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師實習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16年關于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
一、調查概況
我于****年**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
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1、教育價值觀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本文出自查字典diyifanwen.com4、學習目的調查結果表明,對于高中畢業后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愿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我于20Xx年10月12日,被分到寶雞斗雞中學進行為期六個星期的教育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順利的完成實習工作。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數學這門課而言的。為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費了一番心思,最終的調查結果對我將來的從業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于我實習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數學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于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數學教的情況。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省重點高中,學校規模較大。該校在寶雞市地區高考成績排行第五,所以近年來生源不斷增加,所以教的好壞顯得尤為重要。寶雞對教育的投資相當重視,學校的經濟狀況較好,設備先進,設施有電腦、幻燈機等的現代教育設備。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較好,基礎薄好,不過對于普通班級來說班里學生水平參差,兩極分化嚴重。
我調查發現,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很多數學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數學老師對我說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學習不是很重視,尤其對難度大的這門課,認為努力與否考試時得分提高不是很明顯,所以信心不斷減少,況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因而,你讓他們回家預習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后去看。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么,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老師們認為一個班里的學生數學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數學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及個人的基礎程度。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于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一些老師就采取加強他們的基礎知識在難度上適當減小,不過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一定能照顧上每一位同學,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有一個高考的指揮棒在無形中束縛著他們。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對課堂教學工作要認真、仔細的多,因為數學的教學課堂很關鍵。因為許多同學在課后根本是知難而退,所以老師提倡他們課堂動起來,留下問題,讓他們大腦都動起來,所以對于課后不練習的同學,課堂就是他們的全部。調查中,大部分的教師采用的課堂學生動起來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鞏固知識,而且達到練習的效果作用。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相對和諧。老師說本校一些班級學生的記律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于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實際效果為達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數學學的情況。
在調查中,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較大的困難。課下聊天時,都紛紛向我訴苦:老師,數學好難啊!我一邊以堅定的語氣鼓勵他們,高中知識相對初中知識可以說在難度上是一個質的飛躍,但只要你們咬牙堅持,不斷地在平時學習的碰壁中摸索高中的學習規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會慢慢地找到學數學的感覺了。給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一邊在心里苦苦思索著如何去幫助他們盡快地把學習方式從初中轉變到高中來,適應難度較大的高中數學學習。現在的學生是多么有個性,我想學好數學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畢竟在高考時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況以后踏入社會后,多多少少會用到數學知識。
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老師用多面體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學生聽起來又感覺到無聊。甚至有的學生說,老師的方法太舊,因此影響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調查中,學生希望老師能關注他們。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后進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調查中有一個學生問我如何看待老師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還問我今后要是當老師的話會不會也這樣。我回答他們說:老師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是因為他們能聽老師的話,而一般情況下后進生的自覺性差,經常不聽話,自然惹得老師不開心。老師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發覺,只要能多關注后進生,他們會很感動、進步很大。看來老師要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學生,多鼓勵后進生這一點對于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有利于老師更好地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更加愛學習你所教的那門課。
有的學生說學習數學時有的老師不能補充很多的課外知識,只是講課本上有的內容,其實這些他們都能看得懂,若老師總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認為這樣的老師不怎么樣,水平低,進而也就不再理會老師的講解,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數學成績就會有所下降了。他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能講些和當前社會有關的東西,多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愿望甚至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了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著,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該校放學時間為7點30分,由于較長,學生在這段時間顯得疲憊,雖然學生都表示考試的壓力大,有很多題目不會,但就不大會抓緊時間學習。平時課間課后很少去問同學問老師,這也是他們成績差的一大原因。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數學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數學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對知識的解析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二、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一點從上面的調查不難發現。對一些背景的解說,我建議最好能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多制作一些圖畫、flash,這樣會讓學生一下子對數學產生興趣,從而帶著好奇心去學習新知識,枯燥的文本就會容易讓學生感興趣。
三、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老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一個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講尊重,不僅僅只是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而且還要求老師尊重學生,作為一個老師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去學習,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應該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盡量少批評學生,以鼓勵為主,即使是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銳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批評錯的地方也應該向學生道歉,這一點恐怕老師們很難做到,其實學生的寬容之心并不比老師差,真心地向學生承認錯誤的老師可能會更加受學生尊重的,我在實和調查的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我認為語文老師最好能多參加學生們組織的一些活動。在參與中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對學生的組織成果給予肯定,這樣能和學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動同學生談心,做學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鴻溝,促進教育、教學更好地展開。
二、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貴州省實驗中學在高中部的三個年級實施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的改革,并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我認為有很多東西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教師把教學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習慣于接受式學習,存在較多的思維定勢,基礎知識,科研方法,心理素質等方面都需要老師進行系統的指導,但是,老師們沒有多余的課時解決這些問題,學校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種教育資源,從實際出發,找準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著手點,培養學生的研究精神和科學精神,這不僅讓學生的學習方法發生了改變,也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使之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學生通過活動,把過去模糊的認識、錯誤的想法、不切實際的思想在活動中得到了有效的糾正。也使老師的課堂教學有了更加充分的教學資源。由于學生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體驗,因而他們把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探索、創新的欲望帶到課堂,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老師把課外的功夫用到課堂,上課更加得心應手,提高了效率。如果沒有老師們在課后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精心指導,要達到這種教學效果是比較困難的。
2、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研究性學習把教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輕松愉快的學習,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過去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老師說學生背的被動局面,;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即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只好司為主的學習方式,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線裝,;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選拔功能,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老師是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思考,給以適當的指導。這樣,不僅造就一批有現代教育觀的教師,而且也培養一大批有自主探究型的學生。
3、有效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第三次浪潮》作者,美國著名學者托夫勒斷言,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今后的研究性教學時間,我們將體會到我們的學習方式在逐漸發生轉變,而且所學到的方法終身享用。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發現已有的知識,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學會重新組合已有的知識,培養綜合能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兒童具有與生俱來的探究的需要和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與被人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需要。正好教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滿足了學習的心理需求,促使學生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的學習方式。傳統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接受式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比較單一、被動,忽略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而研究性學習這一過程,則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社會生活中發現問題,主動獲得數據與信息,并應用所學知識取解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習應是發展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徑。完整的研究性學習過程可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同時,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4、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現代的學生學習不僅是探究性,更是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更好說明。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每人都有明確的分工,承擔個人的責任,而且實現小組和班級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進而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學習精神。
三、存在的問題
1、學校層面的。
(1)由于該校是高中部和初中部同時存在,學校領導的工作重點在高中部,而忽視了初中部的管理和策劃。因而出現了初中部教師和學生以及家長不重視思想品德課的現象。我們認為,這種現象是很可怕的,在全國大力加強中小學生思想品德建設的大環境下,不重視思想品德課這個學生思想教育的主陣地,學生思想教育的連續性的斷裂和階段性教育內容的缺失,都會導致學生在各個方面的片面性。
(2)學校的管理觀念存在傳統、強硬的觀念。在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下。學生是我們服務的對象,那么,要求我們作為管理者,把學生作為真正的完整的個體加以尊重和對待,讓學生在我們的全方位的人文管理下,健康地成長。
2、老師層面的。由于學校的管理導向的影響,思想品德老師們對自己的專業影響作用失去了關注的熱情,課時不能得到較好的保證,本課的陣地明顯地縮小也沒有什么反映,對自己的專業前景也不在關心。雖然,這里有國家考試體制的因素,但是,作為教師,本分應該是忠于職責,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無論所教科目是否是中考或高考科目,教學生學會做人,我們責無旁貸。
四、我們應該反思的地方
Abstract: This questionnaire travel survey investigates the citizen in aspects of trip mode, trip purpose, trip distance, trip time consumption & expend as well as trip willing etc. It reflects the overall travel situation of Wuhai city to some extent, private cars increas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public transit, such as long travel time, lack of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But through attracting more people to choose bus travel by means of improving the bus travel environment, bus priority, the purpose of gr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 can be achieved.
關鍵詞: 烏海市;公交;問卷調查
Key words: Wuhai city;public transportation;questionnaire survey
中圖分類號:U49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9-0312-02
1 問卷調查背景
此次問卷調查是科研課題“烏海市海勃灣區公共交通優先系統的研究”項目的實地調研成果。由本課題負責人及課題組成員組織多名調查人員對烏海市部分企業、事業單位、飯店、公交站場、火車站、商場等各類人員展開不記名調查問卷調查的成果,實發問卷800份,回收填寫內容認真完整的有效問卷600份,有效問卷比例為75%,符合問卷調查要求。
2 被調查者的概況
在本次調查問卷所有的調查者中,男性共354人,占總人數的59%;女性為246人,占41%。從年齡結構來看,雖然是隨機抽樣調查,但被調查者以中青年為主,18歲以下的共17人占2.8%;18-30歲的青年占53.5%;而30-40歲的中青年占20.3%;40-50歲占14.8%;50-60歲占6.5%;60歲以上的占2%。從被調查者所從事的職業來看,企事業單位職員占38.67%;私營及個體老板占10.33%;學 生占32.83%;公務員和離退休人員各占6.33%,其它5.50%。月收入2000-5000元占40.33%;5000-8000元占13%;無收入占29.83%,2000元以下占12.50%。由以上所占比例可知,企事業員工收入兩到五千人數最多,大中專學生無收入次之,個體經營者高收入者第三,他們的出行方式各異因此對烏海市的出行現狀有比較深刻的了解。
3 被調查者日常出行情況
被調查者的出行情況,主要從被調查者家中小汽車的數量、通常出行選擇的交通方式、最近一次(通常)出行的目的是、出行的距離以、平均每天的出行的次數以及出行時間和費用消耗等幾個方面進行調查。
從被調查者私家車的數量來看,家中有1輛的占近半數為48%;無車的占38%;有兩輛車的人數也絕非稀少占12%,此外兩輛以上的占3%。這也反應了烏海市私家車保有量飆升的現狀,也正由此,在日常出行方式選擇上私家車出行比例略低于公交31.7%的比例占28%;此外步行、自行車、出租車及出租換乘公交分別占到19.3%、8.5%、5.7%和1.8%,共占總出行量的35.3%。問及通常出行的目的51.3%是日常上班(上學)或下班(放學);此外,探親、訪友、娛樂、購物、看病占24.2%;外出商務或辦事占25.8%。可見居民日常上班或上學是出行的主要組成。烏海市屬于中小型城市,38.5%的被調查者日常出行的距離都在2公里以下;但仍有28%的居民出行在3公里以上,分析認為主要是由于烏海市的部分工業廠房遷至城市的工業園區所以上班路程較遠。對于被調查者每天出行次數的問題出行1-4次所占的比例基本相近。從這些數據上,我們可以看出,未來烏海市公交發展中,海勃灣內公交以及和工業園區之間公交的發展將是重中之重。
從居民的出行時間和成本來看,如果您乘公交出行時耗為25分鐘以內占30%,25分鐘左右占48.5%,40分鐘以上占21.50%;但是同樣的出行距離如果改坐私家車或出租車需要的時間為15分鐘以內占45.17%,15分鐘左右占34%,20分鐘以上僅占20.83%,可見公交車出行的時間消耗和私家車或出租車相比所需時間要多不少,私家車在節約時間成本上優勢很大。而對于出行費用選擇公交出行費用一般在兩元以下,因為烏海市屬于中小城市,一般情況下最多換乘一次就能到達目的地,如果是私家車,因為出行距離一般不是太遠所以根據調查每次出行的燃料費和停車費基本在10元以下,占私家車出行的64.33%,可見在出行費用上公交車并不比私家車占據太大的優勢。此外,問及“您認為烏海市的交通出行環境如何?”33.83%的被調查者認為較好,認為一般的占27.83%,認為很好和好的共占25.33%,較差和差的共占12.66%,可見公交出行環境尚可,從以上數據分析可知出行時耗問題是烏海市公交發展目前面臨的最不利因素,同時也反映出烏海公交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亟待進一步的改革與發展。
4 烏海市居民出行需求彈性
調查中,“假如停車費上漲,同樣的出行距離和出行目的,您會放棄使用小汽車出行嗎?”62.5%的出行者表明會放棄,但仍有37.5%的不會。這說明停車費對于出行方式的需求彈性影響不大,但是如果不使用小汽車出行,優先選擇的交通方式中公交占到近半數的48.67%,說明公交車的出行很大程度上受到私家車出行的制約和影響,而進一步假如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得到改善,乘坐過程不再擁擠,更加舒適,84.3%的人愿意改乘公交;假如乘坐公共交通的等車時間和步行到站的時間縮短,82.5%亦會考慮采用公共交通出行;這說明公交出行的需求彈性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出行時耗、舒適性及便利性是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和公交管理部門可以通過提高公交的服務水平、降低公交出行時間、優化換乘站點以及提高公交乘車的舒適性等方式來增大公交出行的需求。此外在如今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促進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實施公交優先已經成為城市健康發展的一大趨勢,在對被調查者的調查發現62.5%的出行者聽說過公交優先,且85.17%的被調查者表示支持公交優先,這說明對于未來公交優先的實施是很有優勢的。
5 結語
從上述調查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烏海公交為烏海市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出行,也降低了市民出行的成本,烏海市民基本上對烏海公交是認同的。但是隨著烏海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烏海市民生活水平地不斷提高,烏海公交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而私家車的飆升更會對公交的發展帶來全新的挑戰。但令人欣喜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實施公交優先,改善出行環境,降低出行時耗等方式來利用公交的綜合優勢來吸引或引導市民朝著綠色健康的出行方式轉變,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烏海市節約型社會的建立,才能促進烏海市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才能不斷提高烏海人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厲亞軍,段涵,陳俊等.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對策研究[J].交通標準化,2010.02/03:28-31.
[2]鄧宇鵬,劉偉.東莞公交問卷調查分析報告[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9(12):1-4.
[3]李文翎,黃競,張建華等.廣州面向未來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初探[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90-94.
[關鍵詞] 經濟管理; 教師; 信息技術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教育技術現代化變得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成為教育主管部門衡量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中就包括了“信息技術的應用”這一主要觀測點,要求“恰當充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并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方面取得實效”。
由于在教育中可以應用的信息技術很多,分析經管類專業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有助于厘清經管類專業教育可供選擇的信息技術,為教師在教學中選擇適用的信息技術提供參考。
1文獻綜述
諸多研究表明,信息技術的應用會隨著性別、年齡以及受教育水平不同而有所差異。相對而言,女性、年齡較大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不積極,使用信息技術的頻率較低[1-3];男性比女性對計算機更感興趣,年輕男性比年輕女性利用計算機更多一些[4]。
不同性別和年齡的人對信息技術應用的差異可能源于社會經濟和文化因素,例如,父母為男孩比為女孩買的電腦和電子游戲更多[5];男人一般會比女人更有購買力,因而電腦軟件和兒童游戲的設計和營銷更傾向于針對男性用戶[4]。
不同人群對信息技術應用態度的差異也是產生上述差異的原因[6]。男性認為他們比女性更適合應用計算機,展示出更強的能力和樂觀的態度[7-8];工作年限也會影響人們對計算機應用的態度[9],有工作經歷學生要比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更愿意應用計算機,并表現出更積極的態度[2]。
然而,Daigle和Morris(1999)的研究表明,對計算機應用態度的性別差異在本科新生中比研究生更明顯,這種差異會隨著人們獲取經驗的增加而削減[10]。
年齡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影響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因素。Morris(1989)發現年齡和經驗的長短與計算機應用有很強的相關性;此外,在塑造信息技術應用態度方面,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11]。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過調查問卷采集經管類專業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數據,分析各類信息技術的應用頻率,并運用t檢驗分析教師在職稱、學位、年齡和性別4個方面是否存在結構差異。
為確保采集數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們首先設計調查問卷,在較小范圍內進行問卷調查,沒有發現大的問題。然后根據反饋結果對調查問卷的項目進行修正,再通過電子郵件大規模發放調查問卷。
本項調查采集的是2009-2010年度的數據,樣本涵蓋國內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3所高校和職業技術學院,涉及17個經管類專業。
3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項調查最終收回有效調查問卷323份,填寫有效調查問卷的專業教師中,具有初、中級職稱的有113人,副高級職稱的有122人,正高級職稱的有88人;從教齡看,有42人教齡不足5年,其余281人教齡均在5年及5年以上。
3.1經管類專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概況
應用比例在70%以上的信息技術依次是電子郵件、因特網、Word軟件、Excel軟件和PowerPoint軟件(見表1)。使用最多的信息技術是電子郵件和因特網,有91%的教師使用電子郵件與同事溝通,有78.9%的教師使用電子郵件與學生交流,有90.7%的教師利用因特網獲取信息。其次是Word軟件和Excel軟件,使用比例在80%以上。個人使用數據分析軟件(如Eviews、SPSS、SAS等)的教師比例較高,達到58.2%,但要求學生應用軟件完成作業的比例僅為23.8%。只有8.4%的教師使用音頻進行教學,而使用視頻教學的教師達到59.4%。使用遠程教學和自主學習軟件的教師比例不到20%。
3.2經管類專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結構性差異
我們采用賦值法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其中對“從不使用”賦值為1,對“有時使用”賦值為2,對“經常使用”賦值為3,然后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分析經管類專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在職稱、學位、年齡和性別等方面的差異。
(1) 不同職稱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總體而言,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職稱差異不明顯,只有3項信息技術的使用具有顯著差異(見表2):初、中級職稱教師使用電子郵件與同事溝通比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教師要少;初、中級職稱教師更多地使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幻燈片;數據分析軟件的個人使用隨著職稱的提高呈現遞減,這可能出于兩方面原因:一是較低職稱教師的年齡較小,更容易掌握新技術;二是較低職稱教師面臨來自職稱晉升等因素帶來的科研壓力。
(2) 不同學位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總體而言,不同學位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的差異不明顯,只有數據分析軟件的使用具有顯著差異(見表3)。不論是教師個人使用,還是要求學生使用,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應用均比其他教師要多,具有學士學位的教師應用很少。這可能是由于教師準入的學歷門檻不斷提高,絕大多數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受過數據分析方面的系統訓練,而具有學士學位的教師缺乏這方面的訓練,年齡也普遍偏大,掌握新技術比較困難。
(3) 不同年齡和性別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相對于年齡較大的教師而言,中青年教師對電子郵件、PowerPoint軟件和數據分析軟件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多,這與Morris(1989)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而在其他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教師年齡上的差異并不明顯(見表4)。此外,經管類專業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性別沒有顯著相關性(見表5)。
4結論
關鍵詞 重慶市 師范生 能力
中圖分類號:G455文獻標識碼:A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Teachers' Education Ability
for Chongqing Chinese Normal Universities Students
WEI Jun, ZHANG Hongliang, REN Juan, HUANG Yuanyuan, REN Ling, ZHANG Mingjing
(Liberal Art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inese for education ability training normal curriculum system of teachers in chongqing, our current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four normal visit, draw the conclusion novel survey.
Key words Chongqing; normal; ability
為全面了解重慶市高校中文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體系現狀,我們對重慶市四所師范生教育本科院校進行訪問調查,(鑒于不便公開學校名稱,本文用“高校甲”、“高校乙”、“高校丙”、“高校丁”進行指稱)搜集了這四所院校2006級――2009級中文師范生培養方案共16套,并重點對2009級培養方案中的教師教育能力課程中的訓練課程進行分析研究。下面,我們將具體呈現四所高校教師教育課程中能力訓練課程的名稱、學段分布、在教師教育能力課程中的學分占比、學時(教師講課、學生實踐)占比等,以反映重慶市高校中文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開設的基本狀況。
1 四所高校基本狀況
表1開設情況
1.1 高校甲
(1)能力訓練課程名稱及數量。
①必修課(9門):中學語文教學設計、教師口語訓練、書寫能力訓練、心理教育能力訓練、教育技術能力訓練、課堂教學綜合能力訓練、藝術養成訓練(音樂)、藝術養成訓練(美術)、語文教學技能。
②選修課(5門):課堂教學技術、班主任工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學生行為問題與矯正。
(2)開設情況。(見表1)
從表1可見,該校中文師范生的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在必修課程中總量占比較大,為75%,學分占60%,但課時占比相對較小,為37.5%,并且以教師講課為主;選修課程中的訓練課程總量占比、學分占比和課時占比均為45.5%,全部以教師講課的方式展開。在學段分布上,訓練課程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均在大二和大三開設,其中必修課在大三集中開設,選修課則在大二集中開設。
1.2 高校乙
表2
(1)能力訓練課程名稱及數量。
①必修課(5門):教師口語、三筆字技能、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及應用、班主任與德育、語文教學策略與教學設計
②選修課(10門):語文學業評價、語文課堂教學技能、中學語文文學鑒賞與教學、學校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教育心理測評與診斷、中小學課堂教學與管理、微格教學與教學診斷、教師藝術修養與技能訓練、研究性學習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教學。
(2)開設情況。(見表2)
從表可見,該校中文師范生的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在必修課程中總量占略高于非訓練課程,為55.6%,學分占比和課時占比情況大致與總量相匹配,但略有降低;選修課中的訓練課程在總量占比、學分占比和課時占比方面均低于非訓練課程。在學段分布上,訓練課程的必修課均在大二和大三開設,其中在大三階段集中開設;訓練課程的選修課則在四個年級均有分布,但在大三年級顯得更為集中。
1.3 高校丙
(1)能力訓練課程名稱及數量。
①必修課:(0門)。
②選修課:(6門):演講與口才、語文教學設計、中學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文學文本解讀、唐詩品鑒與班級組織與管理等。
(2) 開設情況。(見表3)
表3
從上表可見,該校中文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這一模塊中,沒有開設必修課。訓練課程在選修模塊中占42.9%,與學分所占比例相同;在課時占比方面,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的課時占到總課時的42.9%,其中教師講授部分占87.5%,學生實踐占12.5%,課程實施大部分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實踐的部分比較少;從學段分布上看,有超過一半的選修課程是放在每個學年的第二個學期進行的。
1.4 高校丁
(1)能力訓練課程名稱及數量。
①必修課:(0門)。
②選修課:(9門):教師技能類課程、現代教育技術、中學語文教學論下(含微格教學訓練)、教師語言藝術、漢語語音基礎、書法藝術、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初中語文教材閱讀與練習和高中語文教材閱讀與練習等。
(2) 開設情況。(見表4、表5)
由于該校的課程設置比較復雜,因此我們在這里分成兩個表來呈現。從上面兩個表中可以看出,高校丙與高校丁關于教師教育能力訓練的課程,沒有形成完整的板塊,而是分布在學科專業課程的選修課中。從課程設置的總量上看,專業限選課中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所占的比重最大,達到了62.5%;而從學分比例上來看,專業限選課的比例也最大,達52.6%;從課時分布來看,學生實踐受到較高重視,所占比例達到64.4%。從學段分布上看,通識教育選修課程中的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集中在大二完成,專業限選課分布在大一、大二和大三,其中大三為50%,而任意選修課也集中在大三進行。
表4
表5
2 四所高校異同點分析
2.1 相同點
(1)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大致分兩大類:針對教師(在讀師范生)的和針對學生的。
其一是關于教師自身素質培養的課程,如教師口語、三字筆技能、現代教育技術、語文課堂教學技能、教學設計、計算機輔助教學、微格教學訓練等等,這些課程是訓練師范生自身素養的,通過這些課程的訓練,師范生能夠有效地掌握教學的基本技能,為以后走上教師崗位奠定基礎。
其二是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師范生通過學習這些課程,可以在進入教師崗位后,為他們的學生提供有效的引導和服務,如班主任工作、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學生行為問題與矯正、語文學業評價、教育心理測評與診斷、學校管理學、班級管理與組織等等。
(2)在同時開設了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高校中,不管是課程設置的數量還是學分所占的比重,必修課都比選修課多;而在課時安排上,教師的講授還是占很大的比重;課程大多安排在大二和大三這兩個學年進行,可以看出這兩學年是訓練教師教育能力的關鍵階段。
2.2 不同點
不同的高校對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體系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部分高校針對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訓練,專設了課程模塊,并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形成了體系。這樣的設置一目了然,既可以給高校教師明確的引導,也可以給師范生以明確的學習指向,讓學生明白哪些課程是專門訓練教師教育能力的,哪些課程是掌握專業知識的,哪些是拓展素養的,從而展開更有針對性的學習;部分高校有關教師教育能力的訓練課程沒有形成完整的模塊,而是將其散布學科(下轉第237頁)(上接第211頁)專業課程等模塊里面,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體系稍顯松散,缺乏一定的針對性。
3 總結
這四所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關注中文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的培養,并設置了相關的課程進行不同程度的訓練,可見,發展中文師范生的教師教育能力是中文師范專業的基本要求。但是各個高校設置的訓練課程、數量、分布各有側重,有的學校設置的課程中必修課多一些,而有些學校則選修課多一點;有些學校關于教師教學技能方面的課程多一些,有些學校關于學生身心方面的課程則多一些;有些學校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有些學校則更重視教師的講授。可見,怎樣更加合理地設置中文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的訓練課程、進而建構更為科學的課程體系是值得進一步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自2004年“農遠”工程實施以來,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猶如一聲春雷喚醒了農村教育技術革命的春天,8年來國家傾注了大量資金投入“農遠”工程,使農村現代教育技術設備不斷擴充與升級,先進的技術設備必須具備先進的技術人員來操作。但是根據農村教師的年齡結構,中老年教師所占比例很大,就拿我們璜田中心學校小學部來說吧,中老年教師約占教師總數的52%,這么一支龐大的隊伍成了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普及的瓶頸,給農村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帶來不小的障礙,為此我校選定《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促進中老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為“十二五”國家教育信息技術課題,并對我校中老年教師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狀況做了問卷調查。
一、調查的目的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日益加快,人類面臨一個新的教育命題: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于是,如何培養適應時代教育信息技術發展的新型教師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尤其是農村中小學中老年教師所占比例大,對于如何切實可行的去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應是目前農村教育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課題。對于如何轉變中老年教師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整體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促進教學模式、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加速遠程教育資源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課題組決定從本校實際情況入手,希望通過中老年教師對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狀況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對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心態以及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的一些行為,并分析產生這種心態或行為的原因,為開展以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促進中老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措施提供依據。
二、調查的方法
我們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我校小學部男性50周歲以上,女性45周歲以上的40名中老年教師進行了書面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40份。調查內容主要涵蓋目前中老年教師教育信息技術的水平如何?對學習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態度怎樣?對于學習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有哪些困難以及有什么好的建議等。
三、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認為農村中老年教師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能力弱,中老年教師一直成為“農遠”工程普及與應用的瓶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有些教師有畏難情緒。我們在問卷第21項(你認為中老年教師學習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最大的困難是:①沒電腦②沒人輔導③年紀大難以接受)的調查統計中發現,在被調查的40名中老年教師中有30人選擇了③,占75%,不難發現在中老年教師的心目中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是一項很難學會的技術,對于年級偏大的教師是難以接受的,所以一直處于觀望狀態,能躲則躲。也有些教師認為“人到中年萬事休”,缺乏終身學習的意識,認為自己的職稱等問題已解決,沒有必要去花力氣學習新的東西。
2.有些教師認識膚淺。由于受沿襲多年的“三個一”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有些教師認為不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照樣能教好書。我們在問卷第14項中(你認為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①毫無幫助②作用很大③有無皆可)的調查統計中發現,在被調查的40名中老年教師中有20人,選擇了③,占調查教師總數的50%,認為有無皆可。說明我們的中老年教師沒有發現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新時期信息時代的教育教學中所產生的價值。
3.培訓方法不得力。自2004年“農遠”工程實施以來,各級對教師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培訓非常重視,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的培訓是吃“大鍋飯”,各個層次水平的教師一同培訓,出現一頭“吃不飽”,另一頭“吃不了”的局面,難以發揮培訓的真正效果。我們在問卷第8項中(你覺得最佳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模式是:①面對面的課堂講授模式②“一幫一”的結對幫扶式③基于網絡的學習模式④其它模式)的調查統計中發現一項驚人的選項,竟然在40位中老年教師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有31人選擇了②,占教師總數的77.5%。不難發現現行的“大鍋飯”培訓模式,中老年教師很難適應,他們都渴望著自己有個“師傅”一對一的幫扶。
4.現代教育技術能力零起步。現在的中老年教師,年輕時代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設備處于空白階段,更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培訓。我們在問卷第6項(你是否學過教育技術專業課程:①是②否)的調查中得到的結果是,沒有一人學過教育技術專業課程;在問卷第7項(你參加過哪些教育技術方面的培訓和考核: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②教師計算機能力應用考試③“因特爾”培訓④其他軟件培訓⑤無任何培訓與考試)的調查中得到同樣的結果,他們100%的選上了⑤。可見這對于教育信息技術零起步,并且記憶力和接受能力都在大為減退的中老年教師,要去應付并接受使人眼花繚亂的接口線頭、難以捉摸的各款軟件實在有點強人所難。
5.教育信息技術設備投資力度還不大。勞動必須要工具,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在問卷第12項中(你是否配有電腦:①是②否)的調查中得到的結果是僅占15%的中老年教師配有電腦,所以現在的中老年教師想要學習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首先學校要為他們配齊辦公電腦,他們手頭有了勞動工具,天天不離手的去讀它,去摸他,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一定有提高。
6.有少數教師不肯去學。那是因為現在的教育管理機制的不完善,使少數中老年教師缺乏對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熱情,就是不肯去學。我們在問卷第10項中(你上課用的課件來源于:①自己上網下載②同事替我下載、制作③自己運用PPT制作)的調查中也有20%的教師選擇了②同事替我下載、制作;還有在問卷第20項(你上網時占用時間最多的是①QQ聊天②游戲③看電影④瀏覽網頁)的調查中也有33%的教師選擇了②游戲。可見在中老年教師中仍有一定比例的教師對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不感興趣,把更多的時間是花在打游戲上,一但要輪到上公開課了,就請同事幫忙制作課件,這種課完全違背自己的教學意圖,只能是根據同事做好的課件再去照課件上課,很難形成課堂教學特色,甚至經常出現“卡殼”現象。
四、討論與建議
從我們調查中反饋的信息,我們找到了制約農村中老年教師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能力提高的結癥,針對這些結癥我們認為要憑借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來促進農村中老年教師的專業發展必須從以下幾點去做。
1.啟發開導,幫助他們提高認識。我們的中老年教師首先必須充分認識普及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重大意義,增強提高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緊迫感。大量事實證明,年齡并非學習并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不可逾越的障礙,在中老年教師中成為學校教育信息技術骨干力量的教師也已出現,不要認為自己臨近退休啦,就可以躺在計算機免試證上悠哉悠哉啦,必須明白這是信息時代的需要,即使退休了,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仍需要現代信息技術。
2.關心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要知道,現在的中老年教師在年輕時代大多都是學校的中流砥柱,曾經也輝煌過不少,只是他們在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面前顯得很脆弱,把現代信息技術看得異常神秘。我校有一位老年教師在幾年前他一直說自己這一輩子學電腦是不可能的事,又有誰知道他現在竟然是學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骨干教師。可見現在的大多數中老年教師,他們不敢大膽嘗試,幾次失敗后就望而止步。所以作為學校要積極為他們創造有利于學習的環境和氛圍,采取多關心多鼓勵,更不能歧視和訓斥,要幫助他們克服畏難情緒,使他們盡快樹立學習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信心。
3.以師帶徒,建立結對幫學機制。幾年來由于培訓方法不得力,因而給中老年教師造成了他們對信息技術的恐懼心理,越聽不懂就覺得越神秘,越神秘就覺得高不可攀。所以,作為學校必須更新對中老年教師的培訓方法,比如可以采取“一對一”結對幫扶,“以青帶老”,學校把“幫扶”任務分配給青年教師,對于有特殊輔導業績的青年教師也要給予適當的獎勵。
4.投資傾斜,提供必要的軟件和硬件環境。眾所周知,必要的軟件和硬件是基礎,離開了這個基礎,學習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則無從談起。尤其是中老年教師他們都經歷了那貧寒的年代,家庭經濟底子薄,花錢比較保守,許多中老年教師不肯自己掏錢買電腦,認為能省則省。再加上現在學校的教學設施仍不能滿足中老年教師學習的需要,比如有的村小學校僅有兩臺電腦,怎么能供給十幾位教師的需要。所以作為學校可以采取補貼的辦法鼓勵中老年教師自己買電腦,盡可能讓中老年教師有條件有機會使用信息技術設備,把中老年教師的興趣往學習信息技術上引。
5.區別對待,提供愉悅的學習活動環境。必須明白中老年教師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上的進步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應該器重,不能以年輕教師的標準來要求中老年教師,同一個年齡段的比較會給他們帶來動力,比如縣里開展的中老年教師“農遠”課堂教學應用大賽就是一項很好的舉措。作為學校要多為中老年教師創設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活動的天地,請他們聚在一起去研究去探索,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來表現自己的成功,并對這些點滴的成功給予適當的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使他們這些點滴的成功升華為一種新的學習動力,變“不肯學”為“我想學”。
6.跳出圈子,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育技術的應用。在我們的調研中發現有不少中老年教師為了應付遠教活動月,請同事下載制作課件上公開課,在課堂上是上“課件”,而不是上“教材”。這說明有部分教師只重視現代教育技術中技術方面的學習,卻忽視作為教育技術重要部分的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設計等內容的學習與研究,這樣很難保證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導致教育技術的應用效益不理想。所以,作為學校必須跳出教育技術圈子,以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促進中老年教師的教育理念更新,再以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育技術的應用,相互交融,全面提升農村中老年教師的專業素質。
本次問卷設計共分為三個部分,其中選擇題24題,自主性問答題2題。參加調查的人員為國家級示范高中的在校生,人數340人(涵蓋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年級,兼顧文理科),收回有效問卷310份。問卷內容統計如下:
一、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從課內詩歌學習狀況、課外詩歌閱讀情況、課內外詩歌活動三個方面進行調查。
二、調查問卷及統計數據
高中生詩歌學習狀況的調查問卷
(一)課內詩歌學習狀況:
1.你認為目前中小學語文課的詩歌篇目的數量( )
A.太少 B.合適 C.太多
2.你是否喜歡中學課本中的詩歌作品( )
A.喜歡 B.不喜歡
C.有一些有興趣 D.無所謂
3.你更愿意學習哪一種詩歌( )
A.中國古代詩歌 B.中國現代詩歌
C.外國詩歌 D.都不想
4.你覺得舊體詩和新詩你更愿意朗誦哪一種( )
A.舊體詩 B.新詩 C.兩者都適宜
5.你學習詩歌主要是為了什么( )
A.提升人文素養 B.增加日常談資
C.提高考試分數 D.個人愛好
6.詩歌的哪個特征最讓你喜愛( )
A.語言精練、文辭優美、音律和諧
B.意境深遠
C.內蘊民族情懷和愛國情操
D.蘊含哲理
7.你讀一首詩最先關注的是什么( )
A.語言 B.哲理 C.內容 D.手法
8.你記憶背誦的詩歌大概有多少首( )
A.60 B.100 C.150 D.200
9.你認為什么是詩歌品鑒( )
A.對詩歌情感內容等有一定的認識
B.得到情感、民族性格的熏陶
C.在人性倫理、文化、審美上獲得新的體驗
10.在詩歌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教授的閱讀方法對你閱讀詩歌是否有幫助( )
A.幫助很大,觸類旁通,讀懂其他類似作品
B.效果一般,一些詩歌還需要個人體驗
C.只對詩歌鑒賞的考試有幫助
D.沒有什么幫助
11.詩歌教學對你的情感體驗有怎么樣的影響( )
A.能夠在特定場景下激發我的情感體驗
B.使我的情感表達更加豐富準確
C.使我有更多抒發個人情感的欲望
D.沒有什么影響
12.詩歌教學對情感價值的張揚是否讓你對尊重生命、體驗生命有了新的感悟( )
A.讓我對發現生活、生命的意義有了很大的幫助
B.我能夠更多地關注生命
C.對待生命的態度看法有一些改變
D.沒有體驗感悟
13.通過對詩歌情感的關注,你體驗詩歌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
A.很有幫助,體驗詩歌情感更加準確
B.對某些特定類型的詩歌情感體驗較好
C.有一些提升
D.沒有變化
14.你認為現階段的詩歌題考查對你解讀詩歌有什么作用( )
A.能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
B.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對某類詩歌有了更好的把握
C.沒有什么特別的作用
D.讓我覺得詩歌鑒賞是很機械的行為
15.課內詩歌學習后,你對詩歌的興趣( )
A.增加了 B.沒有變化 C.興趣降低
(二)課外詩歌閱讀狀況
16.你課外讀詩歌嗎( )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D.不讀
17.你購買過詩人的詩集嗎( )
A.購買過 B.沒有
18.你從什么時候開始主動閱讀詩歌作品( )
A.小學 B.初中
C.高中 D.從不主動閱讀
19.你主動閱讀詩歌時,一般選取什么類型( )
A.古典詩詞 B.特定作者
C.現代詩歌 D.外國詩歌
20.你對詩歌的了解,主要是通過( )
A.課本 B.課外讀物 C.網絡 D.其他
21.在日常寫作中,你是否引用詩句以增強表達效果( )
A.經常 B.從沒
C.不自覺引用 D.特意追求引用效果
22.當你有情感需要抒發時,能否用詩句表達你的情感意圖
( )
A.能 B.不能 C.沒有想過
23.你平常寫詩歌嗎( )
A.不寫 B.偶爾 C.老師要求寫才寫
(三)課內外詩歌活動(以下寫在問卷上)
24.你參加過哪些與詩歌有關的活動( )
A.誦讀比賽 B.寫作比賽 C.詩歌品讀會
D.選修課 E.其他
25.參加這些與詩歌有關的活動對你產生了哪些影響?(比如:讀詩時更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觸景生情,更愿意也更容易用詩意的語言抒發個人情感體驗等)
26.請寫出一首或一句對你影響最深的詩歌。
調查問卷統計數據:
三、根據上面的統計數據,我們在分析中可以得到的啟示
1.目前約九成的學生對課本中詩歌作品的質量和數量表示肯定,認為目前中小學課文中的詩歌數量適中,有較高的學習興趣。67.6%的學生更愿意學習中國古代詩歌。在詩歌學習目的方面,選擇“提升人文素養”的占57.8%,選擇“個人愛好”的占19.4%,均高于選擇“提高考試分數”的16.4%。這說明學生在詩歌學習時,功利性目的并不是特別突出。在學生記憶背誦課內詩歌數量方面,能記憶背誦的篇目達60首的占24.4%,達100首的占40.0%,達150首的占19.7%,達200首的占15.9%。而在人教版語文教材中,小學階段收錄詩歌85首,初中階段收錄詩歌89首,高中階段必修課本收錄詩歌27首,共計201首。可見,學生對已學習過的詩歌的識記有限,考試要求的必背篇目記憶清晰準確,除此之外的篇目主動記憶率不高。
2.在“詩歌最令人喜愛的特征”方面,“語言精練、文辭優美、音律和諧”與“意境深遠”二者平分秋色,總占比達到84.7%。可見,在詩歌閱讀體驗中,外在感性認知與內在情感共鳴是決定詩歌閱讀體驗的重要因素。讀一首詩時,42.2%的學生最先關注語言,36.2%的學生最先關注內容。這一數據說明,高中生在詩歌閱讀體驗中,詩歌外在語言形式與內容對學生喜愛詩歌的程度有很大影響。有六成的學生認為詩歌品鑒是指“在人性倫理、文化、審美上獲得新的體驗”,這同樣說明外在感性認知與內在情感共鳴對詩歌閱讀體驗的重要意義。
3.有33.5%的學生認為在詩歌學習過程中,老師傳授的閱讀方法對其閱讀詩歌幫助很大,48.8%的學生認為作用有限。這個調查結果顯示詩歌教學對學生詩歌閱讀有一定幫助,但也存在局限性。具體而言,在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和引導學生尊重生命、體驗生命方面,詩歌教學有積極意義。此外,超過七成的學生認為,對詩歌情感的關注能提高體驗詩歌的能力。
4.針對現階段詩歌文本的考查形式,負面評價的比率較高。選擇“對自己解讀詩歌能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和“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對某類詩歌有了更好的把握”的比率為49.7%,選擇“沒有什么特別的作用”和“讓我覺得詩歌鑒賞是很機械的行為”的比率為50.3%。
5.在課內詩歌學習對學生詩歌讀寫興趣的影響方面,37.0%的學生認為提高了詩歌的興趣,54.3%的學生認為沒有變化,還有8.7%的學生認為興趣降低了。可見,現階段詩歌教學有一定價值,但問題嚴重。
6.學生課外詩歌閱讀情況好于預期,有58.9%的學生能在課外閱讀詩歌,56.5%的學生曾購買過詩人的詩集,這項數據從高一到高三呈現上升趨勢。32.9%的學生在小學主動閱讀詩歌,38.7%的學生則從初中開始。這說明課外詩歌閱讀是具有一定基礎的,是被學生認可和接受的。在學生自主閱讀詩歌時,超過四成的學生傾向選擇古典詩詞,可見古典詩詞對學生的影響力大。
7.學生主要通過課本與課外讀物了解詩歌,這兩種情況各占四成。學生對課外詩歌閱讀有較強的意愿,有約八成的學生愿意引用詩句增強文字的表達效果,強化個人情感的抒發。有近七成的學生能夠偶爾寫詩歌,或在老師要求下創作詩歌。
8.通過對課內外詩歌實踐活動的調查發現,大約有五成的學生曾參與與詩歌有關的活動,主要形式為參加誦讀比賽和聽講座。詩歌創作、詩歌品讀會活動的普及率則較低。90%以上參與過詩歌相關活動的學生都認為,參與這些活動,對個人詩歌的情感體驗有幫助,使他們能通過詩意的語言強化情感體驗。在對“影響學生最深的詩歌或詩句”的調查中,有約五成的學生寫出了課本之外的詩歌或詩句,其中,中外詩歌比例約為9:1,古今詩歌比例約為7:3。
四、高中生學習詩歌的意義
通過這次的數據采集,我們對高中生課內詩歌學習狀況、課外詩歌閱讀情況、課內外詩歌活動三個方面有了更具體、深入的了解。這對于在詩歌鑒賞教學中還原詩性的研究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當前語文詩歌教學對詩性重視不夠,學生對詩歌課堂教學的認可度不高,但學生在詩歌閱讀上的熱情、對詩歌美的追求并未消退。學生在學習詩歌時,功利性目的并不是特別突出,他們更渴望通過閱讀詩歌豐富自我的情感經驗,在想象和共鳴中感受某種人生情緒的極致,在人性倫理、文化、審美上獲得新體驗。可見,感性的“詩性”存在于每個個體的內心,是人們共有的情感追求。這些使教師在詩歌鑒賞教學中還原詩性成為可能。
調研報告
可行性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社會調查報告
關于《導演自我培養計劃可行性分析報告》的反方論證
關于母親教育問題的調研報告
關于農村教育現狀及農村教師心態的調研報告
關于農村小學現狀的調研報告
廣東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調研報告
關于《導演自我培養計劃可行性分析報告》的反方論證
關于母親教育問題的調研報告
關于農村教育現狀及農村教師心態的調研報告
關于農村小學現狀的調研報告
廣東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調研報告
關于三年級教育教學調研報告
關于修建旱冰場的可行性報告
關于青春交際舞協會的可行性報告
國務院研究室《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
中學高中英語課程改革調研報告
高校調研報告之外聯篇
高校調研報告之人力資源部
赴北京朝陽區東風鄉辛莊村調研報告
甘肅西部農村教育現狀調研報告
服裝市場調研報告
對宿遷醫改調研報告“十點質疑”之回應
鑼鼓書目前的傳承機制
整治學校周邊環境調研報告
下鄉期間調研報告
導演自我培養計劃可行性分析報告
當代城市中學生社會人格狀況調查報告
德欽縣奔子欄之行調研報告
大學生學車調研報告之調查方案
大學生食品消費市場調研報告
資源與環境學院大學生暑假社會調查報告
大學生社會支持狀況調查開題報告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調查報告
大學生勞爾的故事之勞爾的社會調查報告
北京圖書市場調研報告
北大課題組宿遷醫改調研報告(上)
安陽師范美術學習實習教學調研報告
關于火眼晶睛的調研報告
關于二十歲之前廢掉的可行性報告
《大學生生活質量調研報告》評介
《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我國農民工的生存現狀
《少兒讀經解經點評錄》可行性報告
“三下鄉”社會實踐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