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拉管技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闡述了秋冬茬辣椒的品種選擇、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無公害栽培技術。
辣椒產值高,效益好,深受種植戶歡迎。利用秋冬茬種植辣椒,是實現農業增收的重要途徑。由于秋冬茬栽培后期光照時間短,強度弱,溫度低,為了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高產,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要“重促,忌控”,并盡量防止病毒危害。筆者將秋冬茬辣椒的無公害栽培技術進行了總結,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辣椒對光照要求不嚴格,若溫度可滿足需要,很多品種均可栽培,要選擇中早熟抗病毒能力強、耐寒、耐熱、豐產、植株長勢中等、適合密植的品種,也可根據市場選擇品種。所用品種在后期較低溫度下,最好果實不易發生紫斑,且要耐貯藏。
2育苗
2.1育苗時期7月下旬開始播種。因溫室保溫條件好,可適當晚播。時值高溫多雨,采用營養缽護根育苗和搭棚遮陽防雨是預防病毒病的必要措施。部分地區在6月中旬播種育苗,不分苗,苗齡40d,7月下旬定植。苗齡30~40d,植株長有7~9片真葉時定植。
2.2營養土配制選用近3年未種過茄科蔬菜的田園土與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按7∶3的比例混合,每立方米摻入磷酸二銨1.5~2.0kg,并用50%多菌靈800倍液和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處理營養土,以殺菌、防蟲。
2.3浸種催芽浸種前曬種8~10h后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min,再用清水將種子沖洗3~4遍,用55℃溫水浸種,并不斷攪拌,待水溫降至30℃后繼續浸泡8~12h。浸種后將種子撈出淘洗干凈,淋干水分,用潔凈濕紗布包好,置于25~30℃條件下催芽。每天淘洗1次,待70%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2.4播種播種時要澆足水且一般不補充澆水。播種水的澆水量應達到10cm深的床土飽和,水滲下后在床面撒1層營養土,防止種子直接接觸濕土,播種10min后再覆土,覆土深度1cm。覆土后蓋黑色地膜,防止地溫過高。
2.5播種后至分苗時期的管理此時溫度較高,苗床建在溫室外,播種后,要及時覆蓋地膜保墑和搭低拱覆蓋遮陽網遮蔭,當85%種子出土時,揭起地膜。晴天覆蓋遮陽網,9:00~10:00蓋上,16:00左右揭開。遮蔭物的揭蓋應根據苗情和氣候狀況調節,陰天不加覆蓋物。第1片真葉至現蕾期,苗床的溫度白天保持在24~28℃,夜間保持在14~18℃,晝夜溫差在10℃左右。秋冬茬苗床管理的重點是防止溫度過高,尤其是夜間溫度不能太高。通過遮蔭、通風、防雨和雨后及時澆井水等措施調節苗床溫度,防止苗徒長,促進花芽分化。
2.6分苗后管理分苗時水分要充足,分苗后溫度可適當提高,白天25~30℃,夜間17℃左右,5d以后,緩苗結束,溫度降低,白天20~25℃,夜間14℃左右,管理的方法同育苗床管理。在定植前12~15d結合澆水施1次速效氮肥,用硝酸銨與磷酸二氫鉀按2∶1的比例混合成500倍液噴施。
3定植
3.1溫室消毒秋冬茬辣椒一般于9月定植。在定植前要對溫室進行徹底消毒,一般采用硫磺粉熏煙法,每100m2的栽培床用硫磺粉、鋸末、敵百蟲粉劑各0.5kg,將溫室密閉,把配制好的混合劑分成3~5份,放在瓦片上,在溫室中擺勻,點燃熏煙,24h后開放溫室排除煙霧,準備定植。但若此時溫室尚未最后建成,需要安裝墻體、前后坡的骨架,以免定植后作業損傷辣椒苗。
3.2整地施肥定植前要先施肥整地,一般用優質圈肥或廄肥7.5萬kg/hm2,同時施入磷、鉀肥。在溫室種植地施入后,人工深翻2次。整地后,不做壟定植,按行距60cm開溝,施腐熟的有機肥;或起壟定植,做高20cm、寬70cm的南北向壟,中間開1條深20cm的澆水溝,兩壟間距為30cm,壟面微向南傾斜。在壟上覆蓋地膜,按行距40cm、株距20~30cm打定植孔。
3.3定植時間秧苗達到壯苗標準后,選晴天15:00后或陰天進行。定植時間在9月上旬,苗齡30~40d。具體壯苗指標為:苗高和開展度為15~16cm,主莖葉10片左右,莖粗0.5cm以上,現蕾2層,少數3層,子葉健在,葉片厚實嫩綠,根系發達,健壯無病。
3.4定植方法定植于晴天上午進行。定植時在溝內按株距20~30cm開穴栽苗,每穴2株,深度以苗坨表面低于畦面2cm為宜。定植時穴澆穩苗水,全室定植完畢順溝澆大水。
4定植后管理
4.1蹲苗期管理定植后澆水1~2次即進入蹲苗期。蹲苗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0~30℃,夜間15~18℃,地溫20℃,一般不澆水,僅進行中耕,當門椒坐住時即可澆1次大水,隨水施化肥150~300kg/hm2,施肥后結束蹲苗。
4.2結果期管理冬季白天溫度應保持在20~25℃,夜間13~18℃,最低應控制在8℃以上。以保溫為主,減小通風量,縮短通風時間,以頂部通風為主,下午溫度降至18℃時,及時蓋草苫。冬季光照強度低,應盡量延長光照時間,早揭晚蓋草苫,延長植株見光時間,同時要保持薄膜表面的清潔,提高透光率。要防止濕度過高,最好采用膜下灌溉的澆水方式。在上午澆水,有利于地溫的回升和排濕。冬季澆水應用深機井的水或溫室內部蓄水池的水。澆水量以土壤見于見濕為準,隨水施肥。
5病蟲害防治
5.1病害
5.1.1病毒病。在高溫干旱、日照過強和蚜蟲危害的情況下發生嚴重。可用2%好普水劑500倍液+0.014%云大120水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5.1.2疫病。降低棚內濕度,噴用64%殺毒礬500倍液,或58%雷多米爾·錳鋅500倍液,或70%乙磷錳鋅500倍液等防治。
5.1.3灰霉病。通風降濕,噴速克靈l500~2000倍液,或50%撲海因1000~1500倍等。
5.2蟲害蟲害主要有蚜蟲、煙青蟲、螨蟲等。苗期通過覆蓋紗網、黃板誘殺、噴施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5000~10000倍液等防治蚜蟲,避免病毒病的傳播。用50%辛硫磷1000倍液于開花前期每隔7d噴藥1次可防治煙青蟲。可用25%克螨特1500倍液防治螨蟲。
參考文獻
[1]周少群,李建華.辣椒雜交制種關鍵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05,33(9):1647.
[2]李國君.粵西地區水田冬種辣椒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07,24(1):6-7.
[3]郭亞輝,盧月霞,郭堅華.生物農藥防治辣椒疫病的效果[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4):1065,1067.
[4]鄒玲.辣椒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技服務,2007,24(2):59-60.
關鍵詞:地鐵隧道施工;探討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防水控制
地鐵防水是地鐵建造質量的重要環節,防水的好壞關系到地鐵的使用性、耐久性、安全性,這就要求地鐵需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良好的防水是地鐵正常運營的需要。地下水特別是侵蝕性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本身的侵害是很大的,它不但與混凝土發生化學反應,導致混凝土強度降低,還會對結構內部的鋼筋發生侵蝕,直接導致結構承載能力的下降。良好的防水是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的需要,是避免引發地質災害事故的需要。 盲目的排水會導致地面草木枯萎,也是對城市寶貴地下水資源的一大浪費,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地下水水位的下降會導致地層壓密、地表下沉,從而使地層建筑物產生不均勻沉降甚至破壞。良好的防水對減少地鐵運營階段的維修成本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以上分析可知,地鐵對防水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防水是地鐵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直接關系到地鐵運營環境、結構的堅固性和耐久性、城市環保、水保、地鐵運營成本和運營安全,因此,做好地鐵防水具有很重要的現實和經濟意義。
在進行防水工程施工時要遵循基本原則,在施工過程中,水平施工縫與環向施工縫是結構自防水的薄弱環節,處理的好壞會直接影響結構的防水質量,因此必須認真做好施工縫的防水處理。根據設計要求,施工縫采用止水帶和遇水膨脹橡膠膩子條進行止水。在施工縫澆筑混凝土前,除結構斷面中部安放止水條的位置須找平壓光外,其余部分要充分鑿毛,清洗干凈,在結構斷面中部安放遇水膨脹橡膠膩子條,用水泥釘固定,要求位置準確,固定牢靠。地鐵防水應該是地鐵結構整體的防水,包括支護圍巖注漿、初期支護、防水層、內層襯砌結構,大的方面講還包括對地面徑流和存水的處理、減少開挖對圍巖的擾動等。要根據滲入地鐵結構的地下水情況或結構的變形情況,依靠結構及防水材料自身性質或采用特殊工藝措施,進行適時的主動防水。地鐵防排水系統還要具有易于維修、養護,持久保持其功能的性質。
2 盾構施工控制措施
由于各種因素,盾構推進時軸線會產生偏差,盾構姿態的改變對周圍土體的擾動很大。盾構在曲線推進、糾偏時,實際開挖斷面是橢圓形,盾構糾偏角越大,對鄰近隧道的影響也越大。隨著盾構掘進施工技術水平的發展,盾構機的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土壓平衡式盾構掘進時,所采用的自動化控制模式,避免了人工操作易產生的誤差,提高了控制的精度。但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數據反饋修正有時間上的滯后性,實際土壓力的控制必然與理論設定值存在一定的偏差。盾構每掘進一環,必須停下來拼裝管片。此時,盾構機的千斤頂控制模式轉為拼裝狀態。實際施工表明,在拼裝管片的過程中,盾構機有微量的后退,前倉土壓力變小。因此,在穿越施工時,拼裝時土壓力的波動必然會引起周圍土體應力(主要是正前方)的波動,從而加劇了對土體的擾動。因此為了控制盾構施工的精度,減小對周圍土體的擾動,必須采用相關的技術措施。
2.1 嚴格控制盾構正面平衡壓力
為減少盾構推進對地層的擾動,穿越過程中嚴格控制切口平衡壓力、推進速度、總推力及出土量等施工參數。綜合考慮隧道埋深、地質情況等因素,來設定土壓力值,在施工中根據具體情況適時調整。現場實時數據表明,盾構穿越對運營線路的豎向位移值產生的影響較大,對軌道橫向高差及隧道收斂值影響甚微。推進過程中,要對盾構前方運營線路隧道監測點的隆起值,包括累計值和瞬時值進行監測。
2.2 嚴格控制糾偏量及推進速度
盾構穿越時,糾偏量要分段進行,并結合監測數據及時調整施工參數,嚴禁大幅度調整盾構姿態,降低土層損失和對周圍土體的擾動,減少對運營隧道的影響。盾構推進速度基本維持在 4 R/d。推進過程中,嚴格控制各項施工參數,最大隆起量要滿足地鐵運營隧道保護要求。
2.3 同步注漿
隨著盾構推進,脫出盾尾的管片與土體間出現“建筑空隙”(理論建筑空隙為 1.65m3/R),由于壓入襯砌背面的漿液發生收縮,實際注漿量超過理論建筑空隙體積,此外轉彎隧道的實際注漿量要大于直線隧道注漿量。施工過程中,每環同步注漿量、注漿壓力、漿液配比要符合要求。
2.4 二次注漿
盾構推進時同步注漿在填補建筑空隙時會存在一定間隙,且漿液收縮會引起地面沉降,結合監測數據,及時調整注漿量及注漿參數,在管片脫出盾尾一定長度后,對管片的建筑空隙進行二次雙液注漿。
2.4.1 注漿孔選擇
第一階段注漿孔選擇在隧道頂部和隧道下部,以減緩運營線路的快速沉降;第二、第三階段,注漿孔布置在隧道頂部和隧道下部,并逐漸向兩側伸展,進一步減緩地鐵運營線路沉降并達到逐步穩定;第四階段注漿孔沿隧道周邊布置,以置換注漿、土體加固形式,最終穩定地鐵運營線路。
2.4.2 注漿壓力及流量控制
整個注漿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注漿壓力,根據預先確定的每孔注漿量,計算出每孔注漿時間,對注漿速度進行控制。
3 地鐵隧道施工中的鋼筋綁扎
3.1 在進行鋼筋綁扎時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3.1.1 鋼筋層間距問題:由于鋼筋保護層偏大、初支誤差以及鋼筋綁扎施工誤差等因素,造成兩主筋距離偏小,個別地方嚴重超標。
3.1.2 鋼筋保護層問題:一是內側保護層偏大。二是外側個別地方沒有保護層(靠防水板側)。因此我們在過程控制中要注意按圖紙要求墊水泥墊塊。
3.1.3 搭接長度和搭接區段。就目前工地看,搭接區段的問題重于搭接長度。
3.2 在進行質量檢驗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3.2.1 主筋間距是否符合圖紙要求(也就是鋼筋的規格、品種、數量是否符合圖紙要求)。
3.2.2 檢查內外側主筋(拱部)和上下層主筋(仰拱)間距及保護層是否滿足要求。
3.2.3 按照測量班留置的測量點掛出軌面線,檢查鋼筋綁扎的凈空尺寸和軸線位置,要求總包單位測量班校核。
3.2.4 檢查鋼筋焊接和綁扎質量。一是鋼筋搭接長度綁扎須滿足35d,焊接長度10d的要求。二是鋼筋綁扎,搭接鋼筋扎三道;板筋周邊三排滿扎,里邊鋼筋可跳扎。
3.2.5 同一截面內(同一排鋼筋)搭接接頭的錯開距離:綁扎搭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焊接搭接區段長度為35d(內側鋼筋的搭接區段可適當放寬)。
3.2.6 按設計要求放置墊塊。
3.2.7 仰拱部位雜散電流腐蝕防護,環向鋼筋焊接高度為1.8m范圍內,縱向鋼筋應可靠焊接。變形縫兩側的第一排鋼筋應與上述表層鋼筋焊接。兩側引出雜散電流連接端子,端子距軌面垂直距離為1.0m。
4 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地鐵的不斷修建,地鐵網絡逐步形成。盾構技術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地鐵防水是地鐵建造質量的重要環節,防水質量直接關系到地鐵的使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在地鐵施工中,地鐵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后期運營維護管理的好壞,本文針對地鐵施工中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分析,給出了相應的控制措施和控制原則。
參考文獻:
[1] 楊春明,地鐵站過街通道管棚拉管法施工[J].鐵道建筑技術.2011,(02).
關鍵詞:牽引管,管道工程,施工技術
增槎路(增步橋至慶豐收費站)綠化帶噴淋設施工程位于增步橋至慶豐收費站,在已另行報裝的9套DN100水表后敷設供水管道約33967m,其中牽引管780.2m,霧噴頭1809套,手噴取水點202套,汽車補水點3套,WLSK離心式可調塑料微噴頭1768套,PYSSD10低仰角搖臂式雙噴嘴工程塑料噴頭霧噴頭41套。供水干管采用鋼塑管,噴淋支管采用UPVC管,牽引管道采用UPVC管(護管為鍍鋅鋼管)。
由于本工程有部分管線不適宜開挖施工,根據設計要求,有589.1米DN200及191.1米DN100鋼管套管管道采用導向鉆的牽引管施工方法。采用導向鉆進法鋪設地下管線時,地層條件、原有地下管線狀況以及周邊環境對施工工期、施工成本、甚至鋪管工程的成敗有直接影響,本工程地層軟硬不均、地下水豐富、原有地下管線縱橫交錯、上下重疊,地質條件十分復雜,導向鉆進難度大,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設備機具
我們根據工程要求及前期的工程經驗,工程使用設備為GBS-10型導向鉆機。
GBS-10型鉆機是全液壓動力頭鉆機,由80HP柴油機驅動。。該機由主機操作系統和拖車泵站組成,重量輕、定位方便,回拉力較大,為10t,但扭矩較小,只有2400Nm。泥漿泵為柴油機聯合驅動,排量為32~1501/min,最大泵壓為10MPa。采用鉆桿為2.5mm×50mm整體方扣鉆桿,鉆頭為單嘴高壓射流切割土層,帶有15度斜面的導向鉆頭,用于鋪管前的導向孔施工。導向孔鉆進是根據導向孔設計軌跡,在導航儀的定位下進行的。導向鉆機回轉與給進同時操作時,則導向鉆頭為保直鉆進;當只給進不回轉時導向鉆頭為糾偏鉆進。成孔采用分級擴孔的方式進行,有從110mm到500mm的錐形高壓射流反螺旋擠壓鉆頭,450mm和550mm螺旋出土鉆頭,以及675mm和775mm兩徑筒式出土擴孔鉆頭。。
2、測量放線與地質鉆探
2.1建立工程測量控制網
組織測量組按設計單位提供的測量控制點進行復測,復測無誤后建立工程測量控制網,對工程進行點面相結合的測量控制。
2.2地質鉆探
在打導向孔之前,必須有明確的地質質料,對當地土質要充分了解,從而,確定鉆進的施工方法。
3、工作坑施工
根據現場情況設置工作坑,清理現場,破除工作坑位置處混凝土路面,開挖工作坑,按設計要求施工基坑控制樁,邊開挖邊支撐,在坑底做混凝土基礎,設集水井,以便及時排水。土方開挖采用加抓斗與人工配合,支撐設置完畢即向下挖土,井基底余30cm厚泥土由人工挖掘整平。開挖土方采用汽車外運棄土,不在井邊堆放。工作井開挖至合適深度進行封底。先做墊層,采用30cm碎石砂作墊層并夯實,在墊層上綁扎單層雙向鋼筋,復核驗收綁扎筋均符合規范規程。底板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抗滲強度S6,厚度取300mm,采用一次成型澆筑法。
4、導向孔鉆進
打導向孔是本工程牽引施工很重要的一部分,導向孔的軌跡便是管線安裝軌跡,所以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進行施工。
4.1導向孔軌跡設計
導向孔軌跡設計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原有地下管線和構筑物;地層條件;鋪管直徑;周邊環境等。
⑴導向鉆孔起點
選擇最佳的鉆孔軌跡端點作為鉆孔的起點,考慮可利用的空間,以便適當地安放鉆進設備,包括設備的防電擊系統。須使車輛和行人距離設備至少3m,將鉆進泥漿系統水平放置,考慮地面坡度會給鉆進設備的安放、鉆桿的彎曲半徑和鉆進液體由鉆孔中的流出帶來何種影響。鉆孔軌跡,從入土點到出土點,其設計必須在鉆進開始前完成。可用標記漆或小旗將設計的鉆孔軌跡標記在地面上,或繪在紙上供操作人員參考。
⑵導向鉆頭入射角
鉆頭入射角是鉆進裝置的傾斜度與地面坡度之差,可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確定:把頂角測量探頭放在地表,讀出傾角值。然后將測量探頭安放在鉆進裝置上,再讀傾角值。以鉆進裝置傾角值減去地面傾角值,即可得入射角。先后測量地面到鉆機架前端和后端的高度,以后端高度減去前端高度得到高度變化,然后測出前后端點間的距離,以高度變化去除前后端點間距,其結果乘以100,即得入射角。入射角較小時,可較容易地過渡到水平面,鉆桿彎曲程度較輕,加大入射角,可使鉆孔軌跡變深、變長。在設計鉆孔軌跡時。以上兩點是應該考慮的重要因素。最小過渡段長度是鉆頭入射點到鉆頭進入水平段那一點的距離,如果過渡段太短,鉆桿會超過其彎曲極限而發生破壞。因為鉆桿必須逐漸發生彎曲才能獲得最佳造斜效果,鉆頭入射角和鉆桿最大彎曲半徑這兩個參數決定鉆頭在轉入水平段那一點時達到的深度。欲減小這一深度,可減小鉆頭入射角。欲加大這一深度,可加大鉆頭入射角或過渡段長度。
⑶導向孔軌跡
單從減小阻力,便于鋪管方面考慮,鉆孔軌跡越平直越好。但足為了避開原有地下管線和地下構筑物,減少工作抗的開挖工作量,或工作坑開挖的大小受地質條件和周邊環境的限制時,往往需要將鉆孔軌跡披計為曲線。其最小曲率半徑受所鋪設的管道的材質和直徑的限制。即:Rmin≥1200D (其中,D為鋪設管直徑)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雜填土層進行導向孔設計時,應使設計軌跡線與原有地下管線之間留有足夠的距離。因為當導向鉆頭遇到石塊或磚塊時,很有可能使鉆孔軌跡方向發生較大的改變,即可導性差。在這種情況下,鉆孔軌跡都有可能偏離設計軌跡線,有鉆到原有地下管線的危險。。這是復雜條件下導向鉆進的難點之一。因此,鉆進過程中需要精確測量鉆頭的空間位置和鉆進方向。通過調整導向鉆頭結構形式和變化鉆進工藝參數,使實際鉆孔軌跡與設計鉆孔軌跡基本上吻合。
4.2導向鉆頭的結構形式
斜面導向鉆頭結構形式對鉆孔的導向強度有很大影響。其結構參數包括:斜面角度、面積和形狀。為了增加鉆頭的導向效果,一般選擇斜面面積較大的平頭導向鉆頭,但在含有石塊的雜填土地層進行保直鉆進時,斜面面積較大的平頭導向鉆頭會產生較大的回轉阻力和振動,甚至產生鉆具扭斷現象。
⑴軟土質層鉆進
在軟土質層使用鉆進液噴射輔助破碎方式鉆進,鉆頭底唇面采用非平衡結構設計。鉆頭唇面是一個斜面,當鉆頭連續回轉時鉆進直孔,而保持鉆頭不回轉加壓鉆進時,則鉆孔偏斜鉆進。
⑵巖石質層鉆進
巖石質層改用斜面面積較小的尖型鉆頭鉆進,進行導向鉆進時,鉆桿是不回轉的,鉆頭破碎巖石的扭矩,來自于鉆頭后部的孔底動力機,如螺桿馬達或渦馬達。
4.3導向鉆桿的結構形式
鉆桿要求很高的物理機械性能,必須有足夠的軸向強度承受鉆機給進力和回拖力,足夠的抗扭強度承受鉆機施加的扭矩;要有足夠的柔韌性以適應鉆進時的方向改變;還要盡可能地輕,以方便運輸和使用;同時,還要能耐磨損與擦痕。
4.4導向系統
導向系統以一個裝在鉆頭后部空腔內的探測器或探頭為基礎。探頭發出的無線電信號由地面接收器接收,除了得到地下鉆頭的位置和深度外,傳輸的信號還往往包括鉆頭傾角、斜面面向角、電池電量和探頭溫度。這些信息通常也轉送到鉆機附屬接受器上,以使鉆機操作者可直接掌握孔內信息,從而據此作出任何有必要的軌跡調整,人工控制鉆孔的軌跡,達到設計要求。
5、回擴
導向孔完成后必須將鉆孔擴大至適合生產管鋪設的直徑。一般,在鉆機對面的出口坑將回護鉆頭連接于鉆桿上,再回拉進行回擴,在其后不斷地加接鉆桿。根據導向孔與適全生產管鋪設孔的直徑大小和地層情況,回擴可一次或多次進行。最終回護直徑按下式計算:
D′=K1D
式中:D′— 適合生產管鋪設的鉆孔直徑
D — 生產管外徑
K1 — 經驗系數,一般K1=1.2~1.5,當地層均質完整時,K1取小值,當地層復雜時,K1取大值。
擴孔的目的是將導向孔孔徑擴大至所鋪設的管徑以上,以減小鋪管時的阻力。擴孔時將擴孔鉆頭連接在鉆桿后端,然后由鉆機旋轉回拉擴孔。隨著擴孔的進行,在擴孔鉆頭后面的單動器上不斷加接鉆桿,直到擴至鉆機一側的工作坑,即完成了此級孔眼的擴孔,如此反復直至達到設計的擴孔孔徑為止。
6、回拉(牽引管線)
回擴完成后,即可拉入待鋪設的生產管。管子最好預先全部連接妥當,以利于一次拉入。當地層情況復雜,如:鉆孔縮徑或孔壁垮塌,可能對分段拉管造成困難。回拉時,應將回擴鉆頭按在鉆桿上,然后通過單動接頭連接到管子的拉頭上,單動接頭可防止管線與回擴鉆頭一起回轉,保證管線能夠平滑地回拉。
7、安裝內套管
鋼管內的UPVC管道采用卷揚機在工作坑一頭進行牽拉進入鋼套管內,安裝就位后根據設計要求對鋼管與UPVC管內的空隙進行封閉處理,連接外部管線。
8、結束語
事實證明,利用非開挖牽引技術鋪設管道有利于現代化城市的建設,它的先進性和優越性符合時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