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法治教育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是實現黨和國家提出的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迎接21世紀挑戰,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
為了迎接挑戰,提高*一中教師、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特制定我校施素質教育的方案如下:
一、把握素質教育的內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為實現國家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著眼于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意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同“應試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它強調要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應付考試,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而不是讓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而這些恰好就是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的必然選擇,因而必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用素質教育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武裝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
(1)有計劃、有步驟、
不間斷地學習市教委編寫的《教育理論與教改經驗匯編》、《教海探航》等,要求教師結合自己教學實際,領悟真諦,學以致用。
(2)編輯《一中教育信息》,采擷素質教育的最新信息。
(3)聘請全國知名的教育教學專家來校講學。
(4)定期組織教師到省重點中學及全國知名的中學參觀學習、開闊眼界。
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
素質教育的內涵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發展學生特長,使他們自覺、主動地發展。為此,我們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讓學生全員發展、全面發展、特殊發展,全面啟動學生“內驅力”,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1、全員發展,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整體素質,是我校艱難爬坡后再上新臺階的必然選擇。為此,我們提出“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實現會考及格率100%,
優秀率60%以上”的口號,為使這一目標落到實處,我校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章立制。教師年度考核、評獎評優、晉升職稱,與后進生、邊緣生轉化掛勾。
(2)各年級各學科都要確定明確的轉化、幫助對象并和學校簽訂責任合同,制訂具體計劃,切實促進后進生、邊緣生轉化。
(3)每年冬學段舉行一次后進生、邊緣生轉化征文活動,進行一次經驗交流和業務研討,表彰一批轉化后進生、邊緣生卓有成效的老師。
(4)逐步實行班干部輪換制或競選制,使每一個同學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領導、組織才能,培養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5)要求教師熱愛、關心、了解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公正、平等對待學生,虛心聽取不同層次學生的意見;不準體罰、變相體罰或諷刺、挖苦學生,不準把學生轟出課堂,不隨意停止學生上課。
2、全面發展,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
全面發展的內涵是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發展。為使這一目標落到實處,學校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1)堅持德育為首的原則,使學生先成人,后成才。
加強德育制度建設,實行班級、個人德育量化考評制度;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強化艱苦奮斗教育;開展“講文明、端品行、樹理想、塑形象”活動,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和成才意識教育。
(2)每年舉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3)繼續辦好青年黨校,提高黨校學員的思想政治素質,
發揮其先鋒模范作用,在培養成熟的學生中發展黨員。
(4)開足開齊體音美和勞技課程,
切實解決藝術課程在我校開齊而上不齊,教學水平低等問題。積極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參加社會公益勞動的能力。
3、特殊發展,發現學生特長并加以強化,使學生特長能最大限度發揮。
素質教育必須培養學生“全面加特長”,使學生即能全面發展,又具有一定的特長。
學校堅持以下做法:
(1)發現并培養學生的特長學科。
要求每個任課教師和班主任要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價,發現其特長并加以培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培養特長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2)開設選修課,發展學生特長。隨著國家課程結構的調整,
高中開設選修課已成為必然。要求各學科都要研究這個問題,摸索路子,提供經驗,為學校開設選修課做好準備。(3)強化“第二課堂”對優秀特長學生的培養。要求從高一下期起凡有省級以上競賽任務的學科都要挑選人才,進行培訓。高二、高三尤其要注重這項工作,并拿出具體方案和措施,以保證數理化外生在省級競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同時,要努力培養競賽“國手”,培養“金牌選手”。學校對這些學科的優秀輔導員進行獎勵。
(4)培養學生的特別興趣。除了文化課領域要有特長外,
每個學生都要培養一項以上的興趣愛好。要求學生能唱好一支歌,欣賞一幅畫,熱心一項體育活動;鼓勵學生在科技、勞技方面的發明創造。全面加強培養學生特別興趣的陣地建設,建立了微機、文學、歌舞、管樂、球類、田徑、攝影、小記者團、“英語角”等課外活動小組,并切實保證、支持這些小組的活動。4、啟動學生“內驅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素質,本來就是一種“內在”的東西。啟動學生“內驅力”,正是抓住了素質教育的“內在”本質。
為啟動學生“內驅力”,學校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培養學生的自覺成才意識。
(2)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會學”、“學會”。
每學期任課教師都要對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學法指導,學生之間進行一次學法交流。學校將盡力為教師、學生提供有關的資料或先進經驗。
(3)還權于學生,讓學生自主發展。
任何教師不得私自占用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自習輔導要體現輔導、答疑的性質,不能講新課,要給學生留給足夠的吸收、消化的時間。
(4)加強高三學生的迎考心理培養,使學生以自信、
樂觀的心態參加高考。
三、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了提高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學校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
“敬業、愛生、勤學、奉獻”是教師應具備的崇高的思想品德。教師的思想品德在學生德育中具有很強的感化作用。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好的,是一支可以信賴的隊伍,他們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以自己的言行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形象,這是主流。但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也出現了不容忽視的新情況、新問題(如敬業奉獻精神有些淡化等)。為此,我們將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以高度精神文明塑造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倡導無私奉獻精神。
(1)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家教委和全國總工會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規范》的要求規范教師的言行。
(2)制訂《*一中教師文明行為標準》,并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依據之一。
(3)繼續強化艱苦奮斗、艱苦創業教育。
(4)樹立道德標兵,并進行表彰。
(5)加強德育交流,召開德育經驗交流會。
2、扎扎實實繼續推進教師系列達標活動和優質課活動。
(1)大練教學基本功。學校采取加壓和激勵相結合的措施,推廣普通話和規范字。推進辦公自動化、教案優質化,35歲以下青年教師必須學會操作微機。教學手段現代化,不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能評為優質課。
(2)繼續推進“青藍工程”。學校每年舉行一次師帶徒“結對子”儀式,并提出具體要求,督導檢查到位。每年度表彰一次師帶徒中的模范對子。
(3)抓好“四課”:每學期已達標教師上一節“合格課”、高級教師上一節“研究課”、名師上一節“示范課”,每年舉行一次青年教師“匯報課”,使全體教師互相切蹉技藝,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優化教育教學過程
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從根本意義上講,是要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為抓好這個核心,學校要求:
(1)強化集體備課。這是優化教學過程的前提和基礎。學校對集體備課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并加強督導檢查。
(2)實施優質教案工程。各備課組在個人研究的基礎上集體備課,形成統一標準的優質教案首頁,并輸入微機,規范打印,資源共享。這有助于提高優質課的覆蓋率,有利于青年教師的成長。(3)改進教法。教師課堂教學要精講、講活,注意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率;要因材施教,分類指導,面向全體學生;講課中要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分析方法,會學、樂學;要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4)反對題海戰術,減輕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學校要求各科布置作業一要精心篩選,二要適量,反對大量擠占學生的時間;單元檢測、滾動考試要精選題目,體現能力要求,要適當控制次數;把活動時間、自習、星期天還給學生,讓他們消化吸收、發展自我;嚴格控制資料的征訂和印刷;各科要精選習題,組建題庫,輸入微機,合理使用。各備課組要認真研究和探索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提高作業質量的途徑和形式,作業或試題評析要注意分析方法,分析角度,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關鍵詞 融入課堂;借景引發教育;理解重要性
成才必先成人,不成人必成不了才。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承擔著青少年兒童法律安全意識的培養的責任和使命。結合小學知識,筆者淺談怎么樣在數學課堂中構建法制安全教育教學。
一、把法制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學中
要想在數學課程中融入法制安全教育,必須把教學內容與法制安全內容有機的融合起來,既把課程學好,又把法律灌輸給學生。但是不能重此失彼,把數學課堂上成法律教育課,是在教好基本課程的基礎上進行法律知識的滲透,因此,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知法,更要懂法,熟讀《教育法》、《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機結合,自由運用。
(1)在學習課程“克與千克”時,要學生進行通過天平來進行測量,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即知道1000克=1千克。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課前準備好道具,比如硬幣、食鹽、沙子、大米等,要學生自己動手用天平進行稱重,然后得出結果:1枚硬幣約重1克,一袋食鹽250克,散沙300克,大米500克,然后進行克和千克之間單位的轉換1克=0.001千克,250克=0.25千克,300克=0.3千克,500克=0.5千克,要學生認識到1克,1千克的大小體積,重量。然后進行相關內容的導入,提問:
什么東西都可以用克和千克來做為單位計算呢?
同學回答:食物、水、建筑工具、衣物等都可以通過稱重用克和千克進行計算。
然后進行法律知識的導入,一克的東西雖然很輕,很不起眼,但是同學們應該都知道,一克的對人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要是犯罪團伙走私1000克的,將會給社會帶來很嚴重的后果。走私是犯法的,是需要承擔非常重要的法律責任的,因此同學們要遠離,珍愛生命。
(2)在學習“認識厘米、米”一章節時,要學生用尺子測量具體實物的長度,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不少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了尺子,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操作和交流的機會,要學習進行測量。
如要學生對課本、桌椅進行測量,然后整理出答案,教師請學生分別回答測量的結果,教師在黑板上做好板書。然后全班同學一起進行學習和歸納。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要學生嘗試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然后記性回答,比如:尺子0-1刻度線是1厘米,3-4刻度線之間長度為1厘米,然后根據測量的結果,要學生回答課本和桌椅的長度中包含幾個1厘米,,教師借助課件演示尺子中的1厘米(0-1,1-2,5-6等)。教師進行知識的繼續學習:那你們想到了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教室的長、寬呢?然后拿出米尺,并告訴學生米尺的長度單位為“米”,要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會發現:米尺上數字多、刻度多,有100,而學生尺上最多只有20;米尺比學生尺長得多。進而進行思考:“1米里有多少厘米”?得出結論:1米=100厘米。
然后進行知識的擴展,要學生發揮想象,想想現實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厘米和米?有的學生就回答道:“在十字路口,馬路之間的長度就可以用米來進行計算”。然后進行拓展的法律知識教育,教導學生在過馬路的時候要認真觀察是否有車輛,遵守“紅燈停,路燈行”的交通規則,不闖紅燈。遵守交通規則,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要學生認識到交通法規的重要性,也教導學生要有責任心,一舉多得。
二、借助情景,進行法制教育,要學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性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現就我校在綜治安全方面所作的工作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嚴峻性,把安全工作擺上學校工作的主要議程,并加強領導,付諸實施。一學年來,學校制訂好切實可行的校園綜治安全工作計劃,先后成立了校園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平安校園領導小組等,制定了《20*年防汛備汛工作的通知》、《防汛預案》、《開展學校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實施方案》、《開展防范虛假信息詐騙教育活動》、《加強小學生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的通知》等等通知制度。與各校簽訂校園安全工作責任書,做到了“人人都要參與,人人都有責任,”達到了“上下聯運,齊抓共管”境界。
二、健全制度,狠抓管理
學校每年都能制訂好切實可行的安全工作計劃,安全工作制度、安全有關預案、消防制度、公共衛生管理制度等,學校緊密依托當地黨政及綜治力量,全力依靠當地派出所的警力和家委會、村雙委及當地熱心教育事業的知名人士的支持,共同做好*中心小學的安全管理工作。幾年來,縣教育局、中心小學等高度重視校園安全工作,經常深入學校指導工作,在期初、期末進行安全專項檢查。學校以檢查為契機,不斷完善各項制度,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做到了檔案規范、管理科學、教育扎實、措施到位。為加強閑置校舍管理,還與韶托、角林等村委簽訂了《閑置校舍管理協議書》。建立了《省治安保衛重點單位檔案》,節假時與護校人員簽訂責任狀,加強校舍財產的管理。
三、重視安全,強化教育
平時學校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安全工作“天天掛在嘴上,時時放在心上,刻刻落在行動上”,并結合“安全教育”的活動,深入開展“講安全、講法制”教育,在“安全教育日”等,先后邀請有關單位到校開展知識講座和圖片展等。10.23日鄉派出所、司法所應邀到校進行法制講座,11.5縣交警大隊應邀到校開交通安全講座。11.6中心校舉行防火逃生、緊急疏散演練。11.20組織日*小學舉行防震疏散演練。11.29組織全鄉教師進行普法教育考試。增強師生的法制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學校還開展了消防征文、知識競賽、平安校園手抄報等系列安全教育活動,每個節假日前給各位學生家長發了《致家長的一封信》和節前安全教育等形式,深入開展交通、游泳、防火、防爆、防、防藥物、食物中毒的教育。學校還自制了交通、防震、防火等專題圖片展板。
四、校園周邊,秩序良好
幾年來,我校能認真分析校園周邊環境對學生的客觀狀況,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加強對校門口食品店的整治,禁止學生購買零食、吃點心,禁止店主出售不合格食品,以免學生食物中毒,其次加強對寄宿生的管理,由于*中心小學生源分散,共有寄宿生160多人,無法集中寄宿,都分散租住在民房,為了加強管理,及時掌握寄宿生的生活、學習情況,我們建立了寄宿生名冊,內容包含:寄宿生個人情況、家庭情況(住址、電話號碼、家長姓名),房東地址、電話號碼,采用不定時的形式,對寄宿生生活學習進行家訪式的抽查,并與房東簽訂責任書,對房東的飲食衛生進行監督,并要求房東如發現寄宿生有不正常行為,要及時與學校聯系,以確保寄宿生的飲食衛生和生命財產安全。
五、注重防范,確保安全
一、加強學校安全工作,確保師生安全責任重于泰山。
1、繼續開展以創建“安全學?!被顒印8餍R炇盏臉藴?,明確校長是學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層層落實責任,動員全體師生積極參與到“安全”的活動中。
2、進一步加強學校安全知識教育。要堅持安全教育與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的原則,重視學校安全文化建設。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安全知識資源,利用學校的各種宣傳場所和設備,增強安全意識,使學生掌握必要的自我防范安全常識,提高自防自救自護能力。
3、加強安全管理。繼續加強學校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飲食安全、校舍安全、游泳安全、外出活動安全等一系列涉及學校安全工作,做到期初有布置、有計劃,期中有檢查、有督促,期末有評比、有總結,努力減少和遏制各項安全事故的發生。
4、通過學校宣傳欄、廣播、家長學校等陣地和學生大會、安全例會、家長會、家訪、致家長信等途徑把《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安全法律法規宣傳到師生、學生家長和廣大人民群眾,使學校的安全教育形成校內外強大合力,上下齊抓共管,共筑安全防堤,為學校創造一個安全系數高健康和諧的環境。
二、全面推進學校“依法治校"、依法執教工作。
1、各校要加強學校法制教育,重視整個教師隊伍的普法工作,使廣大教師在學法、守法、用法等方面都能為人師表。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網絡,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全面推進我校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2、深入開展依法治校示范?;顒?。堅持以創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為載體,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的法制素質,推進依法治教進程。首先,各校要進一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依法建制,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施教;其次要以“四民主兩公開”為載體,扎實推進學校民主法制建設,深入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
三、加強學校治安綜合治理,確保學校安全穩定。
維護學校及周邊地區治安秩序,創造良好的學習教育環境,是關系到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重大問題,也是搞好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的重要內容。各校要定期與不定期對學校及周邊治安進行專項整治活動,對學校內部的治安及安全隱患進行全面的排查,重點排查學校內部安全和治安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規范,措施是否得力,教育是否落實,設施是否過關,特別是要對學校內部的重要要害部位(食堂、宿舍、電教室、辦公室、財務室等)進行全面的檢查。聯合相關部門,本著“什么問題突出就整改什么問題”的原則,繼續加大校園及周邊治安整治力度,促使教書育人的環境不斷優化,治安秩序保持平穩。
【關鍵詞】 生長和發育;健康狀況指標;對比研究;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19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 17(2007)08-0715-03
Comparison of Derive Indic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mo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tween 1985 and 2005 In Anhui Province/LONG Xia ng, TAO Fang-biao, ZHAO Yuan-yuan, et al.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 lth Car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230032), Chin 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eriv e indic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mong students in Anhui between 2005 and 1985, and to explore the changing trend of c hildren and adolescents'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development. Methods The difference of body mass index(BMI), Weierweike inde x and vital capacity index amo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tween 1985 and 2005. Results BMI and Weierweike index I most age groups in 2005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 n those in 1985 among boys and girls, however, vital capacity index in 200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1985 among boys and girls, however, vital cap acity index in 200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1985. Conclusio n Student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nded to develop obesity and m uscular body type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ir lung function decreased, physical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develop is unbalanced.
【Key words】 Growth and development;Health status indicators;C omparative study;Students
學生體質發育狀況一直是社會的關注焦點,它不僅反映社會經濟條件、生活環境狀況以 及個體和種族的特征,而且是國家發展的健康人力資源保證。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體格 發育的形態指標呈逐年上升趨勢,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加速,特別是兒童青少年肥胖、超 重率上升速度增長,而體重過輕的發生率下降[1-2]。伴隨形態發育指標的增長, 生理機能的發育沒有相應的增長,顯示在生理功能發育上的相關指標呈現下降趨勢[3 ]。不良的兒童青少年發育不僅可影響他們現階段的體質狀況,而且是成年期疾病的高危 因素[4-5]。有研究報道,肥胖和超重可產生許多負性健康效應,如對肺通氣功能 的負性作用[6]。
為了解安徽省中小學生體格發育和生理功能發育的變化,筆者引用維爾維克指數(Weierwei ke index)、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和肺活量指數(vital capacity index ),對安徽省1985年和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調研中的數據進行分析,以探討安徽省兒童青少 年近20 a來體型和生理功能狀況的變化。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985年和2005年根據全國學生體質調研的要求,均選擇合肥、宿 州、黃山3個有代表性地區,在確定點校的基礎上,通過年級分層,再隨機抽取整個班級的 學生為調查對象。2次體質調研每個地區均分別抽取城鄉男女每一年齡組各50人,城鄉男女 每個年齡組共抽取不少于150人為研究對象。
1.2 方法
1.2.1 測量方法 按照全國學生體質調研組的規范要求進行,采用統一的學 生體質檢測方法,調查員經統一培訓,對檢測儀器有統一要求。2次學生體質調研身高、體 重、胸圍和肺活量均使用同一種測量工具和相同的操作方法。
1.2.2 體質量指數(BMI)計算 BMI=體重(kg)/身高(m)2
1.2.3 維爾維克指數計算 維爾維克指數=體重+胸圍/身高×100
1.2.4 肺活量指數計算 肺活量指數=肺活量/體重
1.3 數據管理與分析 1985年學生體質資料來源于中國學生體制與健康監測 報告中安徽省資料,2005年資料來源于全國學生體質調研安徽省的原始數據。數據由專人采 用Access數據庫軟件進行錄入,采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PSS)10.0版進行統計分析。由于1985年體制調研缺乏原始資料,故以198 5年的數據為已知均數,進行單樣本t檢驗。
2 結果
2.1 BMI比較 表1顯示,兒童青少年BMI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加。在大多數組 別中2005年的BMI高于1985年的BMI,其中城市學生大于農村學生。1985年和2005年農村學生 BMI在7~13歲各年齡組別中呈現增長,而在14~18歲各年齡組別中出現負增長現象,其中鄉 男在16,17歲年齡組,鄉女在15,16,17歲年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維爾維克指數比較 表2顯示,兒童青少年維爾維克指數基本呈現隨年 齡增長而逐漸增加的趨勢。與1985年相比,2005年城男和城女在大部分年齡組別維爾維克指 數的增長均有顯著性。鄉男和鄉女組別在多數年齡組別中呈現負增長現象,差異有統計學意 義。
2.3 肺活量指數比較 由表3可見,2005年與1985年比較,肺活量指數在城 男、鄉男、城女和鄉女每個組別中均有下降,而且各年齡組之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三種指標的意義 BMI可以反映身體的勻稱度。BMI結合身高對體重進行 校正,評價簡便而且準確。衡量青少年營養狀況,特別是篩查肥胖、超重人群有較好的作用 [7]。在群體研究中處理大樣本數據更加便捷,可使不同身高的人群在同一衡量標 準下對體重進行評價。
維爾維克指數側重反映體型和身體粗壯程度,且與心肺機能有密切關系,從而說明人體形態 發育和生理功能發育間的關聯。生長發育時期維爾維克指數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大,成年后 數值趨于穩定。
肺活量指數是反映人體生理機能的簡易而有效的指標,考慮到體格因素對肺功能的影響,用 體重校正肺活量。指標反映的是克服體重負荷后的肺活量水平[8]。
3.2 安徽省中小學生形態指標20 a間變化 BMI和維爾維克指數的監測結果 顯示,20 a間安徽省中小學生的形態指標呈現明顯上升。從總的趨勢上看,安徽省小學生形 態發育水平不斷提高,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發育指標繼續呈現增長趨勢。城鄉男女學生 體格發育水平出現全方位增長趨勢,且發育水平增長最快的階段都出現在青春發育早期和青 春發育期前。BMI的迅速上升說明肥胖和超重人群的增加。青少年中的肥胖現象大量增加, 使早期篩查成年疾病高危人群的工作更具緊迫性。針對肥胖和超重人群的早期干預[9 ],應視為現階段學校衛生重點關注問題。應注意準確評價個體的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 對有關青少年營養、減肥、健美等錯誤的宣傳和導向,可有糾偏和引導作用。
同時應引起注意的是,形態指標中城市組別上升較農村組別明顯,存在較為明顯的城鄉差異 。維爾維克指數的變化,雖然鄉男和鄉女青春發育期的增長幅度無統計學意義,但在青春發 育后期卻呈顯著下降趨勢,與國內有關報道[10-11]相似。身體縱向生長速度和幅 度快于橫向發展,可能與鄉村青少年體重和胸圍的增長相對滯后[12],導致身體發 育的勻稱度不夠理想。近20 a城鄉學生的體格生長發育有了明顯改善,但城市學生的體格發 育水平仍高于鄉村學生。反映體格發育的城鄉差異仍然存在,因此,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政策 ,增強鄉村學生體質,以縮小城鄉差異。
3.3 中小學生肺活量指數呈下降趨勢 肺活量指數是反映機能的重要指標。 20 a間肺活量指數呈明顯下降趨勢,每個組別的不同年齡段都有明顯的差異,與國內報道一 致??赡芘c中小學生缺乏體育鍛煉,學校體育活動時間縮短,而且項目開展不均衡,尤其是 發展心肺功能的手段和方法,如長跑等耐力運動等;室內活動增加,而室外活動明顯減少 [13];同時家長的過分關愛造成中小學生缺乏必要的勞動鍛煉,這些因素都不利于中 小學生的機能發育。在強調學校改進教育體制的同時,社會和家長也應重視對中小學生身體 機能的培養。
3.4 形態和生理功能發育的不平衡 在對安徽省中小學生的生長發育監測中 ,出現形態指標和機能指標發展趨勢背離的現象。全國性的學生體質與健康監測研究結果表 明,運動能力測量值表現為停滯不前甚至下降[14]。國外學者在研究中也發現,體 重和BMI迅速上升的同時卻存在體力發育成績的顯著下降。兒童有氧運動能力的下降而最大 靜力力量卻明顯增加,可能與同期兒童BMI增加有關聯,每日活動缺乏是體質下降的主要原 因[15]。
只有在體格增長的同時,體質(如人體力量和作功能力)也同步增長才是協調的。體格與體 力增長的不協調對兒童身心健康的危害,應引起高度警覺[16]。它不但影響青少年 的全面健康成長,而且阻礙生活質量的全面提高。面對這樣的長期趨勢,學校衛生保健工作 者應考慮使干預措施更具針對性。
中小學生處于生長發育時期,他們的各項生理、形態指標隨年齡的增長不斷發生變化。對其 產生影響的因素眾多,要全面了解、分析這些影響因素,首先要對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進行合 理、準確的評價。體質量指數(BMI)、維爾維克指數和肺活量指數相結合用于評價學生的 體質發育,可綜合判斷學生的形態和生理發育水平,較好地監測青少年生長發育狀況。
4 參考文獻
[1] 季成葉,孫軍玲.中國學生超重、肥胖流行現狀與15年流行趨勢.北京大學學報:醫學 版,2004,36(2):194-197.
[2] WANG Y,MONTEIRO C,POPKIN BM.Trends of obesity and underweight in older ch 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Brazil,China and Russia.Am J Clin N utr,2002,75(6):971-977.
[3] 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研究組.200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2:113-119.
[4] FIELD AE,COOK NR,GILLMAN MW.Weight status in childhood as a predictor of becoming overweight or hypertensive in early adulthood.Obes Res,2005,13(1):163-1 69.
[5] FREEDMAN DS,KHAN LK,SERDULA MK,et al.The relation of childhood BMI to adu lt adiposity:The Bogalusa Heart Study.Pediatrics,2005,115(1):22-27.
[6] 黃錕,孫瑩,葉青,等.肥胖、超重青少年通氣功能與體成分關系.中國公共衛生,2006 ,22(2):152-154.
[7] FREEDMAN DS,THOMNTON JC,MEI Z,et al.Height and adiposity among children.O bes Res,2004,12(5):846-853.
[8] LEVINE MD,CAREY WB, CROCKER AC.Developmental behavioral pediatrics.Philad 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1999:209-248.
[9] SOTHEM MS.Exercise as a modalit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obesity.Pe diatr Clin North Am,2001,48(4):995-1 015.
[10]季成葉,孫軍玲.中國學齡青少年體重指數地域與人群分布差異的分析.中華 兒科雜志,2004,42(5):328-332.
[11]韓娟,胡虞志,楊森焙.1985-2000年湖北省學生體格發育動態分析.中國公共 衛生,2004,20(1):110-112.
[12]中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組.中國學生體格發育狀況動態分析.中華預防醫學雜 志,2002,36(2):77-80.
[13]BERKEY CS,ROCKETT HR,FIELD AE,et al.Activity,dietary intake,and we ight changes i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adolescent and adolescent boys and gi rls.Pediatrics,2000,105(4):56.
[14]陶芳標.兒童生長長期趨勢的幾個研究熱點.中國學校衛生,2003,24(5):429- 432.
[15]WESTERSTAHL M,BARNEKNOW-BERGKVIST M,HEDBERG G,et al.Secular trend s in sports:Participation and attitudes among adolescents in Sweden from 1974 to 1995.Acta Paediatr,2003,92(5):602-609.
[16]KAPIOTIS S,HOLZER G,SCHALLER G,et al.A Proinflammatory state is de tectable in obese children and is accompanied by 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va scular changes.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6,26(11):2 541-2 546.
關鍵詞 中職教育 市場營銷 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1中職市場營銷教學的特點
(1)突出實踐性。中職市場營銷教學總的原則是:理論夠用、強化應用、培養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和技能。如分析市場機會的方法、市場定位的策略、價格制定的方法技巧等,要求學生在學習后,都可在實踐中參照操作加以運用。
(2)大量運用案例。結合課程的實踐性特點,為開展針對性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量采用案例。通過大量鮮活的案例,穿插在各個理論點上,努力使學生擺脫過去枯燥的純理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3)注重課堂互動。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加強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擴展知識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多元化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中職市場營銷開展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2.1有助于實現優勢互動
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 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模擬現場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作為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在中職市場營銷學中采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F實中,營銷案例本身很豐富,跟人們的消費實踐聯系很密切,這為營銷案例教學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學中,科學、合理、生動的案例運用為學生準確地理解所學的知識點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大大提高了營銷課堂教學的效果。
2.2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有人認為,案例的運用與理論知識的學習是相悖的。因為案例總是具體的、特殊的,并且其表現形式是發生在某時、某地的真實情況,所以有人主張案例不能也不必用來傳遞理論知識。其實不然,案例教學在19 世紀70 年代運用之初,真正的目的就在于一些研究者認為案例可以成為傳遞理論概念、原理的最強有力的方式。當時哈佛法學院的一位研究者認為,雖然研究案例肯定會使學生對先前的判例有更深的認識,但是它也會促使學生對理論運用的方式、原因等作更深入的思考。
2.3有助于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
案例的著眼點在于學生創造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辨能力的發展,它不僅僅是對那些固定的理論知識、原理和規則的獲取和掌握。借助于案例,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和討論技能,提升學生將思想準確、及時地對外描述的能力。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有著較大的自,他們參與講座與交流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實際上更多地從講臺前站到了學生的背后,這樣既可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也可使學生有展示自己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達到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效果。
3中職市場營銷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3.1案例的選取
第一,案例內容與教學知識點相匹配。案例教學是圍繞理論教學展開的,這要求教師在講課之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把握教學知識點的同時全面了解案例的主題,做到案例內容與理論知識的高度一致性,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支持。第二,遵循案例的選取原則。營銷案例的選取要做到時效性好、針對性強、具有典型性,并盡量做到題材廣泛。
3.2任務的設計
選取適當案例后,教師應在充分熟悉案例的基礎上,根據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要求,精心設計案例討論任務。設計任務時,教師要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任務設計由易到難,不求過于復雜;任務一定要具體,具有可操作性,使學生分析時有針對性,避免泛泛而談。同時,任務設計要與案例內容所反映的理論相一致,不可牽強附會,往往一個案例可以用來說明多個理論,教師需對此進行把握。
3.3案例的討論
通常情況下,案例分析是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小組討論能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集中群體的智慧,使得案例分析角度多樣化、觀點全面化和方法周全化。教師在這一環節中,要根據學生的氣質、性格、能力和知識經驗等進行合理分組,既要防止“一人操辦”,還要防止“搭便車”。
3.4觀點的陳述
在此環節,教師扮演組織者的角色,應通過各種方法促進學生進行思考,組織發動好課堂討論,引發學生積極闡發自己的觀點。本環節中,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將營銷實踐與營銷原理進行有機結合,以對所學過的階段性知識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從而達到案例教學的初衷。為此,教師可把學生的參與性及陳述情況進行打分記錄學生的平時成績,列入課程過程性考核的內容。
3.5總結評價
在本環節中,教師對案例教學全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和評價。主要包括:對案例體現的營銷原理進行再次強調,使學生加深記憶、重點掌握,對學生討論中不夠深入、不夠確切的問題,進行再次講解;對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狀況進行評價,并以正面激勵為主,表揚發言積極的學生,并鼓勵不參加發言的學生增強信心,爭取發言的機會。當然案例的答案有時并不唯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 張家軍,等.論案例教學的本質與特點[J].中國教育學刊,2004(1).
[2] 張改娥.案例教學初探[J].成人高教學刊,2005(6).
【關鍵詞】經濟法 教學方法改革 “案例-互動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由哈佛大學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蘭代爾提出,最早應用于法學教育中,后被廣泛應用于醫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其他學科;我國20世紀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學法,之后被廣泛應用到教學法律教學、企業管理、中醫教學、經濟數學、導游專業等學科和專業。[1][2]近年來,我國許多高校的經濟管理專業開始注重案例教學,因為一些來自企業經濟管理的真實案例和情境能激發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課堂的教學效果可以得到相應的提高。
互動式教學法源于上世紀70年代,英國學者布列克里局等人在對師生互動模式研究作出概括,認為課堂教學中的互動過程主要是師生之間重新界定情景定義、修改策略、進行磋商的過程循環往返的過程。因而師生之間的互動便不再完全是由一方控制的,在更多的課堂教學情景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是需要經過“策略”和“磋商”這中介得以實現的。[3]國內一些學者認為互動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借助溝通、交流、合作的方式,充分發揮雙方的積極性、主動性,為課堂教學營造一個愉悅、真誠、和諧的多元互動環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和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展學生學習思維方式,從而達到相互促動、有效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4]
與法律專業的《經濟法》課程相比,會計專業的《經濟法》課程具有經濟與會計學科的一些特點,可以更多地利用一些企業經濟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真實案例,能夠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所以,會計專業的《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可以結合案例教學法和互動教學法的長處和優點,并對二者進行有效的結合,形成“案例-互動式教學法”。
一、“案例-互動教學法”的內涵
“案例-互動教學法”是以課程相關模塊的知識為線索,由老師或學生找案例,要求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采取案例討論、案例表演、模擬法庭的形式工,進行老師和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形成教學成果,并對教學成果進行有效評價的教學方法?!鞍咐?互動教學法”倡導的是一種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和創新式的教學,并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和相互影響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實現課堂的全方位教學。
二、“案例-互動教學法”的實施
(一)課前準備
“案例-互動教學法”需要老師和學生在課前做更多的準備,除了傳統的預習課程,了解這堂課的知識點,選擇合適的案例,確定合適的表現形式。
1.學生分組。在學習課程之前,以班為單位將學生按3~4人一組進行分組,確定每組一個小組長,負責組織學習過程中的分工和總結;學生分組的原則要把握好每個小組的學生的學習成績最好能有優、中、差的學生,按學習能力的高低進行優化組合,可以讓善于學習的帶動怠于學習的,起到以先帶后的。讓善于學習的學生分析案例,讓關于表達的學生辯論案例,讓文字表達能力強的同學總結案例,調動大部分同學積極性的作用。
2.案例的選擇。《經濟法》課程包括的法律種類很多,在對案例的選擇上,一是要盡可能地往會計、經濟方向靠,盡可能地彰顯《經濟法》課程的會計和經濟特性,這樣也能讓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明確自己的專業,形成更多的專業意識;二是案例的選擇必須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疑難性,這樣的案例能形成有效的情景模式,能更多的訓練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發生問題、解決問題,調動學習的學習積極性;三是案例的選擇還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性,即案例所涉及的問題是和一定的法律原理相關的,這樣才能讓課堂教學引導案例分析,讓案例分析反哺課堂教學。
(二)課堂組織
1.找案例?!督洕ā氛n程里的法律包括《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支付結算法律制度》、《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法律制度》等與會計專業息息相關的各種法律條款,具有濃郁的會計特色。在課前準備打案例的環節,老師和學生通過網絡、課本等各種途徑尋找案例的過程中,應更多地注意所找的案例應該更具有會計的特性,這樣學生才能在找案例的過程中將《經濟法》課程與自己所學的專業相結合起來。
2.做案例。對案例進行有效的分析是“案例-互動教學法”最主要的教學方式。做案例可以是老師與學生一起就某個案例進行分析,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分析,在小組成員進行激烈的訴訟后,由小組長將案例分析詳細的記錄下來并總結,這樣能起到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的作用。
3.演案例。對于一些工作工經常發生的案例或者說具有典型特點的案例,可以要求學生表演出來。比如說《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中的勞動合同和社會保險等相關法律制度,這些知識點學生畢業工作后都有可能經歷,而且相對于別的法律制度來說,更容易理解。這樣的形式可以更多地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活躍課堂,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枯燥的《經濟法》課程瞬間活起來。
4.判案例。模擬法庭是法律專業課堂中經濟用到的教學方法,《經濟法》的課程中也可以借用。挑選合適的案例,由一個小組的成員扮演法官,書記員,原告和被告,各種陳述,再辯論,再由法官宣判,這樣的過程可以更好地讓學生鞏固知識,擴展知識。
三、“案例-互動教學法”的教學過程
(一)以案例做為引入,老師進行課堂講授
對案例的分析首先應該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講解,而且每個知識點應該是具體的、立體的,以便W生能直接將知識點用于案例分析。在講解相關的知識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穿插的舉例,將與引入的案例做相關的互動,讓知識點活起來,幫助學生記住知識點。
(二)以案例為素材,鼓勵學生進行必要的知識儲備
在老師講解完知識點后,布置學生進行必要的文獻檢索,查閱法律、案例、圖書資料甚至相關的視頻,這個步驟也可以安排在課前,總之是讓學生先進行資料收集,再進行深入討論。
(三)以案例為支撐點,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辯論
讓學生對案例進行整體剖析后,對案例進行必要的引申,讓學生在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后,對相關的法律條文的解釋做必要的延伸,激發學生的分析能力,從而引導學生努力思考再得到答案。
(四)以案例為情景,鼓勵學生將案例的情景再現
這個環節可以是學生早就準備好的視頻,或者由學生自己模擬演示出來,對于有不同立場的學生由老師將不同意見和想法進行總結,再逐條進行分析,以鞏固課堂講解過的知識點。
四、“案例-互動教學法”的教學評價
(一)提高學生的總評成績
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對《經濟法》課程的評價按照40%的平時成績,60%的期末成績來確定,在這樣的教學評價中,學生更在完成相關練習后學生的重心放在準備期末考試。但在“案例-互動教學法”下的《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我們把教學評價的按60%的平時成績和40%的期末成績來確定。平時成績由課堂參與情況、案例完成情況和案例的表現形式等各個方面來確定,并且,以小組為單位來確定小組的平時成績和個人平時成績,在平時成績的考核中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自主創新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傳統的《經濟法》教學是以老師教學生聽,老師、學生、教材都是課堂的有效組成部分,但卻沒有讓課堂活起來。所以,很多學生反映法律的課程很無趣。但是“案例-互動教學法”下的《經濟法》課堂,老師和學生都是課堂的主體,教材是學生查閱的眾多資料的一部分,老師鼓勵學生在課前和課堂上利用新媒體查閱資料,促進了學生資料整合和組織的能力,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由自主地改變了之前被動參與的學習狀態,提高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表達的能力。
五、結論
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探索,在高職院校計專業的《經濟法》課程中運用“案例-互動教學法”是科學可行的,教學效果也是顯著的。對于學生而言,由學生自己組織的案例分析的活動,不管是討論案例還是辯論案例,不管是表演案例還是復述案例,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對新的案例的發掘能刺激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去發現教材上沒有的法律條文的解釋,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在快樂地學習過程中,積極地參與還能提高期末總評成績。對于老師而言,把枯燥的課堂變成生動活潑的課堂知識的傳授兼顧嚴肅性和趣味性;對知識的傳授不再是死板地灌輸,而是輕松地引導,引導學生自由地表達和交流,引導學生積極的探索與思考??傊?,“案例-互動教學法”的關鍵在于處理好理論教學與案例互動教學的關系,組織好學生課外的資料收集和課內的案例討論與表演,確定科學的課程考核標準與方式是保證“案例-互動教學法”取得預期教學效果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王晨光.法學教育的宗旨――兼論案例教學模式和實踐性法律教學模式在法學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關系[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6).
[2]李淑賢.社會學視野下的有效教學交往研究[D].2010.4.第5頁.
關鍵詞:左旋氨氯地平 壽比山 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給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極大危害,[1]近些年來發病率不斷上升,據統計發病率高達18.8%,并居世界首位[2]。因此,合理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將血壓控制在理想目標,減小心、腦、腎等變發癥的發生,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2]。近年來我院用左旋氨氯地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1999年WHO/ISH高血壓指南診斷標準,選擇216例1~2級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左旋氨氯地平(治療組)與壽比山 (對照組)進行比較,以上2組病例均排除嗜咯細胞瘤、慢性腎盂腎炎等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見(表1)。
表1兩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各項基礎特征比較(X±S)
1. 2 治療方法治療組左旋氨氯地平片(商品名施慧達,吉林省天風制藥有限責任公司)2.5mg,1次/d ,7:00頓服,治療2周后舒張壓不能降至小于90mmHg,或下降幅度低于20mmHg,劑量增加到5mg,療程8周。對照組口服天津市力生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壽比山片(吲達帕胺),每次2.5.mg,每日1次,療程8周。
1. 3 血壓測量方法用臺式汞袖帶血壓計測量。治療前在非藥物狀態下取坐位測非同日右上臂肱動脈血壓3次,取平均值作為治療前血壓。用藥后每周同一時間測血壓一次(每次測3個值,取平均值),連續8周,8周末血壓作為治療后血壓。同時觀察并記錄血壓變化及不良反應。
1 . 4療效評定標準參照1993年衛生部規定的《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高血壓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后血壓與治療前基礎血壓比較,舒張壓下降≥10mmHg并降之正?;蛳陆怠?0mmHg ;有效:舒張壓下降雖未達到10mmHg ,但已降之正常或下降10~19mmHg;無效:治療后血壓下降未達到上述標準[3][4]。
1.5 統計方法計量資料結果以x+s表示,用SASsystem軟件行t檢驗,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x檢驗。
2 結果
2.1兩組降壓幅度比較見(表2)
表2二 組原發性高血壓治療前后平均血壓(mmHg)比較(X±S)
注:兩組治療前后自身比較t檢驗P<0.01 兩組 治療后8周末比較,t檢驗P<0.05
2.2兩組降壓療效及控制率比較比較
表3兩組原發性高血壓降壓療效及控制率比較 例(%)
兩組降壓療效比較Х2=10.15P<0.05 總控制率:治療8周后 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 mmHg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控制比較P>0.05
2.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左旋氨氯地平組服藥7周后5例出現頭痛、頭昏,4例出現多尿,總發生率為8.3%。壽比山組10例出現頭痛、頭暈,12例出現乏力、嗜睡,總發生率為20 4%。經x檢驗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p<0 05。
討論: 左旋氨氯地平為長效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通過抑制胞外鈣離子經細胞膜的鈣通道進入細胞,降低血管平滑肌細胞內游離Ca2+濃度擴張小動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降低血壓[2]。并可拮抗內皮素對血管平滑肌的反應,增加大血管的順應性[3],同時可抑制血管緊張素等生長因子的促生長作用,保護心肌及血管內皮細胞,逆轉心室及血管的重構[5],減少高血壓所致的心、腦、腎等并發癥的發生。降壓作用緩和、持久,一次用藥可有效控制血壓達24h以上,依從性好,副作用小[5],長期用藥不易產生耐受性,具有較高的谷峰比值[6]。對使用其他降壓藥無效的高血壓患者療效好,特別對伴有心絞痛及缺血性心臟病的高血壓患者尤為適用,為目前臨床治療高血壓病的常用藥物。
參考文獻
1 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起草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病雜志,2000,8:1:9.
2 胡大一.心血管病診療指南解讀.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
3 中國循環雜志編輯部,關于高血壓新診斷標準的應用,中國循環雜志,2001;10(2):150.
4 葉顯華,袁洪,高血壓藥物治療進展及評價,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雜志,2001;10(5):36~37.
2011年,縣教育局根據縣“六五”普法工作的統一安排,以青少年學生、教師、機關干部為重點普法對象,整合法制宣傳教育資源,認真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著力提高廣大干部、師生的法律素質,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工作,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法制化建設進程,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普法工作長效機制
一是健全組織機構。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領導及相關人員為成員的普法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明確專人負責普法工作,凡人員變化,及時調整補充。各學校也都成立了相應領導機構,落實了人員,明確了職責,構建了“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良好機制。二是制定工作方案。教育局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2011年教育系統依法治教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安排意見》,并在年初教育工作會議上對普法工作進行具體安排,把普法工作納入學校目標責任書實行綜合考核。全縣教育系統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做到了長遠有規劃,年度有計劃,階段有重點,年底有考核。
二、強化措施,創新形式,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教育
(一)積極構建普法教育平臺。教育局和各學校都安排專項資金作為普法專項經費,征訂《西部法制報》、《陜西政法天地》等報刊雜志拓展干部教師學習渠道。各學校還通過購買vcd(dvd)光碟,征訂法制報刊、雜志和青少年法制教育讀本供師生借閱。今年年初,根據縣上統一安排,縣教育局在城區櫻花大道組建“法制長廊”9面,宣傳《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全民健身條例》等法律法規,為市民營造良好的學法氛圍;教育局通過《西鄉教育網》開辦普法專欄,及時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和學校普法工作取得的成效,為干部教師及廣大學生提供豐富的法制教育資源。
(三)大力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各學校與公安局(派出所)建立了聯系制度,定期召開校園及校園周邊治安工作形勢分析會,及時幫助學校解決問題;在縣委政法委的安排部署下,教育局組織各中小學開展普法征文活動,動員師生積極參與平安西鄉建設,共收集征文3000余篇;教育局與縣司法局、縣老科協、縣法律援助中心聯系,開展“知心律師進校園”活動,配合司法局開展“法制百場報告會”活動,共舉辦法制專題講座100余場次。提高了師生的法律素質。
(四)多渠道開展法制教育宣傳。一是各學校按規定開設了法制教育課,做到“計劃、課時、教材、教師、教案、考核”六落實。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在相關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二是把每年3月份確定為全縣中小學法制教育宣傳月,每年12月份的第二周為全縣中小學“法制宣傳教育周”。各中小學通過板報、宣傳欄、校園廣播等進行法制宣傳,采用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校班隊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三是突出三、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積極構建“法治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