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折骨質疏松治療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性骨折;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開放手術
[中圖分類號] R68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1(a)-0020-03
脊柱壓縮性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見的骨折類型,通常日常生活中一些活動即可發生脊柱壓縮性骨折,隨著我國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其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開放性手術是治療脊柱壓縮性骨折的臨床傳統術式,雖然具有一定的療效,但其具有創傷大、術后恢復時間長等弊端[1]。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被應用于老年脊柱骨折的治療中,本文探討PKP和開放手術兩種術式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性骨折的臨床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60例,均經X線片檢查、CT掃描或MRI等檢查明確診斷,且均只有一個椎體骨折,并不伴有神經壓迫,同時排除合并脊髓壓迫損傷、椎管狹窄癥狀、神經損傷、椎體壓縮程度大于Ⅲ度及由其他原因導致的脊柱病理性骨折等患者。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齡62~84歲,平均(72.5±4.6)歲;致傷原因:摔傷16例,扭傷8例,交通傷3例,重物砸傷3例;損傷節段:T10段3例,T11段5例,T12段8例,L1段6例,L2段7例,L3段1例。對照組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64~83歲,平均(71.2±4.7)歲;致傷原因:摔傷15例,扭傷9例,交通傷5例,重物砸傷1例;損傷節段:T10段2例,T11段6例,T12段10例,L1段7例,L2段4例,L3段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致傷原因及損傷節段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觀察組 所有患者均行PKP,取俯臥位,懸空腹部,行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用C型臂X線機透視定位,將穿刺針尖置于椎弓根的外上緣鉆入帶工作套管的穿刺針,直至椎弓根眼內側壁,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插入導絲,并將精細鉆通過擴張器鉆入,取出精細鉆,插入球囊擴張器,球囊擴張后,抬高椎體終板,確定椎體高度,復位椎體,而后在透視下兩側將骨水泥注入椎體,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監視骨水泥在椎體內的充盈情況,待骨水泥將到椎體后緣處停止注入,并于兩側分別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待骨水泥凝固后移除工作通道,結束手術。
1.2.2 對照組 所有患者均行傳統開放手術治療。選用全麻,在C型臂X線機引導下對骨折進行復位,根據患者的損傷情況行椎板減壓或不減壓術,于復位良好后選用椎弓根釘棒系統固定。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椎體高度、椎體壓縮率、Cobb角的改善情況;③比較兩組的并發癥;④應用Barthel指數(BI)對兩組患者術后日?;顒幽芰M行評分,分值為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日常活動能力越好,>60分為生活可基本自理。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的比較(x±s)
2.2 兩組手術前后傷椎變化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術后椎體高度、椎體壓縮率及Cobb角的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手術前后傷椎變化情況的比較(x±s)
2.3 兩組并發癥的比較
觀察組無一例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對照組4例患者出現切口感染、血腫、氣胸等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 兩組手術前后日常活動能力的比較
觀察組BI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兩組手術前后BI評分的比較(分,x±s)
3 討論
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性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常見病,顧名思義是由于老年人群骨質疏松引起的脊柱骨折。臨床有資料顯示,老年人因骨質疏松導致骨折的發生率可達24%[2]。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性骨折不僅會導致椎體高度丟失,脊柱后凸畸形,若治療不當還會導致頑固性腰背痛,甚至胃腸功能障礙,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3]。手術是目前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性骨折的常用方法,傳統開放手術可在C型臂X線機的透視下進行精細操作,具有較好的生理復位作用,但是開放手術的風險高[4],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大,且術后愈合慢,需長期臥床,而老年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易導致多種并發癥,且老年患者耐受力較低,因而對開放手術的耐受性更差[5]。
PKP是在經皮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種術式均是通過椎弓根或直接向椎體注入骨水泥和生物材料來增加椎體的強度和穩定性,以解決椎體塌陷和畸形,從而改善椎體功能,達到治療的目的[6-8],但PKP可更好地恢復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的椎體高度,改善后凸畸形,從而緩解腰背肌緊張,改善患者的肺、腸功能[9],同時PKP可在低壓下注入骨水泥,降低骨水泥滲漏等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手術安全性[10]。本研究對應用傳統開放手術治療的對照組和微創PKP治療的觀察組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患者椎體高度、椎體壓縮率及Cobb角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與傳統的開放手術相比,微創PKP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療效,對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葉.老年人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分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31-133.
[2] 范海濤,申才良.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手術治療進展[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2,47(4):473-476.
[3] 周子紅,殷渠東,鄭祖根,等.骨質疏松脊椎壓縮性骨折的特點[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4,19(10):649-651.
[4] 鄭召民,李佛保.經皮椎體成形術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問題與對策[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27):1878.
[5] 劉小波.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老年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8):136.
[6] 徐寶山,胡永成.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華骨科雜志,2003,23(5):271-274.
[7] 滕宇,郭曉東,姬彥輝,等.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J].骨科雜志,2011,2(2):57-60.
[8] 楊群,黃河,陳賽.經皮椎體成形術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華臨床醫學雜志,2006,7(7):9-12.
[9] 楊星華,官正華,韋,等.微創手術治療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的近期療效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 10(17):2277-2278.
[10] 林,楊迪生.經皮椎體成形術和后凸成形術在治療椎體病理性骨折中的應用[J].實用腫瘤雜志,2009,19(2):175-178.
[11] 鐘超英.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醫外治雜志,2010,13(1):37-39.
【關鍵詞】骨質疏松癥;危害;防治對策;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harm of osteoporosi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in April 2014 to May 2015,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receive the 80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ith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Results: 80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reached 90.0%. Conclusion: the elderly by osteoporosis is larger, except for prevention for patients of the disease shall actively adopt comprehensive therapy treatment,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osteoporosis; Har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alysis of the
骨質疏松癥屬于老年人群中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主要以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征,骨質脆性增加,出現骨折的幾率也相應的增加。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老年人群很容易在跌倒后發生骨折,影響到老年人群的晚年生活[1]。本文結合我院接收的80例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相關資料,就骨質疏松癥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間,隨機選取我院接收的80例骨質疏松癥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齡在60―75歲,平均年齡在(67.4±5.3)歲。在這些患者有27例患者表現出腰部、腿部以及背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余患者無明顯的臨床癥狀。
1.2診斷標準[2]
骨質疏松的診斷主要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診斷標準,即: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別、同種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個標準差屬正常;降低1~2.5個標準差之間為骨量低下;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個標準差為骨質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同時伴有一處或多處骨折時為嚴重骨質疏松。
1.3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療中采用的是綜合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1)對癥治療,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采用曲馬多緩釋膠囊實施治療,每12h一次,每次0.1g;(2)促鈣吸收劑治療,幫助患者及時的補充鈣質,采用的促鈣吸收劑是鈣爾奇D或者羅蓋全,鈣爾奇每天1次,每次600mg;羅蓋全每天2次,每次0.25ug;(3)鮭魚降鈣素治療,鮭魚降鈣素采取鼻內給藥的方式,每個1天給藥一次,每次用藥量控制在200IU[3]。
1.4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所有患者經過綜合治療后的治療效果,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顯效:經過治療,患者的骨密度達到正常水平;有效:經過治療,患者而骨密度有了明顯的升高;無效:治療后患者的骨密度無改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0%。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患者治療的相關數據實施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
2、結果
患者經過治療后的效果情況如表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經過綜合治療,骨質疏松癥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0.0%。3、討論
骨質疏松在不同的年齡段均可發病,其中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骨質疏松包括原發性的骨質疏松和繼發性的骨質疏松。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活動量較少,缺乏必要的鍛煉以及營養不均衡等使得骨質疏松癥在中年人群中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升高。
骨折疏松癥對于人體有著較大的危害,特別是對于老年人群,當患者出現輕度骨質疏松癥時,部分患者沒有表現,但是部分患者會出現腿痛、腰痛等。已經逐漸的對患者正常的生活造成影響。隨著病情的發展,這種疼痛會加劇,患者會逐漸的表現出行走困難、翻身困難等。嚴重的可出現脊柱變形、駝背以及骨折等。當然在這些危害中最為嚴重的就是骨折,由于骨質疏松,患者在彎腰、用力咳嗽、跌倒、碰撞等過程中會出現不同部位的骨折。老年人群本身骨折愈合減慢,一旦骨折,可能影響到患者正常的生活自理。部分患者因為骨折造成殘疾,部分患者因為骨折造成死亡結局,因此對于骨折疏松癥應引起高度重視[4]。
對于骨折疏松癥的治療,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綜合治療方法,其中采用的對癥治療主要是通過藥物的作用緩解部分骨質疏松癥患者出現的疼痛。促鈣吸收劑治療是提高患者對鈣質的吸收,從而促進骨骼的正常鈣化,增加骨密度。采用的鮭魚降鈣素可以調節鈣代謝,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通過綜合治療,骨質疏松癥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0.0%?;颊叩墓敲芏鹊玫搅擞行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發生骨折的概率。
對于骨折疏松癥的預防首先就需要明確引起骨質疏松癥的原因,針對一些可控因素進行預防。引起骨質疏松癥的因素主要有長期的吸煙史、缺乏必要的運動、營養不良、缺氧以及激素作用等。在了解到形成骨質疏松癥的原因之后可針對性的采取措施進行預防,對于有長期吸煙史的老年人群應積極地戒煙,此外可經常去戶外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在飲食上注意營養的平衡,做好鈣質的補充,避免長時間激素的使用;其次就是要加強骨質疏松癥的健康宣傳,讓更多的人群,特別是絕經后婦女等骨質疏松高危人群解到骨質疏松癥的病因、危害,讓老年人群有強烈的自我保護以及骨質疏松癥的預防意識,避免在生活中出息碰撞、跌倒等;最后就是呼吁所有人員定期的進行體檢,特別是在嬰幼兒時期以及青少年發育,重視關鍵時期的健康體檢,保證人體各項營養的均衡,對于出現營養不良的人員應及時的采取措施加強營養,這樣可避免在老年后出現的骨質疏松癥[5]。
綜上所述,骨質疏松癥對老年人群危害較大,除了做好預防之外,對于已經發病的患者應積極地采取綜合治療方法實施質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剛,李靜,王小燕,等.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綜合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35):5-6.
[2]梁春艷,譚淑英,張曉露.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綜合治療的臨床體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3):5450-5451.
[3]馬新春.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綜合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02):144-145.
在原發性骨質疏松的基礎治療中,首先要強調非藥物治療,如采用平衡飲食、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有規律的體育運動和適當的體力活動、戒煙、少飲酒、預防摔倒等。并根據原發類型考慮使用目前市場上認可的雌激素(預防為主)、二磷酸鹽和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預防和治療)、降鈣素(治療為主)以及中藥等。
治療方法
骨質疏松癥的治療目標應分階段施行,其階段目標為:①緩解骨質疏松造成的疼痛癥狀;②抑制過快的骨吸收;③降低骨折發生率:④促進新骨形成。最終目標為:①糾正異常的骨重建;②提高骨的修復能力;⑤改善骨骼的質量;④恢復“健康骨”。治療方案可參照以下方法。
止痛 有疼痛者可給予適量非甾體類鎮痛劑,如阿司匹林(乙酸水楊酸)片,0.3~0.6 g/次,每日≤3次;或吲哚美辛(消炎痛)片,25 mg/次,3次/日;或桂美辛(吲哚拉辛)150 mg/次,3次/日。據報道,有些抗炎止痛劑對青少年型特發性骨質疏松有抗骨吸收,降低骨轉換率的作用。塞來昔布(西樂葆)可特異性抑制環氧化酶-2,從而阻止炎性前列腺素類物質的生成,對炎癥性骨質疏松和骨質疏松性疼痛有一定止痛作用,每次100~200 mg,1~2次/日。降鈣素對減輕骨質疏松性疼痛具有明確的作用,可以考慮用半人工合成的鰻魚降鈣素,如依降鈣素20 U,每周肌注1次,連用3~4周,對本藥有過敏史者慎用或禁用,或改用其他全人工合成降鈣素制劑。
其他常用藥物治療方法 包括采用激素替代治療和二磷酸鹽治療等,能夠改善骨丟失狀態,對治療骨質疏松癥有明確效果。對有明確脊柱疼痛,臨床查體有局部叩壓痛,影像學發現有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可以采用椎體成型術。這種骨水泥椎體內注射的介入治療方法在緩解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引起的疼痛上效果確切。已有報道采用羥基磷灰石或其他骨水泥替代產品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但最終效果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補充蛋白質,改善營養狀況 老年人由于蛋白質攝入不足常導致營養不良,這是老年性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肌肉功能減退的病因。發生骨折后容易出現延時愈合甚至不愈合,預后差,死亡率高。有人認為血清IGF-1水平降低也是老年性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補給足夠蛋白質后,血清IGF-1水平可恢復正常,有助于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和骨折的治療,并可預防骨密度的進一步下降。蛋白質的攝入量對骨密度有很大影響,蛋白質營養不良者常伴有骨質疏松,骨脆性增加。采用重組的人IGF-1單獨或與IGF結合蛋白-3一起應用,既可改善病人的骨骼肌功能,又可防止骨丟失,降低股骨近端骨折發生率。
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偏差
戒煙 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吸煙均增加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率,絕經后婦女和低體重者吸煙可能更具危險性,可使骨吸收率升高,而形成率不變,故骨密度較低,易發生脊椎壓縮性骨折。
過度肥胖和消瘦 適當肥胖能夠提高雌激素水平,對骨的正常代謝和防止骨丟失有正性作用,但是過度肥胖和超重者的骨密度并不能達到同齡階段正常體重人的水平。同理,因為營養不良導致過度消瘦者的骨密度也較同齡階段正常體重人低。因此保持正常身體重量指數(BMI)對維持骨的正常代謝,防止骨質疏松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摘要】 目的 評價四種手術方法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126 例,其中應用空心加壓螺釘治療25 例,動力髖螺釘治療41 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24 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36 例。結果 112 例獲得隨訪,時間6個月~3年,平均23.5個月,四種手術方法療效均滿意。結論 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四種手術方法各有優勢,只有根據患者年齡、骨折類型、骨質疏松程度、手術耐受情況等合理選擇手術方式,方可取得良好療效。
【關鍵詞】 股骨粗隆間;骨折;螺釘;髓內釘;股骨頭置換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four operative methods in treating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aged patients.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4 to December 2007,126 aged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ere operated in our hospital.There are 25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hollow compression screw,41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dynamic hip screw(DHS),24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proximal femoral nail(PFN)and 3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Results 112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rom 6 months to 3 years with average of 23.5 months.The effect of all operation modes was satisfactory.Conclusion These four methods in treating aged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We must choose th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age of patient,the extent of bone rarefaction,the type of fracture and tolerance for the operation in order to get the good response to treatment.
Key words: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screw;nail;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股骨粗隆間骨折在老年人骨與關節損傷中比較常見,以往多采取保守治療,患肢牽引或固定后待其自然愈合。傳統療法病程長,長期臥床所產生的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威脅到生命。近年來逐漸被各種內固定術及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所取代,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由于這類患者多為老年人,其體質差,合并內科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疾病較多,故治療方法的選擇應以固定可靠、手術創傷小、盡早功能康復為原則。我院于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間采用四種方法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共126 例,療效可靠,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26 例中,男57 例,女69 例;年齡60~86 歲,平均75.9 歲。致傷原因:摔傷74 例,車禍或騎自行車外傷52 例,其中左髖61 例,右髖65 例。參照Evans分型法[1]可分成五型,Ⅰ型21 例,Ⅱ型29 例,Ⅲ型45 例,Ⅳ型23 例,Ⅴ型8 例。102 例傷前合并不同程度內科疾病,占80.9%。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行下肢皮牽引或脛骨結節骨牽引制動,緩解疼痛。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對其合并的內科疾病作相應處理,2~7 d內手術治療。根據患者年齡、骨折類型、骨質疏松程度、手術耐受情況,分別采用四種手術方法(見表1):空心加壓螺釘25 例,動力髖螺釘(dynamic hip screw,DHS)41 例,股骨近端髓內釘(proximal femoral nail,PFN)24 例,人工股骨頭置換36 例。手術采用持續硬膜外麻醉97 例,靜吸復合全麻29 例。所有患者于術前半小時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至術后7~10 d。術后第1天取半臥位,開始行髖周肌群及下肢肌群的等長收縮鍛煉。根據患者個體情況,2~10周后部分負重下地活動。出院后門診隨訪,每月一次,骨折臨床愈合后每3個月一次。人工股骨頭置換患者出院后一年內每月隨訪,以后每3個月一次。 表1 手術方法與分型
1.3 統計學分析 統計分析軟件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的兩兩比較用LSD檢驗,以P<0.05作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四組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和平均臥床日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與DHS組相比,空心加壓螺釘組、PFN組和人工股骨頭置換三組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少,切口長度縮小(P<0.05)。人工股骨頭置換組與其余三組相比平均臥床日明顯縮短(P<0.01)。112 例獲得隨訪,隨訪率89%,時間6個月~3年,平均23.5個月。住院期間無死亡病例,后期隨訪中有6 例死于其他系統疾病。術后并發癥:空心加壓螺釘組螺釘穿出股骨頭關節面2 例,螺釘松動1 例,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3 例;DHS組髖內翻2 例,螺釘穿出股骨頸2 例,DVT5 例;PFN組螺釘穿出關節面1 例,大腿中部疼痛1 例,1 例因抗旋轉螺釘部分滑出,刺激闊筋膜引起髖部疼痛,DVT 4 例。人工股骨頭置換組下肢不等長2 例,髖部疼痛2 例,傷口感染1 例,無關節感染,DVT 3 例。各組術后均未出現肺栓塞、骨折延遲愈合、骨不連、內固定斷裂現象,各組術后并發癥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術后半年對患側髖關節進行功能評定,參照索鵬[2]等提出的功能評定標準,分為優、良、差三個等級。優:患肢無疼痛,生活自理,功能大致正常;良:患肢輕微疼痛,行走需用拐,生活基本自理;差:患肢疼痛,行走困難,生活不能自理(見表3)。表2 股骨粗隆間骨折四種手術方法手術資料比較表3 不同手術方法隨訪結果
3 討
論
3.1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分型及治療方法 股骨粗隆間骨折多發生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質疏松和其他內科疾病。傳統的非手術治療多采用骨牽引或皮牽引,其療法簡單易行,費用低廉,但患者臥床及住院時間長,容易出現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褥瘡等并發癥。骨折愈合后患者易出現髖內翻、下肢外旋和短縮等畸形,影響下肢功能。尤其高齡患者治療過程中死亡率較高,病死率可高達15%~20%[3]。鑒于此,目前國內外學者均認為,在患者無嚴重心腦疾病的情況下,均應積極手術治療,使患者能盡早下床活動,減少并發癥,恢復肢體功能,以提高生活質量。有資料統計,手術治療死亡率在0.83%~0.9%[4],比保守治療的死亡率明顯降低。
股骨粗隆間骨折參照Evans分類法可分成五型,Ⅰ型為單純無移位的骨折;Ⅱ型為單純有移位的骨折;Ⅲ型為小粗隆及股骨距骨折,有移位常合并后部的粉碎骨折;Ⅳ型為合并大小粗隆間骨折并可伴有大粗隆冠狀面爆裂骨折;Ⅴ型為反粗隆間骨折。其中Ⅰ、Ⅱ型多屬穩定型,Ⅲ、Ⅳ、Ⅴ型多屬不穩定型。其分型的臨床意義在于既有利于選擇治療方法,又有利于對各種治療方法的療效進行評價。另外老年患者常伴有嚴重的骨質疏松,內固定裝置對骨組織的咬合力較弱,手術困難及術后內固定松動,甚至在骨內移位,所以年齡及骨質情況也是治療方法選擇的重要參考。
3.2 手術方法的選擇及評價 空心加壓螺釘是在骨折牽引復位的基礎上應用X線透視經皮穿釘,固定加壓骨折。術后可明顯緩解骨折引起的疼痛。早期行髖周肌群及下肢肌群的等長收縮鍛煉,可降低護理難度,減少褥瘡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但對合并嚴重骨質疏松的患者空心釘固定骨折加壓不滿意,抗剪力降低,負重過早容易造成髖內翻。此外,空心釘松動、股骨頸內移位、股骨頭切出,空心釘彎曲折斷等也是常見的并發癥??紤]到以上因素,近年來我們僅對骨質情況相對良好、沒有嚴重骨質疏松,但合并嚴重內科疾病、不能耐受較大手術的Ⅰ、Ⅱ型骨折患者,應用空心加壓螺釘內固定術。
DHS具有加壓和滑動雙重功能,允許近端粉碎骨折塊加壓使骨折自動靠攏并獲得接觸性穩定。我們對Ⅰ、Ⅱ、Ⅲ、Ⅳ型骨折應用DHS系統治療,固定后骨折端即刻穩定,緩解疼痛,有利于早期功能鍛煉,減少并發癥。DHS系統治療該類型骨折的優越性已被證實[5],但經過我們臨床觀察發現,DHS對不穩定骨折失敗率明顯高于穩定骨折。失敗類型有加壓螺釘穿出股骨頭、加壓螺釘位置不良、加壓螺釘切割股骨頭及髖內翻、加壓螺釘松動鋼板拔出、局部骨吸收等。
另外,DHS對Ⅴ型反粗隆間骨折不能起到滑動加壓作用,但可獲得堅強固定,選用與否尚有爭議。權日等[6]認為DHS已成為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一個標準內固定器;Ahrengart等[7]則推薦非嚴重粉碎性(EvansⅠ~Ⅳ型)骨折使用DHS,而在嚴重粉碎性(EvansⅤ型)骨折使用閉合穿釘的Gamma釘內固定。
PFN適用于各型股骨粗隆間和股骨粗隆下骨折,術中使用骨科牽引床、C型臂X線機,采用閉合復位、鎖定技術。閉合復位可保留骨折斷端的血腫(骨折愈合的一個重要因素),髓內固定不需要剝離軟組織,降低了手術創傷、失血、術后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危險。髓內固定,其承受應力的軸心比DHS向內移,抗疲勞能力增大,進而對骨折是否穩定的要求不高。PFN具有很好的力學特性和生物學特性,它具有手術簡單、有效、微創的特點,骨折的固定更穩定,更符合生物力學要求,病人能更早地離床負重。Sadowski等[8]在研究中發現,髓內固定系統比釘板系統更加穩定,手術及住院時間縮短32%,失血量減少24%。但我們不建議對在大粗隆冠狀面近端鎖釘進針點處存在劈裂的Ⅳ型骨折患者應用PFN,因為近端鎖釘通過劈裂骨折線不能起到固定作用。由于髖部骨質疏松時螺釘把持力弱,可能發生鎖釘退出。另外對嚴重骨質疏松患者謹慎應用且不宜過早負重,應積極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觀察到骨折有愈合征象后開始部分負重。
基于以上內固定治療的不足,近年來嘗試應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經過大宗病例證實這是一種可行的治療方法。我們認為確定的手術指征是:a)年齡在75 歲以上;b)局部骨組織有明顯骨質疏松征象;c)骨折屬EvansⅡ、Ⅲ、Ⅳ型,呈粉碎性;d)能耐受麻醉,或原有的并發癥經短期調整治療后可耐受麻醉;e)患者及其家人有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愿望及要求,術后能配合治療。以上手術指征是一個有機整體,不能單獨加以理解。對高齡老年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患者,如局部骨組織無明顯骨質疏松、不愿行股骨頭置換術者,可考慮行PFN、DHS等內固定術或其他治療方法。Chan等[9]認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尤其適合應用于嚴重粉碎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并伴有嚴重骨質疏松的患者,或髖關節已存在嚴重骨關節炎者以及粗隆間骨折畸形愈合者。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該類骨折的優點在于:a)與DHS和PFN等內固定相比,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相對簡單、手術時間短、創傷不大、出血量少;b)能提供早期的關節活動及負重,大幅度減少因長期臥床而導致的各種并發癥;c)解決了一般內固定不牢的弊端,避免因內固定不良造成的畸形愈合和骨不連;d)可盡快使患肢髖關節功能恢復至受傷前水平,有效防止髖內翻及患肢短縮。當然,由于高齡患者骨質疏松,髖部周圍肌群力量降低,術后遠期人工關節仍缺乏可靠的長期穩定性,且因患者高齡,后期假體翻修的危險性及困難度大大增加。對部分粗隆粉碎性骨折患者,由于解剖標志不清,控制假體置入位置有一定難度,假體近端往往無法有效穩定。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股骨近端骨折時,術后感染、骨溶解及假體松動等并發癥尚沒有很好解決,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總之,手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可早期進行關節活動及負重,減少因長期臥床而導致的各種并發癥,功能恢復快,有效防止髖內翻及患肢短縮,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根據患者年齡、骨折類型、骨質疏松程度、手術耐受情況等合理選擇手術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療效。
參考文獻
[1]榮國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09.[2]索鵬,石亞萍,梅漢堯,等.人工假體置換手術治療80歲以上股骨粗隆間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03,9(3):194196.
[3]吳建國,尹律平,湯俊連,等.老年髖部骨折的治療選擇及圍手術期處理[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5,20(1):4748.
[4]Lorich DG,Geller DS,Nielson JH.Osteoporotic p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management and current controversies[J].Instr Course Lect,2004,53:445454.
[5]周德春,王亞全.DHS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06,12(5):449451.
[6]權日,徐國洲,尹慶水,等.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分析[J].中華創傷雜志,2001,17(2):713714.
[7]Ahrengart L,Tornkvist H,Fornander P,et al.A randomized study of the compression hip screw and Gamma nail in 426 fracture[J].Clin Orthop,2002,(401):209222.
缺鈣引發老年癡呆
骨質疏松,說白了就是缺鈣。老年人的活動能力下降,腸道吸收鈣的能力降低,如果不能科學補鈣,便會處于鈣缺乏狀態。長期缺乏鈣營養會不知不覺地給老年人帶來許多疾病,實際上缺鈣本身就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只不過它是通過其他疾病來體現的。
老年人長期缺鈣的后果,首先是骨骼中的鈣受到機體代償調節而源源不斷地游離到血液中,以滿足體內鈣代謝的需要,這給人體帶來了兩方面的疾患:一方面是骨骼缺鈣,引起骨質疏松、骨質增生以及各類骨折;另一方面是血液及細胞內鈣含量增多,導致鈣在血管壁和心肌、腎臟等軟組織中沉積,引起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結石、老年癡呆等老年性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等。導致猝死的原因很多,但就心血管系統而言,鈣代謝失調是罪魁??梢哉f骨鈣減少、血鈣和細胞內鈣含量增加的現象,是導致人體衰老的根源。
缺鈣還會使人體產生食欲不振、情感淡漠、脆弱、疲憊乏力、關節痛、便秘、心律失常、嗜睡、抽搐、多尿、皮膚瘙癢等癥狀和體征。此外,食管癌、結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生都與鈣缺乏有關。骨質疏松癥對人體的最明顯的危害主要是它的并發癥,最常見的并發癥是骨折。其中髖部骨折危害性最大,約有40%的患者會終生殘廢。椎骨壓縮性骨折較為常見,可引起駝背和身材變矮。
一些老年人認為,骨質疏松癥是缺鈣了需要補鈣,骨質增生與骨質疏松相反,是鈣太多的緣故,不要再補鈣了,以免加重病情。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骨質增生與骨質疏松一樣,都需要補鈣。骨質增生和骨質疏松雖然是完全不同的病變,但發病原因卻都是鈣缺乏。骨鈣丟失會造成骨質疏松,代償作用又使鈣在骨端不均勻沉積,形成骨質增生。所以,骨質增生患者常伴有骨質疏松。兩者之所以同時存在,與老年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有關。50歲以上的人,血中甲狀旁腺激素增加,降鈣素含量也增加。
骨質疏松不能全靠補鈣
一位57歲的女病人從經絕期以來,全身酸痛,先后7次骨折。醫生診斷為骨質疏松,需長期服用鈣片。于是乎,液體鈣、片劑鈣她都一一嘗試,可是疼痛依舊,骨折還是再發生。原因何在?
醫學專家指出,骨質疏松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體內激素調節紊亂而導致的內分泌代謝異常,才是其真正的發病原因。這種代謝異常使得骨骼對鈣的攝取、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因而出現骨骼的病變。僅靠口服單純補鈣,無法糾正骨骼對鈣的利用障礙。近年來關于鈣對骨質疏松骨折影響的研究發現:鈣不僅不能降低骨質疏松骨折的發生率,相反病人在高鈣攝入后髖部骨折危險性上升50%;高鈣補充還可能導致腎結石、異位鈣化、動脈粥樣硬化等不良現象的發生。
補鈣受哪些因素影響
某些專家在媒體上大加炒作,宣揚“全民缺鈣,全民補鈣”,我國成為世界上鈣制劑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但是研究表明,在人體骨丟失高峰期服用大量鈣劑,并不能改善其骨丟失狀況。一次花幾十元甚至數百元買一個“鈣劑穿腸過”,浪費顯而易見。更為嚴重的是,血漿總鈣濃度超過正常上限長期積累有可能造成組織鈣化,在血管壁、腎臟等組織器官形成鈣沉積危害人體。
影響人體吸收鈣的因素很多,如鈣攝入量的多少、膳食中鈣與磷含量之比值、進入腸道的鈣的解離狀態、食物中蛋白質的量和種類、胃腸道的生理狀態等,都可影響鈣的吸收。
此外,食物中的草酸、鹽以及抗癲癇藥、利尿劑等藥物,也能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維生素D不足時人體鈣的吸收率降低,但是如果鈣不足,過量的維生素D有產生中毒的可能。
X線攝像主要用于小兒佝僂病,不適用亞健康人群。雙光能骨密度儀較可靠,但檢查費高昂。生化檢查指標不夠全面。骨源性堿性磷酸酶(BAP)是反映骨代謝狀況的理想生化指標,目前的新檢查法正在研究。
什么才是正確治療骨質疏松的方法?
一,可補充低劑量的活性維生素D3以保持人體內鈣的平衡。二,適當補充雌激素替代治療。它能減少絕經后骨量的迅速丟失,降低骨質疏松骨折的發生率。三,一般的物理治療方法也只能緩解疼痛,只能當作輔助治療方案,不規范的按摩和牽引會嚴重破壞軟組織。目前,有脈沖電磁場等物理治療方法在臨床治療骨質疏松。四,對于骨質疏松癥患者一些運動量大或動作難度大的運動項目要回避,一般以步行、簡化太極拳等簡單易行的有氧運動項目為主。
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到來,老年骨質疏松脊椎壓縮性骨折臨床越來越多見。對這種悄然發生的骨折,少數患者發生骨折時無明顯癥狀,大多數患者僅有輕微外傷所致腰背痛來院就診時發現。此類骨折的臨床表現和治療與青壯年脊椎外傷性屈曲性骨折有很大差異。本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骨質疏松脊椎壓縮性骨折96例,現就其特點及治療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96例中男45例,女51例,年齡55~90歲(平均68.5歲)。所有患者均攝X線片和CT掃描,其中82例加行MRI檢查,排除腫瘤所致脊椎繼發性骨折,均確認為骨質疏松脊椎壓縮性骨折。骨質疏松程度根據L3骨小梁變化分級[1]:I度33例,II度45例,III度18例。骨折部位C6~L5,其中胸腰椎92例,頸椎4例;單處骨折70例,2處及2處以上骨折26例。80例有輕微外傷史,其中腰扭傷22例,平地跌倒58例。16例僅有輕微腰背痛,初次就診時患者未意識到已發生骨折。
1.2治療方法
本組96例患者其中30例行經后路椎弓根螺釘復位固定術,手術適應證:(1)伴有神經損傷;(2)雖然無神經癥狀,但脊柱后凸成角>20°,椎管占位>椎管矢狀位50%,椎體高度壓縮>50%;(3)全身情況較好,能耐受手術,傷前生活能自理者。全身情況較差,不能耐受手術及重度骨質疏松應為手術禁忌證。其余66例行非手術治療。
2結果
30例手術患者術后X線片示脊柱后凸成角恢復正常,壓縮椎體回復或基本恢復正常高度,其中5例神經損傷者6個月后神經功能恢復正常,2例行椎體成形術。本組96例患者均在臥床4~8周后在腰圍保護下開始下地行走,所有患者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性激素、降鈣素,鈣劑或維生素D等藥物治療,經隨訪,手術組30例無腰背痛或腰背痛較輕,無需長期服用止痛藥,非手術組66例中,42例有腰背痛,22例發生進展性后凸畸形。
3討論
3.1骨質疏松脊椎壓縮性骨折臨床特點
老年骨質疏松脊椎壓縮性骨折與青壯年外傷性骨折有很大差別,外傷性脊椎壓縮性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腰部疼痛和活動受限,按Denis分類,僅涉及前柱壓縮者為壓縮型,同時涉及前柱和中柱壓縮者為爆裂型。典型爆裂型骨折表現有椎體向四周爆裂,椎體前緣均壓縮,椎管均有不同程度狹窄點,椎弓根間距增寬和椎板縱向骨折[2]。骨質疏松脊椎壓縮性骨折主要發生在老年人,本組患者平均年齡68.5歲。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大,機體內骨無機鹽成分減少,骨彈性減少而脆性增加,骨代謝出現負增長,以骨吸收為主,長期積累導致骨量缺失,骨密度降低,骨骼的質和量均降低,出現骨質疏松,輕微外傷即可發生脊椎壓縮性骨折。骨折類型以楔形骨折最多見,向四周爆裂較輕,很少有椎弓根間距增寬和椎板縱向骨折,伴有神經根傳導功能受損者較少。
3.2骨質疏松脊椎壓縮性骨折手術方法的選擇
基于老年骨質疏松脊椎壓縮性骨折的特點以及患者對預期生活質量的期望,要求醫者應采取積極的治療方法,在患者全身情況許可無嚴格手術禁忌證的情況下重建脊柱正常序列和穩定性,早期離床活動,糾正和防止后凸畸形。本組96例患者30例行經后路椎弓根螺釘復位固定術,此手術可撐開、復位、固定骨折、恢復脊柱的生理彎曲和椎體高度,擴大椎管內徑,重建脊柱穩定性,但骨質疏松時固定螺釘容易松動、脫出,因此固定時可選用直徑較粗、長度較長螺紋較深的椎弓根螺釘,以增加螺釘的把持力[3]。
3.3術后早期功能鍛煉
術后早期離床活動,可減少長期臥床并發癥,治療糾正骨質疏松。老年骨質疏松脊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只要符合手術適應證,原則上都應早期手術,早期活動,可以降低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而且可以避免長期臥床引起的骨量丟失。早期活動功能鍛煉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可以增強骨質量和骨強度[4,5]。另外,手術治療可以避免晚期由于脊柱應力分布異常所引起小關節的退變、相鄰脊柱的異?;顒雍蜕砬鹊母淖?,以及椎管狹窄所致的腰痛,糾正后凸畸形,避免因非手術治療椎體高度不能完全恢復致離床活動脊柱負重后加重后凸畸形[6]。
【參考文獻】
1戴力揚,徐印坎.老年人骨質疏松和脊椎壓縮性骨折.中華老年醫學雜志,1991,10:58.
2殷渠東,鄭祖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研究進展.中國脊柱脊髓雜志,1995,5(1):43.
3趙必增,賈連順,李家順,等.椎體成形術及其進展.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1,16(6):470.
4黃良夫,畢大衛.性激素-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治療進展.浙江臨床醫學,2005,7(5):1233~1234.
【關鍵詞】椎體成形術;老年椎體骨質疏松性骨折;保守治療單純椎體壓縮骨折是老年患者多發的創傷, 隨著中國老齡人口的增加及進入老齡化社會, 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數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既往單純型老年椎體壓縮骨折在壓縮1/3以下時通常采用保守治療方案, 患者至少臥床8周以上, 不但患者依從性差, 而且同時伴隨有較高的臥床并發癥, 椎體成形術(PVP)于1984年首次由法國醫生用于治療椎體血管瘤[1]取得巨大成功, 隨后應用于椎體壓縮骨折, 并廣泛開始應用。本院(一汽總醫院)于2010年開始應用該技術于椎體壓縮骨折的治療, 總體與保守治療相比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 1納入標準老年單純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 胸腰椎壓迫≤50%;CT證實椎體后壁完整, MRI檢查見脊髓及神經根無壓迫, 查體無神經受壓癥狀, 排除骨腫瘤等病理骨折。
1. 2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3月老年椎體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83例, 其中椎體成形術(PVP)42例, 保守治療41例。PVP組女:女30例, 男12例, 年齡61~81歲, 平均75歲;保守治療組41例, 年齡58~93歲, 平均77歲。受傷原因78例為不慎跌倒所致, 5例無明顯外力因素。
1. 3治療方法
1. 3. 1保守治療方案患者臥床6~8周, 6~8周后在腰椎保護帶保護下逐漸負重, X線證實骨折愈合后逐漸恢復正常行走, 臥床期間病椎下方應用棉墊墊高3~5 cm, 給予常規抗骨質疏松治療。
1. 3. 2椎體成型術(PVP)治療組全麻生效后患者俯臥于腰橋上, C臂機透視下定位病椎, 應用穿刺針(蘇州愛得公司)通過病椎椎弓根處進入前方椎體, 針尖到達前方椎體前1/3處, 注入碘海醇造影劑證實局部無滲漏, 注入骨水泥(強生公司), 全程透視下監控, 見病椎高度逐漸恢復后, 拔出穿刺針, 結束手術, 術后常規給予抗骨質疏松治療, 術后第2天可以床上活動, 術后第3天可負重行走。
1. 4評價標準統一采用腰椎JOA評分標準進行評價[2]。
1. 5統計學方法本實驗使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
2結果
兩組病例均獲得良好的隨訪, 隨訪時間12~36個月, 平均23個月;保守治療組:住院期間肺部感染5例, 尿路感染3例, 2例在1年后脊柱發生明顯后突畸形, 2例于1年半左右再次發生椎體壓縮骨折;PVP組住院期間無尿路感染;肺部感染1例, 考慮為全麻插管導致, 1例術后復查X線發現有骨水泥側漏, 但無明顯神經癥狀, 2例于術后1年左右再次發生椎體壓縮骨折。
3討論
椎體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好發于胸腰段部位, 是老年病人的常見疾病, 受傷后既往多采取保守治療方案, 一部分不穩定骨折甚至需要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 保守治療臥床時間長, 并發癥較多, 從隨訪結果來看住院期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較高, 并因臥床時間較長, 患者起床后伴隨有肌肉力量的下降, 功能練習將有較長的恢復期, 并且因骨折剛愈合時承受能力較差, 發生骨折處再次塌陷, PVP是近年來新興的治療椎體壓縮骨折的技術, 從結果對比看, 該技術嚴格掌握適應證后其安全性能夠得到保證, 其對比保守治療能更早的負重及下床行走, 甚至于有些患者可以做到術后第2天就可下床行走, 避免了臥床并發癥的發生, 但同時可以看到治療后患者存在再度發生相鄰椎體骨折, 大量文獻報道[3]PVP后再次椎體骨折的發生, 其主要依據為骨水泥注入后病椎剛度增加, 增加了臨近椎體的應力集中, 作者不贊同該觀點, Villarraga 、Heo DH等[4, 5]同本文觀點一致, 因相鄰椎體有椎間盤的存在可以緩沖應力, 同時本文結果中保守治療組同樣發生了再次椎體骨折, 之所以術后再次發生相鄰椎體骨折, 作者認為可能與患者本身骨質疏松有關, 因此無論是保守治療組還是PVP組抗骨質疏松治療極其重要。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 椎體成形術是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有效治療方式, 能更有效的使老人恢復健康及行動能力,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俞偉楊, 何登偉.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對比研究.實用醫學雜志, 2010, 26(22):4110-4111.
[2]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Assessmen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1984). J Jpn Orthop Assoc, 1984, 58(12):1183-1187.
[3] 宋潔富, 艾自勝, 荊志振, 等.椎體成形術后周圍椎體新發骨折的相關因素分析.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0, 12(6):588-590.
[4] Villarraga ML, Bellezza AJ.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kyphoplasty on treated and adjacent nontreated vertebral bodies. J Spinal Disord Tech, 2005, 18(1):84-91.
【關鍵詞】降鈣素;阿侖膦酸鈉;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病,以骨量減少、骨的微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因外力作用或跌倒發生骨折。其主要表現為腰背及四肢疼痛、身高縮短、骨折等。其中,以骨關節疼痛為最常見癥狀。以老年人為多見,尤其是絕經期婦女。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我所針對已確診的58例患者,采用了鮭魚降鈣素肌注配伍阿侖膦酸鈉片口服的治療方法,進行了足療程治療,取得了顯著療效。
1 材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我所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間,我所針對以腰腿疼痛為明顯臨床表現的骨質疏松癥的老年患者58例進行了治療,其中男性12例,女性46例,年齡在73~86歲不等,平均年齡81±0.54歲。病程最短14天,最長7年。
1.2 方法
1.2.1 病例篩選 X線結果提示骨皮質薄,骨小梁減少、變細、萎縮。近3年來有一處或多處骨折發生。用骨密度測量儀測量后,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 結合我國國情, 以種族、性別、地區的峰值骨量(均值為M )為依據:> M - 1SD正常;M- 1SD~2SD 骨量減少;M - 2SD 骨質疏松癥(根據診治的要求分為輕、中二級);M - 2SD 伴有一處或多處骨折, 為嚴重骨質疏松癥[ 1 ]。排除因風濕類風濕病,骨軟化,骨髓瘤,成骨不全以及各種癌性骨病、其他惡性腫瘤導致的骨關節疼痛。
1.2.2 治療方法 選用鮭魚降鈣素注射液(密蓋息),50IU*1支,生產企業:Novatis Pharma Stein A G。注冊證號:H20090459。選用阿侖膦酸鈉片(福善美),70mg*1片,生產企業: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080073。(1)骨量減少者,給予鮭魚降鈣素50IU肌注,每周一次。次日清晨空腹口服阿侖膦酸鈉片70mg,加服溫水250ml,靜坐休息半小時后再進食。連續3個月。(2)骨質疏松癥者,給予鮭魚降鈣素50IU肌注,每周兩次,2個月后改每周一次。一周一次清晨空腹口服阿侖膦酸鈉片70mg,連續6個月。(3)嚴重骨質疏松癥者,給予鮭魚降鈣素50IU肌注,隔日一次,維持2個月后改為一周2次,再維持2個月后改一周1次。每周1次清晨空腹口服阿侖膦酸鈉片70mg,連續9個月。
1.3 療效觀察
1.3.1 療效標準 顯效:疼痛消失,骨密度檢查顯示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明顯減輕,骨密度檢查未見骨密度下降;無效:疼痛沒有減輕或反而加重,骨密度檢查顯示骨密度下降。
1.3.2 療效觀察指標 每三個月復查一次骨密度測量,血鈣、血磷比例。
2 結果
58名骨質疏松癥患者中,顯效13例,占22.4%;有效43例,占74.1%;無效2例,占3.5%??傆行蔬_96.5%。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在現代社會屬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其發病與體內骨轉換率降低,骨吸收增高有關所致。目前沒有得到人們的足夠關注,往往在發生第一次骨折后或者長期骨關節疼痛才得以診斷。此時治療目標通常只能是預防骨折的再次發生。所以早期對個體骨質疏松癥風險的評估對于預防第一次骨折的發生尤為重要。有關資料表明,其患病率與年齡、低體重指數、家族骨折史、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吸煙等都可能有關。通過骨密度測量是診斷骨質疏松癥及預測骨折風險的有效方式。因此,在生活中,必須重視鈣質和維生素D的補充。尤其是中老年人、圍絕經期及絕經期婦女[2]。在我所選擇的病例中,其中一例女性患者骨關節疼痛7年,一例男性患者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且排除其他疾病。在用藥后,均取得了好的療效。阿侖膦酸鈉為二磷酸鹽,是人工合成的非生物降解性焦磷酸鹽的類似物,結構穩定,其與成骨細胞結合后可抑制破骨細胞活性,使喪失的骨組織恢復,從而使發生脊柱骨折、髖部骨折的危險性下降。此類藥物為已成為骨質疏松患者的首選藥。鮭魚降鈣素可直接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和數量,從而有抗骨吸收作用。其有較好的緩解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自發性和負重性骨疼痛。鮭魚降鈣素抑制疼痛介質釋放,阻斷其受體,增加β-內啡肽釋放[2],起到周圍性和中樞性鎮痛作用。在使用降鈣素前,還應詳細詢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史,并根據說明書嚴格做好皮試,無陽性反應后方可用藥。肌注后需觀察半小時無不良反應后才能讓患者離開。需告知患者若有不適應及時就診。我所有2名男性患者在肌注鮭魚降鈣素8小時左右出現面色潮紅,持續2小時左右消失,但無其他副反應。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髖部骨折;老年;手術治療
【中圖分類號】R683.4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10-0083-01
本文中收集我院2003年3月~2008年6月老年人髖部骨折150例,進行綜合性手術治療,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髖部骨折 150例,病例從2003年3月~2008年6月,患者年齡60歲以上。骨折類型:股骨頸骨折91例;股骨粗隆間骨折 59例。其中111例有并發癥,依次為高血壓、冠心病或心律失常、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及腦血管病等疾病。
1.2 治療方法:保守治療4例,內固定術62例,人工股骨頭置換34例,全髖置換50例。部分病例同時給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
2 結果
2.1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一般情況: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患者,實施全髖置換手術的患者多于實施人工股骨頭置換和內固定手術的患者,結果顯示如表1:
2.2 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一般情況: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實施DHS固定手術的患者明顯高于DCS固定和關節置換患者,結果如表2。
2.3 預后情況:對治療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1~8個月,了解其術后基本情況,結果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許多學者對骨盆的解剖、生物力學、分類和手術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認為骨盆骨折內固定有利于恢復骨盆環的解剖和穩定,控制出血和疼痛, 允許患者早期活動,避免長期臥床引起的呼吸道和全身并發癥。非手術治療患者晚期慢性腰背痛高達46 %~52 % ,步態異常者高達 28 %~41 %。而早期固定后慢性腰背痛降至5 % ,步態異常降至 10 %[1] 。
本研究顯示:老年人髖部骨折男女比例為0.65∶1.0;單從股骨頸骨折來看,以女性多見,男女比例0.4∶1.0;而股骨粗隆間骨折以男性較多,男女比例 1.3∶1.0。從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比率分析,女性發生股骨頸骨折幾率遠高于股骨粗隆間骨折,兩者之比高達1.0∶0.65,而男性兩者之比0.4∶1.0,這與Baudoin等[2]的結論相吻合,表明老年人髖部骨折以女性多見,這與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密切相關。Cooper[3]認為引起髖部骨折的兩個最主要因素是骨強度下降和容易受傷。80歲以上髖部骨折以女性多見,這與女性平均壽命高于男性,此年齡段的性別比例變化有關。
老年人髖部骨折治療方法選擇:老年人多數伴有心血管系統或呼吸系統疾病,長期臥床,制動對于他們具有致命的威脅。在治療上應盡量減少臥床時間,爭取早期下床活動[4]。因此,對于無手術禁忌癥的病人,宜采用早期積極治療。對于需手術的病人,應根據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及骨折類型綜合考慮采取相應的手術方案。
骨質疏松癥的治療:老年人髖部骨折中,骨質疏松是除外傷以外的最根本原因[5]。資料顯示,骨密度每變化一個標準差,骨折危險性變化2~3倍,絕經后婦女骨折危險性每10年增加1倍[6]。因此在治療老年人髖部骨折的同時,應注意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這不但有利于促進骨折的愈合,而且對減輕骨質疏松癥所致的全身骨痛的癥狀具有明顯效果,此外對防止再骨折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彭阿欽 , 潘進社. 髖臼骨折的手術并發癥及預防[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03 , 18 (1) :63
[2] BaudoinC,FardelloneP.Effectofsex and age on theratio of cervicalto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 :a meta.-analysis of 16reports on 36451 cases.. Acta Orthop Scand,1993,64:647-6530
[3] Cooper C. Theepidemiology offragility fracture: istherearole for Bone quality ? Calcif Tissue Int,1993,53(Suppl):23-30
[4] 王福漢.談髖部骨折[J].中華骨科雜志,1994,14(3):131-133
[5] Harsman A,Nordin BEC, FRCP, etal.Corticalandtrabecular bone status in elderlywomen femoral neck fracture .Clin Orthop,1982,166:14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