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激發想象力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項目經理 管理 計劃 組織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a)-0066-02
項目管理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一方面要制定一個全面而詳細的計劃,另一方面還要對突發狀況保持高度的靈活性;一方面不能忽視那些能夠使一切正常進行的關鍵細節,另一方面還要著眼全局,即把注意力集中在終極目標上。它是一門學科、一種商業行為、一項策略,當然,也是一種職業。作為項目經理,應具備人際交往的技能、溝通技巧、計劃技能,還要有遠見卓識和一通百通、舉一反三的知識和技能。
1 如何計劃項目
一個項目的生命周期包括四個明顯的階段:(1)計劃階段;(2)組織階段;(3)實施階段;(4)完成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其自身的目標、工作任務、工具和技能。項目經理需要認識到這些目標,并隨時準備采取具體的行動,而且在必要的情況下,還要運用每一套工具和技能。
在計劃階段,主要包括:(1)確定真正的問題。(2)確定利益相關者。(3)設定項目目標。(4)隨時準備做出取舍。(5)細分項目的工作任務。其中確定真正的問題是最關鍵的一步。利益相關者是指任何一個得益于項目結果的人。相關責任者、顧客、經理和財務人員都是利益相關者,因此,由他們來判斷項目的成功與否。確定了利益相關者之后,你就可以清楚而詳細地說明項目的最終成功對于他們意味著什么。在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把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值變成一系列協調一致、容易管理的項目目標。還應盡量想辦法得到上級領導的支持。通常情況下,客戶或上級領導對于所需完成任務的結果都存在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而作為項目經理,就必須對所有這些要求和資源進行公平、合理地分配,否則所負責的項目就可能失敗。一般情況下,要經過反復幾次協商才可能使項目所要完成的任務與所需的資源相匹配。
設定項目目標時,要盡量做到SMART,也就是目標應當是具體的、可測量的、以行動為導向的、現實的、有時間限制的。在設定項目目標時,要牢記以下幾個方面:(1)質量。確定幾個與項目有關的質量標準,并確定如何測量及達到這些標準。(2)組織。確定項目的角色分工和任務分工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并保證為項目管理安排最為合適的人選。(3)溝通。要知道每一個利益相關者需要什么樣的信息,并知道如何傳達這些信息。(4)風險。確定可能會影響項目的那些風險,并估計一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應付。
時間、成本和質量是決定你能否取得成功的3個最關鍵的變量。質量=時間+成本。改變其中的任何一個變量,結果都會發生變化。比如,要縮短時間的話,那要么就降低質量,要么增加成本。要學會如何在這三者之間進行取舍也是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一般情況下,一個工作分解結構包括3~6個細分級別。項目越復雜,細分級別就越多。一個普通項目一般不可能超過20個細分級別。經常作估計可以降低風險,是被廣泛認可的一種方法,但是要公開做,還要把這么做的理由清楚地告訴利益相關者。
2 如何組織項目
有了計劃之后,就要開始采取行動了。在項目的組織階段,就要把所設計的計劃付諸實施。在這一階段,時間預測就變成了日程安排,活動方案變成關鍵路徑,成本估算變成項目預算,而項目經理要把項目組緊密團結在一起,收集所有相關資源,并和大家一同努力。因此,組織階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步驟:(1)組建項目組。(2)制訂日程安排。(3)制訂預算。
2.1 組建項目組
估計項目所需技能是組織階段的開始,這個估計是根據計劃階段對項目的結構分解。在計劃階段,已經對所需要完成的任務和活動進行了最佳判斷。根據這個估計,目前的團隊可能并不具備項目所需的某些技能,因此要吸收一些具備這些技能的人員,他們可以是臨時工作人員,也可以是公司內部員工。
一般情況下,部分甚至全部項目組成員都要由項目經理來確定,當然也可能安排一個項目經理去領導一個項目組。而作為項目經理,應先了解一下這個項目組成員分別具備哪些不同技能,然后根據技能與任務的最佳搭配關系進行任務分配,并對那些有必要為完成項目而掌握一些額外技能的人進行培訓。事實上,項目經理和項目組成員都需要參加一些培訓來彌補技能上的不足,但是也要對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進行預算。
分配任務:如果已經建立了項目組,如果項目經理和項目組成員曾經合作過、比較熟悉的話,那么可以根據組內成員的個人的能力分配任務。而如果是新手,則必須先對項目組成員進行一番了解,然后再給他們分配任務。給一個新的項目分配任務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列出所有項目組成員名單。(2)列出所有所需技能。(3)讓每一個團隊成員分別談談他們各自的技能。(4)對技能和任務進行最佳分配。這種方法有利于促進團隊溝通并增加團隊凝聚力。
2.2 制訂日程安排
在現實中,大多數項目都有固定的開始和結束日期,但卻完全不考慮現有的資源。比如,雖然你希望馬上就開始做項目,但至少還需兩周時間才能配齊所需的人員或材料。因此,制訂日程安排事關全局,而且每個項目都要有日程安排。制訂方法有:關鍵路徑法、流程圖、條形圖。
2.3 制訂預算
預算是指一個項目的財務計劃或者行動計劃,也就是把計劃變成一些可測量的量的過程,這些可測量的量是指在特定時間內所需資源的成本和預計得到的回報。多數項目經理在做項目預算時都會給自己留有余地。然而在有些行業(如非營利性的資金贊助行業),其預算就不如其他行業那么靈活。在這種情況下,預算就是一紙契約,如果沒有事先征得同意,用于一個項目的資金不可以被挪用到另一個項目上去。
預算不僅要列出實施項目所需的全部成本,還要判斷項目的收益是否值得花費這些成本。在制訂預算時,應該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在這個項目的實際執行過程中需要那些資源?”為了確定項目成本,應將其細分為以下幾類:人員、差旅、培訓、辦公用品、住宿、調研、資本支出、管理等。預算,無論計劃得多么精心,它終究只是一個最大限度的估計。而在實際操作中,實際發生的費用會與最初的估計有些偏差。這時,要盡量在所規定的時間、所要求達到的質量和全部可支配的資金所允許的范圍內靈活處理。
3 如何管理項目
把計劃付諸實施是項目實施階段的開始,這就意味著工作真正開始了,項目的進展情況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個階段也充滿了讓人感到乏味的細節,因此只有處理好這些細節問題,才能使項目進行得更加順利。
這些細節問題包括:(1)不要偏離要徑;(2)作好授權的準備;(3)監控項目實施過程;(4)監控項目預算;(5)保證質量管理;(6)向利益相關者報告項目進展情況。
4 如何進行問題管理
大多數意外事件都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得到解決。除了無法預料的變化之外,項目經理還經常要面對一個內部壓力,即變更項目范圍。當利益相關者要求變更項目范圍時,應清楚地告訴他們這些變更會對項目成本、時間和質量造成哪些影響。但要注意千萬不要絞盡腦汁去解決那些超出項目范圍之外的問題,即使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時間延誤問題管理: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項目開始落后于計劃。某種程度上的時間延誤是不可能避免的,但是一般情況下,可以采取一些補救措施,或者至少可以改善。人員問題管理:人員問題常常是項目經理必須要面對的一個最棘手的問題。因此,要隨時準備處理人員問題,并立刻采取行動,千萬不能耽擱。
5 如何做好項目收尾工作
在項目完成后,除了慶祝外,還要進行項目后評價,寫總結報告。
6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項目管理的流程也在不斷變化,以期更加有效,因此項目經理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職業。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管理;集成化;管理模式
目前的建筑領域發展態勢不可抵擋,相關工程的規模也是越來越大。這就要求對其管理的能力有所提高,這也就是的我們更加清楚一點,我們需要順應發展趨勢,了解建筑工程的發展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強大建筑工程項目行業。
1建筑工程項目中管理集成化的主要內容
2.1項目進展階段的集成――項目全壽命期管理
全壽命期是指建設工程項目的決策和項目的建設實施以及其維護運行三個過程。一般全壽命期的管理是將這三個在過去相對分離的過程通過集成的思維全方位的角度進行合成。通常是在目標、組織和手段這三個方面進行。構建一個集成化的系統包括建設工程項目策劃的決定,它的實施以及運行和維護。這種集成化的思路可以將項目的性能進行提高加強,同時達到全壽命周期目的。
項目全壽命期管理的主要內容:
(1)目標系統。指在建設工程項目全壽命期的目標。包括基本目標和其他目標?;灸繕司褪墙ㄔO目標(施工質量、時間、投資)和運行工程項目需要支出部分的目標,比如服務的質量和運行項目的開銷等。其他目標有諸多小類,包括建設工程項目的獲利方滿意度;建設損耗對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破壞和消耗程度;所在地建設可持續發展性。總而言之,在其全壽命期的目標系統要關注整體,把功能、支出成本、耗時以及整體環境各方面因素相結合。保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 2 )組織系統。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組織體系,不但包括主要參與方項目全壽命期管理組織的所有融合,同時也還有參與建設工程項目業主和相關方面的關系。前一方面應當考慮的因素有:①項目的規劃以及決議,運行維護等不同的過程。以及以上各個過程之間的管理界面是否協調。而后一方面者應考慮從傳統意義上的建筑工程單位間合作方式向靈活的合作模式發展。項目負責人作為靈活合作的盟主,與其他合作成員員之間應當相互信任,把以信任作為最基本的原則,而簽訂的合同作為具有法律效應的依據。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從而達到組織集成的目的。建設項目合作成員的共同目標是項目增值,這個目標實現了,各方的利益甚至是最大的利益也就達到了。
( 3 )信息系統。這是一個對建設項目工程全壽命期集成化進行管理的系統。信息系統使項目的計劃決議、項目的實行以及項目的運行和維護過程中的各成員能夠一起了解信息和動態。也就是為成員提供了虛擬的交流平臺。信息系統是一個借助計算機并利用信息處理相關技術,項目全壽命期這段時間里處理信息,為建設工程項目成員提供服務,幫助他們進行計劃和決議。其中項目主要負責人應該在項目的全壽命期管理集成化信息系統的中流砥柱。
2.2項目管理目標的集成――項目全要素成本管理
( 1 )項目工期成本。在建設工程項目中,實施建造的支出包括直接的支出成本以及間接支出成本。前者與工期的長度成反比而后者相反。在分析建設工程項目的總體建設成本期間需要加入其他因素,如工作時間的改變引起的損耗和收益。其中包含效益的增加值和經濟的時間價值等。但是建設工程項目實施的進度不同,他們對應的施工時間和投入也就會變化。要想掌控住投入的資金,就需要相關人員設定多種工期安排方案,并從中挑選建設工程項目投入相對最低的那一個。
( 2 )工程項目質量成本。工程項目質量成本即在設計工程項目,到施工再到使用著一系列過程中要符合之前擬定的要求需要投入的資金加上再沒有完成規定的要求而損失的費用。包含有控制投入、損耗投入和特殊狀況下的外部質量投入。
( 3)項目的社會成本。經濟全球化態勢已經愈演愈烈,跨國公司也是日益增多。這些對世界的影響也逐漸加大。企業社會責任運動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國際趨勢。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獲得利潤,維護他們股東利益時,也要擔當起對相關人員如員工業主等更大范圍的社會責任。要擔起社會責任,那要投入的建設工程項目資金就會增加。雖然這些投入在工程量報表中顯示,但是一般在建設工程項目的招標表單中體現一些。提到了社會成本,就要引起項目承包的公司注意,在提供價位時應當要依據其文件加入射虎成本的考慮再給出合理價格。
2.3項目組織管理體系的集成――全面綜合管理
全面綜合管理是指企業在相關行業領域中重點考慮質量,環境,行業安全和健康,以全面質量管理為基準,參照國際管理標準,加入其他管理要求,整合ISO9000, 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 OHSM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卓越績效管理原則,通過建立綜合管理體系,完善綜合管理,達到客戶滿意,使員工以及有關成員獲得利益進而實現長期發展的方式。
3企業應對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集成化的策略
3.1項目管理中實行定量管理
由于項目管理模式趨于信息模式,使得項目管理的方法和發展形成了集成化管理的形式。為了進一步使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在量上得以確定,并且有科學依據,在其管理中才開始進行定量。并且建立對應的數據庫以便管理數據、儲備相關的信息。利用這些信息,可以對給管理方式的運行提供相對準確的數據,也能夠為工程項目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3.2規劃并統一項目新型管理平臺
因為在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集成,信息化等管理形式的產生,為諸多部門提供軟件支持,這些部門利用軟件對建設工程項目進行管理和工程的安排。要獲得最佳效果,就需要將建設工程項目的管理軟件綜合起來,各部門信息相結合處理,采用統一的接口進出系統。采用這種處理方式,確保信息的整體完整一致。同時也使得負責人和相關人員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建設工程項目進度。
3.3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實行全壽命期管理方式
在適當的項目管理的條件下,可以考慮重新組合或是相互合作的方式承包建設工程。如果有可能還可以加大承包范圍。在中國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工程設計中,企業的工程設計在實際實施中已經展現出了成效。有過競爭力更加強的話,能夠供給創新建設工程項目更好的途徑,在其中對相關單位進行多位一體的方式管控。同時為業主提供幫助,以及解決建設工程上遇到的問題等服務
3.4在項目管理中實行綜合管理和整治
傳統的管理模式通常是施工項目目標梯度管理,這種方式阻礙了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方法的改進思維,導致現在中國的相關工作還沒有出現一種合乎現狀的科學的管理方案。因此,在項目管理工作中應當進行整體管理方式,成立一種能夠對企業額度進行確定的系統,將建設工程的投標價與建設組織規劃相結合,從而形成全方位的投入管理。這樣在管理中各方才能夠重視工程質量和安全健康。
總而言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整合,雖然能夠保持不斷的發展和創新,但是還是不夠的,我們需要不斷完善的項目管理和創新管理和新模式并付諸實踐為建設項目的綜合管理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劉伊生.工程項目管理呈現出國際化、集成化、信息化發展趨勢 [J]. 建筑. 2012. (03).
關鍵詞:栗果;霉爛原因;防治方法
お
1 引言
栗子果實稱為干果,一般認為栗子果比其它水果耐貯藏運輸,但實際上并非如此。栗子果實怕干、怕濕、怕熱、怕凍,由于不能像其它干果那樣曬干出售,因此在貯藏運輸期間,常因方法不當引起大量霉爛,引起栗子貯藏運輸期間霉爛原因很復雜,本文在此進行詳細論述。
2 影響栗子霉爛的原因分析
2.1 貯藏運輸期間的生理變化
一般種子成熟后都需要干燥,而后進入休眠狀態。干燥的種子呼吸微弱,呼吸作用處于很低的水平,在種子萌發前再吸水膨脹,生理活動轉為活躍。但是栗子在風干前期并不進入休眠狀態,反而呼吸作用旺盛,栗果中的淀粉迅速轉變為糖。隨著失水,呼吸作用也漸漸降低,最后失去生命力,以致于在有水分、溫度和空氣的條件下不能萌發而迅速霉爛。
2.2 不適當的采收對貯藏的影響
栗子和其它干果不一樣,不耐干,如采收不及時,引起風干或半風干,貯藏過程中即發生霉爛。栗子落地幾天后沒能及時采收則會導致大量失水,這種栗子再在濕砂中或麻袋保濕條件下貯藏,出現再吸水現象,一個月內則會產生腐爛。
2. 不成熟栗子引起的腐爛
采收不及時引起風干后導致栗果腐爛,但采收用打栗苞方法常常由于栗苞過青,栗果不成熟,引起堅果霉爛。采用一次全部打落的方法,操作方便,這在嫁接繁殖地同一品種成熟期比較一致,尚可采用。對于實生繁殖,由于幾乎每一株樹成熟期都不一樣,采用一次性打法,很多樹還不到采收期就打落下來。就同一株樹其栗苞間的成熟度也有很大差異。當一部分發黃時,還有相當部分還是青苞,這些青苞中的堅果沒有完全成熟,沒有充分成熟的堅果含水量很高,要比成熟的堅果含水量多10%左右,果皮的角質化差容易碰傷,引起病菌侵入。同時栗苞不易裂開,堆放時間長,剝取栗果時也容易傷果皮,這種栗子內部組織柔嫩,極易腐爛。
2.4 不適當的貯藏方法引起堅果霉爛
栗果霉爛大多數集中在采收后一個月內,這段時間氣溫較高,尤其是早熟栗子,成熟期氣溫高達20~25℃左右,這時候栗果處于休眠的準備階段,生理活動比較強烈,如果遇到高溫、高濕、通風不良或嚴重失水都會引起霉爛。
2.4.1 貯藏溫度過高
(1)打栗苞時堆放數量太多,堆層厚度太大。這時栗苞還處于生活狀態,呼吸作用很旺盛而引起發熱,據測量,堆積高度每增加1m,溫度會相應增加10℃,當栗苞堆中間的溫度達到50~60℃,會導致栗果胚組織死亡,蛋白質變性引起霉爛。
(2)栗果貯藏時,沒有用濕沙等混拌,而是直接將栗子集中埋在坑中或在大容器中存放,由于栗果在早期呼吸作用旺盛,釋放大量熱量,加上早期氣溫高和不通風,引起栗果霉爛。
2.4.2 濕度和通風
剛采收的栗果含水分過大,剛剛從栗苞取出的栗果不經風干,立即在高溫條件下貯藏,也容易引起栗果霉爛。在貯藏過種中需要保持濕度,但也要注意通氣。通氣不良也能引起發熱霉爛。
2.4. 運輸貯藏過程中失水
栗果失水50%以上即失去生理活性,且容易腐爛。這方面和核桃、榛子等干果及一些作物不同,核桃必須涼干后才能貯藏,播種前吸水膨脹后即可能正常萌發,而栗子則不同,失水后即失去生命力,再吸水則發生霉爛。因此栗果無論在采收、貯藏和運輸期間均不能失水,一般在貯藏過程中不容易失水,但在運輸過程中卻極易失水,因此長途運輸包裝物內應襯有塑料薄膜。
2.5 病蟲害引起的爛果
因為有栗實象鼻蟲、栗實蛾等害蟲的為害,在栗果成熟季節,被害蟲咬破果皮或蛀入果實內,引起病菌侵入或腐生菌的生長,導致栗果霉爛??梢哉f貯藏期間堅果內生理變化是腐爛的內在原因,而病菌侵入是引起腐爛的直接原因。
栗果貯運期間霉爛的防治方法
.1 及時撿栗子與打成熟栗苞相結合
在栗樹上有一半以上栗苞發黃開裂時采收最為合適,這時總有少數栗子落地,可以在早晨及時揀1~2遍。等到樹上多數栗苞黃熟時再一次打落采收,這樣栗果成熟度高,便于貯藏。
.2 堆放栗苞方法
要選擇陰涼地勢較高的地方,堆積高度不超過1m,為了防止發熱,不要將栗苞壓緊,同時,防止太陽直曬,上面要蓋些桔稞雜草等物,起到降溫保濕作用。在濕度適宜和溫度適宜情況下還能起到后熟作用,使栗苞中的營養轉到堅果中去。7d后栗子的果皮顏色由淡變深,角質化提高。這種栗子和同一株樹上自然開裂的栗子相比品質差異不顯著,貯藏2個月后也不易發生霉爛。
. 冷庫貯藏和沙藏
大量貯藏栗果,目前均采用冷庫貯藏,其優點是貯藏時間長、爛果少,冷庫貯藏的溫度要控制在0~2℃,相對濕度在90%左右。而沙藏是栗產區主要采用的方法。
.4 藥物熏蒸殺蟲
在栗實象鼻蟲、栗實蛾危害嚴重的地區,栗子采收后都要集中熏蒸殺蟲,此法簡單易行,經濟有效。對栗子的品質、風味、外觀及發芽力均沒有損害。根據栗子的數量,可分別用熏蒸室、熏蒸箱、壇甕之類,以封閉不漏氣均可,數量大可用小房間為宜。
用O2熏蒸比較安全可靠,用量以00~500g/m為宜,氣溫高時用藥量可少些,氣溫低時要多些。O2原為液體,可揮發氣體,它比空氣重。在熏蒸時可將O2倒入表面積大的淺器皿內,放在堆放栗子的上面,經氣化后有效成份下沉。為了易于氣化,藥液可多裝幾個器皿,置于房間不同地方,可使全部氣化后均勻擴散到每個角落。O2是易燃氣體,熏蒸時切記勿近火源,以免發生火災。倒入O2后立即關門,并將門密封起來。一般24h后即可將門窗打開,等氣體擴散后即可取出栗子,這樣即可殺死全部害蟲。
お
參考文獻:
周翠英,張洪路.板栗貯藏及加工技術.河北果樹,2009(2):61~62.
關鍵詞:項目管理 高校 教學方法
一、引言
美國學者大衛?柯利蘭德曾說:“在應付全球化的市場變動中,戰略管理和項目管理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1]可見,掌握項目管理對于社會的發展是多么的重要。既然項目管理在當今社會中的作用可見一斑,那么,我們可否將這一重要的管理方法應用于高校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改革中,用先進的方式為教學服務?本文將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給出項目管理方式在教學方法創新中的應用思考。
二、項目管理式教學方式探討
項目式教學法是教育界近年來積極嘗試和推崇的教學方法,它通過獲得信息、制定計劃、決策、實施計劃、檢查評價和寫報告等六個階段的教學過程,實現一個完整的項目事件,并以此為教學手段,實施課程教學。項目式教學法是對傳統的四步教學法,即“教師講解知識、學生獲得信息、教師示范操作、學生模仿的”一種顛覆性的挑戰。項目管理式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教學方式所存在的弊端,它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創造力、主動性,使學生從課堂上的被動者變成主動者,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為什么一門課程可以作為一個項目來進行管理呢?主要是因為課程具有項目所具備的一些特點。根據項目的特性,任何一門課程也都具有目的性、獨特性、一次性和制約性(如下表),因此完全可以將一門課程看做一個“項目”。
既然如此,對于課程的講授我們也可以按照項目來進行管理。作為課程這一特殊的項目來講,應用項目管理方式進行管理,讓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主動的講授者,但這并不說明教師的工作變得輕松了,而是更加繁重了??梢哉f,項目管理式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否成功關鍵要看教師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如何,如果作用發揮不好,將會導致這門課程學習的失敗,所以,教師一定要將其在項目管理式教學方法中的角色定位好。在這樣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中,教師擔任著項目的策劃者、指導者、監督者、評判者等多重角色,而且要求教師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要相當熟練,與其相關的知識面也要比較廣,這樣才能擔當起其應該擔當的角色,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給學生以很好的指導,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其應該掌握的知識,了解相關知識的發展趨勢。
項目管理式教學方式對教師更是一種挑戰。針對一門具體的課程,在該課程的第一節課上,教師應對該門課程做一個綜合性的介紹,使學生了解該門課程的總體概況,明確課程的目標,主要涉及到哪些內容。簡單地說,就是要學生明確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將會解決哪些問題。進度(S)、成本(C)、質量(Q)――項目的三個主要目標,在一門課程的學習上同樣存在,在課程上應將質量排在第一位,可以說,高質量是每門課程追求的最高目標,即學生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真正掌握所學的東西,將其變成自己的財富。當然,高質量的追求要在進度和成本這兩個目標的約束下進行,追求滿足約束條件下的最優解。一般來講,質量會隨著進度的加快而下降,隨著成本的上升而提高,所以,在進度和成本的雙重約束下,質量的最優狀態點為Q*,對應的合理進度和成本為S*和C*(如下圖)。在課堂上所追求的Q*就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變成自己的財富,S*為每門課程所需的教學課時,C*為學生對該門課程所有的投入。
課程目標分析圖
明確了課程的目標之后,就開始針對該門課程進行進度計劃的管理了,同樣可以按照項目進度計劃管理的過程來進行。根據課程主要涉及的章節及內容,教師要擔當起項目經理的職責,將學生按組分配成多個項目團隊,形成若干個分項目,給每個團隊布置相應的任務,然后,各項目團隊根據自己的工作任務進行計劃的制定、實施。教師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充分發揮其職責,給學生以正確的指導,幫助實現課程的總目標。
課程進度計劃過程圖
在這樣一種項目管理式教學模式下進行進行教學,教師這個項目經理的角色相當重要,可以說,課程成功與否關鍵就看這個特殊項目經理的作用發揮得如何。教師在這個特殊項目上擔當著總指揮的作用,領導著若干個分項目,并協調分項目的項目經理(小組長)的工作,使他們能夠承擔起各自的工作職責,為該項目團隊的成員正確地分工,各司其職,為完成項目團隊的目標共同努力,并將看似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各分項目(各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項目團隊組織結構圖
通過這樣一種項目管理式的教學方式來完成一門課程的講授,將會使學生發揮其更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主動搜集者,在這樣一個特殊項目上,每個同學都必須發揮自己的特長,為項目目標的實現盡自己的能力,避免“搭便車”的現象。同時加之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將進一步加深,并能夠了解相關學科的前沿,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為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三、總結
項目管理式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一些弊病,值得引起廣大高校教師的重視。但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是完美的,它會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而不斷地發展變化,所以,在項目管理式教學方法的應用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對其進行優化。
項目管理式教學方法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的要求都比較高,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課程和學生都適合應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真正發揮出項目管理式教學方式的優勢。對于項目管理專業的學生,這種教學方式應該是更容易實施的,因為這個專業的學生本來對相應的項目管理知識就比較了解,而且,采取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還在課堂上就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了項目管理知識的具體應用,不僅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能夠幫助該專業的學生深入理解專業知識,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參考文獻
1、沈志漁.《項目管理――理論、實務、案例》[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
2、盧永琴、熊偉.《工程項目管理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8(4)。
[關鍵詞] 水處理緩蝕劑,成膜機理,發展方向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We classified the Water Treatment Corrosion Inhibitor from different angles,elaborated the film formation mechanism;and analyz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Water Treatment Corrosion Inhibitor.
Key words:Water Treatment Corrosion Inhibitor;Formation mechanism,;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圖分類號:[F28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正文: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工業生產運行的命脈,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活動的擴大,工業用水需求快速增長,現有水資源供需矛盾愈顯緊張,水資源危機和水污染已成為世界上一個日益受關注的問題。在城市用水中,工業用水約占80%左右,而冷卻水占工業用水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節約冷卻水用量是節約用水的首要任務。而節約用水主要方法是冷卻水的循環利用,這樣水的濃縮倍數就會提高,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水垢的生成、設備的腐蝕、微生物的滋生等,因此在循環冷卻水處理過程中我們用到的最主要的藥劑之一就是緩蝕劑。
1 水處理緩蝕劑的定義及分類:
(1)定義
以適當的濃度和形式存在于水溶液時,可以防止或減緩材料腐蝕的化學物質或復合物,因此緩蝕劑也可以稱為腐蝕抑制劑。它的用量很小(0.1%~1%),但效果顯著。這種保護金屬的方法稱緩蝕劑保護。在工業循環冷卻水系統中使用的緩蝕劑,應具有高效、低毒、用量少、使用方便、價格適中等特點。
(2) 水處理緩蝕劑的分類:
根據化合物的組成和性質不同,緩蝕劑可分為無機緩蝕劑、有機緩蝕劑及聚合類緩蝕劑,如圖1:
圖1 緩蝕劑按化合物組成分類
根據緩蝕劑反應發生電極反應類型分為陽極緩蝕劑、陰極緩蝕劑及雙極緩蝕劑,
如圖2:
圖2 緩蝕劑按電極反應類型分類
根據緩蝕劑在金屬表面所形成的保護膜的成膜機理,緩蝕劑又可以分為氧化膜型、沉淀膜型和吸附膜型緩蝕劑,如圖3
圖3 緩蝕劑按成膜機理分類
2 緩蝕劑成膜機理及特性:
3.1 鈍化膜型緩蝕劑
此類緩蝕劑均為氧化劑,它氧化金屬表面生成一層連續致密的含有γ-Fe2O3的具有抗腐蝕作用的鈍化薄膜,典型的是鉻酸鹽、亞硝酸鹽。鉻酸鹽和亞硝酸鹽都是強氧化劑,無需水中溶解氧的幫助即能與金屬反應,在金屬表面陽極區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沉積覆蓋在陽極上形成保護膜,以鉻酸鹽為例,它在陽極反應形成Cr(OH)3和Fe(OH)3,脫水后成為CrO3和Fe2O3的混合物(主要是γ-Fe2O3)在陽極構成保護膜。但由于二者的毒性現已基本不用,只有亞硝酸鹽還用于密閉循環冷卻水中。取而代之的是鉬酸鹽、鎢酸鹽和鎢雜多酸。該類緩蝕劑用量往往較大,因為如果加入量不夠,不足以使陽極全部鈍化,則腐蝕會集中在未鈍化完全的部位進行,從而引起危險的點蝕。
3.2 吸附膜型緩蝕劑
該類均為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中同時含有吸附基和疏水基,吸附基如―OH、―NH2、NH、N和―COOH,在金屬表面定向吸附后,疏水基如烷基、苯基等在形成一層屏蔽或阻擋層,將金屬表面與金屬離子及溶解氧隔離,抑制了金屬腐蝕。牛脂胺、十六烷胺和十八烷胺等這些被稱作“膜胺”的胺類,就是水處理中常見的吸附膜型緩蝕劑。巰基苯并噻唑、苯并三唑和甲基苯并三唑這些唑類,是有色金屬(尤其是銅)的理想緩蝕劑。它們雖然與銅金屬本身作用成膜,但與上述典型的氧化膜型緩蝕劑不同,不是通過氧化,而是通過與金屬表面的銅離子形成絡合物,以化學吸附成膜的。當金屬表面為清潔或活性狀態時,此類緩蝕劑能形成緩蝕效果令人滿意的吸附膜。當金屬表面清潔而呈現活性時,吸附膜表現出很好的防蝕效果,但如果金屬表面有腐蝕產物覆著或有沉積物,就不能提供適宜的條件形成防蝕膜。
3.3 沉淀膜型緩蝕劑
沉淀膜型緩蝕劑能與介質中的離子反應,在金屬表面形成沉淀膜。雖然沉淀膜的厚度比鈍化膜厚,但致密性、附著力較差,所以緩蝕效果不如鈍化膜,但由于該類緩蝕劑用量小且價格便宜,其應用與研究尤其是含磷緩蝕劑的研究與應用最為活躍。
3.3.1 硅酸鹽
作為緩蝕劑,其最大的優點是操作容易、沒有危險、無毒、無害、價格低廉,但該類物質存在易于成垢、成垢后不易清除的缺點,且緩蝕效果不夠理想,所以硅系緩蝕劑目前只在少數廠使用,還沒有使用在濃縮倍數高或換熱器熱強度高的裝置中。
3.3.2 聚磷酸鹽
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最經濟的緩蝕劑,常用的是六偏磷酸鈉、三聚磷酸鈉。該類緩蝕劑用量小、成本低、無毒,并有阻垢功能。 該類物質需要有一定的溶解氧,且有Ca2+、Zn2+等離子共存時可提高其緩蝕性能。聚磷酸鹽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易于水解,水解后緩蝕性能下降,易形成Ca3(PO4)2垢且難以去除。再者其水解產物作為微生物的營養源,促進了循環水的菌藻的滋生,對環境也會造成富營養化污染。
3.3.3 有機膦酸鹽
與聚磷酸鹽在許多方面相似,但抗水解性能大大優于聚磷酸鹽,從而避免了聚磷酸鹽使用的缺點,所以70~80年代以來發展極為迅速,已先后開發出氨基三甲叉膦酸(ATMP)、羥基乙叉二膦酸(HEDP)、乙二胺四甲叉瞵酸(EDTMP)、二亞乙基三胺五亞甲基膦酸(DTPMP)、2-膦酸基丁烷-1,2,4-三羧酸(PBTCA)等系列產品。該類產品已逐漸取代了聚磷酸鹽。
3.3.4 鋅鹽
它主要靠Zn2+離子起緩蝕作用,其成膜比較迅速,它在陰極部位產生Zn(OH)2沉淀,起保護膜的作用。鋅鹽與其他緩蝕劑復合使用可起增效作用,在有正磷酸鹽存在時,則有Zn3(PO4)2或(Zn,Fe)3(PO4)2沉淀出來并緊緊粘附于金屬表面,緩蝕效果更好。
3 緩蝕劑的發展方向
水處理緩蝕劑從最初的鉻酸鹽、聚磷酸鹽到有機膦酸鹽;從高磷、含金屬的配方到低磷、全有機配方;從單一的鉻系、磷系配方到鉬系、鎢系、硅系、全有機系等配方,顯示出水處理緩蝕劑正朝著多品種、高效率、低毒性等方向發展。同時由于以上各種系列緩蝕劑自身存在的缺陷,使它的應用受到了限制,為了獲得好的緩蝕效果,利用協同效應原理,國內外已廣泛采用復合水處理緩蝕劑來控制設備的腐蝕。復合水處理藥劑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別:
鉻酸鹽系主要成分:鉻酸鹽、鋅鹽、有機磷酸鹽、聚磷酸鹽;
(2)聚磷酸鹽系主要成分:聚磷酸鹽、鋅鹽、有機磷酸鹽、疏基苯并噻唑;
(3)鋅鹽系主要成分:鋅鹽、有機磷酸鹽、膦羧酸、多元醇酸脂、丹寧;
關鍵詞: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應用技術;發展趨勢
1繼電保護技術與裝置的發展現狀
繼電保護裝置與技術主要經歷了四個重要的發展階段。發展階段一,機電式的發展,主要是在建國初期,剛剛體會到電力系統的優越性,所以開始時期的繼電保護技術和設備都是抄襲與借鑒的,以此慢慢改革,創新,組建系統,在這個時期最為優秀的是相應的機電式繼電保護裝置。發展階段二,晶體管的保護階段,這一時期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得到了十足的發展,以前僅存于國外的各種技術,隨著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使我國擁有了自主知識技術,從而擺脫了只能靠進口的時代,積極的研發自主產品,是繼電保護技術與裝置全國產的重要時期。發展階段三,集成電路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中,還在努力提升的我國科技水平,導致很多工作并不是十分完善,導致的電力系統中的不良影響成為了最需要解決的。晶體管技術上的重要創新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大力支持與推廣。發展階段四,計算機的繼電保護時期,經濟與科學技術的提升在經濟發展的大力支持下展現出巨大的跳躍,所以更加體現了計算機對于繼電保護裝置的作用。在這科技技術的推動中,我國的繼電保護技術絲毫不遜色于世界的所有國家,并且給電力系統提供了更加安全的運行基礎,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具體應用特點
2.1選擇性
最大程度的給予電力系統穩定的運行,繼電保護裝置會在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自動判斷出位置,選擇性的切斷故障地點最直接的斷路器,以保障其他功能正常運行,不會全部癱瘓。
2.2靈敏性
繼電保護裝置的靈敏度體現在,保護范圍內一旦發生故障,繼電保護裝置會自動保護,但是當故障出現在保護范圍外時,保護裝置的錯誤保護措施是不會出現的,繼電保護裝置的靈敏度,精準度得到了充分展現。
2.3快速性
可以在沒有及時處理電力系統某個部位的故障時,最快的時間里反應,把故障點定位,切斷故障范圍,保護整體系統不會大面積癱瘓,把對其余設備的破壞降到最低。并為下次運行贏得寶貴時間。
2.4準確性
繼電保護裝置的準確性的重要依據是選型,安裝,調試必須全部達到其需求的質量標準,這樣才能在電力系統出現故障的時候,準確的做出判斷,及時的反應故障位置。
3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的發展趨勢
3.1繼電保護的網絡化
繼電保護系統的網絡化是最快速的數據通信方式,可以使得每一個被保護單元都可以共享整個系統的數據,可以維護整個系統的穩定運行,可以使保護單元與重合閘設備保證協調的反應。現今的繼電保護設備也只能是差動保護、縱聯保護和反饋被保護單位的電流量,作用也只是隔離故障元件,降低整體的損失。
3.2保護、控制、測量以及數據通信一體化
在科學和技術的進一步創新下,現有繼電保護技術的背景下,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現今工作的需要,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下,可以有效地促進繼電保護技術的發展。所以它應該朝著進一步整合統籌的方向發展,不斷提高完善繼電保護裝置的功能。該繼電保護裝置的功能是,可以進一步實現對操作有效的集成,可以對電力系統進行更有效、更為精準的控制,更為安全的保護信息,這是一個重要的保證。從性質上分析,繼電保護技術和設備的集成是一種智能終端系統,該終端系統是形成與維護現今的各種現代技術,總和他們的性能,在現實中顯示出其優越的性能。是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當微機繼電保護、網絡信息保護,已成為很多高性能計算機的功能,它所能獲得的所有信息和數據,有關的電力系統運行的故障,都可以通過網絡傳輸到網絡控制中心。因此,保護裝置不僅可以做好繼電保護工作,而且還可以在正常運行中進行測試、控制和數據通信。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并逐漸實現,它必定可以帶來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3繼電保護的智能化
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在中國經濟增長的過程中,顯示出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趨勢,表明其在各個行業的重要價值,這也使得繼電保護技術表現出了必須智能化的特點,在現實生活中,智能產品是十分常見的,經常聽到的是遺傳算法和哪個專家系統等詞匯,說明智能的發展已經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繼電保護技術和繼電保護設備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電力系統更加安全和穩定,并會充分總結分析電力系統中可能出現的故障,并智能的判斷它,并找出在可預見范圍內的故障原因,從而促進中國的電力事業以及相關行業的穩定發展。利用非線性映射構造的神經網絡修復,在過去的許多非線性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必將在繼電保護領域中得以實施,以更好地解決電力系統面臨的問題。
3.4繼電保護的普及化
現今繼電保護技術在網絡一體化的背景下,充分的發揮了它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被廣泛的應用于農村電力系統的保護上。使得農村電力系統有效的避免了因線路過長,供電面積太大等原因造成的,出現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控制,破壞程度變大的現狀。農村智能電表更加的方便管理,還可以網上充值,查詢余額,極大方便了廣大農村群眾的生活。
4結論
電力系統的快速發展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繼電保護技術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其逐步向計算機和網絡化方向發展。受到傳統觀念的制約,使我國電力系統運行和發展中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在電力系統中對繼電保護技術進行科學、合理應用,能將人們日常用電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降到最低,使電力系統更加安全、穩定,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用電服務,提高人們的日常用電質量。在電力系統運行中,一旦處于被保護狀態的電力系統元件發生故障,則繼電保護裝置會立即對其附近的斷路器發出跳閘命令,及時在電力系統中對故障元件進行中斷,解決電力元件損壞問題,保障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參考文獻:
[1]閆坤,趙磊,寇軍.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應用現狀分析[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24):234.
[2]張珂.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應用現狀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2):44-45.
關鍵詞:圖像增強 粗集理論 均值濾波
中圖分類號:TN92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5)11-0000-00
1引言
圖像增強的目的是要改善圖像的視覺效果,是一種基本的圖像預處理手段,通過增強圖像中的重要信息來改善圖像的視覺效果,針對給定圖像的應用場合,有目的地強調圖像的局部或整體特性,將原來一些不清晰的圖像變得清晰或強調一些感興趣的特征,擴大了圖像中不同物體特征之間的差別,抑制了一些不感興趣的特征達到改善圖像質量、豐富信息量,加強了圖像判讀和識別效果,滿足圖像在某些特殊分析中的需要。
圖像增強可以有效改善原始圖像的視覺效果同時可以對原始圖像進行某種程度的濾噪。為計算機的后續處理提供了方便,其實質是有目的的抑制了圖像中一些次要信息而加強了圖像中某些重要信息。但是由于圖像信息本身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和圖像存在的復雜性,在處理過程中在各個不同層次都有可能會出現不確定性問題,將粗粗集理論應用于圖像的分析和理解,在有些場合比傳統計算的方法(即使用一些精確、固定和不變的算法表達和解決問題的相關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近年來許多學者提出了用粗糙集理論用于研究不確定性問題,它不僅為智能信息處理提供了一種新的處理技術,同時也為信息科學和認知科學提供了一種新的科學邏輯和研究方法。近年來有些學者已將粗集理論用于圖像處理相關方面的研究、分析。粗集理論作為一種新的計算方法(新計算方法的指導思想就是利用現有規則所允許的不確定性和部分真實性,以得到便于處理、魯棒性和成本都較低的一種解決方案)與遺傳算法、神經網絡等方法一樣,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智能信息處理技術。本文首先把圖像看成是一個知識系統,根據粗集方法,基于其不可分辨關系,分割成不同的區域,提出了一種基于粗糙集理論的圖像增強方法,獲得了良好的增強處理效果。
2基于粗集理論的圖像增強方法
利用粗集理論中不可分辨關系和近似空間等相關概念,首先把待處理圖像定義為一個近似空間,則該近似空間存在一個等價關系,同時在待處理圖像I中定義一個粗近似集為。
待處理圖像的可移動窗為(),中心像素灰度值為,可以將該處理窗分成4個一維子窗口,分別為水平、垂直、和水平分別成45度和135度的四個子窗口如圖1所示。
圖1子窗口示意圖
我們可以分別定義待處理圖像的每個可移動窗中子窗口上的等價關系為:
(3)
其中是中心像素的灰度值,是第個子窗口,是待處理圖像可移動子窗中的一個預定的等價誤差類。則用表示子窗口內一定不存在灰度突變,用表示子窗口內可能存在灰度突變。于是可以定義在每一子窗口中滿足這一等價關系的像元數目為,同時定義近似精度在每一個子窗口內:
(4)
其中集合的元素數目用表示。
我們同時再用來定義待處理圖像的可移動子窗口的均值:
(5)
這樣對原始圖像通過粗集處理后可以得到一個新的線性加權圖像(即增強后的圖像為:
(6)
其中是圖像的第個像素的灰度值,圖像可移動窗中第k個子窗口的均值用表示,可移動窗中第k個子窗口的均值近似精度用表示,參數用來控制原始圖像和粗集處理后的圖像之間的平衡,一般取值大于1。
3實驗結果
通過利用上述粗集處理,根據灰度相似性利用粗集中不可分辨關系對待處理圖像進行了劃分,待處理圖像的處理窗內水平、垂直、45度和135度的4個一維子窗口4個不同方向子窗口劃分得到四個相應的粗集及其近似精度,然后通過近似精度加權求得子窗口的均值加權和,并以此均值加權和代替待處理窗的中心像元的灰度值,以達到增強圖像、平滑噪聲的效果。由于采用了四個不同方向上的一維子窗口,并通過四個子窗口的近似精度加權求和,使得灰度相似方向上的子窗口均值對增強結果貢獻相對較大, 達到抑制了噪聲的同時使得圖像邊緣也得到了保護和加強。
參考文獻
[1]張朝全,周紹景.梁穎.基于粗集與FCM的快速圖像分割改進方法[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15,03:60-64.
[2]陳德剛.模糊粗糙集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11.
關鍵詞:證據合成;沖突;權重;相關系數;相關距離
中圖分類號:TP27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36199.2017.01.007
1引言
DempsterShafer理論也稱為信度函數或證據理論,通常簡稱為DS理論。DempsterShafer(D-S)理論作為不確定知識信息融合中的推理方法之一,較之其它方法,由于在問題的未知性和不確定性把握優勢,在模式識別、信息融合和決策分析等領域[1-3]得到廣泛應用。Zadeh 發現DS的標準化過程導致推理出現悖論結果[4],因此如何解決沖突證據的合成,成為DS理論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還沒有可以接受的通用解決方案,許多學者針對高沖突證據信息融合提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5-8]。目前高沖突證據合成解決方案通常分為兩類:引入新的組合規則;對證據進行預處理后再進行融合。
本文結合證據預處理和新組合規則的方法,解決沖突證據合成問題。文章首先構建證據向量,通過相關系數與相關距離得到證據距離,利用證據距離計算證據權重,并對證據向量進行預處理,解決沖突證據問題,再進一步利用改進的組合規則對新的證據進行合成。
2證據理論
DS理論滿換律和結合律,具有良好的數學特性,可方便用于多個證據合成[9]。DS證據組合規則定義如公式1所示。
m(A)=11-k∑∩Aj=A∏1≤i≤Nmi(Ai)forA≠Φm(Φ)=0(1)
其中,m(A) 為事件A 的概率權值,表示事件A 的支持程度,A也可Q為焦元。k 為沖突因子,表示證據間的沖突或其耦合程度。
k=∑∩Aj=Φ∏1≤i≤Nmi(Ai)(2)
k 是平衡系數,用來衡量各證據間沖突程度。k為1,則不能使用合成規則。k 1 ,表示高沖突證據,DS合成規則的正則化處理,會出現與推理相違悖的結果。
例有三組證據,概率分布為:
E1:m1(A)=0.95,m1(B)= 0.01,m1(C) = 0.04;
E2: m2(A)=0, m1(B)= 0.01, m1(C) = 0.99;
E3: m3(A)=0.9, m1(B)= 0, m1(C) = 0.1。
DS的合成結果為:
k=0.999, m(A)=0,m(B)= 0,m(C) = 1.
證據E1和E3高概率支持命題A,但證據E2對命題A的支持度為零,導致合成結果對命題A的可信度為0,而從命題推理結果來看,命題A應該是正確結果,合成結果卻支持命題C,沖突證據使得傳統DS合成規則失效。一個支持度極低的焦元卻在組合后, 獲得最大的支持度,計算結果有悖常理。DS合成規則對所有的證據分配相同的權重,合成結果是高支持度命題。
2改進合成理論
沖突是指兩個焦元的交集為空,DS合成規則中為了保持歸一性,放棄了沖突信息,對所有證據分配相同的權重。如何提取沖突信息并加入組合規則,是解決沖突合成的根本。實際應用中,不是所有信息都是可靠的,可以對高可靠性證據賦予較大的權重,對于可靠性低的證據賦予較低權重,是高沖突證據合成中證據預處理的核心。然而,如何判斷證據的可靠性,如何合理分配權重是算法要解決。
計算技術與自動化2017年3月
第36卷第1期魏永超:基于相關系數與相關距離的證據合成方法
2.1相關系數
相關系數是衡量隨機量a與b相關程度的一種方法,相關系數的定義如公式3。
綜合實例分析,本文算法可以很好地合成沖突證據和正常證據,合成結果合理。沖突證據合成中,本文算法效果最優,孫全算法其次,其它算法無法合成出正確結果。正常證據合成中,傳統DS算法具有最好的結果,本文算法其次,Yager算法最差。綜合性能,本文最優,且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4結束語
多源信息融合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對著信息來源的增多,證據間的沖突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傳統DS合成無法合成沖突證據的問題,提出了證據預處理與新合成規則的方法。算法利用相關系數與相關距離構建證據向量距離,并轉換為證據權重后對證據概率進行重新分配,降低了證據沖突程度,并利用新的合成規則完成了最終合成。數據合成實驗證明算法可以很好解決沖突證據合成問題,并提高合成結果的合理性與魯棒性,得到理想的決策,符合實際應用。
參考文獻
[1]YANG J B,SINGH M G.An evidential reasoning approach for multipleattributed decision making wit h uncertainty [J]. IEEE Trans. on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 2004, 34 (1):1-18.
[2]SMARANDACHE F,DEZERT J. Four versions of t he proportional conflict redistribution rules of combination in information fusion [J] .Information Fusion,2004 ,41 (3) :386-395.
[3]YANG J,SEN P.A general multi level evaluation process for hybrid MADM with uncertainty [J]. IEEE Trans. on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 2006, 36 (10) :1458-1473.
[4]ZADEH LA. Review of books: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vidence[J]. AI Magazine,1984,5(3):81-83.
[5]郭A偉,施文康,鄧勇,等.證據沖突:丟棄,發現或化解?[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7,29(6):890-898.
[6]陳一雷,王俊杰.一種DS證據推理的改進方法[J].系統仿真學報,2004,16(1):28-30
[7]LIU W.Analyzing the degree of conflict among belief functions[J]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6 ,170 (11) :909-924.
[8]魏永超.基于KL距離的改進DS證據合成方法[J].電訊技術,2011,51(1):27-30.
[9]劉同明,夏祖勛,解洪成.數據融合技術及其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第1版:20-160.
[10]李弼程,王波,魏俊,等. 一種有效的證據理論合成公式[J]. 數據采集與處理,2002,17(1):33-36.
[11]YAGER R R. On the dempstershafer framework and new combination rules [J] .Information Sciences,1987,41:93-137.
【關鍵詞】資產減值準備 計提標準 新舊會計準則比較
一、引言
新舊會計制度的變化,使企業在處理資產減值準的實際業務活動中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增加了實務操作的難度,本文旨在介紹分析新會計制度下的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方法以及其在實務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
二、新會計制度下資產減值準備處理方法與計量標準的概述
財政部于2006年了39項會計準則,并于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施行,并鼓勵其他企業執行。新會計在舊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還進行了突破性的變革,就資產減值準備而言新會計準則中:①提出了“資產組”的概念,擴大了資產減值的運用范圍。②對于資產減值跡象要求更加的明確③加大了可回收計量原則的操作性④引入了公允價值概念,對其做出了限制性的規定,強調了其與歷史成本的不可共存,在日后不可轉會因為使用公允價值多產生的資產減值損失,這一規定可能是新舊準則中減值準備部分的最大差異。因此基于上述變化,本文旨在針對資產減值準備的相關變化進行論述。
三、 新會計制度背景下資產減值準備的所面臨的新問題
新準則引入了“資產組”的概念,所謂資產組就是指企業可以認定的最小資產組合,如同一生產工序的幾項資產就可以認定為一個資產組,對其認定的標準就是這個資產組的生產的主要現金流量是否可以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資產組。資產組的確定方便了對難以確定可回收金額的單項資產的管理,然而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并且資產組已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那么在各個企業的經營特點各有不同、經營狀況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情況下,執行新準則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同樣因為資產組的劃分標準不明確,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而資產組的劃分方法不同,直接影響到應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以及計提多少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監管部門還是注冊會計師,都難以對此進行判斷,客觀上可能誘使企業利用資產組的劃分來操縱資產減值準備和經營業績。
除存貨跌價準備與壞賬準備外,其他諸如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一經計提減值準備后,不得隨意轉回的規定,與原制度允許轉回的規定是不同的。這樣的規定的積極意義如筆者前文所指出的是減少了公司人為操縱利潤的機會,減少了利潤的波動性,維護了資本市場的穩定。然而,與此同時卻形成了企業的資產表示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情況,因為新制度的規定是原已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資產即使在日后有足夠證據證明資產價值有回升也不得轉回,這一點同時也是不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的通行做法的。
四、完善資產減值的建議
(一)進一步制定完善的會計準則。
就準則本身而言應該增強其自身的可操作性與客觀性,盡量避免模糊性的語言和概念。例如,對于將要出售或者是現在持有目的將來出售且有活躍公平市場價值的資產如投資性房地產、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可以直接以市場交易價格或在此基礎上的修訂的價值作為公允價值;而對于通過持續持有來實現經濟價值的資產因為除非在企業清算的情況下,這些資產是不會處置的,所以運用公允價值意義不大,那么就需要根據一些資信良好的評估公司所確定的折現率來對資產所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來確定相應的現值以估計資產的價值。當然折現率的確定是很關鍵的,折現率本身不僅根據實際情況做到分行業分地區的分別估算,更應該做到公開公正,據筆者設想可以像銀行利率、外匯匯率那樣掛牌公示。
(二)建立健全市場機制。
設立專門的中立的鑒定機構定期進行相關資產的價值認定,當然這一認定必須是專業、科學、及時的,并且一定是公允的。這樣一來不僅縮小了會計人員在資產價值認定時主觀的存在空間,更為企業帶來了公允的衡量標準,為企業的資產減值的工作帶來了方便與更接近與實際的事實依據。
(三)提高會計人員素質與改進企業業績評價體系。
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職業道德與專業水平,是會計人員在不確定的環境中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準確性的基礎。
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失當,除了是因為會計人員的非故意過錯外,也有可能是管理層基于利潤最大化的業績評價機制的壓力下所進行的舞弊,因此應該將企業的業績評價體系轉變為多指標綜合的考評體系以減少以經理人為代表的管理層進行盈利操作的動機。
(四)可回收金額計量的改進。
在可回收金額的計量中,實質上反映了近期出售的資產(或資產組)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公允價值或者近期不打算出售的資產(或資產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這樣使資產的理論定義與價值確定得到了統一。那么對于不打算近期出售的資產(組)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確定,可以采用資產減值前三年的現金流量加權平均值作為未來幾年現金流量.即將其看作為一項年金。對于不易劃分為資產組的長期資產而言,若存在重大證據證明其在未來可能會對企業的經營狀況產生負面影響,企業可以采用縮短折舊年限的方法來反映資產減值所帶來的損失。
在《國際會計準則第16號—廠場設備》中,已經將廠場設備的“公允價值通常是市場價值”的措辭改為“公允價值通常是具有專業資格的評估師通過市場數據分析而得”。因此聯合會計師與資產評估師對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的評估標準的研究制定是非常有必要。
參考文獻:
[1]黃智海.新舊企業會計基本準則的比較研究[J]會計之友(上),2007,(03).
[2]余志虎.資產減值準則對盈余管理的影響[J].會計之友,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