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91小视频app-91香蕉在线看私人影院-91香蕉在线-91香蕉影院-91香蕉影视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人事管理系統的定義范文

人事管理系統的定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事管理系統的定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事管理系統的定義

第1篇:人事管理系統的定義范文

1 總體業務描述

本文設計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針對單位人事管理單位管理職工檔案信息和管理職工的實際工作情況,并結合單位人事管理通用的管理功能和操作習慣等特點開發設計的一個基于WEB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統。

單位職工可以通過該系統變更、調整、申請等業務。人事管理員可以對檔案信息進行查詢,財務可以對工資信息發放,單位領導可查詢職工具體情況。

1.1 系統業務流程

根據需求分析得到的現行業務處理流程,一是公司員工登錄和查詢信息業務流程:登錄、進入查詢模塊、查詢信息;二是系統操作員登錄和后續相關操作的業務流程:登錄,進入處理模塊,查詢處理信息。其次進入修改和添加模塊,進行修改、添加和刪除相關信息。

1.2 系統數據流程

數據流程表示求解某一問題的數據通路。在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的需求分析過中,還將使用結構化的分析方法。所謂結構化的分析方法就是通過自頂向下、逐層分解的方法,把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然后分別解決。

人事管理系統的數據流。分為員工和操作員登錄的兩大部分,員工可以在系統中進行注冊,注冊信息后可登錄界面,進而進行查詢。對于操作員登錄后能對登記的信息進行修改和維護等操作。

2 系統數據字典

數據字典是配合數據流程使用的工具之一。在結構化分析時所定義的數據字典,主要用來描述數據流程中的數據流、數據存儲、處理過程、數據源點和終點。

2.1 系統的主要數據流

1. 流 名: 登陸驗證

位 置: 操作員"登陸處理

定 義: 登陸驗證=操作員姓名+密碼

2. 流 名: 驗證結果

位 置: 登陸處理"操作員

定 義: 驗證結果=[登陸成功|用戶未注冊|密碼錯誤]

3. 流 名: 登記信息

位 置: 登記處理"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定 義: 登記信息=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4. 流 名: 登記結果

位 置: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登陸處理

定 義: 登陸結果=[成功|失敗]

5. 流 名: 員工注冊

位 置: 員工"登陸處理

定 義: 員工注冊=員工基本信息+密碼

6. 流 名: 注冊結果

位 置: 登陸處理"員工

定 義: 注冊結果=[注冊成功|注冊失敗]

7. 流 名: 員工登陸

位 置: 員工"登陸處理

定 義: 登陸驗證=員工姓名+密碼

8. 流 名: 登記結果

位 置: 登記處理"員工處理

定 義: 登陸結果=[成功|失敗]

9. 流 名: 查詢要求

位 置: 員工處理"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定 義: 查詢要求=員工姓名

10. 流 名: 查詢結果

位 置: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員工處理

定 義: 查詢結果=[人事管理基本信息|失敗]

11. 流 名: 系統維護

位 置: 登記處理"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定 義: 登記新到員工的基本信息、人員調動、福利、出勤、請假、基本工資、操作員授權等

12. 流 名: 維護結果

位 置: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登記處理

定 義: 把登記的員工的基本信息、人員調動、福利、出勤、請假、基本工資、操作員授權信息等反饋給操作員。

2.2 系統的主要數據存儲

1.數據存儲名稱: 操作員授權

輸 出: P1

數據結構: 操作員姓名+密碼

2. 數據存儲名稱: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輸 入: P1

輸 出: P3

數據結構: 員工的基本信息、人員調動、福利、出勤、請假、基本工資信息等

3 數據存儲名稱: 員工信息

輸 出: P2

數據結構: 員工姓名+密碼

3.系統的功能性需求

從功能上看,該人事管理系統可以分為七個子功能模塊:人員基本信息管理、人員檔案信息管理、工資管理、考勤管理、休假管理、統計查詢和系統維護。

人員基本信息管理子功能模塊與系統權限管理模塊相結合,將人員權限落實到每一個人,在系統中授予相應的權限,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人員檔案信息管理子功能模塊:主要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年齡、照片、戶籍、地址、電話、身份證號碼、最高學歷、家庭狀況、主要簡歷等。

工資管理子功能模塊:工資帳套管理、工資檔案結算等。

考勤管理模塊:該模塊分為基本考勤、加班考勤和出差考勤三部分

統計查詢模塊:包括人事檔案查詢、職工調整查詢、合同續簽查詢、職工培訓、獎懲、考核查詢、工資檔案查詢。

系統維護模塊:模塊包含單位設置、數據字典、自定界面、編號設置、提醒設置等。

每個包一個子功能模塊,分別對相應的事務進行管理。用例中包括5個用例:領導、人事檔案管理員、財務管理員、系統管理員和職員。

人事檔案系統:人事檔案系統是勞動人事管理系統中的核心模塊之一。人事檔案管理員可以管理人員檔案信息,進行人員相關信息職評定修改、調動管理。

系統管理:系統管理員可以根據系統需要,添加部門,刪除、更新部門,管理系統基本資料。

財務管理:財務管理員的職責尤為重要,該財務管理主要是針對人才培養投入的各種經費管理,包括工資等等多種經費的管理。

綜合查詢:此模塊功能簡單明確。領導登陸后可以查閱任何信息。

4 系統非功能性需求

非功能性需求,是指軟件產品為滿足用戶業務需求而必須具有且除功能需求以外的特性。

(1)系統的完整性

系統的完整性指為完成業務需求和系統正常運行本身要求而必須具有的功能,這些功能往往是用戶不能提出的,典型的功能包括聯機幫助、數據管理、用戶管理、軟件管理和在線升級等。

(2)技術適應性與應用適應性

系統的適應性與系統的可擴充性和可維護性的概念相似,也表現產品的一種應變能力,但適應性強調的是在不進行系統設計修改的前提下對技術與應用需求的適應能力,軟件產品的適應性通常表現為產品的可配置能力。

(3)系統的可擴展性與可維護性

指系統對業務和技術需求變化的支持能力。當技術變化或業務變化時,不可避免將帶來系統的改變。因此不僅要進行設計實現的修改,甚至要進行產品定義的修改。

第2篇:人事管理系統的定義范文

關鍵詞:VB,SQLSERVER,數據庫,軟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統

 

1 緒論

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和網絡的發展,數據庫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數據庫應用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因此編寫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程序也顯得尤為重要,在強調管理,強調信息的現代社會中它變得越來越普及。

人事管理是任何企事業單位都需要進行的一項工作,因此,開發制作人事管理系統具有較大的社會現實意義,同時人事管理系統是一切應用系統的典范,它具有一切應用系統的特征,系統結構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具體直觀,具有典范的數據庫系統的特性。

本系統開發的目的一方面從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出發,擺脫過去由人用紙和筆進行的費時費力的繁重工作,即利用成熟的計算機系統來實現商品管理工作的自動化。本系統根據企業管理的一些實際情況而編制的一套自動化的人事管理系統。

2 系統需求分析與總體設計

2.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軟件定義的最后一個階段,它的基本任務是回答“系統必須做什么“這個問題。需求分析的任務不是確定系統怎樣完成他的工作,而僅僅是確定系統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對目標系統提出完整、準確、清晰、具體的要求。論文大全,數據庫。

2.2 系統設計

系統開發的總體任務是要實現企業人事信息關系的系統化,規范化和自動化。論文大全,數據庫。仔細分析調查有關企業人事信息需求的基礎上,將得到如下圖的數據流程。論文大全,數據庫。

3 系統詳細設計

3.1 系統模塊的具體實現

3.1.1 系統的主界面

企業人事管理系統的主界面采用多重窗體(MDI),使系統更加美觀,方便實用.在登陸主界面之前,首先登記用戶管理窗體:

在主界面中,員工管理菜單是此系統的重要組成部份,其中包括4個主要功能模塊:員工基本信息模塊,員工考勤模塊,員工評價模塊和員工工資管理模塊。

3.1.2 員工基本信息模塊

該模塊主要完成員工基本信息的輸入、查詢與修改,它定義了三個主要窗口:信息添加窗口、復合查詢窗口、員工信息列表窗口。 員工信息添加窗口用來添加員工個人信息,可供用戶瀏覽查詢及以記錄為單

在員工信息模塊中添加了一項查詢功能,這樣可以使用戶更加方便的操作所需要信息,大大節約了搜索的時間。

此外本系統還具有員工信息的修改與刪除的功能。

至此,員工信息管理模塊己經完成。它使用了MDI結構應用開發,它可以實現多個窗口的統一顯示和管理,便于在不同功能之間快速的切換。

3.1.3 員工考勤模塊

員工考勤管理模塊主要實現如下功能:

1 添加員工考勤信息

2 修改員工考勤信息

3 刪除員工考勤信息

4 查詢員工考勤信息

考勤管理是每個企事業所必需的,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出現使員工出勤情況的記錄和統計變得十分簡單。

考勤模塊的查詢功能仍然使用的是復合式查詢,分為按姓名查詢和按考勤的錄入時間查詢兩種,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考勤信息的刪除與修改功能的實現和員工信息的刪除與修改采用相同的方法。

3.1.4 員工評價模塊

員工評價的主要功能包括:

.員工評價信息的添加

.員工評價信息的修改與刪除

.員工評價信息的查詢

3.1.5 員工工資管理模塊

工資管理是企業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員工工資管理模塊用于每個月員工實發工資的計算,計算的項目包括基本工資、獎金、福利待遇、津貼等。工資管理的修改與刪除同樣需要以列表的形式顯示。

4系統運行與測試

軟件測試是保證軟件質量的關鍵,它是對需求分析設計和編碼的最后復審。我在測試系統時先進行黑盒法測試,即檢查程序是否輸出正確的結果,而后進行白盒測試,即了解程序的內部結構和處理過程,對程序中重要的邏輯路線進行測試,在不同點檢查程序狀態,確定實際狀態與時期的狀態是否一致[2]。論文大全,數據庫。

完成了企業人事管理系統的編譯和調試工作,最后一步就是系統的編譯和發行。論文大全,數據庫。在系統的編譯和發行以前,需要設置工程項目的屬性。論文大全,數據庫。選擇”Project|Renshi_MIS Properties”菜單,進行屬性設置。

最后選擇”FileMade Renshi_Mis.exe”菜單,編譯開始。編譯完畢之后,即生成了相應的可執行文件。編譯通過后,生成可執行文件Renshi_Mis.exe.我們需要在前對生成的可執行文件進行測試。通過測試的可執行文件,就可以了。

5結 論

一個完整的企業人事信息管理系統就創建完畢了。在本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的過程中主要講述了企業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設計部分,包括功能模塊設計、數據庫結構設計等。系統設計為整個程序構建了骨架,各個功能模塊實現各個細節部分。

系統的詳細設計根據系統分析階段的結論將系統具體化,并完成了各個模塊的添加、修改、刪除與查詢的功能,直到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可行性的管理系統。

參考文獻

[1]TimothyBuchanan:VisualBasic加數據庫[M].2004;85~100出版社:工業出版社

[2]張海藩:軟件工程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3]BobReselman,RichardPeasley,WaynePruchniak.:VisualBasic6.0使用指南[M].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社2002;5~65

[4]LanceMortensenRickSawtell:MCSE:SQLServer2000Administration,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年版

[5]盧毅主編:VisualBasic6.0數據庫設計實例導航,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第3篇:人事管理系統的定義范文

[關鍵詞]高職;人事;信息管理;網絡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31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16-0-01

人事管理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在信息化時代,學校領導要重視人事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實現人事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發展,促進人事管理工作高效發展,提高人事管理水平。

1 高職院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的網絡化構建設計

對高職院校而言,人事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網絡化構建需要根據學校人事管理的需要進行設計;對教職員工較多的學校而言,需要組織部門考勤、薪資、獎勵等方面內容進行信息化管理。另外,一些學校規模較大,需要對教職工的招聘、培訓績效考核等內容進行信息化管理,每個學校都要根據自己人事管理工作需要,進行信息化、網絡化的人事管理設計,使網絡化人事管理系統構建具有較好的擴展性,能根據學校需求有效開發相應功能。

高職院校在人事管理網絡化構建中,若依舊采用傳統設計方式,在面對新需求時,必須重新修改設計方案,導致資源浪費。若采用信息化構建技術,則可以根據新需求,不斷提高系統開發速度,根據系統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進行體系系統升級,這對有效促進人事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有重要作用。針對這種需要,高職院校認識信息管理系統的網絡化構建的關鍵點在于:利用現有技術和軟件構建信息化平臺,以滿足未來工作需求。構件框架的應用開發模式需要營造框架需要的運行環境,按照框架要求進行系統框架搭建,并在此基礎上快速開發Web應用,這種系統開發要具有較好的擴展性,能根據未來工作需要對系統進行升級,為新任務開發提供新的接口,而對暫時不需要的系統功能,可以暫時不用;若需要,系統可以實現即插入即用的功能,有效滿足學校人事管理工作創新發展需要。

2 高職院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網絡化的實現

2.1 對人事資料進行模塊劃分和管理

在高職院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網絡化創建中,要對信息系統的信息管理領域進行分析,按照不同領域進行信息網絡化系統建設。一般而言,按照高職人事管理的不同方面,信息管理內容可分為以下七個模塊:人事資料管理、組織管理、獎懲管理、考勤管理、社保管理、績效管理、薪酬管理。這七大模塊包含的內容決定信息化、網絡化系統建設的框架設置,信息化、網絡化系統框架的業務功能要與這七大模塊對應。在這七大功能模塊中,人事資料管理模式是人事信息化、網絡化系統的重要內容,以人事資料管理模塊為例,對高職院校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的網絡化實踐途徑進行研究。

人事資料管理模塊主要包括對崗位描述、教職工聘用合同、教職工個人基本信息、薪級工資、績效工資等的網絡化進行管理設計,進行網絡化建設,要記錄相關基本信息,并能存儲在幾種數據庫中,實現對教職工基本信息的統一管理。這種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數據更全面,信息更完整,同時網絡系統局域強大而靈活的數據分析和報表生成功能,能為學校進行人力資源決策提供依據,能有效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效率,把相關管理人員從繁瑣工作中解脫出來,實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人事資料信息化系統的網絡化有利于建立和查看每一位教職員工資料,通過設置多樣化的自定義檔案信息,實現對人事資料的有效查詢和管理。

2.2 建立具有抗毀性的網絡體系

實現人事資料管理網絡化發展,需要建立一個具有抗毀性的網絡體系,在任意一對節點間設立多條傳輸路徑,若一個傳輸路徑出現問題,通過節點間的其他傳輸路徑實現信息資料有效傳播。學校在信息系統網絡化建設中,要能設置足夠的帶寬容納額外流量,以實現信息的有效傳播。

2.3 優化路由策略設計

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網絡化實現過程中,要對路由策略進行優化設計,有效的路由策略是維護網絡穩定的基礎,是網絡持續發揮作用的重要保障。事實上,很多網絡問題的產生都是由于路由策略不當。因此,優化路由策略,對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的網絡化實現有重大作用。

一般而言,根據傳輸路徑切換方式不同,路由策略分為靜態路由策略和動態路由策略兩種形式。如果采用靜態路由策略,當網絡出現故障時,故障部分的兩端節點會把通過故障部分的傳輸數據切換到另一條傳輸路徑上,保證數據正常傳播。在進行這種路由策略設計時,計算復雜,技術難度大,取得最優鏈路寬帶的難度大,需要經過大量仿真實驗才能保證求解CFA問題的有效性及解的高質量性,才能攻克技術難題。

而采用動態路由技術,如果網絡出現問題,傳輸業務的源端就會根據網絡的拓撲結構及鏈路上的備份寬帶,在網絡上另選一條能到達終端的傳輸路徑,保證信息順利傳播。此種手段不需要預留帶寬,利用網絡空余傳輸能力,就可以實現信息準確傳播。其缺點是必須保障網絡足夠的備份帶寬,同時,要求路由選擇時間要合適。學校要能根據不同需要對路由策略進行優化設計,這是保障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網絡化發展的基礎。

3 結 語

在信息化時代,高職院校人事管理實現信息化管理是當務之急。學校要能通過人事信息化管理系統中的網絡化管理手段,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最大限度減少人力投入,保障工作有效開展。

主要參考文獻

第4篇:人事管理系統的定義范文

[關鍵詞]企業人事管理 信息系統 開發語言 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C9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7-0314-01

在企業中,人事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它負責整個企業的日常人事安排,人員的人事管理等。以前都是人工進行操作。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人事管理的工作量也大大地加重。隨著計算機應用的發展,人事工作者急切希望能夠將大部分煩瑣的工作交給計算機處理,以減輕人工的壓力并提高工作效率 。而計算機的普及加快人事管理系統的產生。

1、企業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簡介

管理信息系統(MIS)是一個由人、計算機等組成的能進行信息收集、傳遞、存儲、維護和使用的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是信息系統的一個分支之一,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具有自身概念、理論、結構、體系和開發方法的集管理科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及計算機科學等覆蓋多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管理信息系統的結構通常由四個部分組成:信息源、信息處理器、信息用戶和信息管理者。管理信息系統的主要任務一般要實現對基礎數據的嚴格管理,確定信息處理過程的標準化,高效的完成日常處理業務、優化分配各種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MIS是一個人機結合的輔助管理系統,管理和決策的主題是人,計算機只是輔助的設備。

目前國內使用和發展的MIS平臺模式大體上分為兩種:客戶機/服務器(Client/Server,簡稱C/S)模式和Web瀏覽器/服務器(Browser/Server,簡稱B/S)模式。當前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正在從C/S結構向B/S結構轉移.

B/S結構,即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結構,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結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下,用戶界面完全通過WWW瀏覽器實現,一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實現,但是主要事務邏輯在服務器端實現,形成所謂3-tier結構。B/S結構,主要是利用了不斷成熟的WWW瀏覽器技術,結合瀏覽器的多種Script語言(VBScript、JavaScript等)和ActiveX技術,用通用瀏覽器就實現了原來需要復雜專用軟件才能實現的強大功能,并節約了開發成本,是一種全新的軟件系統構造技術。隨著Windows將瀏覽器技術植入操作系統內部,這種結構更成為當今應用軟件的首選體系結構。顯然B/S結構應用程序相對于傳統的C/S結構應用程序是巨大的進步。

2、企業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

企業人事管理系統的開發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它涉及到計算機處理技術、系統理論、組織結構、管理功能、管理知識等各方面的問題,至今沒有一種統一完備的開發方法。但是每一種開發方法都要遵循相應的開發策略:

1.系統要解決的問題。

2.系統可行性研究,確定系統要實現的目標。

3.系統開發原則。

4.系統開發前的準備工作。

5.系統開發方法的選擇和開發計劃的定制。

3、企業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所用開發語言

3.1.1 VC++的特點

Visual C++是功能最為強大可視化開發工具,它不僅支持傳統的軟件開發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能支持面向對象、可視化的開發風格。因此Visual C++又稱作是一個集成開發工具,它提供了軟件代碼自動生成和可視化的資源編輯功能。

Visual C++具有的優點:提供了面向對象的應用程序框架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簡化了程序員的編程工作,提高了模塊的可重用性;提供了基于CASE技術的可視化軟件的自動生成和維護工具AppWizard、ClassWizard、Visual Studio、WizardBar等,實現了直觀、可視的程序設計風格,方便地編和管理各種類,維護程序的源代碼;封裝了Windows的API函數、USER、KERNEL、GDI函數,簡化了編程時創建、維護窗口的許多復雜的工作。

3.1.2 本程序中使用的VC++控件及其屬性簡介

(1)CStatic(靜態控件):顯示一些幾乎固定不變的文字或圖形描述。

(2)CButton(按鈕控件):產生某些命令或改變某些選項設置。

(3)CEdit(編輯框控件):完成文字的輸入輸出雙向操作,查看并編輯文字。

(4)CListBox(列表框控件):顯示一個列表,讓用戶從中選取一個或多個項。

(5)CComboBox(組合框):將列表框和編輯框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可選擇列表中已有的項,還可以編輯出新的項。

3.1.3 系統數據訪問接口的選擇

1.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ty,開發數據庫連接)

ODBC提供了應用程序接口(API),使得任何一個數據庫都可以通過ODBC驅動器與指定DBMC相聯,用戶的程序就可以通過調用ODBC驅動管理器中相應的驅動程序達到管理數據庫的目的。作為Microsoft Windows Open Standards Architecture(WOSA,Windows開放式服務體系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ODBC一直沿用至今。

2.DAO(Data Access Objects,數據訪問對象)

DAO 提供了一種通過程序代碼創建和操縱數據庫的機制。多個DAO 對象構成了一個體系結構,在這個結構里,各個DAO 對象協同工作,通過 Microsoft Jet 數據庫訪問數據庫中的數據和數據庫的結構定義。可以訪問的數據庫類型主要有:Microsoft Jet 數據庫、ODBC 數據源、可安裝的ISAM數據庫。

DAO是我們可以通過程序訪問和操縱本地的或遠程的數據和數據定義,管理數據庫中的對象或結構。DAO 支持兩種不同的數據庫環境――稱為工作區(Workspace).

3.OLE DB(OLE data Base,OLE數據庫)。

OLE DB試圖提高一種統一的數據訪問接口,并能處理除了標準的關系型數據庫中的數據之外,還能處理包括郵件數據、Web上的文本或圖形、目錄服務(Directory Services),以及主機系統中的IMS和VSAM數據。OLE DB提供一個數據庫編程COM(組件對象模型)接口,使得數據的使用者(應用程序)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訪問各種數據,而不用考慮數據的具體存儲地點、格式或類型。這個COM接口與ODBC相比,其健壯性和靈活性要高的多。但是,由于OLE DB的程序比較復雜,因而對于一般用戶來說使用ODBC和DAO方式已能滿足一般數據庫處理的需要

3.1.4 SQL2000介紹

SQL Server是微軟公司開發的一個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以Transact_SQL作為它的數據庫查詢和編程語言。T-SQL是結構化查詢語言SQL的一種,支持ANSI SQL-92標準。

SQL Server 采用二級安全驗證、登錄驗證及數據庫用戶帳號和角色的許可驗證。SQL Server 支持兩種身份驗證模式:Windows NT身份驗證和SQL Server 身份驗證。7.0版支持多種類型的角色,"角色"概念的引入方便了權限的管理,也使權限的分配更加靈活。

微軟的SQL Server是一項完美的客戶/服務器系統。SQL Server需要安裝在Windows NT的平臺上,而Windows NT可以支持Intel 386,Power PC,MIPS,Alpha PC和RISC等平臺,它使SQL Server具備足夠的威力和功能。

參考文獻

[1] 王汝涌,管理信息系統,中國財政經濟.

第5篇:人事管理系統的定義范文

[關鍵詞] 數據庫 多條件 動態SQL查詢

在數據庫管理系統中查詢不可缺少,現有的面向用戶的查詢系統大多是建立在固定的SQL查詢語句上,查詢時根據用戶給定的值進行查詢,實現比較簡單。但用戶的要求往往是多種多樣的,當用戶提出的查詢要求需要多基本表連接時,就需要用戶事先指定連接關系;而有時應用系統需求查詢條件是動態的,由用戶來實現相對較難。為此本文通過探討其設計原理與實現過程,對學校人事管理系統中的自定義查詢功能進行分析,提出了一種能根據用戶需求,可任意控制顯示的字段及其順序,并可對所有字段任意指定條件,動態生成SQL查詢語句,從而實現數據庫動態查詢的方法。

一、原理分析

1.設計原理

在查詢過程中普通用戶通常對于SQL語法比較陌生,基于這一點,我們將用戶查詢需求和SQL的生成分離開來,對于一般不熟悉數據庫語言的用戶更可讓其集中注意力提出查詢需求,而由系統去完成用戶需求與SQL語句相應的轉換。用戶只需對用戶表達式進行操作,無需與數據庫打交道,由系統建立用戶表達與數據庫查詢語句之間的聯系,對用戶的查詢需求進行轉換,動態生成可執行的標準SQL語句,并完成查詢操作。

在動態查詢程序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其實用性,友好性,完備性。因此,在動態查詢的設計時使用“與”、“或”、“非”3種邏輯關系可以將查詢條件進行組合;使用括號可以改變邏輯關系之間的優先關系;另外我們還使用“包含”,“=”等6種比較符,只要進行合理的條件組合就能查出符合條件的記錄。

2.實現過程

(1)輸入查詢條件。查詢條件包括查詢字段、比較符和字段內容。

(2)生成條件。當用戶輸入完查詢條件時點擊按鈕使查詢條件顯示在查詢條件顯示欄中,同時查詢條件也寫入用于查詢的字符串中。

(3)顯示查詢條件。在一個列表顯示框中直接顯示用戶輸入的復合查詢條件。使用列表框的好處是如果查詢條件已滿,則激活右邊的滾動塊顯示更多的查詢條件。

(4)加入條件關系。用戶如果想執行多條件查詢,條件之間可以用“與”“或”“非”等邏輯關系連接,還可以使用括號將條件進行組合。

(5)查詢操作。激活顯示結果窗口時,執行生成的SQL語句,將結果置于DBgrid數據庫表格中。

二、案例實現

1.查詢窗口設計

為了實現交互操作的靈活方便,定義frm_sql和frm_exe 窗口對象,分別用于生成動態SQL 查詢語句,窗口界面設計如下圖。顯示查詢執行結果的窗體主要由一個DBgrid_sql數據庫表格組成,這里從略。

圖中主要控件及說明如下:

Cmb_yh為下拉列表框,功能為實現多條件間的“與”或“或”;Edt_va文本框功能為輸入查詢條件值;Btn_tj_add按鈕功能為添加查詢條件;Che_Lst_sql復選列表框功能為設置查詢、顯示字段; Btn_od_ad按鈕功能為添加排序依據;Btn_display按鈕功能為執行動態生成的SQL 查詢語句,并激活顯示查詢結果窗口。

2.具體實現過程

程序的算法主要是變量tj、lb、px、sql是由窗體輸入的值產生的。變量說明如下:

tj用來存儲動態生成的查詢條件;lb用來存儲查詢字段列表;px用來存儲生成的查詢結果排序依據子句;sql用來存儲SQL 查詢語句字符串,即“select”+lb+tj+px,如圖所示則sql為:“select dw, ks (此處多個字段略) where (zc=‘講師’) and (xl=’本科’)and (dw like ‘%機電%’) order by csrq”。

在Btn_display顯示按鈕中激活顯示結果窗口,執行生成的SQL 語句,并將結果記錄集置于DBgrid_sql數據庫表格控件中。

三、結束語

本程序通過簡單的窗口界面點擊,生成多條件自由組合、顯示字段及順序任意定義的、動態SQL查詢語句,從而實現動態查詢,極大地簡化了查詢操作、提高了查詢的靈活性,使用戶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查詢條件的設計上。用戶也可根據需求,方便地將本程序思想移植到其他語言或其他的查詢應用系統中。

參考文獻:

第6篇:人事管理系統的定義范文

摘要:高校信息化迅猛發展,行成了很多管理信息系統(MIS)。這些管理信息系統多數是由不同職能部門主導下,由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時期用不同的開發公司使用不同的數據庫和平臺開發而,且運行在不同的平臺之下,導致了“信息孤島”。隨著國家相關教育信息化標準的出臺,使得打通這些“信息孤島”成為了可能。本文將分享對這些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標準化改造的有益探索。

關鍵字:管理信息系統;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

在高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業務資源的數字化貫穿于高等院校各個層次的信息管理系統上。各種管理系統,如教務管理系統、教學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等,相繼建立起來之后,便會從不同側面將高校中的各種資源以數字信息的形式保存于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統之中。由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時期用不同的開發公司使用不同的數據庫和平臺開發而,且運行在不同的平臺之下,導致了“信息孤島”。因此,使用國家相關教育信息化標準來改造這些系統是非常必要的。

1.高校信息標準化改造的必要性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化,各系統在應用中出現了要相互引用對方信息的需求。如教務系統中教師的身份信息需要引用人事管理系統的相關信息,而學生管理系統中學生的學習成績信息需要引用教學系統的相關記錄。然而,很多情況下數字化資源是各部門根據自身工作需要生成的電子數據,由于目前各系統信息的存儲格式或表現格式不一樣,因此,信息建設中各系統之間無法直接引用,有時甚至無法引用。[1]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的要求,建立教育信息化標準體系,以保障教育信息化健康有序發展,實現數據互通、資源共享,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管理信息 教育管理基礎代碼》、《教育管理信息 教育管理基礎信息》、《教育管理信息 高等學校管理信息》、《教育管理信息 教育統計信息》等7個教育信息化相關標準,作為教育部行業標準予以,并于2012年3月15日起實施。教育部2002年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 第1部分:學校管理信息標準》同時廢止。[2]

有了國家相關標準,對高校管理信息系統標準化改造,使得數據可以互聯互通,互相引用。

2.高校管理信息系統標準化改造探索

2.1有效協調工作

高校針對管理信息標準化工作,指定相應牽頭部門,該部門應該主要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 成立信息化建設實體機構,從機構、人員、資金等各方面為信息化建設提供保障。

* 制訂學校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統籌考慮和部署學校整體的信息化建設。

* 在學校層面上建設一個統一的應用平臺,以實現資源的統一和共享。

* 制訂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規章制度,確保信息化建設各項應用的順利實施。

* 加大培訓和宣傳力度,逐步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4]

2.2確立高校信息化標準

學院應在教育部2012年3月15日分布的標準基礎之上,盡快完成本校信息的標準化工作。教育管理基礎代碼(JY/T 1001—2012)中已有的代碼,則在學院信息化標準實施過程中,不得再另行制定,同時應該填充高等學校管理信息(JY/T 1006—2012)中相應數據集。

由于數據集較多,為便于信息化標準的實施,應該主要考慮以下數據集的制定:

(1)GXXX0101 學校基本數據子類

該數據子類包含學校代碼、學校名稱、學校簡稱、學校地址、郵編等數據項。

(2)GXXX0102 校區基本數據子類

該數據子類包含有校區號、校區名稱、校區地址等數據項,該數據子類取用 JY/T 1002:JCXX0102 校區基本數據子類。

(3)GXXX0301 院系所單位基本數據子類

該數據子類包含了單位號、單位名稱、單位地址、隸屬單位號、單位類別碼、單位辦別碼等數據項,該數據子類取用 JY/T 1002:JCTB0103 單位基本數據子類。

(4)GXJG0101 教職工基礎數據子類表

該數據子類包含了工號、單位號、姓名、英文姓名、姓名拼音、曾用名、性別碼、出生日期、出生地碼、籍貫、民族碼、國籍/地區碼等數據項。

(5)GXJX01 專業信息數據類

該數據類包含了專業號、專業名稱、專業簡稱、專業英文名稱、專業方向號、單位號、學制、學科門類碼本專科專業碼、研究生專業碼等數據項。

(6)GXJX02 課程數據類

該數據類包含了課程號、課程名稱、課程英文名稱、學分、周學時、總學時、理論學時、實驗學時、課程簡介、教材、參考書目、課程負責人號、課程開設單位號等數據項

2.3使用國標和行業標準對高校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標準化改造

國標GB/T 14946.1-2009已經定義了民族代碼、政治面貌代碼、性別代碼等代碼,加上教育部《教育管理基礎代碼》(JY/T 1001—2012)已經定義的處分名稱代碼、高校畢業去向代碼、戶口遷出狀況代碼、就讀方式代碼、獎勵方式代碼 、獎學金類型代碼等代碼,現有管理信息系統中數據庫涉及到相應數據項和數據類時,應該無條件的更改為《教育管理基礎代碼》標準中所定義的代碼。

2.4使用標準數據類對高校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改造

在教育部行業標準基礎之上的高校信息標準數據類制定完成后,應從以下方面進行現有管理信息系統的改造:

(1)統一現有管理信息系統代碼庫。

例如學生管理系統、教務管理系統中相應的教工字典庫、校區字典庫、教學院系字典庫、專業字典庫等代碼庫將使用2.2所制定的數據類至少編號和名稱2個字段。同時將對應以文檔的形式進行說明,并隨高校數據類變化而更新。

(2)統一現有管理信息系統中相應數據項

現有的有些管理信息系統,并沒有設置相應的字典庫,而是在字段值中直接體現專業名,院系名等。這些字段值也應按2.2所制定的數據類中名稱相應字段值相同。同時將對應以文檔的形式進行說明,并隨高校數據類變化而更新。

3.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教育部最新頒布的教育管理信息相關標準,并提出了利用這些標準將現有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標準化改造。這種標準化改造有利于處于“信息孤島”的高校現有的管理信息系統進行信息交換和引用,同時最大程度保留了對現有信息管理系統的投資。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基于URP的高校學生數據管理中間件研究與設計》成果之一,課題編號11ZB140

參考文獻:

[1] 李幼軍, 張廣慶, 劉炳興. 高校信息化建設中信息標準的確立及應用[J]. 計算機時代 , 2008,(10)

第7篇:人事管理系統的定義范文

關鍵詞:信息系統 集成 數據平臺 信息查詢

該校原有各個部門分別開發了一些滿足單一功能或單一部門的信息系統,如:財務系統、教務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科研系統、人事系統、電子郵件系統等。這些系統的開發,沒有統一的標準,無法實現數據共享。對于這種局面,迫切需要采用一種適合的技術把現有的系統集成起來,呈現給用戶一個高度共享的整體信息系統。

分析該校的信息化現狀,各應用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需求已越來越強。但是由于缺少整體規劃和統一信息管理標準,各部門管理系統之間的數據流通矛盾日漸突出,常常由于數據更新不及時的原因,出現工作上的失誤。將不同的應用系統進行集成,在全校范圍內實現數據的互轉互通、以及為用戶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詢方式,已經成為高校信息化建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1、數據集成

數據集成是完成全校范圍內現有數據的規范化整合和處理:將目前分散在各個業務應用系統,采用不同規范編碼的數據進行整合,并集中儲存到共享數據平臺的核心數據庫中,作為全校范圍內全面完善而且規范的數據源。

該校原信息系統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各系統數據格式及內容都不統一,數據難以共享。例如同一個教工的工號,在財務系統中和在人事系統中是不同的。我們首先統一數據標準, 對數據的錄入標準、存儲標準、輸出標準進行統一,以適應數據集成的需要。在標準化的基礎上進行整合、集成,形成數據標準一致的、規范化的數據集合。在此基礎上,建立信息中心數據庫平臺,實現對分散開發的信息系統的數據集成、系統集成。

中心數據庫平成對來自各個部門的原有系統異構數據的集成,并提供數據轉換的標準接口,保證了數據的規范和一致性權威性。它將提供通用查詢工具,這些查詢工具支持管理員完成數據集的定義和授權,同時提供最終用戶根據自身的需求,在權限范圍內自定義數據查詢和報表輸出。

2、認證集成

分析原來的系統,發現缺乏統一的身份認證。該學校原來針對各項業務開發了多個應用系統,用戶在使用多個應用系統時要重復輸入帳號和口令,例如學生在查詢圖書信息時,圖書館網絡系統為每個學生分配了一個帳號,而學生在登錄就業信息網時,系統又要求登錄用戶名必須是學生的學號。這樣的狀態既給校園網用戶帶來了眾多不便,也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因此,設計統一身份認證系統,以保證用戶數據一致、安全、使用和管理方便。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實現了統一的用戶身份認證信息管理,用戶只需要在統一身份認證系統中注冊或更改自己的認證信息即可,方便了用戶使用,也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減少數據冗余。其次,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實現了基于多個應用系統的單點登錄,這將極大的方便用戶使用,提高系統的易用性。

3、統一信息門戶

統一信息門戶系統主要實現現有業務子系統信息查詢服務的集中,使用戶能夠通過一個統一的入口使用所有業務子系統提供的信息查詢服務。以共享數據平臺作為基礎,使用數據抽取工具從業務數據庫中抽取出信息查詢服務集涉及到的所有數據,經過規范的整合后,存入共享數據平臺中。以信息門戶平臺作為服務提供的入口,在信息門戶上開發出個性化的師生綜合信息查詢服務。使用身份認證平臺進行用戶認證,并使用身份認證平臺中的用戶分組信息(權限)對信息集和門戶上的各種應用進行統一的授權。應用集成涉及了綜合信息查詢、辦公信息查詢、校園網站、領導分析決策報表、財務類、科研類、人事類等各種信息查詢。

4、應用集成

在實現技術上,考慮SOA作為一種架構技術,J2EE的平臺無關特性,決定采取在J2EE平臺上開發WebServices技術來實現所設計的高校應用集成平臺。下面以科研管理子系統調用人事管理子系統中專家管理服務為例來介紹基于SOA架構的高校應用集成平臺中服務的定義與交互過程。如人事子系統需要查詢科研子系統的信息,科研管理子系統根據輸入的查詢條件形成相應的SOAP消息后,向UDDI注冊中心發出查詢請求;UDDI中心對其請求信息進行分析后根據WSDL文檔內容,查找到相應的服務描述,再將此服務描述信息發給科研管理子系統;科研管理子系統再根據服務描述文件上所提供的端口地址等信息向人事管理子系統發出服務請求,人事管理系統收到請求后完成相應查詢功能后,將查詢結果以SOAP消息響應的形式返回給科研管理子系統。

5、總結與展望

目前,該項目已經穩定運行一年多的時間,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起初用JAVA編寫代碼,后來發現用JAVA編寫代碼效率比較低,提取數據不太方便。所以使用XML進行數據的抽取和組織,結果提高了開發效率。企業用戶應用集成是一個持續集成過程,是一項長期、不斷進行的工程。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還會有新的應用需要整合。

參考文獻

[1]羅超理,高云輝著.管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01-01.

第8篇:人事管理系統的定義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對策

一、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的意義

1.促進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變革

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的實現不僅是一種高新技術的應用,更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的導入。

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使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從提供簡單的人力資源管理信息轉變為提供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和解決方案,隨時隨地向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向人力資源管理專家提供分析工具和建議,建立支持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積累知識和管理經驗的體系。

2.實現了人力資源管理與主流管理系統的有效銜接

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整體信息化建設系統的組成部分,相對于當前主流信息管理系統,如ERP、MRP、MIS而言,它更多地是提供信息支持,同時,也可以通過與上述系統的銜接,獲得參考數據。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信息流,通過與經營有關的信息系統進行記錄,與人力資源相關的工作信息通過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與其銜接獲得準確的記錄,支持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反過來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對現有數據的統計分析又可以為現有經營中工作的合理安排提出相關依據,指導生產安排和工作流程的設計。

3.促進管理結構與信息渠道的優化

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一種基于網絡結構的全員信息系統,其一大功能優勢就是縮短了各級員工的反饋時間,開辟了更加豐富的溝通渠道,員工可以不拘泥于公司傳統的層級制度,可跨部門、跨級別表達和傳遞各種思想。

4.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

信息系統的投入,使員工與企業之間在根本利益方面的互動成為可能,體現了實時管理的優越性。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是管理技術與信息技術之間的完美融合,在消化吸收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基礎上,可以在系統中體現人力資源管理的全部內容與業務流程,從而使得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可以被用來定義專業部門的工作內容,優化和規范其業務流程,從而成為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信息化、職業化、個性化的管理平臺,真正實現管理方式的人性化。

二、信息化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歷史

1.薪資計算系統階段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誕生的,由于當時發達國家的計算機技術已經進入實用階段,同時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用手工來計算和發放薪資既費時費力又非常容易出差錯,為此,薪資管理系統應運而生,這就是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第一個階段———能自動計算薪資的初級階段。

2.薪資/人事管理系統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在計算機薪資管理的基礎上,開始記錄員工的其他基本信息包括薪資的歷史數據,具備了報表生成和薪資數據分析功能,即具有了一部分人事信息管理的功能。

3.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階段

到20世紀90年代初,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出現革命性的變革。由于企業管理理論,特別是人力資源理論的發展,使人們認識到人力資源在企業發展和企業競爭中的關鍵性作用,另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把一些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和理論應用到企業管理中也成為可能。這就是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發展的第三個階段——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階段。

4.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e—HR)階段

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第性變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由于internet和intranet技術的普及,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進一步發展,使人力資源管理快速響應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種要求與變化成為可能,這就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電子信息化。

三、信息化推動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轉型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力資源管理在組織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傳統的人事管理已明顯不能適應。企業要想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轉型談何容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一個有效的手段來推動企業人力資源轉型。

綜合考慮信息化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不難發現信息化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力資源管理者提高行政事務性工作的效率,在這多變的環境中應付自如,順利完成角色的轉變。

首先,人力資源信息化使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真正從繁瑣的行政事務分離出來,同時也可以使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從提供簡單的人力資源信息轉變為提供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和解決方案,可以隨時隨地向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向人力資源管理專家提供分析工具和建議,并建立支持人力資源部門積累知識和管理經驗的體系。

其次,人力資源信息化完全改變了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重心。在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下,人力資源工作者從事大量的工作就是行政事務,其次是管理咨詢的職能,而在幫助企業策略的制定方面是最少的。在人力資源信息化的管理環境下,人力資源工作者所從事大量的工作就是幫助企業在人員管理上提供管理咨詢服務,行政事務工作被信息化、自動化的管理流程所大量取代,工作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第三,人力資源信息化實際上把人員管理的重任轉移到第一線的經理身上,真正使他們能通過管理、激勵員工實現他們的業務發展目標。第一線的業務經理可以通過網上得到最新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流程、市場數據,經過授權,他們可以進行相關人員管理,包括進行人員的獎懲。

參考文獻:

第9篇:人事管理系統的定義范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資源分析;sql server 2000

中圖分類號:D03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18-0267-01

1 系統需求分析及可行性研究

1.1 系統需求分析

人事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功能包括“人事信息維護”、“數據查詢”、“統計報表”、“系統維護”。該系統應該提供人事信息的錄入(修改)、刪除、統計;人事常用的數據查詢(包括各種復雜查詢);各類人事統計報表的設計、生成、表式的導入和導出、打印;用戶賬號權限的設置、管理。

1.2 可行性研究

人事管理一般是對人事基本信息的管理,所以在數據庫模式定義中可以將人事基本信息定義在一個表中,這樣對數據的增加、修改、刪除、查詢、統計操作處理起來都相對簡單。統計報表的導出可以利用OLE(對象的連接與嵌入)這項成熟的技術來實現。打印功能完全可以根據開發工具自帶的屬性靈活的實現。用戶賬號權限的設置、管理可以在數據庫中建立一張獨立的表來實現,人事系統將根據用戶不同的權限設置不同的操作功能。

2 系統規劃

2.1 項目規劃

(1)數據輸入模塊:該模塊的主要功能是負責輸入數據,所以該模塊的設計出發點應從方便用戶操作的角度出發,如:非法數據輸入出現錯誤提示等,另外一些較固定數據可讓用戶從下拉框種選擇,不必自己輸入。

(2) 數據查詢模塊:用戶可以直接快速地查閱和打印系統中的員工個人信息(如人員情況、部門情況、科室情況、職稱評定、在職情況和決策支持等信息);也可以做出各種復雜的查詢,用戶可根據任意字段進行查詢,包括多條件的與和或運算,為領導作出準確判斷提供數據的支持。

(3)數據刪除修改模塊:修改刪除模塊通常也是數據庫中必須有的一個模塊,因為在輸入數據過程中難免會有出錯的時候。當修改刪除涉及到多個表時,本系統將做出判斷并給出提示及相應處理,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及一致性。

(4)數據統計分析模塊:該模塊將對數據進行統計,包括分組統計,二維表統計及餅圖統計。各種統計結果都應該能夠打印。

(5)報表打印模塊: 數據的打印也是系統不可或缺的模塊,打印頁面的大小及上下左右的邊距應由用戶自己自由設置。也可以將報表導入到word或者excel中,由用戶自己設定打印方式。

(6)賬號管理模塊:實現了對用戶分組管理,并且可對用戶的數據訪問權限、功能操作權限進行設置,保證了操作的安全性、嚴謹性及保密性。

(7)日志管理模塊:系統將用戶名,操作時間,操作內容都記錄下來,然后寫到數據庫中。這樣可以知道哪個用戶什么時間作了什么操作,更好的維護了系統的安全性。

2.2 規劃數據庫

數據庫是一種存儲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操作的工具。數據庫的作用在于組織和表達信息,簡而言之,數據庫就是信息的集合。計算機的數據庫可以分為兩類:非關系數據庫(flat-file)和關系數據庫(relational)。關系數據庫中包含了多個數據表的信息,數據庫含有各個不同部分的術語,象記錄、域等。數據庫之間的關系指明兩個庫之間共享一個共同的關鍵字值。一個連接是指一種虛擬的表,這種表是在當用戶要求從相互關聯的各個不同的表中獲取信息時建立的,關鍵字段用于在相互連接的不同表中查找匹配的記錄。一個更高級的連接形式稱為自連接。這種連接是指一個表被連接到它自己的一個字段,或在不同的記錄中由重復數據的組合字段。數據庫中有三種不同類型的關鍵字:主關鍵字、組合關鍵字和外關鍵字。在表中使用的關鍵字類型用于描述庫表示什么以及在數據庫中如何與其它的庫建立關系。

3 系統設計和實現

3.1 數據分析與編碼設計

數據分析主要是分析各種數據的用途及相互之間的關聯,分析數據的類型、數量發生頻度和使用頻度,并具體弄清楚每個數據所需的范圍和位數及來源的時間性,為數據庫、文件設計及輸出、輸入設計提供依據,也為制定合理的數據處理方法提供依據。

編碼是一項基礎工作,編碼必須唯一,編碼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數據的存儲和檢索,提高處理的效率和精度,節省處理時間和減少存儲空間且方便使用。

3.2 數據庫設計

本系統新建一個數據庫(rsgl.dbf),加強完善對人事系統的管理。

(1)理論依據:一般來說,一個應用程序的數據結構是實現該程序的關鍵因素,SqlServer關系數據庫模型,是以關系集合理論中重要的數學原理為基礎的,通過定義創建該集合的很少一些規則,即可方便地處理一些數據,這種技術被稱為數據規范化。

(2)數據庫模式定義:根據需求分析本系統一共定義了12個表,分別為人員基本信息表(T_Rsxx)、部門表(T_Bmxx)、科室表(T_Ksxx)、職稱變動表(T_Zcbd)、職務變動表(T_Zwbd)、職別變動表 (T_Zbbd)、學習情況表 (T_Xxqk)、工作變動情況表(T_Gzbd)、教學經歷表(T_Jxjl)、編制信息表(T_Bzxx)、人事管理日志表(T_Rsrz)賬號管理表(T_Zhgl)。其中人員基本信息表與職稱變動表、職務變動表、職別變動表、學習情況表、工作變動情況表、教學經歷表通過字段rybh相關聯,構成了人事的全部信息。人事管理日志表保存每次用戶登陸系統后所作的一切操作。賬號管理表保存所有用戶的信息,包括用戶名,口令。

3.3 模塊設計

(1)數據錄入模塊的設計。

通過數據窗口的insertrow(0)函數,先插入一條空記錄,然往空記錄中輸入數據,保存到數據庫中即可。對于不同的表,保存方式不同。人員基本信息表的新記錄保存使用數據窗口的update()函數完成。在保存之前做安全性檢測,以防不合理數據入庫。

其它表的輸入與基本信息表類似。其中科室表的新記錄保存使用數據窗口的update()函數完成。剩余的表由于它們的主鍵都是行號(int類型的),在數據庫中把它們的Identity屬性都設為了yes,所以這些表的新記錄保存只能用insert into 表名()values()語句來完成。

(2)數據刪除模塊的設計。

通過數據窗口的deleterow(currentrow)函數,刪除一條當前記錄,保存到數據庫中即可。人員基本信息表中的一條記錄被刪除,與其關聯的其他表中的信息也將被刪除,這一目的是為了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此表的記錄保存使用數據窗口的update()函數完成。其他表中的相關信息被刪除是通過”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條件”sql語句完成的。

(3)數據修改模塊的設計。

如果修改一條當前記錄,先檢查一下數據是否合法,然后通過數據窗口的update()函數保存到數據庫中即可。如果人員信息的人員編號被修改,其他關聯表中的人員編號也作相應的修改,其目的是為了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人員信息的修改的格式freeform其他的表的修改與其操作類似,只是顯示風格不同而已。

參考文獻

[1]胡小明.CIO的任務是要向信息系統注入智慧[J].電力信息化,2005,(2):18-19.

[2]于蕾.企業web信息系統研究與開發[D].西安理工大學,20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在线1区二区六区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二区一区 | 青娱乐自拍视频 | 又粗又大的机巴好爽欧美 |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播放 | 精品视频 久久久 | 欧美视频三区 |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 极品在线播放 | 色免费在线观看 | 在线免费观看一级毛片 | 精品在线看 | h免费在线观看 | 日日操天天射 | 天天做天天玩天天爽天天 | 久久亚洲午夜牛牛影视 | 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播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 日本人乱人乱亲乱色视频观看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h肉动漫无遮挡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麻豆 | xxxxxxx肥婆 | 日韩精品永久免费播放平台 | 国内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三级网站在线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 99热免费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 一级特黄色大片 |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 一级特级aaa毛片 | 四虎影视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视频 | 日日摸夜夜摸无需播放器 | 性福宝8008| 日韩成人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