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云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的希捷混合云解決方案組合包括:希捷備份與恢復軟件,希捷云備份與恢復服務2,希捷備份與恢復私有云,以及希捷數據管理服務。這些解決方案將通過希捷及其增值經銷商(VAR)和托管服務提供商(MSP)交付給包括中小企業至企業用戶在內的客戶,用于其部署私有、公共及混合云項目。
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數據保護高級分析師Jason Buffington表示:“基于各種因素,各種規模的組織機構都在向云轉型,數據保護必定是重點關注問題之一。內部部署的解決方案是滿足用戶對數據可用性和可恢復性預期需求的重中之重,但是云對備份與災難恢復準備和異地/長期數據保留也非常重要。值得注意的是,IT需求終于與希捷EVault技術推出近十年的目標重合:集異構和整體性于一體并且與云可擴展性緊密結合的備份設備。有趣的是,希捷始終致力于滿足IT對‘硬盤+云’混合型數據保護方式的需求,基于此,他們近期不斷推出高擴展性、運行速度和管理創新的產品,并持續融合產品組合。”
Pixius Communications首席商務官Skip Womack表示:“希捷能夠幫助大家省時、省心和節省成本。我曾在多家財富500強企業擔任過CIO,在備份解決方案上花費過大量資金,但緩慢的運行速度慢且費時費力的性能無法滿足我的需求,而希捷卻幫助我輕松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IT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必須縮短數據備份與恢復的時間。希捷的備份與恢復解決方案能夠迅速進行部署,最大限度地縮短備份所需的時間,簡化管理,并且立刻恢復數據。同時,借助新的希捷數據管理服務,使用者可以在無人工操作的狀態下分析數據使用情況,并推薦最經濟有效的存儲層供數據駐留,從而幫助客戶降低其總體擁有成本(TCO)。該服務使得客戶能夠滿足合規要求,實現策略執行和數據管理。
希捷高級副總裁兼云解決方案總經理Mike Palmer表示:“目前,我們的客戶和合作伙伴面臨著爆炸式的數據增長,嚴格的合規要求,物聯網等非傳統應用的成本和復雜性,大數據以及軟件即服務的快速發展。而與此同時,IT預算沒有增加,組織機構面臨著網絡安全威脅,并且數據中心的運營占用了核心業務的更多時間。但是,我們現在能夠應對這些挑戰――通過新的性能、擴展性、可用性和管理解決方案,簡化運營的復雜性,為客戶和合作伙伴重新找回經營核心業務的時間。”
日前,NetApp亞太區解決方案與聯盟經理Lizelle Hughes在介紹NetApp公司聯盟戰略時說,NetApp目前已經與VMware、Oracle、Microsoft、SAP、IBM、Citrix等業界領先的公司建立了深入和持久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些緊密的合作不僅確保了NetApp的集成解決方案運行良好,實現了用戶系統的高性能、不間斷和數據可用性,而且為幫助用戶最終轉向云計算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Lizelle Hughes女士認為,當前,用戶在業務上面臨著IT系統的可擴展性、移動性差,運營及基礎架構的效率不高,綠色IT,以及更低的預算管理成本等方面的挑戰。而在技術上,虛擬化正在成為主流,用戶面臨著數據呈指數級增長、數據中心技術日趨復雜等問題。而NetApp在基礎架構和應用層面上恰恰都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在基礎架構方面,NetApp所提供的兩個最重要的解決方案就是數據保護和保留、整合和虛擬化; 在應用層面上,業務應用和數據庫、消息傳送和協作、工程應用和文件服務是NetApp提供的三類應用解決方案。對于以上五類解決方案,Lizelle Hughes女士認為,NetApp解決方案的核心其實就是兩個理念,即統一存儲和存儲效率。統一存儲就是NetApp可以用單一的協議或架構面對客戶的不同需求,從而簡化管理、增強靈活性、降低成本; 而存儲效率則是NetApp解決方案的目標,提高存儲效率,使客戶得到最大的投資回報。
Lizelle Hughes女士介紹說,NetApp的每一類解決方案都由不同的戰略聯盟合作伙伴共同來提供。例如在整合和虛擬化方面,VMware、微軟、Citrix、思科和博科都是主要的合作伙伴,NetApp與這些合作伙伴在虛擬化、數據中心交換機等方面有密切的合作。Lizelle Hughes女士說: “NetApp聯盟策略的關鍵因素包括: 首先,聯盟各方共同集成解決方案; 其次,聯盟各方共同為客戶提供服務和支持,也就是當客戶采用了集成的解決方案后,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可隨時聯系其中任何一家合作伙伴,并獲得服務和支持; 第三,集成的解決方案有共同的銷售支持和市場營銷團隊; 第四,聯盟各方的管理層會一起研究客戶的需求; 最后,提供集成的解決方案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客戶。這五大關鍵因素保證了NetApp與其合作伙伴能夠提供包括從產品的集成到銷售、服務和支持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產品&信息
惠普“布道”數據中心
本報訊在完成對EYP和EDS兩家公司的并購后,惠普公司了成為在數據中心建設領域最有發言權的公司之一。近日,中國惠普出版了《新一代數據中心建設理論與實踐》一書。
惠普在服務器和存儲設備領域的出貨量都排名靠前,而EYP是設計規劃大型數據中心的專業咨詢公司,EDS是數據中心外包服務領域的“大鱷”。并購EYP和EDS之后的惠普,擁有了從設計規劃到建設、運維、服務數據中心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具有為數據中心“布道”的發言權。
該書中,惠普把SOA和虛擬化作為新一代數據中心的主要設計實施技術,以應對未來基于“云”的數據中心的發展。
“中國數據中心的建設呈現出兩個明顯的趨勢:一個是數據中心向大型化和小型化分化,中等規模數據中心不斷減少;另一個趨勢是新建的云數據中心越來越多,其數量是普通數據中心的8倍。從這個意義上說,提升云數據中心的能效對于整體IT行業的節能降耗意義重大。”施耐德電氣全球高級副總裁、APC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博士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2014施耐德電氣數據中心創新峰會”表示。
提升云數據中心的能效正是此次會議重點關注的話題之一,這也是當下數據中心市場的討論熱點和廠商角力的焦點。黃陳宏博士把高能效云數據中心的建設分為三個階段,即云就緒、云能效和云持續。所謂云就緒是確保數據中心及時靈活交付云服務;云能效是指通過IT和能源技術的協同提升數據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云持續是指數據中心價值的持續優化。“不同階段工作重點有所不同,但能效的管理和優化則是貫穿始終的。”黃博士說。
施耐德電氣信息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金永哲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他告訴記者,提升云數據中心能效需要一個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要從數據中心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等各個環節進行管理。“實際上,是否系統地提升云能效對數據中心的耗電量會帶來很大的影響。以一個10兆瓦IT負載的數據中心為例,一年的電費開支可能會差上億元。”金永哲說。
據悉,在此領域施耐德電氣此前先后推出過眾多創新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市場頗受歡迎的InfraStruxure英飛集成系統、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解決方案、DCIM軟件StruxureWare等都出自施耐德電氣。在此次峰會上,施耐德電氣再次豐富了其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出了一系列新品,其中包括:采用創新的施耐德Econversion超級能效模式的Galaxy VM不間斷電源,效率高達99%,具有高可用性、跨平臺、易安裝、易配置等特性;新一代緊靠熱源的創新制冷產品InRow 2代行級制冷,可隨負載的變化而調整制冷量和風量,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制冷能耗;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能顯著簡化數據中心的規劃、設計、建設數據中心的過程,使得數據中心的部署更快速、更可預測。
施耐德電氣還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基礎設施運營服務。即由施耐德電氣來承擔客戶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運維服務,以幫助客戶最大化基礎設施的可用性和最小化停機的風險,使企業管理者專注于其核心業務。
全球領先的ICT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在北京嘉里中心“云引擎,承未來——CloudEngine系列數據中心交換機暨Cloud Fabric解決方案會”上,向與會嘉賓隆重推介了面向云計算的CloudEngine系列數據中心交換機。此次,除了CloudEngine系列數據中心交換機可提供業界最大的單框48T交換容量、高密度的100GE/40GE/10GE/GE端口、全面的網絡虛擬化,計算、存儲、網絡的融合等特性外,華為還最新了北美權威測評實驗室Miercom的測評報告,進一步驗證了CloudEngine系列數據中心交換機在轉發性能和綠色節能方面的巨大優勢,是建設超大型、低能耗數據中心的網絡核心設備首選,是名副其實的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級交換機產品。
會開場,華為首先回顧了CloudEngine系列數據中心交換機及Cloud Fabric解決方案的世界之旅,從北美拉斯維加斯InterOP展上的“驚艷亮相”到西歐英國倫敦Ovum CIO大會上被“熱情追捧”,最終回到中國北京的獨立,實現了此次世界之旅的完美收官。華為企業業務BG CEO徐文偉在致辭中,則進一步表達出華為對中國市場的重視與尊重、對中國客戶長久以來支持與關注的感謝。
IDC 大中華區研究部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霍錦潔表示,研究表明,我們正在步入全新IT平臺的新紀元。社交網絡和云計算的興起、移動性和大數據流的需求,必將帶來數據中心流量需求的大幅增長。如何讓數據中心網絡擁有更大的容量、更快的連接速度以及更高的安全性,是目前CIO們最關注的三個問題。
華為企業網絡首席架構師常悅從彈性(Elastic)、易用(Easy-to-use)和開放(Open)三個方面,闡釋了華為Cloud Fabric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的戰略愿景,生動展現了華為云網絡架構如何架構云。華為企業業務解決方案銷售部CTO吳禕晟則展示了華為Cloud Fabric解決方案全景圖,并重點詮釋了華為CloudEngine系列——下一代數據中心“云”級高性能交換機的三大核心優勢,即彈性云網絡(Scalable Fabric)、虛擬云網絡(Virtualized Fabric)和融合云網絡(Converged Fabric),論證了為什么客戶要選擇華為云引擎——CloudEngine系列交換機。
(黃哲)
而作為全球領先的通信設備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已經具備了聯合合作伙伴一起提供端到端云計算解決方案的能力,能夠滿足IT領域和CT領域云計算的用戶需求。
華為云計算戰略包括三個方面:構建云計算平臺,促進資源共享、效率提升和節能環保;推動業務與應用云化,促進各個行業應用向云計算遷移;開放合作,構筑共贏生態鏈。
具體的,華為云計算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布局分成兩大塊:
第一,云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提供基礎架構的平臺解決方案,包括“計算、存儲、網絡、平臺軟件、工程設計以及基礎設施”等,構建具備“分布式、網絡化、智能管控、開放性”的云平臺。云計算數據中心是華為“從電信擴展到IT”和“從用IT到做IT”的關鍵一步,是全新的市場,是進入IT的平臺領域,是華為云計算戰略的橋頭堡。
第二,云應用解決方案:包括電信業務云化方案和行業應用云化方案,華為提供的電信業務云化方案獨具特色,包括業務云(如短信、彩信、139互聯、Mobile Market、IPTV等等)、支撐云(如網管系統、OSS系統、BSS系統)、IDC云(如網絡存儲、Web Hosting、虛擬數據中心等)、桌面云(如虛擬辦公桌面、虛擬呼叫中心桌面等);而行業的業務系統的云化,則是華為聯合其他企業共同提供的。
從業務發展趨勢的角度看,云計算也是華為在CT之外要進入的一個全新的領域。隨著電信業務的數據化和電信技術的IT化,IT的重要性會增強,設備商需要適應這種趨勢,IT能力成為運營商關注的焦點,也是設備商必備的能力——從某種程度看,這正是目前華為的短板之處。
相比其他廠商,華為的云計算思路注重業務和應用的云化,強調為客戶帶來實際的價值,而“云管端”一體化戰略能夠實現充分的業務協同,維系了其極強的解決方案提供能力。不過太CT化而難以進入最終用戶,同樣是華為應注意的問題。此外其提出的基于“云管端”的未來信息服務的新架構,不只是一種網絡架構,而是新的信息服務平臺架構,同時也是新的發展戰略的體現。
可見,讓傳統的數據中心接納云網絡概念并不容易。但是在年初,銳捷剛剛推出云產品的時候,就宣布其產品已實現商用,還成功為阿里巴巴等典型的云計算企業構建了云化的數據中心。以如此之快的速度讓云產品落地市場,銳捷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帶著這個疑問,記者來到了銳捷2011年的渠道大會,以期尋找到答案。
完整的云圖
“銳捷們”,是記者對銳捷渠道商的一貫稱呼。在銳捷今年的渠道大會上,記者發現銳捷們對云的興趣開始越來越濃。可見,去年還對云概念懵懵懂懂的渠道商,如今也漸漸嗅出了云計算技術發展可能給他們帶來的機遇。
網絡市場并不是從今年才開始熱衷于云計算的,目前很多廠商都推出了相應的產品或是了相應的網絡架構。各種新技術、新產品一股腦兒涌入市場,不免令人一頭霧水。但奇怪的是,到場的銳捷們幾乎在一天半的時間里,就完全理解了銳捷的云網絡。
銳捷對云的描述沒有從某個產品或技術開始,而是展示了一幅云網絡的“全景圖”。這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包含了數據中心安全運維管理系統、數據中心安全智能系列、數據中心核心交換系列、數據中心接入交換系列四大類別的面向云計算需求的全線數據中心產品。銳捷的云更像是一種一站式的服務,通過銳捷的產品或方案,用戶數據中心向云轉換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都能在銳捷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用銳捷副總裁劉弘瑜的話來說,銳捷要做的是一個適合未來商業模型的“無阻塞”的云計算網絡,只有全系列的產品才能使客戶對云計算策略的部署在數據中心落地時真實可靠。
今年年初,記者在采訪云快線的時候了解到,在云計算數據中心運營的過程中,網絡帶來的復雜性問題越來越嚴重。他們認為云中的網絡將不再僅是數據中心里的基礎設施,它的作用應該更像是神經系統。網絡應該在提供強大的數據通信能力的同時,也能實現智能擴張及智能管理,以及處理安全問題的能力。從這一點來看,用戶對云網絡產品的需求將和對傳統網絡產品的需求大不相同,單一的產品或是只能解決局部問題的方案將逐漸失去價值。可見,一站式的方案將會更貼近未來數據中心用戶的實際需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全面的產品線也更便于渠道完成部署,大幅縮短銳捷云產品進入市場的周期。
應“變”能力
在劉弘瑜看來,云計算的本質就是“按需可擴展”,它要求數據中心的服務器能做到靈活地一變多和多變一,這樣的能力目前主要依靠虛擬化技術來實現,但要達到相應的效果,網絡產品應“變”的能力才是關鍵。比如當虛擬化需要由一變多時,網絡如何即時反應?虛擬化由多變一,設備性能是否能滿足成倍增長的要求?各種虛擬化環境,安全如何保障?業務如何管理?
從網絡層面解決這些問題,交換機的應“變”能力至關重要。在銳捷的多款云網產品中,都可以看到這類應“變”技術。如RG-S12000 Cloud Computing系列采用了VSU虛擬化技術,可將多臺高端設備虛擬化為一臺邏輯設備,能有效實現虛擬機遷移過程中網絡不中斷。而其支持802.1Qbg的特性,也能夠解決傳統虛擬機交互性能低下的問題。對VRF虛擬化的支持,更便于滿足數據中心網絡一變多的需求,以及多業務安全隔離的需要。
TRILL協議目前被業界認為是有效簡化網絡設計,提高網絡可擴展性和彈性的基礎,也是構建大型虛擬化云計算網絡的根基。在銳捷的RG-S12000云計算交換機產品系列中,記者也看到了其對TRILL協議透明交換技術的全面支持。同時,伴隨著數據中心融合網絡的趨勢,銳捷的RG-S12000系列還為服務器提供了FCoE(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接入和以太網接入服務,解決了數據中心在網絡過渡過程中整合異構的LAN和SAN網絡的需要。
銳捷一直遵循著一個很有名的戰略思想,那就是利基戰略:利基一詞來源于法語nichi,它所表達的是一種在攀爬的過程中抓住縫隙努力向上的精神。在銳捷,它不僅是做事業的思路,也是做產品的思路:通過無限貼近客戶需求,尋求差異化的方案,以求得生存發展的空間。對于云,銳捷所強調的網絡應“變”能力獨樹一幟,但這正是當前數據中心向云計算環境進化的根本需求,或許這也是讓銳捷的云能夠快速走入商用的原因之一。
把合作伙伴引入云生態鏈
“云計算時代的來臨被稱為第三次IT浪潮。它將帶來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改變,可以說,云計算已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與科技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必然選擇,盡管它才剛剛開始。這將是一個以萬億元計的市場。”在劉弘瑜眼中,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它對銳捷和銳捷的合作伙伴而言都是巨大的機會。但在這樣的機會面前,合作將變得比任何時候更加重要。因為大量新的尖端技術的落地與云計算相關整體解決方案的形成、部署、維護,都需要生態鏈中各環節的密切配合才能將機會變為現實。
除了提品和相應的解決方案外,銳捷還提供了一個被其稱為基于“開放共享的云服務”理念的IT運維管理解決方案。據劉弘瑜介紹,IT運維管理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這幾年的平均市場容量增長達30%,已經是一個50億元規模的市場。在云安全管理領域,銳捷從2007年開始研究、2009年正式推出產品和服務,至今已成為這個領域的主要方案提供商,而銳捷拓展這個市場采用的就是基于“開放共享的云服務”的理念。
不過,這一局面很可能在短期內被改寫。8月26日,戴爾宣布完成了對高性能數據中心網絡領先廠商Force10 Networks的收購。此次收購強化了其在網絡技術方面的實力,使戴爾在計算、存儲和網絡等核心技術的整合方面,以及在為客戶打造下一代數據中心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
Force10 Networks成立于1999年,專注于數據中心網絡業務,擁有1400多家客戶,為谷歌、雅虎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等對網絡環境要求極為嚴格的企業和機構提供網絡解決方案。Force10 Networks打造的數據中心網絡、HPCC網絡和云計算網絡,以開放、自動化和虛擬化為特點,與戴爾的技術理念非常吻合。
在技術方面,Force10 Networks具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其最新的創新性產品是Z系列分布式核心交換機。該交換機在單一平臺上可支持高達128個10千兆位或32個40千兆位以太網端口,在數據中心網絡領域重塑了性價比的標桿。總體來說,Force10 Networks的產品以低延遲、高密度和低能耗為特點,能與戴爾現有的PowerConnect網絡產品線,以及戴爾服務器和存儲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形成有效補充。
無論是從兩者的理念還是技術特點上看,戴爾對Force10 Networks的收購都是一次契合度非常高的收購。對用戶而言,這次收購最直接的好處是,戴爾將會利用其全球化的營銷網絡和強大的執行能力,對Force10 Networks先進的網絡解決方案進行推廣,在短時間內把它帶給用戶。
從更深遠的視角看,通過此次收購,戴爾將會把Force10 Networks的領先技術與其計算解決方案、存儲解決方案和管理解決方案緊密地整合起來,消除計算架構、存儲架構和網絡架構之間相互割裂的情況,從而為客戶提供更開放、性能更出色、性價比更高的下一代數據中心整體解決方案。
關鍵詞:云計算;安全關鍵技術;數據中心安全研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129
0 引言
借助云計算出色的靈活性、創造力和龐大規模的創新云服務,其已經從一種優化數據中心的方法快速演變為變革業務的主要途徑。 安全技術是云基礎架構的基礎,因此要繼續開發必要的功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還要還要解決云計算存在的其他問題,優化用戶體驗,使云計算更加的開放和安全,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擴展云存儲的內容。
1 云計算安全關鍵技術分析
1.1 對云服務框架的研究
云服務成功要求部署正確的內外部服務組合,以建立技術差異化優勢。為了支持這一混合服務,戰略和戰術應基于全面的框架進行考量。云服務框架應能夠推動實現聯合的、自動化云環境,并提供客戶端感知服務。基于云的創新可以從小型關鍵項目著手,針對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系統地制定計劃。業務需求、投資回報(ROI)分析、安全需求和管制要求均應在決策中加以考慮。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來源仍應置于安全的私有云中,以便可以保持 IT專業知識,并能夠在對業務至關重要的領域實現快速創新。商業化功能是SaaS 解決方案的選項,可以在內部部署,這種混合方法可幫助云計算更加安全。云框架如圖1所示。
1.2 云計算的安全保護與管理技術
云基礎架構和服務規劃讓企業有機會從各個角度重新審視安全保護能力, 增強云計算和非云計算的安全保護能 力。CIO 應該采取一種全面的方法, 避免傳統孤島,而轉用端到端的多層方法。策略、技術和控制應包括數 據、應用、服務、終端設備和基礎架 構的各個方面。為了滿足業務需求, 這些方法還應該平衡主動安全性與對 靈活性和工作效率的關鍵需求,并包括快速響應計劃。 鑒于威脅和攻擊點的多樣性,云安全解決方案也應各式各樣。ClO 應將安 全保護作為整個解決方案堆棧中購買 決策的一個因素,并創建靈活的安全 架構來應對不斷演進的主機、服務、 企業要求和威脅。開放式數據中心聯 盟(COCA)和云安全聯盟(CSA)等 組織開發了多種標準方法,可以幫助 建立一個開放、靈活的安全架構 [1]。
目前業界正在不斷興起的一個趨勢為將安全功能遷移至硬件,以更好地抵御攻擊。基于硬件的解決方案能夠對在公有云或私有云中或在客戶端 設備上駐留或移動的數據進行高速加密。還可以建立可信的服務器池,以運行敏感的工作負載。
還能夠證明主機軟件還沒有受到入侵。在使用外部云平臺和服務方面,缺乏透明度成為企業的一個重要安全顧慮。CIO 必須與服務提供商合作以確 保提供企業所需的透明度、控制和審 計能力。目標應該完全透明,支持IT 團隊能夠如同在企業中一樣, 實時、精細地控制云工作負載、安全 保護能力和總體擁有成本。這種程度的控制力對于有效管理和滿足合規要求至關重要。
1.3 現代化存儲和網絡技術
在許多企業,存儲和網絡的增長已構成嚴峻挑戰,而與此同時需求卻仍在不斷攀升。思科預測,到2016 年全球數據中心流量將增長四倍,共計達到6.6 ZB4。云流量是增長最快的領域,有四分之三的流量源自數據中心內的數據交換請求。隨著大多數企業開展服務器虛擬化,企業下一步將需要進行網絡和存儲基礎架構的現代化和虛擬化。傳統存儲解決方案缺乏處理日益增長的云和大數據存儲要求所需的性能和靈活性。同時傳統網絡也無法支持云服務、分布式分析、更高的虛擬機(VM)密度以及其他因素所產生的 I/O 增長。通過實施支持存儲和網絡現代化與虛擬化的策略,CIO 可以降低數據中心的成本、占地空間和能源要求,同時獲得支持云工作負載所需的速度、靈活性和可擴展性。[2]分層存儲架構有助于平衡成本與靈活性,它將傳統存儲域網絡(SAN)和海量存儲與橫向擴展存儲平臺和服務器連接固態硬盤(SSD)組合在一起,可支持性能敏感型數據庫和應用程序(圖2)。
2 云計算數據中心安全技術
構建在平臺創新之上要應對數據、設備和服務的增長,企業需要在各個方面進行擴展,包括服務器、存儲、網絡、電源、安全保護和可管理性等。摩爾定律繼續為可擴展的云服務帶來卓越的CPU和服務器性能。摩爾定律所帶來的進步還支持著平臺創新,例如節省成本的電源管理技術等。這些進步同時也為云計算的數據中心服務器提供服務。
2.1 數據中心安全架構
云計算的數據中心服務器轉變成為安全解決方案堆棧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硬件增強功能,從而減少數據丟失,防御隱藏的惡意軟件,以及支持其他安全任務。全新處理器和平臺架構為 IT 部門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使其能夠根據云服務要求更好地匹配基礎架構。企業將可以從多種選項中進行選擇,包括針對廣泛云工作負載進行優化的高效的高性能處理器,以及可提高機架密度并降低功耗的微服務器等。大數據工作負載能夠利用平臺進步和框架,改進來自嵌入式系統的數據的處理,例如銷售點(POS)終端、數字標牌和用于零售連鎖店的監控攝像頭等。這些框架能夠更輕松地將此數據傳送到可管理的分布式云環境,以對其進行分析、整合和管理,并應用于云服務。
要降低總體擁有成本(TCO)和避免片段化,需要在一個統一的架構框架內部署這些異構技術。這將使部門能夠從專業化中獲益,同時保持一個一致、可管理的 IT 環境,并增強業務靈活性。支持采用開放行業標準的策略同樣可為企業帶來助益,可支持靈活地采用廣泛選項組合基于云的創新與最佳外部服務。此外,通過充分利用更大規模的開發人員的豐富經驗,基于標準的解決方案可幫助加快創新速度,創建出差異化的服務[3]。
2.2 高效率客戶端技術
消費化正推動 IT 部門重新考慮客戶端計算戰略。當今技術嫻熟的員工已不滿足于限制使用個人服務的一刀切式企業客戶端或策略。如果 IT 不 能快速提供所需的能力,員工會找到其自己的解決方案,而這會增加管理挑戰和安全風險。然而,消費化也帶來了重要的創新機會,可幫助提高員工滿意度,精簡業務流程,以及提高IT 和最終用戶的工作效率。云服務作為有效客戶端戰略的一部分,能夠幫助CIO實現這些優勢,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和安全缺陷。云計算的目標應是為使用者提供出色靈活性,讓他們能夠從多種設備 訪問企業資源,以及從企業平臺訪問 個人云解決方案。 在數據中心,云計算的動態邊界使得更多系統暴露在外部威脅之下,硬件增強的安全技術可幫助提高保護能力,抵御部分威脅。在客戶端方面,借助硬件增強的安全保護技術和本地設備性能,諸如客戶端托管的虛擬化等基于云的方法能夠加強保護,讓員工保持高效工作。[5]除此之外,環境感知服務能夠應用各種不同的安全保護形式,根據訪問時用戶的設備、狀態和環境,提供靈活的訪問權限。
3 數據存儲安全性分析
對于云服務提供商和企業來說,非結構化數據的迅猛增長帶來了巨大存儲挑戰。用戶生成的圖片、視頻、電子郵件、文檔和網絡內容等數據占據了存儲容量的大部分 ― 并以每年 50%的速率增長。今天,“熱數據” 和 “冷數據” 均存儲在云中。熱數據的訪問頻率較高,需要高性能、低延遲的解決方案。相反,冷數據的訪問頻率不高,可以容忍較長的延遲。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的挑戰是確保成本和性能之間的合理平衡,同時確保數據隨時可用。
利用合適的處理器和網絡組件的存儲解決方案,云服務提供商和企業可解決這一挑戰 ―構建針對成本、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要求而構建的存儲層,包括成本效益極高的分層存儲從而管理海量非結構化數據。該策略可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高效交付正確的數據。高性能的處理器可支持采用計算密集型技術以最大程度減小存儲容量需求,從而降低采購和運營成本。另外,基于高性能處理器和網絡組件的存儲解決方案可支持訪問成熟、強大的存儲應用生態系統。利用計算性能降低成本并保護數據基于高性能處理器的存儲解決方案可交付強大的計算性能和存儲優化的功能以及高 I/O吞吐率。這為降低存儲成本并增強數據保護與安全性所采用的計算密集型解決方案提供了靈活性。存儲應用可利用處理器的硬件特性加速數據存儲和檢索。因此,效率增強的智能存儲技術可根據需要動態供應,例如,糾刪碼、數據壓縮、自動精簡配置和重復數據擦除。結合使用網絡解決方案,數據可在應用服務器與存儲之間可靠、高效地傳輸。
分布式存儲架構的建立基于行業標準服務器的分布式存儲架構可針對非結構化數 據高度靈活地實施高性價比的存儲方案。如下圖圖3所示,采用基于高性能處理器服務器的對象存儲,它針對應用服務 器、存儲節點或元數據服務器等不同角色而優化。每個服務器均針對其角色配置最優的計算、I/O 和內存容量。隨著存儲需求的不斷增長,客戶可根據需要直接添加服務器來 提高容量。
在保護數據方面,處理器支持強大的數據保護機制:也即是 RAID 和三重復制。RAID 和三重復制等傳統數據保護方法可從廣泛的生態系統以及處理器中受益。處理器的可擴展性可交付滿足價格和性能需求的解決方案。高性能處理器可支持糾刪碼,取代三重復 制提高存儲效率。數據可在整個數據中心、甚至數據中心之間分布,支持災難恢復。 除此之外為了增強靜態數據保護,處理器還包含可加速行業標準數據加密與解密的英特爾內置安全技術。
4 結束語
云計算的變革需要新的技能和態度,要求更加深入地參與解決安全問題,同時這一轉變還要求圍繞業務目標調整云計算的安全性。目前需要建立安全且可擴展的基礎架構,精簡流程,并形成創新文化,以便 IT 部門能夠在戰略上與業務部門協作,提高云計算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吳華芹.基于云計算背景下的數據存儲技術[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07).
[2]孟小峰,慈祥.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01).
[3]劉勇.淺析大數據安全技術[J].計算機科技,2015(01).
耦合產業價值鏈
一直以來,計算、存儲和網絡三大技術都各自發展,分別部署,這種方式不僅給用戶的部署和管理增加復雜程度,而且后期的服務也容易產生問題和糾紛。云計算模式下,IT基礎架構正在趨于融合,也正是云計算的趨勢推動數據中心向虛擬數據中心轉變。
隨著軟件定義硬件技術的發展,數據中心最終將演變為虛擬數據中心——計算、存儲、網絡三大資源融合為單一的數據中心資源,各類資源按照既定策略協同運作,如網絡會根據計算負載自動調整網絡流量策略。因而,虛擬數據中心發展需要計算、存儲和網絡三大技術的緊密結合,甚至深度融合,這是現有技術發展模式所難以滿足的。正是基于此,促使了浪潮和銳捷網絡這兩個各自領域的領先者走在了一起。
為了推動云數據中心領域計算、存儲與網絡技術的深度融合,浪潮與銳捷網絡將推出一系列全自主的計算網絡深度整合的云數據中心方案。銳捷網絡總裁劉中東表示:“銳捷網絡與浪潮的攜手,可以提供耦合力更大的產業價值鏈,在產品研發的協同創新上,能夠快速高效地融合計算與網絡技術,更好地適應現代IT產業產品和技術生命周期短,用戶應用需求復雜、變化迅速等特點。”
開拓云數據中心市場
浪潮與銳捷網絡合作將充分發揮自身的產業、技術優勢,合作內容涵蓋技術、產品、市場等多層面。據了解,雙方將通過市場資源的同享進一步提升各自的市場優勢,雙方的合作目標是在2014年,通過相互帶動,浪潮在教育市場、銳捷網絡在政府市場的銷量實現翻番。在未來一年內,雙方還將共同開發政務、軍隊、金融、互聯網傳媒、大企業、交通、公共安全等七個行業的云解決方案,實現落地50個云應用,并共同開發300家渠道合作伙伴。