹觀賞栽培前景喜人,既綠化環境,又能獲取鮮美的果品,又是修身養性的一種實踐,因此,觀賞果樹產業不斷壯大。實施果樹觀賞栽培,應從苗木培育作起。下面結合當地實際介紹一下觀賞果樹苗木培育。
一、苗圃地的條件和區劃
首先是建立果樹苗圃。苗圃是提供優質苗木的基地,所以選擇哪塊地建苗圃,應當很講究。苗圃地的條件主要是:(1)地勢,應背風向陽、排水良好,避開易澇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塊。(2)土壤,偏沙性的壤土好,太沙或重粘土都不好。(3)灌溉條件,最好有噴灌或滴灌等良好的灌溉設施。(4)忌老果樹地,以減少病蟲害,避免重茬的隱患。苗圃地選定后,應劃分出實生苗-嫁接培育區和自根苗培育區;規模大并有充足土地面積的苗圃,還應有固定的采種、采穗(接穗或插條)圃。不同樹種的苗木,應實行輪作,即一塊地不能連續培育同一種苗木。
二、實生苗培育
用種子播種法培育的苗木,稱實生苗。種子的采集選擇品種純、砧木類型一致、健壯的樹作采種母株,在種子充分成熟后采收,去除果皮、果肉,干干凈凈地晾曬,取整齊化一的種子貯藏。落葉果樹的種子,大多數有自然休眠的特性,即有后熟時期;在這個時期里,即使有良好的生長發育條件也不發芽。種子層積處理是保證種子得到良好的休眠條件,以完成后熟過程,休眠后萌芽整齊。播種預先平整好土地,施足底肥,墑情適宜,春播或秋播均可。幼苗出土后,注意防止雜草侵沒,及時防治病蟲害,特別是螻蛄、金龜子、蚜蟲和立枯病。
三、嫁接繁殖
通過嫁接,把優良品種樹的芽或枝段(接穗)結合到另一株樹(砧木)上,成為一樹新植株。接穗部分長成的樹保持著所繁殖的優良品種的特性,而地下部分由砧木長成,具有適應性強或矮化的特性。常用的果樹嫁接方法,有芽接、枝接和根接。特別是盆栽果樹、老果樹更新、珍貴品種的引種和保存,橋接和靠接尤其常用。嫁接的最好的時期是春季和秋季。枝接和帶木質部的芽接,春季進行好;芽接秋季進行好。枝接和帶木質部芽接不要求接穗和砧木離皮,而芽接則要求離皮,這是限制芽接時期的主要因素。接穗和砧木離皮,便于操作,嫁接成活率高。根接、靠接和橋接,一般也不受時期的限制,有接穗即可。生產上大量的根接在冬季室內進行,主要是勞力安排上方便。
四、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自根苗培育方法中最大量應用的一種,如葡萄、無花果、果桑、獼猴桃、石榴等容易生根的樹種,均普遍采用扦插育苗,不用嫁接,省工省力。蘋果、桃等樹種,在特殊條件(如彌霧、溫床、遮陽網等)下也可以扦插繁殖。采下的插穗應作一些處理再扦插或貯存起來。插穗床有彌霧、遮陽條件的,可集中扦插,促出根以后再分苗。插床用石英砂、云母片石、蛭石、鋸木屑、稻殼、麥糠等作基質,育苗效果好。冬剪下的插穗,貯藏(也是休眠)后在春季扦插,溫室可早插,但也要等休眠期過后。生長季取的綠枝扦插材料,隨時都可以插。扦插成活的關鍵是插床或苗圃地保濕、保溫和遮蔭,發芽和生根后可以灌溉,要小水,以免地溫降幅太大。苗期適當追施氮肥,秋季則宜施磷鉀肥,以促進新稍成熟(木質化)。
五、壓條、分株繁殖
觀賞樹木,包括作觀賞栽培的果樹,用壓條和分株繁殖苗木的較多,如石榴、銀杏、西府海棠、蘋果的營養系砧木等。與扦插相比,壓條和分株繁殖時枝條先不離開母株,自己發根成苗后再離開母株。所以,那些扦插難生根的樹種,適合用壓條或分株的方法繁殖。
壓條。壓條有直立壓條、水平壓條和高枝壓條等多種形式。免費論文參考網。直立壓條,是將母株基部培土、促其基部發根萌稍而成苗,到秋季把這些小苗與母株分開。水平壓條,是將母株上的枝條水平壓入土中,待發根后與母株斷開,而成獨立的苗木。有的樹種把枝稍的尖端彎曲下來,埋入土中,即曲枝壓條。高枝壓條又稱空中壓條,是把位置很高的待繁殖的枝條用盛有濕土的塑料薄膜包起來,使枝條在土包中生根,再剪斷,栽到地里成苗。有些樹種有不便于直立壓條、水平壓條的情況,亦采用高枝壓條。看得出,用壓條法繁殖苗木,繁殖系數很低,不適宜用于大量育苗。免費論文參考網。
分株。分株與直立壓條的區別不大,只是分株不人工培土,利用母株自身基部出的或由根長出的小苗,來培育苗木。棗、板栗、果桑、石榴、無花果等等用分株法育苗。由根長出的苗,常稱作根蘗苗,把果樹下的根蘗苗集中起來育苗,又稱歸圃育苗。
六、組織培養
采用植物的部分器官、組織或細胞,通過滅菌操作接種在培養基上,使之長成完整的植株,這種方法稱作組織培養, 簡稱組培。供組培的材料稱外植體,果樹組培常用的外植體是莖尖、莖段。免費論文參考網。組培苗木,效率高,但不可忽視其難度。這種工廠化育苗方式,要求有實驗室設備,要求有一定素質的技術人員,也離不開溫室和田間苗圃地等設施,有組培條件,再實現苗木無毒化就容易了。
七、苗木的出圃
苗木出圃是育苗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把苗木質量關的最后一個環節。苗木出圃質量直接影響建園的質量。起苗應按計劃進行,起苗前應對苗木的品種、數量、質量有詳盡的調查清單,并準備好起苗、包裝、運苗的工具和材料,有臨時的假植場地和暫時存放條件,組織安排好勞力。起苗時間應與建園栽樹的時間銜接,于春季或秋季栽樹,隨起隨栽最好。起苗時應盡量少傷根系,同時要保護好地上部分的枝稍和芽子。起出的苗子應立即分級和拴上標記,待運或臨時假植。假植是暫時把苗木集中埋入土中,作到不露根、保濕、不傷苗。
[關鍵詞] 現代造林 問題 質量 措施 環境
[中圖分類號] S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1-0130-01
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是新時代人類面臨的共同主題,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要走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現代,生態環境的惡化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人類對森林的巨大破壞,要改善生態環境就要保護和發展林業造林。林業造林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基礎產業,對生態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提高林業造林質量是我們根本改善環境的必然選擇,沒有質量的提高,就不可能擴大我國林業的面積,就無法改善生態環境。
一、現代造林質量中出現的問題
1.林業造林規劃設計不全面
根據我國在現代化林業造林工程方面起步比較晚,各方面的經驗不充分的情況下,在林業造林規劃中經常會出現對整個生態平衡性忽視、不能做出正確合理的評估、無法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規劃需求,使得資源浪費的現象,在實際操作中,造林只重視數量不重視質量,隨意改變計劃忽視造林規劃的正確性,多種少中現象突出,不能科學有序的進行林業造林,對林業造林質量的提高造成了阻礙。
2.技術運用欠缺
在我國林業造林包括東北林業造林中,對新技術運用得少,可以說科學技術不能廣泛地投入使用。造林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對種苗的培育,良種壯苗的技術不夠先進而且資源儲備少,使得林業造林的需求不能完全滿足。良種樹苗的品種單一也使得在林業造林建設上出現不平衡。不僅在育種方面,在實際造林過程中,大部分地區還是運用舊有的管理技術,不能高效科學地進行林業造林,使得良種樹苗的成活率下降,出現蟲病災害的情況增多。
3.管理的不恰當
在林業造林工作中,能夠科學有效的管理好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國林業造林工作的管理并不合理:第一、樹苗栽培后,鋤草、施肥及灌溉不到位,管理的力度不夠,造林的密度不能準確地把握,稀疏緊密不分,使得林木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第二、造林過程中員工的整體素質不夠高,在管理中經常出現問題,影響整個林業造林的質量。有的工作人員懶散、投機取巧,該完成的工作進行敷衍,對樹苗不能好好保護,搞不清樹苗的健康狀況,甚至給樹苗亂施肥,“開藥”,導致樹苗成活率下降。
二、現代造林質量提高的主要措施
1.合理科學規劃林業造林
在林業造林中必須合理科學的規劃才能有計劃、有目標的進行造林,是造林工作的基礎。堅持科學發展觀,對種植的地方、技術、管理、和保護及良種育苗的栽培、儲藏進行全面的規劃設計;對造林技術人員計劃管理,要保證規劃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做到切實可行,包括造林的方法、造林的密度、造林的比例、季節、時間等,合理安排;對資金的使用要做出正確的評估,要落到實處,用在刀刃上,不要隨意浪費。
2.加強技術培育等工作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現代,林業造林要緊跟時代的潮流,引進科學的造林技術,為現代林業造林培育優良種苗,良種的質量是提高造林質量的基礎,利用技術科學管理良種栽培,選擇優良的樹種,利用遺傳學,加大樹苗的遺傳控制,通過嫁接提高良種的成活率,嚴格檢查樹種的疫病情況,為病樹開藥方,研發環保又有效地肥料,使樹苗減少蟲病災害,防火防旱,令樹苗健康茁壯地成長,為我國現代造林質量的提高做出貢獻。除此之外,利用科學技術對成活率高的樹種的種子進行改良,合理培育,使種子能夠適應氣候變化、水土的不同。
3.加大造林質量的管理力度
造林的管理要充分考慮到時間季節的變化,周圍環境的不同,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環境是不能用相同的管理方法,要為樹木創造一個健康有利的生存環境。要密切關注樹木的生長狀況,對植樹密度不夠和樹木成活率低的情況,要及時進行復植,嚴禁砍伐和放牧等對樹林的破壞行為,加強防火防災工作,加強安全管理制度,利用技術進行規模化管理,如遠程操控,機器化施肥等,將造林的質量大大提高,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還要對每個環節的員工制定相應的管理體制,令員工嚴格執行,提高員工的紀律性,保證樹木的成長。
4.員工素質的提高
林業造林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不僅龐大而且細致,需要每位工作人員具有基本的造林素質,才能使造林質量提高,才能保護生態平衡,為人類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在造林工作中,首先要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對員工進行技術知識的傳授,使員工掌握樹苗培育的方法,樹苗成長的要求;提高員工的管理技術,并對員工進行考核,使得員工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除此之外,要對技術人員進行擴招引進,使造林工作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不斷提高造林技術,引領時代潮流,不斷提高造林質量,改善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三、小結
提高造林質量不僅可以防風固沙、維持生態平衡,還可以綠化環境,給人們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令人心情舒暢,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發展,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提高造林質量首先要解決造林中出現的規劃不科學、管理不完善、技術水平不過關等的問題,嚴格執行黨的路線,遵循科學發展觀,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斷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使我國社會生活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更加健康穩定。
參考文獻
[1]楊惠忠;淺析林業造林主要質量問題及措施[J];廣東科技;2012年21期;
[2]郭軍才;分析當前造林存在的質量問題及控制措施[J];科技與生活;2010年12期;
關鍵詞柿樹;嫁接;成活率;影響因素;對策
柿樹屬柿科柿屬,是中國分布極為廣泛的果樹之一。柿果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色澤艷麗、味甜,除鮮食外,還可進行多種加工,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由于柿樹含單寧酸,易氧化形成隔離層,故嫁接柿樹苗木較其他果樹難度大[1]。盡管人們在生產中對柿樹嫁接技術方面進行了不斷探索,對嫁接柿樹當中的各個時期,利用各種嫁接方法嚴格把關,但其成活率仍無明顯改善。為此,筆者在近幾年工作中,通過對柿樹嫁接試驗,觀察其成活率、枝條生長情況,摸索出了柿樹嫁接的關鍵技術,使嫁接成活率達到90%以上。
1影響柿樹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
1.1砧木不健壯,接穗木質化程度低
柿子樹的接穗采集,必須是在健壯無病蟲害的中、青年樹上,同時要采樹冠的東南方向和中、上部外圍枝條上的一年生枝條作接穗,這部分的枝條光照充足、發育健壯、營養貯藏多、木質化程度高、生命力強、成活率高。另外,接穗的部位不同,成活率也不同。在同一枝條上,中部的成活率最高,約90%以上,下部的次之,約70%~80%,上部(即頂端)的最差,約50%~60%。再者,在剪下接穗的剪口處必須用蠟封。砧木一般選用君遷子(軟棗)或柿樹實生苗作砧木,選用粗度大于1.2 cm的二至三年生的實生苗。皮下接要求用主干粗度大于2.0 cm的二至三年生的實生苗。
1.2嫁接的天氣條件不適宜
嫁接一般選用陰天、濕度較大、無風或微風的天氣,不能在雨天嫁接。
1.3較高的單寧物質造成嫁接成活率偏低
嫁接時首先排除柿樹本身的單寧物質,在嫁接前將所采的接穗根部放在清水中浸泡30 min后,待單寧物質自動排出一些,然后再嫁接。枝接接穗選用一年生生長充實的營養枝枝條沙藏,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進行;芽接選用健壯飽滿芽,隨采隨接,一般在8月中旬至8月下旬進行嫁接成活率高[2]。
1.4嫁接技術影響成活率
要求嫁接柿子樹必須速度快、時間短、技術熟練。因此,接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注意觀察,剛削開的茬是白色的,隨著時間的延長,就由白變成淺黃,再變成枯黃色、褐色,這就是單寧在空氣中氧化而成的。當茬處于白色時成活率高,反之就低。經驗證明,嫁接1個接穗,如果用l~2 min,成活率在80%以上;用2~3 min,成活率在70%以上;如果超過5 min,成活率就很難保證。接后立即用塑料條包扎接口,以防水分蒸發和與空氣接觸。
1.5嫁接后抹砧芽減少營養的無效消耗
實踐證明,不抹芽的成活率在30%左右,而勤抹芽的成活率會提高到85%以上。15 d后檢查成活率,用手輕彈葉柄,葉柄即掉,證明接芽已活;同時要耐心等待,因為有些柿子接穗發芽非常緩慢,甚至需要50 d以上。只要接穗的表皮不皺縮、不失水,就有成活的希望。嫁接后若天氣持續干旱,可在每天早上或下午5∶00左右,用葉面噴濕,以增加水分,提高成活率。待新梢長到10 cm時,在砧木貼邊插支撐柱,捆好新梢,引導向上方向生長,以防刮風刮掉新梢。若沒有嫁接成活,可進行二次嫁接。
2柿樹嫁接方法
2.1芽接
2.1.1帶木質部芽接。嫁接時間。2月中旬至3月底,此時砧木水分已經上升,可將二至五年生砧木大樹苗進行高接換頭,用木質部芽接。砧木準備:一般要求用主干粗度大于1.2 cm的二至三年生的實生苗。接穗準備:接穗選擇生長良好、無病蟲害、芽子飽滿的枝條作接穗進行選芽。插好接穗:先在接穗切取帶木質的芽l~2 cm,然后在砧木光滑一側切取長1~2 cm的切口,深達木質部,切口大小與芽片大小相適應。插貼芽片和捆綁塑料薄膜時芽片應與砧木切口對齊,木質部對木質部,韌皮部對韌皮部,然后用無毒塑料條綁好,并使葉柄外露,以便檢查成活率。經過10年觀察,柿樹在春季用木質部芽接成活率達90%以上,當年枝條生長量可達40~100 cm,且不易被病蟲所危害,生長良好。
2.1.2“工”字形芽接法。嫁接時間:6上旬至9月下旬。砧木準備:一般要求用主干粗度大于1.2 cm的二至三年生的實生苗。接穗準備:此時樹液流動旺盛,柿樹枝條發育迅速,當年新生芽苞已長成,可削取帶有葉柄的接穗進行芽接。插好接穗:首先,削取芽片,先在接芽上方0.5 cm處橫切1刀深達木質部,再于芽下1.0~1.5 cm處梢帶木質部向上斜削刀,當刀口與橫切口相遇,再用手捏住芽一掰,即可把接芽取下;其次,砧木開口,在砧木光滑處切1個丁形切口,深達木質部,切口大小與芽片大小相適宜;最后,插芽片和捆綁薄膜,用刀尖(或骨柄)將砧木切口左右輕輕一撥,使砧木兩邊皮層微微撬起,隨即將接芽尖端隨刀尖撥入砧木皮層,向下推插芽片,直至接芽上方切口與砧木切口密接為止。然后用無毒塑料條綁好,并使葉柄外露,以便檢查成活率。接后15 d檢查成活率,用手輕彈葉柄,葉柄即掉,證明接芽已活。待芽出10 cm時解綁。根據多年實踐經驗,此時期嫁接成活率達80%~90%左右,當年生枝條最長達10~30 cm,且易發生蟲害,必須注意防治。
2.2劈接
嫁接時間:2月中旬至3月底。砧木準備:選用主干粗度大于1.2 cm的二至三年生的苗或枝干粗度大于2 cm的二至三年生枝,將砧木在合適部位切斷,斷面離地面一般不低于6 cm,然后從斷面中間向下切1刀,砧木粗度大也可從斷面中間偏一側向下切,刀口深度3.2 cm左右。接穗準備:接穗一般選用經過沙藏的柿樹優良品種的一年生木質化程度高、生長充實的營養枝,剪去短梢,留l~2個健壯芽,下端削成鍥形,削面光滑,削面長度2.8 cm左右。插好接穗:將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對準,用無毒塑料條綁好接口,接穗上的芽眼留在外面。接后管理:嫁接15 d后要注意觀察,完全成活的接穗要及時解去塑料條,隨時抹去砧木上的芽[4]。
2.3皮下接
嫁接時間:春季皮層容易剝離時。砧木準備:一般以大樹枝干粗度2 cm以上二至三年生枝或主干粗度在2 cm以上二至三年生的實生苗,用鋸或修枝剪將砧木剪斷,用刀修平,從斷面開始將樹皮向下劃1個3~4 cm的縱切口,不要傷到木質部。接穗準備:選用柿樹優良品種的一年生木質化程度高、生長充實的營養枝。留1~2個健壯芽,將接穗基部削1個大斜面,斜面長度根據砧木的粗度而定,一般3 cm左右,斜面背面兩側各削1個小斜面。插入接穗:用刀將樹皮輕輕撬開,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皮層內,大斜面向木質部,小斜面對皮,并用無毒塑料條綁好接口。接后管理:嫁接成活后及時抹芽松綁。
3參考文獻
[1] 柳俊先.柿樹的嫁接繁殖與栽培管理技術[J].山西林業科技,2009(2):33-34.
[2] 郭書芳,田士杰,劉志國.如何提高柿樹的嫁接成活率[J].果農之友,2005(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