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91小视频app-91香蕉在线看私人影院-91香蕉在线-91香蕉影院-91香蕉影视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土壤鹽堿化成因范文

土壤鹽堿化成因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壤鹽堿化成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土壤鹽堿化成因

第1篇:土壤鹽堿化成因范文

關鍵詞:南疆;綠洲-荒漠過渡帶;土壤鹽堿化

中圖分類號 S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7-0081-05

Abstract:The methods of field sampling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0~60cm soil from sampling point of gold P.euphratica forest of Zepu County in Southern Xinjiang,Yigal Town of Shache County,Yarkant River Bridge of Mengaiti County,and Sharma forest farm of Bachu County. Results show average pH value of the soil layers is over 8. Salt ions include K+,SO42-,Cl-,Na+ and HCO3-,he salt content is in 1.409g/kg~ 6.953g/kg. Soil pH,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alt ions have decreased with the sampling depth increases,and the conductivity,SO42-,Cl- and Ca2++Mg2+ are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sampling depth,he correlation between other indexes is not strong. The soil salt ion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show the law,in the distribution of horizontal direction is more complex;The degree of soil salinization in the ecotone between oasis and desert is not serious,Carbonate and bicarbonate in salt are the most. As the depth increases,he proportion of carbonate and bicarbonate in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s. The upper soil is mainly sodic saline soil,he middle layer is soda saline soil,and lower soil is the primary of pure soda saline soil. Cl-/SO42- value is between 0~1,revealing the upper is mainly chloride sulfate saline soil,he middle lower is mainly sulphate saline soil. EC25 and SO42-,Cl-,Na+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in the 0~20cm layer,also affected by CO32-. It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K+ with low content,but show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C25 and total salt.

Key words:Southern Xinjiang;Oasis desert zone;Soil;Salinization

土壤的}堿化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科學家的關注,鹽堿土分布十分廣泛,全世界鹽堿土約占土地總面積的10%,而我國的鹽堿土地幾乎為耕地總面積的1/3[1]。土壤的鹽堿化已經直接對我國的農業產生了有害影響,同時也對生態系統和生物圈造成了壓力,對經濟的發展構成了威脅,制約著現代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2]。經過國內外學者長期以來的研究,目前在鹽堿化土壤的形成、分類、分布、利用[3-4]及改良等方面已經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新疆幅員遼闊,其面積占全國的1/6,具備豐富的土地資源,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產區。但是新疆的土地受自然因素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普遍存在鹽堿化的現象,新疆各類鹽堿土總面積約占土地面積的1/8,占平原地區土地面積的1/4[5]。以天山為界線,新疆分為北疆和南疆,南疆地域廣袤,氣候干旱,降雨極少,土壤鹽堿化現象具有普遍性、嚴重性和多樣性,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周圍有許多綠洲。因此,研究南疆綠洲-荒漠過渡帶土壤的鹽堿化對南疆鹽堿化土地的綜合利用和改良具有重要意義。

1 研究區概況

南疆通俗指的是新疆境內天山以南的地區,包括昆侖山脈新疆部分,塔里木盆地甚至吐魯番盆地。南疆的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非常典范,年降水量不足100mm。南疆有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

2 土壤樣品的采集和研究方法

2.1 土壤樣品的采集

2.1.1 土壤采樣點的布設 通過綜合考慮,選取了處于綠洲與荒漠過渡帶的澤普縣金胡楊林、莎車縣依蓋爾其鎮、麥蓋提縣葉爾羌河特大橋和巴楚縣夏瑪勒林場4個采樣區域,每個采樣區根據區域的大小分別布設了相應數量的采樣點,目的是為了所得到的數據具有代表性和特征性。

2.1.2 土壤樣品的采集和預處理 采樣點避開了道路兩旁、田地邊緣、化糞池旁等一些會造成干擾的特殊的地形部位。為研究各采樣點鹽堿化的特征,分0~20cm、20~40cm和40~60cm 3層采取土樣,從下向上依次采樣,每層采樣質量約1kg,放置在自封袋中,用記號筆標記編號、深度、時間,每個采樣點須用GPS記錄準確的坐標。

2.2 樣品的測定 土壤酸度的測定采用pH計測定法,使用儀器為上海雷磁PHS-3C型pH計;土壤電導率的測定,使用儀器為上海雷磁DDS-307電導儀;土壤速效鉀的測定采用1mol?L-1NH4Ac浸提-火焰光度法,使用儀器為Thermo Ice3000 Series火焰光度計;土壤鈣和鎂的測定采用EDTA滴定法;土壤交換性鉀和鈉的測定采用火焰光度法,使用儀器為Thermo Ice3000 Series火焰光度計;土壤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的測定采用雙指示劑-中和滴定法;土壤氯離子的測定采用硝酸銀滴定法;土壤硫酸根的測定采用EDTA間接絡合滴定法。

3 結果與分析

3.1 土壤鹽離子含量分析 由表2可知:土壤各層pH值均值>8、鹽離子以K+、SO42-、Cl-、Na+、HCO3-為主,Na+含量很高,鈉堿化度(ESP)>5%屬于鹽堿土范圍[6];根據李述針對新疆情況提出的分級方案,測試土樣屬于堿土(ESP>40%)[7]。土壤含鹽量在1.409~6.953g/kg,HCO3-在0.114~0.424g/kg,Cl-在0.005~0.062g/kg,SO42-在0.039~0.082g/kg,Ca2++Mg2+在0.073~1.153/kg,K+在0~2.49g/kg,Na+在0.91~3.393g/kg。研究地區表層土樣含鹽量最高,平均為4.728g/kg,中層次之,平均為4.216g/kg,下層最少,平均為3.434g/kg,且含鹽量和深度呈負相關。

通過觀察數據發現,土壤pH、電導率及鹽離子隨采樣深度增加均有降低趨勢,且其中電導率、SO42-、Cl-以及Ca2++Mg2+與采樣深度呈負相關,其他指標相關性不強。在各項指標中,上中下層pH的變異系數1,認為強變異性;上中下層HCO3-、上中下層Cl-、中層K+、上中下層SO42-、上層Ca2++Mg2+、上中下層Na+和上中下層全鹽量的差異系數介于0.1~1,認為中等變異性。總體來說,土壤鹽分離子在垂直方向變化有規律,在水平方向分布情況比較復雜。

3.2 土壤鹽漬化程度及鹽漬化類型分析 根據劉國華[8]等的研究成果,對本研究的土壤樣品進行分類(表3)。研究地區土壤鹽分為1.409~.953g/kg,在非鹽漬化和輕度鹽漬化范圍。由表3得知,0~20cm和20~40cm層有輕度鹽漬化,,所占比例為30.8%~33.3%,遠小于非鹽漬化的66.7%~69.2%;40~60cm鹽分含量均

參考相關文獻[9-10],對土壤鹽漬化進行劃分,各鹽分類型所占比例(表4)顯示,研究地區的各個土層中CO32-+HCO3-/Cl-+SO42-值大于4的土樣占16.7%~76.9%,為純蘇打鹽土,CO32-+HCO3-/Cl-+SO42-值介于1~4的土樣所占比例為23.1%~100%。表明上層土樣以蘇打鹽土為主,中層全為蘇打鹽漬化土,下層以純蘇打鹽漬化土為主。僅在上層出現8.3%的土樣CO32-+HCO3-/Cl-+SO42-1,說明鹽分中碳酸鹽和重碳酸鹽最多。同時CO32-+HCO3-/Cl-+SO42-值介于1~4的土樣所占比例占總土樣的66.0%,說明氯化鹽和硫酸鹽所占比例接近碳酸鹽和重碳酸鹽。隨著深度增加碳酸鹽和重碳酸鹽所占鹽分比例先增大后變小。

Cl-/SO42-的值在0~1,上層:氯化物-硫酸鹽鹽漬化土 占91.67%,硫酸鹽鹽漬化土占8.33%;中層:氯化物-硫酸鹽鹽漬化土占38.46%,硫酸鹽鹽漬化土占61.54%;下層氯化物-硫酸鹽鹽漬化土占30.77%,硫酸鹽鹽漬化土占69.23%。在上層氯化物-硫酸鹽鹽漬化土為主,中下層以硫酸鹽鹽漬化土為主,且隨著土壤深度增加,氯化物-硫酸鹽鹽漬化土的比例在減少,這與Cl-、SO42-與土壤深度相關性大小有關。

3.3 土壤鹽離子之間相關性分析 土壤鹽離子之間的相關分析有助于了解}分在土壤里的存在形態,進而幫助了解鹽分的運動趨勢[11]。通過Excel進行相關性分析,相關系數0.3為相關。再用Excel進行顯著性分析,P

由于采樣土壤中個別樣品K+含量極低,接近空白,致使實驗結果出現偏差,出現0~20cm、20~40cm層EC25與K+負相關的結果。總的來說,EC25與SO42-、Cl-、Na+呈極顯著正相關,總鹽與Cl-、K+、Ca2++Mg2+極顯著正相關,EC25與總鹽呈極顯著正相關,與巴建文等[13]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在0~20cm,EC25與CO32-極顯著正相關,說明EC25除受SO42-、Cl-、Na+影響外,也受CO32-影響[12]。

4 結論與討論

本次采集的綠洲-荒漠過渡帶土壤樣品經實驗測定土壤各層pH值均值>8、鹽離子以K+、SO42-、Cl-、Na+為主,Na+含量很高,鈉堿化度(ESP)>5%屬于鹽堿土范圍;根據李述針對新疆情況提出的分級方案,測試土樣屬于堿土(ESP>40%)。土壤含鹽量在1.409~6.953g/kg。土壤pH、電導率及鹽離子隨采樣深度增加均有降低趨勢,且其中電導率、SO42-、Cl-以及Ca2++Mg2+與采樣深度相關性較強,其他指標相關性不強。研究表明該地區土壤鹽分離子在垂直方向變化有規律,在水平方向分布情況比較復雜。

通過分析結果表明,南疆綠洲-荒漠過渡帶土壤上層鹽漬化程度不嚴重,鹽分中碳酸鹽和重碳酸鹽最多,隨著深度增加碳酸鹽和重碳酸鹽所占鹽分比例先增大后變小。上層土樣以蘇打鹽土為主,中層全為蘇打鹽漬化土,下層以純蘇打鹽漬化土為主。經分析,Cl-/SO42-的值在0~1,表明在上層氯化物-硫酸鹽鹽漬化土為主,中下層以硫酸鹽鹽漬化土為主,且隨著土壤深度增加,氯化物-硫酸鹽鹽漬化土的比例在減少,這與Cl-、SO42-與土壤深度相關性大小有關。可有針對地采用技術手段對鹽堿化現狀進行改良。

總的來說,EC25與SO42-、Cl-、Na+呈極顯著正相關,在0~20cm層EC25除受SO42-、Cl-、Na+影響外,也受CO32-影響,在K+含量極低的情況下可能出現與K+顯著負相關情況,但是EC25與總鹽呈極顯著正相P。因此,在南疆綠洲-荒漠過渡帶用電導率表征土壤含鹽量具有可行性[13]。該區域HCO3-和Ca2++Mg2+很高,總鹽與Cl-、K+、Ca2++Mg2+極顯著正相關。分析上、中、下3層的相同鹽離子含量的相關性,結果表明:HCO3-在上層與下層的含量呈現極顯著正相關,SO42-在上層與中層的含量呈現極顯著正相關,在中層與下層的含量呈現極顯著負相關,總鹽在上層和下層的含量呈現極顯著正相關。

由于南疆綠洲-荒漠過渡帶地域廣大、地形復雜、分布零亂,受自然、人為影響具有多樣性,導致鹽堿化特征并不完全重合。

參考文獻

[1]孫振元,劉金,趙梁軍,等.鹽堿化綠化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2]張杰.大慶地區土壤理化性質及鹽堿化特征評價[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0.

[3]陳模,楊紹斌.燕譽盆地鹽堿化土壤的形成和改良[J].國土與資源研究,1992(3):46-49.

[4]蔣海秀.渭南鹵陽湖盆地土地鹽堿化成因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5]楊柳青.新疆鹽堿土資源與綜合治理[J].土地通報,1993(5):15-17.

[6]熊毅.鹽堿土工作的回顧和展望[A]//鹽堿良論文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76:1-16.

[7]李述剛,王周瓊.荒漠堿土[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20-50.

[8]劉國華,海米提?依米提,王慶峰.于田綠洲土壤鹽分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9,2016(3):261-263.

[9]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廳農牧水利處.新疆館區土壤鹽漬化及改良治理模式[M].烏魯木齊: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76.

[10]盧磊,喬木,周生斌,等.新疆渭干河流域土壤鹽堿化及其驅動力分析[J].農業現代研究,2011,32(3):358-359.

[11]王合云,李紅麗,董智,等.濱海鹽堿地不同造林樹種林地土壤鹽堿化特征[J].土壤學報,2015,17(3):48-56.

[12]劉韜韜,熊友才,楊巖,等.瑪納斯河下游綠洲荒漠交錯帶土壤鹽堿化特征分析[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科版),2012,,30(2):186-192.

第2篇:土壤鹽堿化成因范文

二、知能構建

三、圖表剖析

1.“3S”技術的核心功能

GPS:定位和導航――“在哪里”。全球定位系統廣泛應用于軍用、民用兩領域,無論在哪一領域,其考查的功能都是確定某地的緯度、經度、高度、速度、航向、時間等信息,充分體現了GPS的兩大核心功能――定位和導航,簡單理解為GPS負責“找”位置,解決“在哪里”的問題。

RS:信息收集――“是什么、有什么”。遙感是人視力的延伸,它側重于收集信息,通過傳感器接收地物輻射或反射的電磁波來獲得信息,并經過簡單處理后獲得資料,如膠片、衛星云圖等,其本質是“看”的過程,解決“是什么、有什么”的問題。

GIS:分析計算――“為什么、 怎么樣、 如何辦”。地理信息系統本身主要表現在對地理信息的處理上,主要功能有數據采集、數據更新、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輸出等,能解決的主要問題包括地理空間分布及位置分析、趨勢分析、模式分析、模擬結果(如利用數據模擬預測區域范圍、危害程度,給受災人員、財產的安全有效轉移提供依據)。地理信息系統(GIS)是在一定數據源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對比、計算,得出有益于人類生產生活的結論。GIS如人腦,側重于“分析、計算”,相當于人的“想、算”活動,解決為什么、怎么樣、如何辦的問題。例如,將遙感獲得的衛星云圖與地面上實際測到的氣溫、濕度、風向等信息經過計算、分析、處理,得出天氣情況的預測是GIS技術的應用。

2.“3S”技術的聯系與區別

(1)“3S”技術的聯系。“3S”技術既獨立發展又相互促進。RS用于提供大量實時、動態的地理信息;GPS用于空間快速定位,為遙感數據提供空間坐標,并對遙感數據進行校正和檢驗;GIS不能直接獲取信息,信息獲取依靠GPS和RS,用于對空間數據進行存貯、管理、查詢、分析和可視化,將大量抽象的統計數據變成直觀的專題圖和統計報表等。例如,“某山區森林火災發生后,撲救工作動用了衛星監測定位,并運用計算機軟件對火勢情況進行了分析和預報”這一事件中,使用衛星監測是RS技術的應用,衛星定位則是GPS技術的應用,計算機處理預報信息則是GIS技術的應用。

(2)“3S”技術的區別(如表2)。

3.“3S”技術與數字地球

RS、GIS、GPS的結合,實際上是將空間技術、傳感器技術、衛星定位與導航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相結合,實現對空間信息的采集、處理、管理、分析。“3S”技術具有獲取信息的實時性、準確性、便捷性、綜合性等特點,為各種應用提供科學的決策咨詢,以解決用戶可能提出的各種復雜問題。數字地球的核心技術已從各自獨立發展進入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階段,如圖3所示“3S”技術與數字地球的關系。

四、技巧點撥

“3S”圖像往往作為考查的載體,主要考查“3S”技術的應用。在遙感圖像中,主要是遙感影像圖及根據遙感影像繪制的圖形;GIS圖像主要是根據GIS的圖層疊加原理,展示不同的圖層;GPS多以材料為背景,圖像呈現不多,一般僅通過手持機界面圖或工作流程圖來考查,但與RS及GIS的綜合應用所得的圖像也是較為常見的呈現方式。這類圖像在判讀時,一定要利用題干和圖中的信息,結合“3S”技術各自的特點和功能,準確判斷出所屬的圖像類型,再進一步分析其基礎應用或原理。

1.遙感圖像的判讀

(1)一般地物遙感影像的簡易判讀標志。遙感影像圖的考查主要從形狀特征或借助色調的深淺進行判讀。一般地物,如水體、城市、道路、農業用地、林業用地等的簡易判讀標志(如表3)。

(2)遙感影像圖的判讀方法。①讀圖名,知主題。首先,明確遙感影像圖片的主題內容,這是進行準確判讀的前提。如圖4“格陵蘭島冰原面積變化遙感圖”中需判讀出格陵蘭島冰原面積的變化特征。②明色調,辨地物。其次,了解掌握遙感影像圖片的基本解譯標志,從而了解影像圖片中各種地物的差別及特征,包括形狀、大小、色調、圖案、位置和布局等。如圖4中可根據色調和形狀進行判讀,依據色調可確定圖中的白色區域為冰原部分,依據形狀的變化可推測冰原面積的變化趨勢。③看變化,找原因。最后,對主題判讀地物進行分析、推理,得到結論。如對上圖中兩幅圖的對比,可以發現格陵蘭島的冰原面積明顯減少,說明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其冰原面積的減少必然會對全球的生態環境帶來一定影響。

2.GIS圖層疊加示意圖的判讀

①明確GIS圖層疊加示意圖由哪些專題地圖組成(如圖5)。由于這些專題地圖是由許多具有空間屬性的數據在計算機中生成,所以它們分別反映了某種專題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征。②明確不同專題地圖反映的地理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系。如在地形圖中可以找到等高線較密集且數值較大的地方為山地,而山地往往是河流的發源地或者上游,等高線較稀疏且數值較小的地方為平原,往往是河流的中下游,該地區在土壤分布圖上則常常表現為土層深厚肥沃,在居民區分布圖上表現為聚落或者城市密集的特點。③明確圖層疊加之后會形成一個新地圖。新地圖可以反映多個地理要素分布特征,解題時綜合各要素進行人類生產、生活場所的選址分析,如表4所示。

五、典題精練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咸海面積變化圖(如圖6)。

材料2:中亞農業區域分布圖(如圖7)。

(1)寫出獲取咸海圖像信息的最主要的地理信息技術名稱,列舉該技術2種或以上的應用實例。

(2)描述1989―2009年咸海面積發生變化特點,并結合中亞農業區域分布圖簡要分析其變化成因。

(3)結合圖6,推斷1989―2009年湖水鹽度變化特點,比較湖床(底)東西部海拔的高低。

(4)近年來咸海一帶空中鹽粒飛舞,被稱為“白風暴”,結合材料分析“白風暴”中可能鹽粒的來源。

解析:考查遙感技術的核心功能及應用,從咸海的遙感影像圖中明顯看出其面積不斷縮小,且東部湖床先于西部干涸,結合全球氣候變暖和人為引水灌溉兩個因素分析其面積變小的原因。咸海面積縮小,意味著入湖水量減小,蒸發加劇,故湖水鹽度逐漸增大;湖床東西部干涸速度的不同,反映了湖床地勢高低的不同。從咸海面積變化的遙感影像圖看出,湖床部分顯示為白色,再結合題干分析白色部分為鹽粒,說明湖床部分提供一部分鹽分,另一部分鹽分則是湖泊上游地區因大面積開墾和不合理灌溉導致的土地鹽堿化使鹽分在地表積累。

第3篇:土壤鹽堿化成因范文

濕地,顧名思義,就是濕浸的土地。濕地對人類來說并不陌生,就在僅僅五十多年前,人們用在濕地之上最多的字眼還是諸如“荒蕪”“蠻荒”“開墾”等詞眼。開墾、填埋、抽取,是當時人們對待濕地的主旋律。好在終于有人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上世紀50年代,“濕地(wetland)”這個詞語首次出現了,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海濱城鎮拉姆薩爾,多個國家簽訂了國際濕地公約,公約給出了對“濕地”的廣義定義:不論天然或人工的、長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堿沼地、泥炭地或水域,并且具有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海域。濕地公約的宗旨是“通過地方性或國家性的行為以及國際合作來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以助于全球范圍的可持續性發展”。迄今為止,濕地國際公約已經有168個成員國,2127塊濕地一共205448714公頃。我國也于1992年加入該公約,現在已經有4l塊國際重要濕地,共計3709853公頃。

濕地公約還相應地制定了一個濕地類型的分類系統,一共包含了42種類型的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其中天然濕地32種。濕地按照成因大致可以分為河流、湖泊和水庫、沼澤、海岸和近海。從濕地的廣義定義我們又可以推出,河流包括了常年性河流、季節性或暫時性河流、泛洪河灘等,湖泊包括了常年性淡水湖或咸水湖、季節性或暫時性的淡水湖或咸水湖,水庫是人類為了灌溉、飲用、發電以及防洪而修建的蓄水設施,沼澤則包括了沼澤草甸或草地、苔蘚沼澤、草本沼澤、灌木沼澤、森林沼澤以及鹽沼地、溫泉地熱濕地、地下泉水匯聚地或綠洲濕,海岸和近海則包括了淺水海域、潮汐下水生層、珊瑚礁海域、巖石性海岸、沙石海灘、淤泥海灘、鹽水沼澤、紅樹林沼澤、海岸性淡水湖或咸水湖、河口水域、河口三角洲等。

我國的濕地,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濕地種類,長江和黃河是最著名的河流濕地,而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泊類濕地,長江中下游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則是著名的通江淡水湖泊類濕地,若爾蓋是典型的高原泥炭沼澤類濕地,而三江平原則是河流沖積濕地,香港米埔是海灣濕地的典型代表,福建漳江口則是日漸稀少的濱海紅樹林沼澤。

當我們把這些濕地類型與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逐個對照,不難發現,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或多或少有某種或某幾種類型的濕地存在,它和人類的生存環境幾乎無法割離。沒有濕地,就沒有我們賴以生存的水資源,也沒有我們健康的生存環境。

濕地廣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在中國,從雪線以上的冰川到海平面,從最東部的濱海灘涂到最西部的貧瘠戈壁,甚至在最干旱的沙漠中,也有濕地的存在——綠洲濕地,承載著整個干旱沙漠的生命。濕地從未離開過我們的視線,它們以各種方式存在著。濕地的種類如此多樣,其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于其成因的多樣性,地表水徑流和雨水、地下水、潮汐海水、人工導渠等等,都是濕地水的來源。

濕地過去在人類眼中是充滿了毒蟲和瘴氣的蠻荒之地,其實濕地是水陸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生態系統,在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方面都有著其他系統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直到近幾十年人類加強對其研究以后才發現。其生態作用之大,與森林和海洋一起并稱為地球的三大生態系統。

濕地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多水。一部分水積存在濕地地表,還有大量的水儲存在植物內部、土壤的泥炭層和草根層中,因此人們把濕地稱之為“天然蓄水池”或“生物蓄水庫”。濕地特別是湖泊濕地,是顯而易見的天然水庫,我國現有湖泊的總蓄水量約為7077億立方米,其中淡水蓄水量占31.8%,而長江中下游湖群就占有其中的10%,約750億立方米。

而在蓄水方面起到巨大作用的另外一種濕地類型是大面積的沼澤濕地,沼澤濕地土壤具有特殊的水文物理性質,土壤中草根層和土壤縫隙能夠吸收大量的水分。此類濕地雖然水位不高,但大多土壤處于水飽和狀態,此類土壤具有其水文特性,土壤中的挺水植物和泥炭層孔隙使得每公頃沼澤濕地可蓄存2000~15000立方米的水量。不過往往這部分類型的濕地,在蓄水功能方面容易被人們所忽視。

濕地在攔蓄洪水、調節徑流、補充地下水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濕地中蘊藏了大量的水資源,這些水資源不但可以參與水的生態循環,同時還能涵養地下水,在枯水季節予以補給。濕地不但能儲水,還能凈水。濕地具有強大的沉積和凈化作用,有“地球之腎”的美譽。流水進入濕地后,各種物質隨水流緩慢而沉積,成為濕地植物的養料,其中的有毒物質被迅速分解。現在各地都已經在嘗試建立人工濕地來處理污水。

濕地還是調節小氣候的天然空調,特別是在干旱地區尤為顯著,濕地的周邊區域顯得比其他區域的空氣更為濕潤。如今特別是在大型城市,隨著排放污染的增加和城市河流的干涸,人們正在刻意營造大型的人工濕地來調節城市的氣候和空氣質量。沿海濕地還有防止海水侵蝕海岸,減少海水向內河的倒灌、抵御臺風、降低土壤的鹽堿化等作用。

濕地中的礦產資源同樣非常豐富,不僅有泥炭、礦砂和鹽堿資源,同時也是重要的石油蘊藏庫,我們所熟知的大慶油田就建立在東北的濕地之上。

有水的地方也是生命存在的地方,濕地幾乎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地區,甚至超過雨林。我國的濕地從海濱紅樹林到高山冰川,濕地類型多樣,具有眾多獨特的生境,由此決定了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據統計,全國濕地有高等植物2000余種,魚類1000余種,兩棲類300余種,爬行類100余種,鳥類300余種,哺乳類30余種,這其中有不少都是珍稀、瀕危的物種。

在水下,濕地是大量魚類的繁殖地和產卵場所,特別是沼澤濕地和湖泊濕地,水系發達、河網密布、水生植物繁茂,魚類的食物豐富,是大量魚類優良的棲息地和繁殖場所,在我國長江中下游最大的兩個淡水湖洞庭湖和鄱陽湖,均有上百種魚類,這里豐茂的水草和挺水植物是它們產卵繁衍的絕佳之地。

水陸之間則是兩棲和爬行動物的領地,特別是我國濕地的龜鱉類。濕地的龜鱉類在濕地生態系統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還未被人類所知曉就已經喪失,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一些珍稀龜類,如我國的絕大多數Cuora屬閉殼龜種類,均被IUCN列為極危物種。

濕地由于其處于水陸過渡的特殊性,動植物既有水生特征,也有陸生特征,從而具有極高的生物多樣性,同時也提供了大量獨特而且豐富的遺傳基因。我國對濕地基因最大的利用莫過于雜交水稻。著名農學家袁隆平教授在雜交水稻的培育中,利用南方多個省份的野生水稻進行雜交實驗,最后利用出自海南島濕地野生稻的優良基因,培育出了三系雜交水稻,大幅降低了制種成本,使水稻產量成倍提高,開創了大面積種植雜交水稻的新局面,每年的增產量解決了幾千萬人的糧食問題。而在我國濕地,還存在大量的野生經濟作物的基因資源,例如野生大豆等等,光是農作物對于野生濕地的基因利用和改良,就有大量的潛力值得我們去挖掘。

濕地在人文方面也有其獨特的魅力。某些濕地還具備人類文化遺產或自然文化遺產的屬性,能夠營造出極具欣賞效果的自然景觀,若爾蓋花湖、東洞庭湖、青海湖鳥島、都因為其優美的濕地景觀和獨特的鳥類資源而吸引著廣大的游客。同時濕地對于居住在其周圍的人類來說,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濕地公約,全稱是“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顯而易見,濕地最開始的保護重點在與水有著密切依賴性的鳥類。保護濕地內的野生動植物,始終是濕地保護的主旋律。作為全球最具生產力的生態環境,它是生物多樣性的搖籃,提供了無數植物和動物所賴以生存的水和有機養分。濕地蘊含了豐富度極高的鳥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以及無脊椎動物。同時,濕地也是重要的植物基因庫,比如我們所吃的大米,水稻就來源于濕地,這幾乎是全球一半以上人類的主食。

濕地既然如此有用,那是不是在到處都被視若珍寶呢?可事實恰恰相反,濕地現在雖然正吸引著全世界環境保護的目光,但是同樣濕地也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威脅,特別是人為的威脅,如果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的話,那么“減少”“退化”“破壞”是主旋律。

濕地系統的多種角色和對于人類的價值在最近幾十年中正越來越多地被人類所認知,對于喪失的或退化的濕地恢復將需要大量的開支,但是僅僅這些還不夠,同時也是在和日益加速的水危機和氣候變化比賽。

濕地的減少主要表現在大面積的“開荒”,以我國最著名的沼澤濕地東北三江平原為例,平原面積約650萬公頃,在1949年以前,其中有一半以上被由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沖積而成的中國最大的低地沼澤特別是苔草沼澤所覆蓋,絕大多數地方人類都難以通行,而到了21世紀初,天然沼澤濕地僅存134.7萬公頃,1949年以來,農業開墾306.7萬公頃,在我們國家加入拉姆薩爾公約18年后,2010年,這個數字已經降到了91萬公頃,天然沼澤濕地面積減少80%多。而在南方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圍湖造陸是最主要的威脅,在“千湖之省”的湖北,上世紀50年代初,尚有湖泊1066個,總面積約83萬公頃,而現在僅存約300個,面積縮小到26.6萬公頃,縮減近70%。

當前濕地的大面積減小現象略有減弱,但仍有大量中小規模的開墾和不合理開發,特別是針對自然濕地的開墾和開發,使得已經稀少的自然濕地面積仍舊在持續萎縮。

退化是濕地的另一個重要威脅,雖然表面上濕地的面積不變或減少較小,但濕地本身的功用已經大大減小,同時受氣候、季節等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的程度繼續加大。以若爾蓋為例,這片時多次跨過的高原沼澤,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被大面積開挖溝槽進行大規模排水,疏干沼澤以開辟為牧場,近年來又在開溝排水的同時,修建攔水設施,開源的同時節流,加速了沼澤濕地的干涸和退化過程。而隨之而來的并不是豐美的草場,沼澤在地表失去積水之后,植被向草甸變化,由于土壤的有機質大量減少,草甸的草生長高度明顯變矮,同時土壤開始局部出現堿化,沙化面積也大幅度增加。濕地退化不光是表現在對濕地的不合理開發,過度地取水和調水、肆意地排污排洪,都是導致濕地功能嚴重退化甚至喪失的重要原因。

偷梁換柱式的破壞則是現在普遍存在的現象,因為如今濕地還缺乏一個通用的、立體化的綜合評估機制,往往濕地面積作為單一的評估指標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簡單地追求面積,將相同面積的人工濕地和天然濕地等同,將退化的濕地和健康的濕地等同,為了給利益開道,將優良的天然濕地圍墾填埋,而花更多的錢建設人工的濕地公園取而代之。這在以前的耕地管理中普遍存在,現在又沿用到了濕地管理中來。

濕地的威脅,不僅僅在于直接破壞,因為阻止破壞是濕地保護的共識,現在更大的誤區在于誤以為已經進行保護下的破壞,這種破壞,讓濕地在保護聲的籠罩下遭受著毫無任何前景的破壞。我們前面已經提到,濕地不僅僅只是水和土地,它是復雜龐大而又有序的生態系統,它通過水與土壤的承載,包含了微生物、植物、動物以及人類自身。而我們現在保護的誤區多在于,把人類自身凌駕于濕地之上而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是濕地系統的一個環節,也在參與里面的能量交換。另一方面,只重視水和土壤,而對里面的微生物、植物和動物視而不見,特別是一些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而非某個特定物種為主要目的濕地,網捕魚、電捕魚、獵殺野生動物特別是雁鴨類、偷拾鳥卵、在產卵季捕魚,特別是電捕,對整個水域的水生動物,甚至包括鳥類都產生了滅絕性的影響,而這些,幾乎沒有任何監管,我們往往看到的是,水還在,土還在,魚沒了,鳥沒了,蛙沒了……修筑的大壩也許在濕地的外延,但是大壩蓄水淹沒了保護區的溪流,特有的魚類與兩棲類適應不了庫區生境,尚沒有被人類認識便有可能已經消亡,完全依賴濕地的爬行動物包括水龜和鱷魚,在國內已經消失殆盡,最后殘留的南方種群也正在遭受著極大的捕捉壓力,正以極快的速度消失,也許不出幾年,不光是早已龜類蹤跡不覓的平原濕地,就連山區濕地,也無從看到野生龜類的身影,而迄今為止,我們連最基本的法律和監督機制都沒有建立起來。這些近乎瘋狂的掠奪性開發濕地的野生動物資源,不僅僅是簡單地造成了生物資源的衰竭,同時會對濕地的整個生態系統帶來一系列的負面連鎖反應,造成濕地生物多樣性的嚴重衰退。

濕地所遭受的威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就河流中下游的沼澤和湖泊濕地來說,調節洪水的功能嚴重下降,因為長江中下游湖泊的大面積減少,導致長江中下游湖泊的儲水量在近幾十年中喪失近350億立方米,其中鄱陽湖45億立方米,洞庭湖96.5億立方米。與此同時,河流上游的森林遭到破壞,大量的泥沙被帶入河流,導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淤積在河流的中下游,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濕地的退化同時降低了泄洪能力,而1998年的特大洪水,在安徽大通水文站所獲得的60天洪水總量超過4000億立方米,平均每天約60多億立方米。

隨著全球人口的增加和水資源的日益惡化,濕地作為水資源的存儲和補給資源顯得越來越突出。濕地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特別是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將對人類的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如此一來,全球如今都在極度關注濕地及其保護和利用也就不足為奇了。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我國也于2007年成立了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承擔組織、協調全國濕地保護和有關國際公約履約具體工作。國家為濕地保護投入的資金逐年加大,截至2012年,已經投入近50億元的保護資金,預計到2015年,將投入100多億元資金到濕地保護上來。中國現有550多處濕地或以濕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210多處,其中41處濕地加入《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雖然每年的保護經費都在增加,但收效如何,我們也許應該進行更多的反思:我們保護濕地到底在保護什么。如今最大的威脅,不是在我們沒有采取保護的行動,而是在一系列保護行動的落地上,是否保護了和濕地相關的水環境、土壤環境和動植物?是否有有效的監管?是否在人工濕地和天然濕地之間移花接木?

對于國內的政策制定者來說,簡單的財政數字往往更為受到關注,而濕地對于人類社會和環境的重要性往往只得到很低的評估,這不單單是因為不重視,從另一方面來說,濕地系統在生態價值和效益方面的評估也很難轉化成財政數字。因此,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和其他科學家正致力于對生態系統服務所進行的價值評估從而推動濕地的保護工作。這是一項艱難的工作,但是這可以讓決策者能夠獲取正確的信息,關于一個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和一個喪失或者退化了的濕地系統所帶來的截然不同的經濟價值,從而影響濕地的保護進程。近來有研究者指出全球的生態系統每年能夠創造33萬億美元的價值,其中4.9萬億是濕地所帶來的。

雖然以前我們已經就濕地的定義有了詳細的闡述,但是保護濕地,并不僅僅是保護滿足定義的這片地域這么簡單,保護濕地,是個四維的工作,我們既要保護立體的,不管是地上的還是地下的、水下的還是水面的、甚至濕地上空的,而且還要分時段分季節。濕地的保護,是一個綜合的多維的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了 |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 色播影视| 欧美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一块操| 黄色片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观看日韩大尺码观看 | 久草社区视频 |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区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一级特黄 |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综合在线观看 | 成人亚欧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人与动人物xxxx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 精品久久免费观看 | 国产视频每日更新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狼伊千合综网中文 | 天堂最新版www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影院 | 久久精品视屏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人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国产大片线上免费看 | 精品在线小视频 | 成人午夜无人区一区二区 | 九九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 狠狠色网站 | 男女www视频| 国产一区欧美二区 | 成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网 | 成年女美黄网站大全免费播放 | 久久免费精品高清麻豆 | 国产最新自拍 | 国产91情侣在线精品国产 | 久久精品视频大全 | 四虎影视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国产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精品日本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