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91小视频app-91香蕉在线看私人影院-91香蕉在线-91香蕉影院-91香蕉影视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第1篇: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關鍵詞:中國歷史文化;儒家思想;傳承;影響

B222

一、儒家思想的發展與產生

孔子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他改變了傳統階級統治教育的基本械,把私人講學的主要基本教學模式傳播到了國家與整個民族。所以,儒家思想在社會中慢慢地發展起來,同時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儒家思想的鼎盛時期是漢武帝時期,在那時甚至還出現了罷黜百家而獨尊儒家的基本場景。從此,儒家思想將作為治國的正統思想。在漢朝時期,儒家思想得到了較大的普及,同時也出現了相應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也得到了迅速的解決。在儒家思想中,仁政、道德禮法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這也讓尊崇儒家思想的漢朝國家變得國富民強。直至西漢時期,國家也到了異常鼎盛的時期,為了對國家的繁盛進行維持與發展,則必須找尋與之匹配的思想體系來對應,所以,眾多思想政治家就對儒家思想進行了相應的改革,這對于西漢制度的實施與穩定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因此,儒家思想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占據首席地位。

二、中國歷史文化受儒家思想的有利影響

儒家思想在我國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即它為我國封建的統治階級創造了整套社會理論以及治理國家的思想體系,同時還讓我國的傳統的統治階級順利地運用于國家的治理以及封建社會的具體統治當中去,從而使得我國獲得了封建社會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人類發展史,它在人類的社會發展史以及全世界范圍內開了歷史的先河,而且這也是我國中華民族無論是以往、現在還是將來屹立于世界中的根本保證與條件。在儒家思想中,有著一個非常大的特點,這就是“仁愛”,此思想在我國社會的發展歷史中有著較大的影響力與推動作用?!叭蕫邸彼枷胧蔷S護國家和諧安定的基本保障,同時還是加強人與人和諧相處以及人類素質提高的重要條件?!叭蕫邸彼枷氩粌H僅影射了人類的本性,并且它也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重要保證因素。封建社會的主要外殼在于封建思想,儒家思想的主要精髓不只體現于國家的治理中,它更體現在對于我國歷史社會產生的相應倫理思想上,正是由于封建社會出現了一定的論理觀,也讓國家從最初的統治階級的基本角度來規范人們的實踐行為,對于通俗的語言也加以規范起來,并規范了人類的首先意思,這種規范思想將把人類的整體思想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封建倫理觀,而此觀念對于我國封建社會的人民群眾有著非常深遠的思想影響,它也逐漸成為我國古代封建統治階級上層建筑社會意識中影響治理社會群眾基礎的重要核心,以此來實現社會與國家雙重治療的基本效果。儒家思想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屬于文化的集中體現,它影響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建設,比如,理想價格在現代人的價格塑造中也產生著積極的引導作用,而“泛愛主義”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對當作生態環境保護同樣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儒家思想的深入挖掘能將儒家思想所蘊含的積極精神資源詮釋出來,也只有對其進行深入挖掘才能讓儒家思想在我國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其積極的作用,這不僅關系著儒家思想在我國的生存與發展,同時也關系著我國社會轉型能否順利進行。

三、中國歷史文化受儒家思想的不利影響

盡管儒家思想對我國歷史文化的基本發展帶來了非常深遠的有利影響,但是因為儒家思想有著十分濃烈的封建主義色彩,所以,儒家思想對于我國歷史文化的發展也相應地伴隨著一些不利影響。

儒家思想在我國封建統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管理價值,可是它并未強調農業生產知識的學習,這是由于儒家思想有著十分濃郁的封建主義色彩,因此,對于科學知識的基本學習也做得不到位,而這也造就了儒家思想只重國家治理的特點。經驗性是儒家思想的特性,而這一特性也會導致現實存在的邏輯性被忽略掉,同r會使理論與現實產生脫軌現象,這對于我國歷史文化的發展有著較強的阻礙作用。在儒家思想中,它主張的是少數服從多數,這對于真理的追求也會有所忽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人的個性發展進行打壓。此外,儒家所推崇的具體思想為“統一”,這對于個人性格的發展上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并禁錮整個社會的思想,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創新機制。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國家沉浸在禮儀的風氣中,而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人們越來越追求利益,對于相關禮節則會變得非常的繁瑣,這使得社會的進步受到一定的阻礙。儒家思想非常注重道德倫理,從而忽視國家法律的作用,這也將致使我國封建統治者對于社會的管理方式變得越來越單調。僅僅以道德倫理的基本教育來管理社會,這讓整個國家在控制與管理中缺乏一定的穩定性與具體性。

四、結束語

儒家思想的地位我國近代歷史文化的發展中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具體的傳承過程中獲得創新,而在創新的過程中尋求發展,通過對儒家思想的重新審視以及對相關經典的解讀來展現傳統思想的積極意義。我們需要把儒家思想與現代社會結合起來,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儒學社會主義道路,這能讓我國傳統的文化精髓得到傳承。

參考文獻 :

[1]李芳萍.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研究[J].前沿,2013,10:55-56.

[2]趙小平.淺析中國儒家思想對日本企業文化的影響[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6:89-90.

[3]楊明霞,董瑋.小議儒家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J].商,2016,06:134.

第2篇: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關鍵詞]儒家思想;企業文化;當代價值;企業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B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4-0300-01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深深扎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代表著整個華夏文化的精神方向,對中國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儒家思想所倡導的“禮、儀、仁、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與當代中國企業文化建設所倡導的口號無一不相吻合,同時對社會經濟發展、企業的管理和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成為當代中國企業文化的思想源泉。

1 儒家思想的當代核心價值

“以人為本”是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價值追求,追求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是儒家思想文化中重要價值體現?!叭蕦W”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而“仁愛”是儒家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價值理念之一,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和首要價值。作為道德范疇的“仁”,最早產生于春秋時期,此時“仁”的基本規定即為愛人。如《左傳?成公九年》曰:“不背本,仁也”,《國語?晉語一》:謂“愛親之謂仁”,《國語?周語下》曰:“言仁必及人”、“愛人能仁”,《國語?周語中》謂:“仁所以保民也”等等。

在儒家看來,“以和為貴”是管理社會活動、處理人際關系的最佳標準?!昂汀痹谌寮椅幕芾砘顒又械倪\用,一方面用來協調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兩者之間的關系,達到二者的團結統一;另一方面則用來調節君主與官吏之間的關系,取得二者之間的和諧相處。儒家認為:“禮之用,和為貴。”《學而》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總之,“和”在建設和諧社會的當今中國更凸顯出其特殊的精神文化氣質,飽含深刻的儒家思想內涵。

“誠信為本”是儒家思想中強調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儒家思想中所倡導“言而有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等說明“信”的地位極其重要。孔子在談到為政之時強調具備三要素:兵、食、信。其中信最為緊要?!盁o兵,國亡;無食,人死;國亡、人死均不足惜,國不可無信,人不可無信?!边@個“信”字在儒家看來,是立民、立兵、、立國之本。誠實守信是儒家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要義。

2 儒家思想在當代中國企業文化的價值體現

2.1 強調“以人為本”,重視企業員工的價值

儒家主張“以民為本”,與當代中國企業文化把人置于核心部分的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儒家主張“天生萬物,唯人為貴”、“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充分強調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儒家思想本質特征在于肯定人的價值,而把人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尊重人的地位、價值和尊嚴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當代企業管理中,就是充分肯定管理主體的創造力。作為事物發展的主體,人具有主動能動性,在處理事務和人際關系中能積極體現出“以人為本”理念。

2.2 繼承“誠信為本”,充分樹立企業商業信譽

當代中國企業經營以“誠信為本”,即儒家所說的“求財須有道,不義害自己”?!墩撜Z?衛靈公》中講“誠信”:“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遜以出之,信以誠之?!币粋€企業想做大或者立于長久不敗之地,首先,就是要滿足廣大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只以營利為目的。其次,就是要有利于提高整個行業的道德水平,改變社會不良的風氣。最后,就是要“守信”。信,即誠實、講信用,與公眾交往言行一致,守信不移,童叟無欺。以誠為本方能有信用和信譽,誠信使企業得到公眾的認可。講誠信是講究商品質量,貨真價實,不短斤少兩,即企業對顧客應該坦誠,注重企業道德。如果耍手腕,搞欺詐,企業就不可能正常經營下去。

2.3 發揚“以和為貴”,建立企業長期合作關系

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以和為貴”?!昂汀笔侨寮宜枷胫姓_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前提,孔子主張:“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薄叮ㄕ撜Z?學而》)。這是強調以禮為標準的和諧,是一種貴和須息爭,息爭以護和的和諧論。孟子也曾強調“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當代企業管理中,“和”的精髓和教義已然成為人們爭相追求的精神境界?!吨杏埂穼⒖鬃铀鲝埖膱讨性瓌t,從“至德”提到“天下之大本”“、天下之達道”的哲理高度?!耙院蜑橘F”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還成為考察一個人是否有道德標準,使得中國人十分注重和諧局面的實現和保持。做事不走極端,極力維護集體利益,求大同而存小異,成了人們的普遍思維原則。這正反映了管理文化的本質,是企業文化建設所要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

3 儒家思想對當代中國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

3.1為當代企業文化提倡“忠于職守、勤奮敬業”提供理論依據

當代企業文化最看重的部分就是員工對企業的高度“忠誠”。這與儒家人本哲學所提倡的“忠”不謀而合。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的基本意思是盡心竭力。當代企業文化建設中強調“盡忠職守”無疑是對儒家思想中“忠”的延伸和升華,傳統人事管理所追求的目標是員工對企業的遵從、服從,而現代企業文化所尋求的是雇員對組織目標的“忠誠”,這無疑是更高層次的要求。

3.2 促進當代企業文化更加強調“以人為本”,突出“人文關懷”

和諧的人際環境是當代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充分肯定人的價值是對公司員工的最大支持和鼓舞?!叭宋年P懷”是當代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一個缺乏人文關懷的企業必然走不長遠。尊重人、肯定人在當代企業文化中的價值,是當代企業發展的重要步驟。在儒家文化浸潤中的東亞社會,神靈的支配力量遠不如現實人生哲學的指引,人們更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融及忠信和諧。

參考文獻

[1] 張紹學.以人為本:儒家愛民與現代管理的核心[M].昆明: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2] 張今聲,張悅.儒家文化與現代科學管理[J].管理科學,1996,(4).

[3] 楊芳.儒家核心價值理念及其當代價值[J].學術論壇,2011,(9).

第3篇: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中國近代科技落后原因儒家思想傳統哲學思想封建官本位思想

一、中國科技發展昨日之輝煌

中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都為推進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的成就更是令世人傾倒,曾被譽為世界科技發展史上的一顆燦爛明星。

金屬冶煉領域,中國的灌鋼技術要比歐洲領先一千多年,其銑鐵冶煉技術要比歐洲早兩千多年。古羅馬學者普林尼對中國鋼鐵質量贊賞有佳,他認為世界上沒有一種鋼鐵能與秦地(中國)鋼鐵相媲美。

天文歷法領域,中國也曾領先于世界,早在中國公元140年左右,《淮南子》中就有對太陽黑子的記錄,這是被世界上所公認的人類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在《漢書?五行志》中對二十八年內出現的太陽黑子做了更為詳細的記錄。早在春秋時期,我國已經制定了自己的歷法――夏歷。

數學方面,中國是最早采用十進制的國家,著名的英國歷史學家李約瑟曾指出:“如果沒有十進制發明應用,就幾乎不能夠出現這個統一化的世界了”此外,比如分數、負數、開平方等概念也是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南北朝時代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計算相比歐洲要早一千余年,其計算的精確度也非常高。

農業技術以及機械領域,中國是最早生產水稻的國家,養蠶和絲織技術也在世界上遙遙領先,瓷器、茶葉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機械上,獨輪車、吊橋、閘門、船舵等也是中國最早發明和使用的。

二、制約近代科技發展的思想因素

然而到了明代中葉以后,中國的科技發展陷入了停滯不前的怪圈。1840年爆發,英國人的堅船利炮狠狠地將中國大門打破,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泱泱華夏從此淪為了半殖民地。一度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的科學技術從此也暗淡無光,這種現狀使我們不得不從中國傳統的思想觀念源頭上去挖掘原因。

(一)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

儒家思想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自漢代而起,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將儒家思想樹立為國家的正統,其思想觀念也日趨深入人們思想之中,甚至在國民心中達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國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等。當然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未能夠逃脫它的束縛與制約。

從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萌芽,“三教、九流”的儒家傳統思想便開始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國民的思維。再到后期,儒家思想從諸子百家之中脫穎而出,最終被統治者尊為正統思想,為統治階級所推崇與服務,其在政治上的地位得到大大地提高。從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儒家思想的權力地位也因統治者的推崇而得到提升?!敖袒癖?,定國安邦,君臣等級,內圣外王”這些儒家所主張的思想也正是統治者治國安邦所需要的。為此統治階級自然會利用其手中的權力將儒家思想欽定為正統與真理,將其尊為做人為官的必修之術。

到了清代,諸位皇帝更是將其放置于經典的尊貴地位,唯恐其不能流傳于世,于是便開始了規模宏大的圖書整理工作,可謂是將儒家思想推崇到了極致的地位。統治者實行的科舉制度,也是將儒家經典作為考試的主要內容。知識分子要想獲得國家重用必須要精心于儒家知識的學習,為此諸多的知識分子將自己飛黃騰達的賭注押在了對儒家知識的苦心鉆研之上,對于探究自然科技呢,卻很少有人問津。由此可見,儒家思想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負面影響。

(二)中國特有的傳統哲學思想對科技發展的影響

人們所持有的哲學思想對科技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對中西方的哲學思想進行對比的話,我們會發現在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很多觀念對科技的發展起著阻礙作用。

1.從對世界的本體觀念來看,持有的本體論觀點不一,從而也會導致科學結構及理論的不同。中國傳統的哲學本體觀念主要有三種即:天、理和氣。其中,“天”神化哲學思想有利于統治者的統治需要,但對中國天文、物理、藥學等的發展,卻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例如,到西漢時期,董仲舒編造了一套“天人感應”的神學思想,指出人類、自然界以及人體本身都是“天”的復制品等,這些傳統的哲學思想制約了人們對自然現象及自然科學的求知與探索。

2.重內遺外、追求真理的哲學思想

中國傳統的哲學觀念,往往是將至善與真理等同,并且將求善作為追求真理的主要途徑和目標。無論是道家的老莊還是儒家的孔孟,其都將思想的重點放置在對內在修養以及人格的追求上。老子所主張的是“絕學棄智”以及“致虛守靜”的蒙昧主義修身之道,反對細心觀察外在世界,認為“不出門戶,便可知曉天下,洞見天道?!鼻f子更是將其思想推到了極致,提出了“坐忘論”以及“渾混說”。道家的這種虛無蒙昧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具體科學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三)傳統官本位思想對近代科技的影響

幾千年封建統治中,傳統的“官本位”思想伴隨著數千年的封建專制的發展而逐漸成熟并強化,對人們的思想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

科舉制度萌芽于漢代,始建于隋代,正式確立在唐代。在隋朝以后正式地建立了分科取士的科舉制度。其科考的內容主要放在傳統經典之上,將自然科學根本置之度外。這就嚴重地限制和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和視野。

官本位的思想,導致大批的知識分子放下一切專心考取科舉,再加上統治者的推崇,更是將“官本位”的思想推波助瀾。到宋代后,出現了官僚機構龐雜臃腫的弊端,國家要維持臃腫龐雜的官僚機構開支,必須要有大量的金錢支持,從而對工、農業各方面實行更為苛刻的稅收制度,這樣不僅影響了我國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甚至對整個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負面影響。

腐朽的官本位思想嚴重地扼殺了人們的科學創新精神,抑制了我國自然科學技術的發展。眾多周知,科學技術的發展源于對未知事物的求知與探索。然而,在我國傳統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下,人們都被“升官發財”所迷惑心智。一切以求官為宗旨,知識分子的這種思想觀念指導著其具體的行動與學術追求,這樣就嚴重地扼殺了知識分子對自然科學的探索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王.嚴復集[ M].北京:中華書局,1986.

第4篇: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關鍵詞】儒家思想;公司;管理

1.引言

儒家思想出現于春秋戰國,當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很多代表人物都提出來了自己的思想觀點,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出現可以歸納為四個部分,首先是先秦儒家,后來發展到漢代,為董仲舒的漢代儒家,以及宋明儒家等??鬃拥恼軐W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張“仁者愛人”以仁愛之心對待別人;孟子進一步拓展了儒家思想,孟子認為以“仁政”為重點的管理理念,后來來著趙國的荀子繼孔子和孟子兩位哲學家之后提出“禮”、“法”。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革,儒家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儒家思想在當前社會主義社會中依然成為了我們國家重要的文化思想核心,經歷了這么多年的發展變化依然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同時對我們當前的公司管理產生重要的影響,本文對儒家思想與公司管理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2.儒家思想的核心與公司管理

首先儒家的人本觀與現代公司管理的核心都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人本思想是儒家思想重要特征。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時時刻刻注意體現人的價值,實現人的價值,對人的社會價值給予高度肯定。以人為本這個理念,放在公司管理之中,其意思就是要求公司管理者首先要關心愛護公司員工,這種發自內心的關心愛護能夠讓員工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公司的團結,在這里提到的團結,同樣也是和為貴的哲學思想,在以人為本的同時,注意和諧發展和團結,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諧是孔子追求的理想狀態,這就是講公司中的團結問題,公司的各成員要有團隊精神,要求其內部的各成員團結一心、齊心協力。一個做人做事講效率的團隊就是每個公司都想要的理想團隊,這就要求團隊中各成員之間都具有非常好的合作和協作能力,有一種非常強大的向心力。一個團隊能有這種精神,那么對于提高公司產品的生產效率,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都十分有益,也就促使企業在一個激烈且良性競爭的環境里健康發展??鬃右恢焙苤匾暋叭恕迸c“人際關系”,提出要提高人的地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梢哉f,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就是肯定人的價值。現如今,各公司企業文化的建設基本觀點都是要“以人為本”,注重人的作用。人是公司業務的具體操作者,只要充分調動基層員工工作熱情,靠其主動性去工作,才能從根本上永久提高公司產品的生產效率,實現市場利益的最大化。公司不斷學習儒家思想的精髓,付諸于實際工作當中,充分尊重員工的人格和勞動成果,切實保障其收入和應有的權利,不僅要切實解決員工的工作問題,還要關心解決員工的生活問題,要做到真正的以人為本,時時刻刻為員工著想,成為公司的主人,同時還要選賢任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等。儒家誠信和中庸觀與現代公司管理相通。誠信是歷史上眾多儒家先哲圣賢所推崇和追求的道德情操之一,孔子就曾說:“民無信不立”;誠信指的是誠實守信,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實是每個體內在的修養,而守信則是其外在的各種表現。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誠信是各公司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必須時刻遵守的戒尺,是公司能夠長期生存和發展的靈魂。公司想要在市場中長期生存和發展,其根本的撐力要依賴于公司的信譽,而信譽往往靠長期誠信的合作獲得,只有“誠”才有“信”,只有“誠信”才能在市場經濟中獲得信譽。公司良好的聲譽、信譽、形象的建立及維護,往往依賴于過硬的產品質量,誠信為本、童叟無欺的經營理念,只有生產合格的產品、樹立健康的經營理念,解放思想,長遠打算,才能做到誠信經營,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的信譽及知名度。如果在經營中背信棄義、出爾反爾、產品假冒偽劣,那么這個公司終將失去信譽,同時也會失去市場。另外儒家講中庸之道,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反對“過”與“不及”,主張“中道”,即“適度”,“恰到好處”,凡事過猶不及,要有個度。這對公司高層的管理模式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在公司的管理當中,不僅要注重企業自身的成長,員工新技能的培訓與提高,同時要不斷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為我所用,做到不守舊不排外,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宏觀方向上,不可一味追求速度和規模,更要注重其效果,既要“適中”又要“達變”的原則,才能取得較理想的效果。儒家思想的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仁”,儒家思想要求以與人為善,也就是關心和愛護公司員工,有利于協調公司內部員工關系,促進內部和諧穩定。公司員工只有在這種環境下,才能更加和諧的發展和體現自己的價值,也只有這樣才能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與此同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說明儒家有強烈的憂患意識,面對日益復雜的競爭環境,公司是否具有憂患意識,關系著公司能否應對這種外部競爭的能力,公司要保持旺盛的發展能力,需要將憂患意識始終貫穿公司之中。

3.結語

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經濟得以快速發展,儒家思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與基礎,儒家思想對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勢必體現在公司的行為中,在這樣的背景下,現代公司管理者應該發掘儒家思想的現代價值,推動儒家思想與現代公司管理的結合,以此來促進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軍,黃少英.儒家倫理思想與現代公司管理倫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李曉蓉.儒家經典與中國式管理[M].北京:公司管理出版社,2006.

第5篇: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關鍵詞:儒學 法律思想 司法實踐

一、儒學對中國傳統法律的影響

(一)對法律指導思想的影響

先秦時儒家的法律思想基本繼承和發展了西周以來“禮制”和周公的“明德慎罰”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維護禮治,重視人治的法律觀點。最為重要的是孔子提出了“仁”的觀點,基于此呼吁“為政在人”“德主刑輔”的觀點。隨著歷史的發展,儒學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其“德主刑輔”的法律指導思想一直保留著,從漢朝“大德小刑”到唐朝“德刑并用,以德為主”再到明清“明刑弼教”,中國的法律精神自然和諧,以人為本是沒有變化的,這也是其區別于西方法律思想的鮮明特征。

(二)對法律制定的影響

1.在刑法上

中國傳統法律步入封建社會尤其是在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后,根據德主刑輔的原則,刑法原則基本上秉承了“恤刑慎殺”的指導思想。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廢除肉刑,這是儒家人治對法律的具體影響。此外,刑名的減少,封建制五刑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以及加役流,死刑復審的創立無不閃耀著當政者以民為本的儒學思想。

儒家法律思想對古代刑法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其家庭本位的觀點對使古代法律倫理化??鬃訌摹坝H親”的家庭主義原則出發,提出了“父子相隱”,這不僅是引禮入法的表現,也深深影響了后世的刑法適用與訴訟。從以后的封建法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系列帶有明顯親情原則的刑法規定,如“親親相隱”“存留養親”“寬縱復仇”。此外,這種法律思想還體現在男尊女卑對法律適用的影響以及愛護老幼的人本色彩。

2.在民事法律中

中國古代的民事法律一向不發達,這與儒家主張的息訟有很大關系,但儒學還是深刻的作用著傳統民法的發展。孟子是儒家學派中對法律與經濟關系把握最好的。他提出的“薄稅產”“制民之產”,告誡統治者不要暴斂,重賦。后世的明君都把其作為民事的基本原則和富國之策。

儒家思想畢竟是與封建大一統相適應的,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也要維護封建統治者的利益。具體到土地所有制度上就是堅決貫徹地主土地私有制,并制定嚴格的戶籍賦稅制度。本著重農抑商的原則,在商業發展中也有大量限制。即使在封建社會最為發達開放的唐朝,集市也只能在固定的地點,固定的時間開放。在婚姻繼承制度上,女人的地位也低于男人,這種狀況一直沒有改變。

3.關于行事法律

中國的官僚制度是封建法律的特色,其本身卻飽含了儒家的特色。從選官制度看,漢代舉孝廉強烈的體現了儒家重孝對社會的影u向,而魏晉的九品中正制也是儒家重門第,區分,維護封建等級制的表現,隋唐后科舉的出現不僅體現了儒家“為政在人”的思想,科舉其本身也促進了儒學的發展,鞏固了儒學的統治,因為國家以儒學考生,舉人都是因儒學而致世。而在為官之上,儒學影響也頗大。舉例來說,官員的品級不論多大,父母去世都要棄官守喪,否則有悖倫常,遭人譴責。連明朝首輔張居正也不例外,其不為父守喪雖有皇帝奪情,也不免他人非難。

(三)對法律解釋和司法實踐

1.在法律解釋上

儒學并不是一開始就獲得統治地位的,其在法律上的確立經歷了很多過程,而其中法律解釋的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們知道一種學說成為法律思想,不單單是一部法律就能達到的,它必須通過解釋使大多數人了解,接受,并通過此使法律更好的適用于實踐。儒學在漢代確立后,就是通過以經斷律和以經注律使儒學法律化,再經過后世納禮入律最終到《唐律》一準乎禮,法律的儒家化告成。

2.在司法實踐中

儒學對司法實踐影響的最大體現就是《春秋決獄》,將儒家經典直接作為律文案例指導實踐。此外,儒家思想講究天人合一,運用到司法實踐中,從刑獄時令到災異赦宥,都有濃厚的對自然與和諧的考慮。另外,秉承儒家一貫的等級觀念,封建法律大多都規定了特權制度,在司法實踐中也遵循著不平等的原則。而且行政與司法不分,這也是中國傳統法律的一大特色。

第6篇: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關鍵詞:孔丘 朝代 興衰 歷史 原因

一、孔子思想的核心理念

孔子思想的核心理念多年以來,在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但究其深處,總的來說,還是以“仁”、“禮”的說法為主流,他的思想主要也是由“仁”和“禮”這兩個部分組成?!叭省钡囊馑际牵鹤鋈艘邆湟磺忻赖拢匀柿x待人,要主動善待他人和“愛人”,摒除內心深處的惡念。“禮”的主要意思,就是做人要時刻記住約束自己行為,加強個人品德的修養,努力使自己言行、舉止符合社會倫理道德規范??鬃釉谄渌枷胫刑岢鲆浴岸Y”來治理、管理國家,以“德”來教育、感化百姓。[1]

二、孔子學說為統治者統治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說到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歷史上所占的無與倫比地位的原因,就不能不提漢朝時期董仲舒對儒家發展所做的努力和貢獻。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董仲舒在答漢武帝的三次策問時,詳細闡述了天人感應,論述了神權與君權的關系,并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也正是董仲舒的這次建議,在以后的的各個歷史朝展中,儒家的思想體系成了統治者固有的主流統治思想體系。而董仲舒所闡述的“天人感應”、“神權與人權關系”的論調,也逐步融入了孔子學說的主體思想,并在以后的發展中成為歷代統治者所倡導和大加推崇的主流思想體系。2

尤其是到了宋朝,大儒朱熹更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將其學說發揮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可以說宋朝形成的儒家思想,對后世的元、明、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

可以說,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也正是為了迎合統治者能更好的統治其子民,鞏固其統治地位,而產生、發展、完善起來的思想體系,也正是幾千年來,歷朝歷代的大儒在孔子思想的基礎上,不斷的完善和修正,才更加使其“深和朕意”,但凡事都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儒家思想雖然在鞏固統治者統治地位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也不能否認,在歷史的長河中,儒家思想對穩定、和諧當時的社會環境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梢赃@樣說,也正是由于儒家思想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深入到了民眾的血液里,才使得中國封建社會在不斷的更替、變換中保持和延續了下來。那么,在每次的朝代更替、變換時,孔子學說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歷史的潮流就像大海的潮汐一樣,隨著日月的圓缺而陷入了一個固定的周期,尊孔和反孔就是隨著朝代的變遷而形成了自己一個獨特的周期性規律。

三、中國古代形成“尊孔”“反孔”周期律的原因

縱觀歷史變遷,潮起潮落,我們不難發現,每個朝代的“始皇帝”,也就是每個朝代的創始人,一般都是“反孔”的,但隨著政權建立,統治地位穩固后,又要“尊孔”了。漢朝如此,唐朝如此、宋朝如此,明清兩朝更是如此,就是殺人如麻,橫行歐亞大陸的元朝都沒能脫離此怪圈。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豎起了反隋大旗,次年,在長安建立唐朝,顯然,李淵做為隋朝的臣子,起兵造反,反對皇帝,是違反了儒家學說的大義的,違反了“君君臣臣,臣臣君君”的儒家綱要,李淵在隋朝就屬于亂臣賊子,這也證明李淵從內心是反孔的,孔子代表的儒家學說,在他心里是不屑一顧的。

但到了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卻追封孔子為“先圣”。也就是說當唐政權鞏固后,唐朝在經歷了反孔的變革后,又豎起了“尊孔”的大旗,并且,在以后的年代里,唐朝的皇帝,不斷的將“孔子”的地位提高,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贈孔子為“太師”,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封孔子為“文宣王”。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無罪,懷璧其罪,歷任皇帝之所以反孔是為了前朝,建立自己的王朝,之所以尊孔,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愚化民眾的思想,從而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就是從沒看過論語、殺人如麻的元朝,也沒脫離此怪圈。[3]

成吉思汗從1206年春天建立自己的帝國以后,為了擴大疆域,四處征殺,他的軍隊殺遍了歐亞大陸,連他曾經尊為君王的宋皇帝,也死在了他的刀下,顯然,成吉思汗心里是沒有儒家學說的地位的。

但等到元朝建立后,元皇帝能千里迢迢的跑到山東去祭孔,大德十一年(1307年) 元成宗 追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元成宗的追封,是有史以來對孔子封位最高的,但元朝也是歷史上壽命比較短的朝代,只有98年,這好像很有諷刺意味,殺人最多的朝代,對孔子的封賞又是最高,但王朝的壽命相對其他漢、唐、宋、明、清又是最短的王朝。

在元以后的明清兩朝,也是在這個怪圈中翻滾,朱元璋起兵造反,能不反孔嗎?他不反孔就只能做個順民,順從大元皇帝的旨意,安心餓死。所以,朱元璋理所當然也是反孔的,但等到位置坐穩了后,也是不遠千里的跑到孔廟祭孔,豎起尊孔的大旗,以便鞏固自己的皇權。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史上“尊孔”“反孔”都是隨著朝代的更替而變化的,造反時,就反孔,豎起的是“造反有理”的大旗,一旦造反成功了,自己當家做主成了皇帝后,就要尊孔,豎起“仁”“儀”“克己復禮”的儒家學說的大旗,講求“君君臣臣,臣臣君君”。要大家都做順民,皇帝就是一言九鼎,皇帝的話就法律,就是圣旨,不聽話就要殺頭、滅九族的。[4]

參考文獻

[1] 王立群讀《史記》P53DJ4

[2] 張豐君. 孔子死亡觀分析[J]. 管子學刊. 2013(04)

[3] 伍振. 孔子與中國的教育[J]. 社會科學戰線. 2011(03)

[4] 郭院林,焦霓. 孔子的生命觀教育與當代啟示[J]. 兵團教育學院學報. 2010(05)

第7篇: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以教師為主導的“探究式”有利于課堂生態的整體性。課堂生態的整體性是指在課堂中學生的行為和思維表現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雖然各個個體存在著差異性,但課堂整體是一個呈現著美麗、穩定而有序的系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講授內容采用的由點到面、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式”教學能照顧到差異的個體,有利于把握問題的本質,從而使生態整體受益。

案例:中國古代傳統主流思想的演變――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鬃雍兔献觿摿⒌娜寮覍W說在春秋戰國時代末期被統治者所青睞,而在秦朝又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可是在漢武帝時經過儒生董仲舒加以改造后都取得了獨尊地位,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請回答:

教師:孔孟所創立的學說有哪些有利于建立穩定的封建統治秩序?

學生:仁和仁政思想;禮和禮治思想;法治思想;大一統思想;民本思想等。

教師:董仲舒對先秦儒學是怎樣發揮和改造的?

學生:主要是神化皇權和三綱五常理論。

教師:儒家思想為什么會自漢武帝始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從中可以得到怎樣的啟發?

學生:這是儒家思想自身的發展與統治階級扶植相結合的產物??酌纤鶆摿⒌膶W說在董仲舒的手中糅合道家、陰陽家、五行家的一些思想進行發揮和改造,在神化皇權和嚴格等級名分的基礎上,使儒學煥然一新,實現了儒家思想自創立以來的第一次革命。這就迎合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大一統”封建國家的需要,從而被統治者所大力扶植、宣揚,以致成為獨尊,成為封建統治思想。同時儒家思想所蘊含對人民大眾的親和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啟示:第一,任何一種思想要永葆生機,必須要與時俱進;第二,任何一種思想要成為全社會所接受,必須要獲得權力,獲得國家機器的支持;第三,任何一種思想必須根植于群眾的實踐,否則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生存。

教師: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家的哪些觀點對今天創建和諧社會有借鑒作用?

學生: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即“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他還強調以德治民,這些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孟子進一步發揮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仁政”,“民貴君輕”;荀子強調“天行有長”,“制天命而用之”,要求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同時提出了“君舟民水”的思想。

教師:我們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第8篇: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關鍵詞:儒學 法律思想 司法實踐

一、儒學對中國傳統法律的影響 

(一)對法律指導思想的影響 

先秦時儒家的法律思想基本繼承和發展了西周以來“禮制”和周公的“明德慎罰”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維護禮治,重視人治的法律觀點。最為重要的是孔子提出了“仁”的觀點,基于此呼吁“為政在人”“德主刑輔”的觀點。隨著歷史的發展,儒學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其“德主刑輔”的法律指導思想一直保留著,從漢朝“大德小刑”到唐朝“德刑并用,以德為主”再到明清“明刑弼教”,中國的法律精神自然和諧,以人為本是沒有變化的,這也是其區別于西方法律思想的鮮明特征。 

(二)對法律制定的影響 

1.在刑法上 

中國傳統法律步入封建社會尤其是在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后,根據德主刑輔的原則,刑法原則基本上秉承了“恤刑慎殺”的指導思想。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廢除肉刑,這是儒家人治對法律的具體影響。此外,刑名的減少,封建制五刑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以及加役流,死刑復審的創立無不閃耀著當政者以民為本的儒學思想。 

儒家法律思想對古代刑法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其家庭本位的觀點對使古代法律倫理化??鬃訌摹坝H親”的家庭主義原則出發,提出了“父子相隱”,這不僅是引禮入法的表現,也深深影響了后世的刑法適用與訴訟。從以后的封建法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系列帶有明顯親情原則的刑法規定,如“親親相隱”“存留養親”“寬縱復仇”。此外,這種法律思想還體現在男尊女卑對法律適用的影響以及愛護老幼的人本色彩。 

2.在民事法律中 

中國古代的民事法律一向不發達,這與儒家主張的息訟有很大關系,但儒學還是深刻的作用著傳統民法的發展。孟子是儒家學派中對法律與經濟關系把握最好的。他提出的“薄稅產”“制民之產”,告誡統治者不要暴斂,重賦。后世的明君都把其作為民事的基本原則和富國之策。 

儒家思想畢竟是與封建大一統相適應的,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也要維護封建統治者的利益。具體到土地所有制度上就是堅決貫徹地主土地私有制,并制定嚴格的戶籍賦稅制度。本著重農抑商的原則,在商業發展中也有大量限制。即使在封建社會最為發達開放的唐朝,集市也只能在固定的地點,固定的時間開放。在婚姻繼承制度上,女人的地位也低于男人,這種狀況一直沒有改變。

3.關于行事法律 

中國的官僚制度是封建法律的特色,其本身卻飽含了儒家的特色。從選官制度看,漢代舉孝廉強烈的體現了儒家重孝對社會的影u向,而魏晉的九品中正制也是儒家重門第,區分,維護封建等級制的表現,隋唐后科舉的出現不僅體現了儒家“為政在人”的思想,科舉其本身也促進了儒學的發展,鞏固了儒學的統治,因為國家以儒學考生,舉人都是因儒學而致世。而在為官之上,儒學影響也頗大。舉例來說,官員的品級不論多大,父母去世都要棄官守喪,否則有悖倫常,遭人譴責。連明朝首輔張居正也不例外,其不為父守喪雖有皇帝奪情,也不免他人非難。 

(三)對法律解釋和司法實踐 

1.在法律解釋上 

儒學并不是一開始就獲得統治地位的,其在法律上的確立經歷了很多過程,而其中法律解釋的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們知道一種學說成為法律思想,不單單是一部法律就能達到的,它必須通過解釋使大多數人了解,接受,并通過此使法律更好的適用于實踐。儒學在漢代確立后,就是通過以經斷律和以經注律使儒學法律化,再經過后世納禮入律最終到《唐律》一準乎禮,法律的儒家化告成。 

2.在司法實踐中 

儒學對司法實踐影響的最大體現就是《春秋決獄》,將儒家經典直接作為律文案例指導實踐。此外,儒家思想講究天人合一,運用到司法實踐中,從刑獄時令到災異赦宥,都有濃厚的對自然與和諧的考慮。另外,秉承儒家一貫的等級觀念,封建法律大多都規定了特權制度,在司法實踐中也遵循著不平等的原則。而且行政與司法不分,這也是中國傳統法律的一大特色。 

二、儒學對中國傳統法律影響的利弊 

儒家思想對中國封建法律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它向來主張“禮主刑輔”,使法律與思想教育,道德感化緊密結合,并且儒家主張阿“禮樂刑政”并舉,這些對我們今天建設自己的法律體系都有深刻影響。而且儒家一直教導人們經世致用,有一種“天下為公”的無私精神和“先憂后樂”的奉獻精神,這些都是我們應當繼承的瑰寶。 

誠然,儒家思想不可避免的有其消極的一面,比如其思想上的保守與落后,以及它對法治精神的極大破壞。其表現最為明顯的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它導致了人們對法律的輕視和對訴訟的懼怕。禮教為主,法律為輔,人們往往崇尚禮節,鄙視法律,尤其是訴訟。而畏官,畏法也常常使人們不敢為自身權利訴諸法律。其次,它是導致中國封建民法不發達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儒家的影響,中國沒有獨立的民法典,民法附于刑法,而民事法律關系由禮來調整,一旦觸犯了禮就科以刑罰。 

第9篇: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關鍵詞:儒家思想;和諧社會;啟示

文化的力量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在。今天,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重視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發揚傳統文化的優勢。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意義深遠的思想資源。我們要充分挖掘儒家思想的精髓,并對其進行現代性的詮釋,使之成為和諧文化的“靈魂”。

一、“仁”的思想對當今建設和諧社會的啟示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鬃诱f:“仁者愛人”。在儒家看來,人往往有一種本能的自愛心理,而喪失愛人的意識,所以儒家特別強調要“愛人”。如何做到“愛人”呢?按孔子的想法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克己復禮”??鬃诱f:“克己復禮為仁”[1],即約束自己的行為使其符合于禮的規范。儒家倡導通過“仁”的德性修養將作為外部約束的“禮”內化為內在的、自覺的道德規范。“禮”是指建筑在宗法制度“親親”基礎上的一整套協調社會秩序的規范。孔子教導人們要按照“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君臣”五倫的秩序做到“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友弟恭、長惠幼序、朋誼友信、君敬臣忠”十義。一個人要想做到“十義”就要在視、聽、言、動等行為方面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在品德方面要做到“恭、寬、信、敏、惠”。使自己符合禮的規范。因為如果具備五種品德就會“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2]

“忠恕之道”。曾子講:“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盵3]所謂的“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即自己有某種要求需要滿足,也要推想他人也有這種要求需要滿足,能夠從身邊做起;而“恕”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我不愿他人如何對待我,我也就不要這樣對待他人。“忠恕之道”的核心在于倡導人與人要和睦相處、與人為善、推己及人、團結友愛、,以達到人際關系的和諧。

“博施于民而能濟眾”。[4]儒家提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面對當下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弱勢群體大量存在的現實,儒家的這些思想無疑對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

二、“禮樂”思想對當今建設和諧社會的啟示

儒家文化是一種禮樂文化 ,它以“禮”與“樂”的相互支撐來追求和諧的統一,并以此作為社會發展的理想狀態。儒家思想認為,“禮”的本質是“序”,“樂”的本質是 “和”?!皹氛?,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放群物皆別”[5]?!昂汀?,意味著和合、和諧;“序”意味著等級、秩序。和諧與秩序是對立統一的。世間沒有無序而又和諧的狀態 ,也沒有不和諧而有序的事物。“禮”規定了家庭、社會、國家巾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以及應該履行的義務和責任,具有社會法律和倫理道德規范兩方面的內涵可以用來治理國家 ,提供給社會生活穩定的發展秩序?!皹贰笔前ㄒ魳?、詩歌、舞蹈等在內的綜合藝術的總括,是聲音、情感、動作的和諧統一,可以抒感,調節性情,感化人的心靈?!皹芬舱?,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禮記 ?樂記》)。所以儒家提出“和為貴”的思想,是以一個和諧社會狀態為根本指導原則的。而社會和諧的核心問題足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儒家十分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人與組織之間以及組織與組織之間的和諧?!皭廴苏呷撕銗壑?,敬人者人恒敬之”。仁愛之心,忠恕之道是人際和諧的基礎。但人際和諧還需要經濟基礎來支撐,如果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嚴重,就必然會產生組織或社會內部的相互對抗 ,人際之間的和諧就會受到破壞。因此 ,“大樂與天地同和,大官與天地同節”(《禮記 ?樂記》)人與社會的關系實質就是“公”與“私”的關系。儒家認為,國家、民族和人民利益要三為一體,通過人人“兼善天下”來實現“天下為公”,保障社會的協調發展。

三、“天人合一”思想對當今建設和諧社會的啟示

所謂“天人合一”就是指自然與人的關系是和諧統一的。“天”是中國人表述自然界的最高范疇,指自然和自然界的規律。“人”是表示社會生活的概念, 是指個體的人或由人類構成的社會。中國古代哲學家通過對天人關系的研究,主張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這與構建“和諧社會”所推崇的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天人合一”觀蘊含豐富的“和諧社會”的思想。

孔子的“天人合一”命題強調用“天意”來協調人倫關系, 建立穩定協調的社會人倫秩序。孟子的觀點“盡心、知性、知天”,認為人性與天道相通,人心是能感通的主題, 只要盡心,就能知性,繼而知天,就可以達到“上下與天地同流”的“天人相通”的境界。這都反映了人類早期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辯證關系的樸素思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全球性的生態危機,鍵是克服人類中心主義的傾向,變天地分離為天人合一,恢復人與自然相統一的整體觀念,對人類擺脫目前的困境,確立科學的發展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四、“中庸”思想對當今建設和諧社會的啟示

中庸思想是儒家哲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行為準則。中庸不是折,也不是中立 ,而是不偏不倚地把握“中”這個事物運動的準則。根據這個準則處世做人,就可以做得完美,恰到好處,是一種“中正” 的象征?!爸杏怪馈笔且环N追求內在的、實質性的平衡行為準則,一種勿過勿不及的狀態。“中”與“和”有著密切關系,東漢鄭玄對“中庸 ”解釋為 :“名日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薄爸泻汀币辉~的含義為按“中”的標準去做事就會達到一種“和”(和諧)的狀態,和諧狀態是一種完美的表現,也可以說,“中和”是一種至善至美的理想化狀態。《中庸》中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就是說,達到“中和”,不僅能夠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 ,而且也實現了人與自然萬物的和諧 ,這正是眾多儒者夢寐以求的為政之最高境界?!斑x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6]這是對“大同”社會狀態的描述 ,也是一個高度和諧的社會。正如孔子所言:“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明鮮久矣。”(《論語?雍也》)。

中庸準則可以運用在政治、經濟、文化乃至個人思想言行等各個方面,在為君治國方面“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7]?!捌渖碚涣疃校黄渖聿徽?,雖令不從”,“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其中,“正”乃思想行為端正,為人處事必求合乎“義”。在經濟上,必須“因民之利而利之”。[8]堅決反對“放于利而行”(《論語 ?里仁》)。在文化教育方面,必須要做到“學而不思則 罔,思而不學則殆”。[9]中庸準則要求個人在履行道德職責時“無過無不及”,一旦過了應有的度 ,就會使原有的道德要求變質,所謂物極必反。掌握中庸準則,個人必須崇德徙義,但也必須兼德。所謂兼德,就是不偏于一德。仁、義、禮、智、信、忠、孝、恕都不是孤立的,它們都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系,互相依存、交叉、互補。所以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中庸準則在樹立個人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標準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無論是人自身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其最理想狀態都是“適度”。同樣,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也需要“適度”。社會的現代化進程,既要發展,更要科學發展,堅持科學發展觀;既要快速,又要穩定,求得可持續性發展。人的進步,既要強調創新能力和基本素質的提高,又要追求和諧的全面自由發展。

儒家思想占據中國傳統社會政治思想主導地位、旨在維護社會政治統治秩序的主流思想,曾經以它的強大力量主宰著傳統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綿延不絕兩千余年。時至今日,儒家思想依然在某些領域以特定的形式保留了它的痕跡,以其適合時代的方式存在著、繁衍著,或者是原生態的遺存,或者是經過了創造性的轉化,從而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并以不同的方式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后世自然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儒家思想何以綿延數千年卻仍在發揮作用,其對于我們當今建設和諧社會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楊伯峻.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論語譯注?顏淵.北京:中華書局,2009.

[2]楊伯峻.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論語譯注?子路.北京:中華書局,2009.

[3]楊伯峻.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論語譯注?里仁.北京:中華書局,2009.

[4]楊伯峻.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論語譯注?雍也.北京:中華書局,2009.

[5]戴圣編,劉小沙.中華國學經典精粹?儒家經典必讀本?禮記 ?樂記.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5.

[6]戴圣編,劉小沙.中華國學經典精粹?儒家經典必讀本?禮記 ?禮運.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5

[7]楊伯峻.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論語譯注?顏淵.北京:中華書局,2009.

[8]楊伯峻.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論語譯注?學而.北京:中華書局,2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在线免费视频 | www.黄色大片| 亚洲精品永久www嫩草 | 激情欧美成人狠狠色金八天国 | 天天综合日日噜噜噜 | 日本免费无遮挡吸乳视频中文 |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 四虎影院在线观看网站 | 男男羞羞视频网站国产 | 大伊香蕉精品二区视频在线 | 一级特黄a视频 | 国产无遮挡男女羞羞影院在线播放 | 亚洲免费二区 |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 99视频精品 | 伊人99在线观看 |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 色婷亚洲 | 青青青青青国产免费手机看视频 | 香蕉久久高清国产精品免费 | 国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岛国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 | 韩国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 美女脱了内裤张开腿让女人添软件 |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 | 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v |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 天堂在线观看 | 黄色片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午夜啪啪福利视频 | 国产亚洲一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久热这里都是精品 | 四虎影视久久 | 97免费视频在线 | 日本最新新片在线观看免费 | 性欧美黑人 | 麻豆网站在线看 | 四虎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